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比的應用》說課稿

時間:2021-04-14 19:51:15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比的應用》說課稿(精選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比的應用》說課稿(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比的應用》說課稿(精選5篇)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比的應用》說課稿1

  說教材:

  《比的應用》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的內容,是在學生理解了分數與比的聯系,掌握簡單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把比的知識應用于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一個課例,它是“平均分”問題的發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題方法,不僅能有效地解決生活、生產中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問題,也為今后學習“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礎。

  說教學目標:

  從《數學課程標準》、四個關注點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

  1、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2、技能目標: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掌握按比例分配問題的特征,能運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3、情感目標: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團結合作的意識和喜歡數學、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理解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和解題方法。

  教學理念

  所謂:“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教學中要因勢利導,采用合理的教法,教給學法,掌握學法,學會用法。因此本課的教學法我總體歸納為兩點:

  1、創設情境,為自主探究形成氛圍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愿望。教學中注重以人為本,高度重視學生自主性、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因此,我挖掘生活素材,尋找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有機聯系的切入點,讓數學內容生活化,以此提高學生學數學和用數學的能力。

  2、自主探究,為合作學習創設平臺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本課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引導學生“在溝通比與分數的聯系基礎上,發現問題、獨立思考、提出問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交流探究、發現新方法。在與他人交流中選擇合適策略,豐富自己數學活動經驗過程中,學會分析、比較、歸納、綜合,促使數學思想方法的發展,經歷數學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體驗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獲得新知識的愉悅。讓生活走進數學、讓學生張揚個性、讓體驗充滿課堂,我們的數學教學就會顯得異常現實、精彩而生動。

  說過教學流程: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為學生年齡小,再加上數學知識的的抽象性,他們往往不會為數學的嚴謹和邏輯的魅力所折服,可他們會因為數學的現實、有趣、而喜歡,在熟悉的情境中學數學使學生最感興趣;貼近生活學數學,最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課教學設計時,考慮到教材中例2所講事例較枯燥乏味,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有一定難度。為了創設好學生自主探索的情境,以學生生活中最熟悉的—“蜂蜜水”引入,從讓學生猜想、品嘗不同甜味蜂蜜,讓學生用分數或比提出問題表示三個數量的關系,再讓他們口答解決其中的幾個問題,溝通比與分數的聯系,把發現知識內在聯系的機會與權利還給學生。同時老師也以參與者的身份參與提出問題、引出與例2相類似的問題,設置“懸念”導入新課學習。這樣,學生的興趣馬上就來了。

  第二個環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新課程標準同時提出讓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意識的發展,依托于個性的充分發展。要發展學生個性,就要鼓勵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問題。發展個性,創新學習要求教師吃透教材,努力為學生思維活動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間,讓學生有機會充分展示自我,讓課堂呈現精彩。

  本課探究例題:“配一杯240毫升的蜂蜜水,按照蜂蜜和水的配比是1:5來配,配制這樣一杯蜂蜜水,需要蜂蜜和水各多少毫升?”時,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解決方法。

  通過這個情境,引發學生思考探究,學生已初步了解了按比分配應用題的解題方法。那接下來就可以順水推舟,指導自學例2、感悟新知.

  (進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同時自然的過渡到按比分配應用題的解題方法上。)

  第三個環節:融入生活用數學

  生活數學不僅是學生學“必需”數學的基礎,而且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的現實生活,學生會因為數學學習而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感受數學學習的內在魅力。我讓學生調查生活中的按比例分配并進行整理,然后匯報交流你眼中的按比分配,接著小組選擇大家感興趣的問題探究,最后,讓大家尋求規律進行應用與拓展。從學生的匯報交流,我們可以發現:生活中的教育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只要教師給學生去發現的機會,學生的智力會得到充分的發揮。當學生列出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后,我也出示了一組生活素材:看來,同學們這次的社會調查的收獲可真不小,老師也帶了好些素材呢!你能幫助解決這些實際問題嗎?請任意選擇一個在小組內探究吧!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發展提高

  傳說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臨終前留下遺囑,要把19頭牛分給三個兒子。老大分總數的1/2,老二分總數的1/4,老三分總數的1/5。按印度的教規,牛被視為神靈,不能宰殺,先人的遺囑更必須遵從。老人死后,三兄弟為分牛一事絞盡腦汁,卻計無所出,最后決定訴諸官府。官府一籌莫展,便以“清官難斷家務事”為由,一推了之。鄰村智叟知道了,說:“這好辦!我有一頭牛借給你們。這樣,總共就有20頭牛。老大分1/2可得10頭;老二分1/4可得5頭;老三分1/5可得4頭。你等三人共分去19頭牛,剩下的一頭牛再還我!”真是妙極了!

  同學們,開啟你的智慧,利用今天學的方法也來幫老人的三個兒子分一分牛,相信你定會賽過智叟!

  第五個環節:質疑總結、反思提高

  說一說在這節課中,你有什么收獲?還有疑惑嗎?你覺得自己表現如何?

  (通過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已有水平的基礎上發展,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使學生認識自我與他人,從而促進自己的再發展。)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比的應用》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及地位:

  本節課我教學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三單元最后一節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生理解了分數與比的聯系,掌握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數量關系的基礎上學習的,是把比的知識應用于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一個課例,它是“平均分”問題的發展,并在實際生活工作中有廣泛的應用。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題方法,不僅能有效地解決生活、生產中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問題,也為今后學習“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礎。

  按比例分配問題看似新知,實際上是用比的意義和分數乘法的意義來解決問題的綜合應用,是學生在以往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曾經遇到過,甚至解決過的問題,每個學生都有一定體悟和經驗,只是對于這種分配方法沒有總結和比較過,沒有一個系統的思維方式。通過今天的學習,將學生的無序思維有序化、數學化、系統化,總結并內化成學生的一個鞏固的、規范的分配方法,繼而形成數學模型。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六年級學生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

  ? 1、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體會按比例分配是比的一種應用,又是“平均分”的發展,以加深對按比例分配的意義的理解。

  2、通過解決問題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征以及解題方法,能正確解答按比例分配應用題。

  3、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關注學生自主探索意識、靈活思維品質過程中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培養學生積極探究知識的能力和多策略解決問題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體會按比例分配問題的現實意義和特征,探索并掌握其解決策略,能正確解決相關的現實問題。

  教學難點:把比轉化分數或成份,再使題目轉化為分數乘法應用題或歸一應用題來解決。

  教具準備: 幻燈片電視

  三、教學設想:

  本著《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要運用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實例作為認識的背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得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與現實世界密切聯系。”這一理念,對比新舊教材對該內容的呈現方式,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情的需求,本節課我預設了五個環節:熱身練習,復習鋪墊;激趣引入,揭示概念;引導探究,解決問題;歸納概括,形成體系;分層練習,拓展延伸。力求達到課堂環節環環相扣,學生認知步步為營。在每個環節中也只是預設了有層次性和目的性較強的問題,而給學生以較大的思維空間,讓學生以問題為引路,在學習活動中活躍思維、暢所欲言,使所學的知識自然生成,使學生既對只是有較深的體驗和理解,又可提高能力、訓練思維,使每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有所發展。

  四、教法和學法

  所謂:“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教學中要因勢利導,采用合理的教法,教給學法,掌握學法,學會用法。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法我總體歸納為兩點:

  1、“引導—探索”是本節可我采用的主要教學方式。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教師只是適當的點撥引領,而把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提高能力。

  2、緊密結合實際體現數學的應用性。長期以來應用題教學在我們的數學教學中只是流于簡單的解題訓練,而忽略了數學自身的應用價值,本節課我將力求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體現其應用性,將數學生活化。例如:截木棒,分蘋果,種樹,分紅利等情景的引入,問題的呈現,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體現數學價值的同時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五、課堂流程

  <一>、熱身練習、復習鋪墊

  1、 35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長()米,2段長()米,5段長()米。

  2、六二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2:3,男生占全班的(),女生占全班的.()

  3、鹽和水的比是1:10,鹽占鹽水的( ),水占鹽水的( )。

  (設計意圖:從學生最基本的認知水平出發,復習舊知,為新知做好鋪墊,同時讓學生以積極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

  <二>,情景引入,揭示意義

  1、一根木棒,按1:1分成兩段,你如何分?

  2、一個蘋果3個同學來吃,如果讓你來分,你如何分?

  教師:像這樣將一個物體等分成若干份,叫做平均分。

  3、生活中的比

  (1)我們喝的鮮橙中橙汁與水的比是2:9.

  (2)安利洗滌劑與水的正常比是1:8.

  (3)媽媽做米飯時,水與大米的比是2:1.

  質疑:所給信息中,兩個部分量是平均分嗎?

  教師:像這樣的分配方式叫做按比例分配,也就是比在生活中的應用。

  出示課題:比的應用———按比例分配

  (設計意圖;用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易于解決的例子和生活中的比,使學生體會“平均分”和“按比例分”只是兩種分配方式,“平均分”只是“按比例分”的特例,而“按比例分”是“平均分”的發展,從而體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三>、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問題1. 一個農場計劃在100公頃地里播種大豆和玉米。播種的面積比是3:2。兩中作物各播種多少公頃?

  問題2. 學校把栽280棵樹的任務,按照六年級三各班的人數,分配給各班。一班47人,二班45人,三班48人。三個班各應栽樹多少棵?

  (設計意圖:這是本節課最主要的一個環節,以教材中的兩個例題為依據,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教師只是適當進行點撥,以及線段圖的出示,讓學生從份數轉化成分數,然后用分數乘法的意義解決問題,加強學生對部分量和總量之間關系的掌握,讓后在用份數歸一的方法解決,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多策略解決問題的思維品質。)

  <四>、對比歸納,形成體系

  同時呈現已解決的兩個問題:

  1、兩個問題有什么相同點?

  2、怎樣解決這樣的問題?

  3、小組交流,歸納概括。

  (設計意圖:將已經解決的兩個問題同時呈現,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歸納概括“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和解題策略,從而形成數學模型。)

  <五>、分層練習,鞏固延伸

  1、基本練習

  (1)一個三角形三各邊的長度比是3:5:4.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是36厘米,三條邊的長度分別是多少厘米?

  (2)甲、乙、丙三個數的比是2:3:4.這三個數的平均數是12.這三個數分別是多少?

  2、應用拓展

  小明說:“我爸爸和王叔叔合作投資做生意,爸爸投資8000元,王叔叔投資4000元,一年后共獲利3000元,請你幫我算一算,我爸爸和王叔叔各應分得多少元錢?”

  (設計意圖: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環節,練習是課堂教學效果的體現和驗證,我設計的練習力求做到從易到難,由淺入深,有層次,有坡度,有利于數學知識的領會、掌握、鞏固和發展,并能初步形成解決此類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設計意圖:將已經解決的兩個問題同時呈現,引導學生觀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比的應用》說課稿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54頁“比的應用”。

  教學分析

  這部分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比的意義和比的化簡的基礎上展開學習的,屬于按比例分配的內容,但教材并沒有給出這個名稱,目的有兩個,一是由于按比例分配的問題有一定的解題方法,易把解決問題變成套用方法。二是如果引入,學生易問什么是比例?,這樣,在學生剛引入比的概念時,又要去區分比例是什么?而忽視了比的概念,因此,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從多角度思考,用比的意義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1、理解按一定比例來分配一個數量的意義。

  2、根據題中所給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總數量的幾分之幾,能熟練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法學法

  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所以,在教學中,我采用引導式教學,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

  學具準備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在學習中探究,我要求學生課前準備圓片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 課件出示課本主題圖:幼兒園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這些橘子分給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 請同學們想一想:你認為怎么分合理?說一說你的分法。通過匯報交流確定按兩個班的人數比,也就是3:2分配比較合理。

  (設計意圖)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最需要的是從現實出發,從身邊找數學問題,也就是說:“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利用給人數不同的兩個班分橘子,怎樣分合理,來引入比的知識,這種貼近學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戰性的實際問題,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且這種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問題中,能使學生真正體會數學不是枯燥無味的,數學就在身邊。

  二、探究交流,解決問題

  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部分內容我設計了兩個層次的教學:

  第一層是明確如何按3:2分配。具體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1)小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實際操作)。

  (2) 記錄分配的過程。

  (3)各小組匯報:自己的分法。

  大班 小班

  3個 2個

  6個 4個

  30個 20個

  第二層是解決如何將具體個數按比例分配。這個層次的教學我是這樣處理的:

  出示題目:如果有140個橘子,按照3:2又應該怎樣分?

  (1) 小組合作。

  (2) 交流、展示。

  (3) 比較不同的方法,找找他們的共同點。

  方法一:

  大班 小班

  30個 20個

  30個 20個

  30個 20個

  方法二:畫圖

  140個

  方法三:列式

  3+2=5

  140*3/5=84(個)

  140*2/5=56(個)

  答:大班分84個,小班分56個,比較合理。

  (還會出現用整數方法來列式計算的。)

  3、小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同學們要認真分析數量關系,可以選用多種方法解答。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在師生講評中發現新的解答方法,再著重分析這種解法的解題思路。這樣在解題策略的開放過程中:即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決新問題。又發現了新的解題方法;每位學生都體驗著參與探索的樂趣。這些問題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激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樣“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方法——運用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的程序,是學生數學“再創造”的過程。正如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數學學習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在這樣的探索學習中,使每位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有不同程度的拓展,每位學生都體驗著探索成功的喜悅。

  三、鞏固練習,內化提升

  由于,按比例分配在生活中的運用很廣泛,所以在練習的設計上,主要通過有層次和有坡度的一組問題,讓學生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解決這些生活中的問題,同時滲透思想教育,體現應用題的趣味性和德育價值。

  具體的練習設計如下:

  1、小紅和小薇投籃數之比是3:5,小薇比小紅多投了6個,小紅投了多少個?

  2、藥粉和藥水的比是1:30,如果藥水有60千克,那么藥粉有多少千克?

  一種藥水中藥粉和水的質量比是1:50,用2千克藥粉配置這樣的藥水,需要用水多少千克?

  3、打一文章,小麗用了3小時,小紅只用了2小時,問小麗和小紅的速度之比是多少?

  4、數學故事。(共同探討方法)

  阿凡提分馬的故事,可能有的學生以前聽過,可以讓學生自己把故事講出來。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算出三個人分得的馬:老大6匹,老二3匹,老三2匹。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到12+14+16并不等于1。

  課后的練習題是教材內容的表現形式,也是課堂教學教與學的反饋,一個好的問題會使學生產生困惑和好奇心,能迅速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教學活動,使學生自覺、興奮地投入到加深練習中,學習和探求新知識的教學活動中。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學生談收獲,回顧如何用比的意義進行問題的解決。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比的應用》說課稿4

  說教材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比例的應用,本節課是在學生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義并學會解比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應用題,這是比和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教材通過兩個例題,講解正、反比例應用題的解法通過講解使學生掌握正、反比例應用題的特點以及解題的步驟。

  用正、反比例解應用題,首先要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關系,能從題中找出兩種相關聯的量,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或積)是一定的,從而判斷這兩種量是否成正(或者反)比例,然后設未知數X,比例解答,判斷過程也是正反比例意義實際應用的過程。

  說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2、使學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解答應用題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2、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自己探索,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判斷題中數量成何比例,根據相等關系列出關系式

  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合作學習。

  說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正、反比例的應用,因此通過本小節的教學,使學生加深對正、反比例的意義的理解,能正確判斷成正、反比的量。

  二、探究新知

  學習例題正、反比例的應用題。學生在已學過的四則應用題中,實際已經接觸只是用歸一,歸總的方法來解答,因此在教學中先讓學生用已學過的方法解答:再引導運用新知做這樣用移類比的轉化思想進行教學,使新知識不新,舊知識不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首先讓學生用以前方法解答,然后問:這道題里有哪兩種量?成什么比例關系?為什么?引導生判斷兩種量的比例關系,再根據比例的意義列出等式解答,這樣加深對比例的理解,又揭示了與舊知識的聯系。

  三、新課小結

  通過例題的講解,學生總結用比例解答應用題關鍵?

  四、練習提高

  1、基礎練習

  2、判斷說理不解答

  3、變成練習

  五、本課小結

  六、效果預測

  本節課學會找兩種相關聯的量,并學會判斷這兩種是否成正、反比例關系,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比的應用》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二單元52頁例2和例3——比的應用,在本冊教材中主要就是按比例分配。

  之所以將例2和例3放在一節課,主要是為了形成知識的層次和漸進,以利于通過知識點的對比,讓學生堅定對知識的感知結果。

  按比例分配是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平均分”和“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延伸。教材是采用把比化為分數,用學生前面已學過的分數的知識來解答。這樣安排學生容易接受,不僅加深了對分數應用題的理解,還有利于加強知識間的聯系,為今后學習正反比例等知識打下基礎。

  二、說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在分析問題和綜合運用知識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而我班大部分學生思維活躍,能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去分析問題,學習新知識,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明確按比例分配是比的應用,又是“平均分”的發展,明確按比例分配的意義和作用。

  2、讓學生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和解答方法,并能應用這一直是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以及自學能力,促進能力的發展。

  在轟轟烈烈進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今天,如何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諧、全面的發展是制定課堂教學目標的主導思想。因此,為此,依據《數學課程標準》,我制定了這堂課的以上三個教學目標。

  四、說重難點

  重點: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和解答方法

  難點:讓學生知道“把什么數量按什么比例”進行分配

  按比例分配應用題具有典型的特征,理解并掌握了這種特征,就能正確地運用這一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而把什么數量按什么比例進行分配,則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學生感覺比較困難的,因此將其作為難點。主要將采用“自學——比較——應用”的方式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五、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主要采用操作實踐,復習引入,指導自學,分析比較,實際應用等教學法。

  推廣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于我們的課堂教學,如何把學生由被動聽變為主動參與,關鍵在于要打破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因此,我們要樹立起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主動學習的觀念。針對這種教學思想,本節課的教學,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要營造一個愉快、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

  應該通過老師的語言、動作、表情,傳遞給學生一種親切、鼓勵、信任的情感意識,形成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而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其次是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習興趣。采取的手段主要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初步感知。安排動手操作,促使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在“平均分”的基礎上進一步感知“按比例分配”的概念。

  第三就是指導自學,培養自學能力。

  讓學生帶著教師給出的問題邊自學,邊思考,達到學有所思,學有所獲的目的,這樣,可以做到既讓學生學習,又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

  第四就是重視應用,正所謂“學以致用”,這樣既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又可以鞏固學生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可謂一舉兩得。

  六、教學程序

  本課的教學程序共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解決什么是按比例分配,采用分石子的實際操作法,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從而感知,以加深學生對按比例分配的理解;第二部分主要解決怎么按比例分配的問題。

  要讓學生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和解答方法,并能應用這一直是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就必須要首先讓學生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而采用分石子的實際操作法,即結合農村學生的實際,又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感知,既貫徹了新課程理念,又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更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第一部分

  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操作感知,導入新課。

  在實際情境中理解按比例分配《數學課程標準》第21頁

  以同方為單位分一分

  (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能力)

  (1)、按1:1把8顆石子分成兩部分。

  (2)、按2:1把8顆石子分成兩部分。

  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第一種情況是“平均分”,而第二種情況不是“平均分”。說明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除了“平均分”以外,還常常要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除了第一種情況是“平均分”外,還有第二種情況,由此導入新課,“按比例分配”。

  這樣安排導入有利于學生把握知識的發展變化與延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第二部分

  怎樣按比例分配

  (一)、復習

  (1)、甲數是8,乙數是10,則甲數是乙數的( ),甲數與乙數的比是( ):( )

  (2)、第52頁出示復習題:一個農場計劃在100公頃的地里播種60公頃小麥和40公頃玉米;小麥和玉米的播種面積各占這塊地的幾分之幾?小麥和玉米播種面積的比是多少?

  這樣安排,目的是把握新舊知識和連接點,為分散難點起著積極的遷移作用。

  (二)、自學

  1、提出問題,讓學生有目的的自學

  先出示自學要求:這道題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來分配?播種小麥和玉米的面積比是3:2,表示播種小麥和總播種面積的比是幾比幾?播種的小麥占總播種面積的幾分之幾?玉米的面積與總播種面積的比是幾比幾?播種的玉米占總播種面積的幾分之幾?

  老師引導學生嘗試,讓學生自學課本例2。其目的是讓學生自己在課本中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2、學生小組自學,教師進行指導

  小組自學是合作學習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這也是新課程要求的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品質之一。

  3、學生匯報,師生共同解題

  先檢查自學情況,師生共同簡略解決例2

  然后讓學生匯報:把誰按什么比例分配

  4、自學例3

  讓學生在學習、理解了例2的基礎上自然的過渡到例3,并運用例2的技能來解決例3,使學生實現知識和技能的遷移以及綜合運用。

  5、比較例2、例3

  例2是把總面積100公頃按3:2進行分配,例3是把總棵樹按3個班的人數所占比例進行分配。

  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比較,讓學生知道,按比例分配既可以是2個量比,還可以是3個或3個以上的量比。

  (三)、練習

  多層次訓練,鞏固新知識,形成技能。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環節,練習力求做到從易到難,由淺入深,有層次,有坡度,新舊知識融洽恰當,形成技能技巧,開拓思維,發展能力,達到練習的預期目的。

  1、基礎練習

  某班男女學生人數的比是9:4,男生占全班人數的( ),女生占全班人數的( )。

  這個練習用采分散難點,促使知識結構的內化。

  2、對應性練習。

  62頁的“做一做”第1題

  采用講練結合的形式鞏固所學知識,讓學生在學習新知之后即時得到鞏固。

  3、綜合性練習。

  (1)甲、乙兩數的平均數是50,甲和乙的比是7:3,甲、乙兩數各是多少?

  (2)一塊長方形地周長120米,長和寬的比是3:1,它的長和寬各是多少米?

  這種練習旨在加強對比,提高學生分析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運用

  混凝土,石子、沙和水泥的比是3:2:5,現在有20噸水泥,需要多少石子和沙才能生產出這種合格的混凝土?

  有了基礎知識,并不等于擁有了技能。只有在掌握了基本知識方法的同時,教師大力提供應用時空,讓學生自主地運用“雙基”去解決實際問題,才能使學生形成技能和對知識與方法的遷移應用能力,應用已有的知識與方法去解決全新而又生疏的實際問題,這一點對于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非常重要。

  (五)、全課總結

  你學會了什么知識?掌握了哪些方法?

  這樣做既檢驗了效果,又體現了課堂教學的整體性,從而培養學生的概括和口頭表達能力。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比的應用》說課稿(精選5篇)】相關文章:

六年級上冊《比的意義》說課稿01-11

人教版小學數學比的基本性質說課稿(精選5篇)04-07

小班數學比長短說課稿教案04-06

比的化簡說課稿11-07

比的化簡說課稿11-04

認識比說課稿11-08

比本領說課稿11-03

比應用教學設計04-04

一年級上冊《比尾巴》說課稿12-17

高教版數學說課稿 分段函數的實際應用說課稿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