- 泉城教學設計 推薦度:
- 《背影》說課稿 推薦度:
- 說課稿 推薦度:
- 美術(shù)說課稿 推薦度:
- 《秋天》說課稿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泉城說課稿范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泉城說課稿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泉城說課稿1
一、 說教材:
《泉城》是新課標江蘇國標版四年級上學期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它主要介紹了濟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觀,贊美了泉水的奇麗,抒發(fā)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全文共6個自然段,是一種很典型的“總-分-總”的寫作結(jié)構(gòu),第一小節(jié)為課文的第一部分,總寫了濟南的泉水不但多而且美。第二至五小節(jié)為全文的重點,分別介紹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龍?zhí)兜摹叭唷薄⒑诨⑷摹八曅v”和趵突泉的“大、清、美”。作者生動而詳細的介紹,令讀者產(chǎn)生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四個自然段采用了相同的構(gòu)段方式,都是先介紹 泉水的位置,再描繪泉水的特點。另外全文還多次運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泉水的特點。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采用變序教學法進行教學。先讓學生復習課文最后一小節(jié)內(nèi)容,弄清為什么稱濟南為泉城,練習用上關(guān)聯(lián)詞說清楚。然后自然過渡到第一段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泉水不但多、而且美。最后讓學生選學課文中詳寫的一處泉水,弄清這一處泉水的位置和特點,并練習以導游的身份進行介紹。
2、學法:啟發(fā)式自讀自悟法。
三、教學目的: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圖文對照、視頻資料等方式體會泉城泉多水美的特點,感受泉城的魅力。
2、通過品析描寫泉水流動的句子,體會作者用詞的精準。
3、在對課文語言文字朗讀感悟的基礎(chǔ)上,體會作者對濟南壯麗景觀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美和熱愛。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感悟體會濟南泉水的美麗,神奇,體會作者對濟南壯麗景觀的發(fā)自心的贊嘆和熱愛。
教學難點則是涌,匯注,噴吐,冒這幾個詞分別怎樣生動形象地寫出泉水的流動。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主要是帶領(lǐng)學生學習生字詞,掃清文字障礙,讀通課文。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通過上學期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泉城是什么城市的別稱?(濟南)
(二)精讀第一段(加強朗讀,讀中品味)
引導學生從“說起濟南,自然會想到濟南的七十二泉。”理解泉多。濟南不僅泉多,而且泉美。通過反復朗讀從“這些泉有的白浪翻滾,好像銀花盛開;有的晶瑩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聲音洪大,聽起來如虎嘯獅吼;有的聲音低細,聽起來如秋雨瀟瀟。”體會泉美。最后引導學生找出關(guān)鍵詞語,細細品味濟南的泉形態(tài)美,聲音美,讓人看不厭,讓人聽不夠!通過朗讀,讓學生有身臨其境感覺,通過朗讀,來豐富孩子的情感想象。
(三)選讀第五段:(示范引路,明確學法)
課文2—5四個自然段的布局及寫法也很相似,分別介紹了珍珠泉,五龍?zhí)叮诨⑷王劳蝗@四大名泉,都是先介紹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點重點勾勒和描繪。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把重點放在對 “趵突泉”的理解感悟上,以此為示范,讓學生抓住關(guān)鍵詞句體會泉水的特點。由于趵突泉是七十二泉之首,它的特點比較鮮明,課文插圖也比較清晰,我先讓學生看圖說,然后去體會文章中有關(guān)描寫趵突泉的語言文字。通過抓住“冒”讓學生體會泉水充滿活力。
(四)自主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遷移運用,嘗試學法)
根據(jù)趵突泉的學法為引導,讓學生自學珍珠泉,五龍?zhí)逗秃诨⑷T谡渲槿奶幚砩希易寣W生去細細地品讀文章的語言文字,抓住“涌”“忽聚忽散,忽斷忽續(xù),忽急忽緩”“拎”等關(guān)鍵詞,讓學生想象體會珍珠泉的美麗和神奇,再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五龍?zhí)逗秃诨⑷@兩段比較簡單,我設計了一張表格,讓學生通過自讀填表來體會泉的地點,泉水特點和水流特點,五龍?zhí)叮蓭坠扇畢R注而成,所以抓住匯注一詞,體會五龍?zhí)兜娜唷:诨⑷獎t抓住噴吐一詞,體會水勢的大和猛,接著適時出示聲音,讓學生有更深切的感受,并在朗讀中加深記憶。
(五)回讀全文,升華情感:
提問學生,你們在別的地方見過這么美的泉嗎?誰能用一個詞語歸納(獨一無二),那么課文第6自然段,哪個詞能說明獨一無二(天下聞名),引導學生齊讀第6節(jié),再一次回味泉城的多姿多彩。
(六)寫作指導:
課文第一自然段概括了濟南泉水的特點,不僅泉多,而且全美,二至五自然段分別介紹了四大名泉的特色,最后再一次總括全文,濟南的泉水天下聞名,這樣的寫作方法我們稱之為“總——分——總”,引導學生在以后的寫作中熟練運用這樣的寫作方法。
(七)超越文本,拓展延伸
背誦的形式有很多,當小導游,既可以吸引學生,又可以創(chuàng)造性的再現(xiàn)文本,一舉兩得。因為我采用小導游的方式,讓學生向游客介紹這的泉水,可以用書上的原話,也可以加進自己的語言,如果能結(jié)合課前你收集的資料補充一些課外的知識則更好。小組內(nèi)一人介紹,其他三人可以扮演游客,給出恰當?shù)囊庖姟?/p>
泉城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泉城》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1篇課文。本單元共安排了四篇精讀課文《泉城》、《九寨溝》、《田園詩情》、《桂花雨》,其中有三篇課文描繪了祖國的自然風光,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有一篇課文介紹了荷蘭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異國風情。
《泉城》是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作者在細致觀察的基礎(chǔ)上,描寫了濟南名泉的奇麗景色,抒發(fā)了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結(jié)構(gòu)是很典型的總分總結(jié)構(gòu)。第一小節(jié)為課文的'第一部分,總寫了濟南的泉水不但多而且美。第二至五小節(jié)為全文的重點,四個自然段的布局及寫法也很相似,都是先介紹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點重點勾勒和描繪。這四節(jié)分別介紹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龍?zhí)兜摹叭唷薄⒑诨⑷摹八曅v”和趵突泉的“大、清、美”。另外全文還多次運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泉水的特點。
新課標中對三四年級段的閱讀要求是: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學會默讀;體會課文中關(guān)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詞典理解生字詞的意義;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等。
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獨立識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語言的能力。基于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結(jié)合本篇課文的內(nèi)容,針對中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特點,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
2、理解運用本課生字詞。理解第1自然段的句式特點,會用“有的…有的…”練寫一段話。
3、借助語言文字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觀,體會泉城的泉多、水美,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其中第1、2兩點是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第3點是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tǒng)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激趣法、指導閱讀法、媒體演示法、拓展遷移法。在使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的同時,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發(fā)現(xiàn)法、討論法、朗讀感悟法。
三、說教學準備
在語文教學中恰當?shù)氖褂枚嗝襟w技術(shù),可以使語文教學更具形象性和生動性,增強感染力,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課前我準備了文中重點語句、以及珍珠泉五龍泉黑虎泉的圖片、趵突泉的視頻等做成的多媒體。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主要是帶領(lǐng)學生學習生字詞,掃清文字障礙,讀通課文。理解課文的構(gòu)段方式,精讀第一自然段,讓學生對泉城有一個大致的總的印象。
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一)復習舊知 引入新課:
復習第一自然段,回憶泉城總的特點,引出新課:游覽其中最著名的四處泉水。
(二)引導學生主動質(zhì)疑:
以采訪的口吻收集學生對游覽這四處景點,希望獲得的知識,定出游覽目標,也就是閱讀目標。
(三)導學“趵突泉”。
先帶領(lǐng)學生游覽最著名的“趵突泉”,指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知趵突泉這一景點的三個知識點:位置,特點,名字由來。為學生接下來進行的自由閱讀指明了方法。
(四)選學珍珠泉,五龍?zhí)叮诨⑻叮?/p>
由于四個景點的介紹方式是一樣的,所以在此處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由品讀,體會,用和“趵突泉”同樣的學習方式來學習自己喜歡的泉水,并且把自己的收獲和同桌分享,最后還叫學生把自己對景點的游覽感受用不同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加深學生對景點知識點印象的同時,也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把自己獨特的感受表現(xiàn)了出來。
(五)寫作方法指導:
小組討論完成課后第四題,引發(fā)學生對作者用詞精準的贊嘆。
(六)拓展延伸
學以致用,讓學生把學到的寫景方式,技巧,用到自己的習作中,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泉城說課稿范文】相關(guān)文章:
泉城說課稿11-14
語文泉城聽課筆記08-26
泉城教學反思15篇01-25
濟南泉城作文(11篇)04-04
濟南泉城作文11篇04-04
泉城教學反思(匯編15篇)01-25
泉城導游詞9篇04-02
美麗的泉城公園作文10篇02-27
《花團錦簇》說課稿范文03-15
《冰花》說課稿范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