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鄉下孩子》說課稿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公開課《鄉下孩子》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公開課《鄉下孩子》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鄉下孩子》這是一首反映農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詩歌。作者通過對鄉下孩子游戲、勞動等童年生活的豐富描寫,抒發了熱愛農村廣闊天地的思想感情,真摯感人。全詩共四個小節,第一小節寫鄉下孩子幼小時生活在爸爸媽媽懷抱里的情景;第二小節寫鄉下孩子在田野里歡快游戲的情景;第三小節寫勞動給鄉下孩子帶來的歡樂;最后一小節是對鄉下孩子在農村廣闊天地里幸福成長的贊美。
二、設計理念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教學過程,必須是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過程。教師要創設民主、開放、活潑的學習場境,創設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保證學生自讀、自悟、自創的時間,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讓學生在直接接觸語文材料的自主活動中,在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中,體驗語文學習的規律,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設計理念,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①了解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快樂的童年生活,培養熱愛農村廣闊天地的思想感情。
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③在調查實踐的基礎上試寫兒童詩。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背誦這首詩歌,教學難點在了解鄉下有趣的事情,并能仿照書上的詩句創編小詩。
四、課堂教學設計
本節課我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根據二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主要通過圖片導入、自讀體會、資料交流、語言發展、詩歌創作這五部分,并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1、圖片導入,激趣學習
課堂一開始,我就出示一些優美的鄉下風景照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感覺鄉下景色是多么美麗,以此聯想到鄉下孩子的生活是多么快樂,很自然地導入課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的同時,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這樣的設計活躍了課堂氣氛,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2、自主選擇,細讀體會。
詩歌的二、三小節是本課的主要內容,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教學時要反復朗讀,達到背誦的要求。首先課文二、三小節的寫法基本相同,我就安排學生自主選擇朗讀內容,這樣尊重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原則。“在這幾件有趣的事中,你最喜歡哪一件?把它多讀讀,讀有趣一點,如果你能加上動作就更好了。”這一環節的設計,又一次將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起來,不但喚起了學生的自主意識,而且還改變了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變傳統的教師“講”為學生自己“讀”。
3、資料交流,鋪墊教學。
新課標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課前,我設計了一張綜合學習活動卡,分兩條線調查。一條是鄉下孩子,自述在鄉下的快樂生活,另一條是城市孩子,調查長輩們的鄉下生活。讓學生搜集有關鄉下趣事的資料。
一是為了更好的進入新課學習,讓學生對課文相關內容的理解能水到渠成;
二是分享收獲的喜悅,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識說給大家聽,這是小學生最樂意做的事情,從而能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新課的學習;
三是讓學生從小學會搜集資料,拓寬學習渠道,提高學習效率。
4、語言發展,提高思維。
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加強思維訓練是因為,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是提高人才素質的'關鍵。思維又是語文能力的核心,是語言能力的基礎。根據本課內容和學生特點,我在學習第二、三小節后,設計了讓學生“學做小詩人” 仿照詩句改一改,編一編,這是學生詩歌創作“扶”的一個階段。改變詩中的幾個字,就變成了自己的小詩。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更使學生在詩歌創作中受到了美的熏陶。
5、詩歌創作,延伸教學。
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課文只有四個小節,老師建議你們能將剛才說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趣的事創編成兩句(也就是一個小節),讓這首詩的內容更豐富更有趣。”教師讓學生在開啟了思維之窗后,發揮各自想象,仿照例句,創作自己的小詩。這是學生詩歌創作“由扶到放”的過程,學生在創編詩歌的同時,提供插圖,配以《勞動最光榮》的音樂,渲染創作的氣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這樣的設計,對課文的學習產生意猶未盡的感覺,學生自由組織語言表達內心的感受,教師則將音詩畫三者結合,更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整篇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畫面,使學生通過形象感受來理解課文,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交流等手段,使學生在想象、創作等方面得到了有效地發展。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接受了知識。整個教學過程,氣氛愉悅和諧,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作用,有效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公開課《鄉下孩子》說課稿2
《鄉下孩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第4課,這首詩歌描寫了鄉下孩子豐富多彩的游戲、勞動等生活情境,反映了他們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作者以鄉下孩子從幼年到漸漸長大的時間推移為“經”,以鄉下孩子從媽媽懷里,爸爸背上到廣闊田野的空間轉移為“緯”,交織成鄉下孩子童年生活的鮮活畫面,同時融進作者向往之意,贊賞之情。
全詩語言洗練而有童趣,所創造的意境清新活潑,我所執教的對象是城市孩子,大多學生對鄉下生活了解不多,但他們思維活躍,善于發表個人觀點,敢于創新、想象豐富。因此,在熟讀成誦、積累語言的基礎上,側重學生感悟、體驗,開拓視野,發展想象力是我教學的重中之重。 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我教學理念的靈魂。其次,轉變教師角色,和學生平等對話,相信學生,給學生自主權,在合作中學習,是我教學的策略。鼓勵學生對感興趣的話題有豐富的想象,有表達的自信心,培養創新能力,是我教學的又一理念。 語文課標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受式學習之外,學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課標還要求“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因此,我的教學流程設計是這樣的:
《鄉下孩子》一課,反映了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那么,如何使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同時,又感悟到這一點,既而轉化為對農村,對大自然的熱愛呢?在教學流程中,我采用了“情感體驗”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作為鄉下孩子的客人去體驗、去感悟鄉下生活,進一步想象,鄉下孩子還會干些什么?同時,運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聲情并茂的動畫素材,再現農村生活,使學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感悟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所以,教學的主線是“以說為入、以讀為主、以悟為神”。
一、 情境導課,激發興趣。
在導課的環節中,我先出示了一幅農村生活畫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上都畫了哪些景物?你知道這是什么地方?[通過讓學生觀察畫面上飛舞的蝴蝶,游動的小魚和漂亮的白鵝,可愛的花狗,美麗的公雞,饞嘴的貓咪,,憨厚的胖豬,清澈見底的溪水,盛開的野花等景物,讓學生從視覺上感受鄉下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我接著問:誰會在這里生活呢?當學生說道鄉下孩子時,我又巧設過渡:“今天,就有一位熱情好客的鄉下姑娘邀請我們到她的家鄉去做客,她的名字叫‘大眼睛妞妞’。她悄悄地告訴老師,她生活得特別快樂,所以專門做了一首詩歌送給大家,你們想知道嗎?”這種導課方式,不僅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而且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
二、層層遞進,引導初讀
1、一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二讀課文,看看這首詩歌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三讀課文,劃出小節。想想每小節都寫了鄉下孩子什么有趣的事?
[通過三次不同要求的讀,使學生對詩歌內容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逐步培養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三、 創設意境,讀中感悟
在學生對詩歌內容有大致了解的基礎上,我請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小節,用自己最喜歡的學習方式自由結合成小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這樣,學生有了充分的自主權,尋找自己興趣相投,關系親密的小伙伴,就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小組內大膽質疑,積極發言,展示自己,在合作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產生新問題。這時,我就作為小組的成員,深入到各小組,與他們共同探討,共同學習。一方面,可以了解他們的學習主題,給予適當的引導和點撥。另一方面,可以收集學生遇到的困難,以便在小組匯報時,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匯報第一小節時,有一位同學提出為什么說他是“歡唱的黃鸝”“盛開的野菊”?我讓學生說一說,小時候躺在媽媽懷里會覺得怎么樣?爬在爸爸背上會干些什么?由此喚起學生得到父母愛撫時那種溫暖幸福的情感體驗,回憶起當時歡樂愉快的心情,體會到孩子在父母的關愛下就像“歡唱的黃鸝”,父母看到天真活潑的孩子就像“盛開的野菊” 。[讓學生明白這一小節作者用了兩個比喻。把鄉下孩子小時候在媽媽懷里“撒嬌”、“淘氣”,在爸爸背上“頑皮”“任性”的特點表現了出來。學生體會后,心靈碰撞、真情感悟,深情地讀出那份父母愛孩子,孩子愛父母的愉悅之情。]
又如:學生朗讀第二小節后,我覺得他們讀得不到位,就出示課件,讓學生邊讀邊觀察畫面,引導學生進入鄉下孩子的生活情境去想象:鄉下孩子是怎么捉蝴蝶,會編個什么樣的故事?(美麗的童話故事)他選用什么樣的草葉,會吹出什么動聽的曲子?體驗鄉下孩子生活的豐富多彩和嬉戲時的活潑愉快,學生進入情境后,指導學生用輕松、愉快的語氣朗讀和背誦這一小節。
小組匯報完后,我用第一人稱的語言描述,導讀各個小節,配以優美的音樂,把學生帶到鄉下孩子童年的意境,讓學生通過閱讀,體會鄉下孩子天真可愛、聰明伶俐、勤勞能干的性格特點,同時,感受鄉下孩子在如此環境中是幸福快樂的。激起學生熱愛農村,熱愛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
四、啟發想象,遷移練習。
對課文進行朗讀、背誦后,我對學生說,假如你到了妞妞的家鄉,你會干些什么?你能像妞妞一樣也編個詩歌嗎?低年級的學生生活經歷較淺,讓他們言之無境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首先根據學生實際創設情境,出示了多媒體課件,使學生的思維、想象等心理活動有一定的物質依托,圖上有小狗、公雞、小貓、小魚、小豬、鵝等學生喜愛的動物,學生們見了個個神采飛揚,見物欲言。紛紛舉手發言:“拾一把稻穗,樂壞了驕傲的公雞。”“割一籃青草,饞得小羊咩咩叫。”“捉幾條小蟲,撐圓了公雞的肚皮。”“撿幾根肉骨頭,樂得小狗直搖尾巴。”
這樣,“一石擊起千層浪”,孩子們爭先恐后,思維活躍,不僅能夠準確地運用課文上的句式,而且還能夠聯系實際,說出生活中喜愛的小動物、吃的食物及相關的一些事情。
這時,我又引導學生:你們都是城市孩子,能把自己的城市生活再現成詩歌,說給“大眼睛妞妞”聽嗎?學生憑借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大膽地去想象,去創新,在嘗試中體現我能行的快樂,做出了一句句,一首首天真、稚嫩、充滿童趣的小詩。比如:“曾是媽媽懷里/可愛的小豬。曾是爸爸背上/頑皮的猴子。彈一首歌曲/能喚起美好的回憶,打一次籃球/鍛煉鍛煉自己的身體。”雖然不夠完美,但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是難能可貴了。[遷移練習,把課堂還給學生,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讓學生憑借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拓展,去創新,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主人。]
通過《鄉下孩子》的教學,以創設情境、趣味閱讀、感悟運用為理念,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師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同時,讓我更深地體會到教師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學生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公開課《鄉下孩子》說課稿3
一、說教材:
《鄉下孩子》一課是一首反映農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詩歌。這首詩選材典型生動,語言簡練而有童趣,所創造的意境清新活潑,讀來令人如沐陽光,如嗅青草野花氣息,如聞童聲笑語,悅目賞心。 全詩一共四個小節:第一小節寫鄉下孩子幼小時在爸爸媽媽懷抱里生活的情景,“歡暢的黃鸝”比喻孩子的活潑歡樂;“盛開的野菊”比喻孩子漂亮可愛。第二小節寫鄉下孩子在田野里捉蝴蝶、吹草葉歡快游戲的情景。第三小節寫挖野菜、逮小魚等勞動給鄉下孩子帶來的樂趣。最后一小節贊嘆鄉下孩子在農村的廣闊天地里、在大自然的懷抱里無拘無束成長的幸福。
二、說目標:
1、知識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模仿詩歌的格式練習說話。
2、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詩歌,使學生了解鄉下孩子,感受鄉下孩子自由自在、幸福、快樂的生活。
3、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農村孩子的堅強、樂觀、向上,也培養他們熱愛農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四、教法、學法
本堂課為第二課時,在教學中我采取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直觀教學的方法,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如進入情景地朗讀、想象地朗讀等等,從而達到有感情地朗讀。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在課堂上開展游戲、活動,帶領學生感受農村孩子的真實生活,把學生的思想帶入到大自然中,感悟、體驗,開拓視野,發展想象力,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五、教學流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 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好奇是小學生的天性,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開始復習中,我采取了登上智慧島的方式,有機地把學生帶進神秘的情景中,讓學生在闖關中進行了生字詞語的復習。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通過這樣的活動,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創設了活躍的課堂氣氛,這樣導入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讀文理解、發散想像
語文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課教學我就以讀為主,通過各種形式地朗讀,從整體上體會課文的情感,并且抓住重點詞語進行品讀,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如:在教授“曾是媽媽懷里歡暢的黃鸝”一 ,讓學生體會自己小的時候,在媽媽身邊是什么句時,我抓住了“曾”樣子,時而撒嬌,時而打鬧,時而又甜甜地睡覺等等,告訴學生在媽媽的懷里孩子是多么的幸福呀!從而再引入詩句,學生真正體會理解到詩句含義,再進行朗讀指導時,能達到較好的效果。再如:在指導“哦,鄉下孩子,生在陽光下,長在曠野里。”這句時,我向學生展示了鄉下孩子在大自然中的自由、無拘無束的生活,展示了他們在社會的關心、愛護下美好、幸福,學生體會到了這些后,再朗讀時他們自然就能讀出自豪、羨慕、愉快、幸福的語氣。在教學中展開學生的想象力,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時期是培養、發展想像力最佳時期,猶如農事的節氣,是不 ”能錯過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這就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教材,借助教學難點、重點、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及時地給已經在閱讀課文中得到許多啟示的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引導他們展開想象,把學生的思維帶到無盡的大自然中,讓他們也體會到和花草為伴,鳥蟲為友的鄉下孩子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從中感受到鄉下孩子的幸福、快樂,從而產生出熱愛農村,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開展課堂活動、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尊重學生的愛好,抓住學生的特點,運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產生樂學的情緒。在這堂課中,我帶領學生深入其景,在課堂上開展游戲,如捉蝴蝶,逮小魚等,學生邊做游戲邊體會其中的樂趣,他們玩得興高采烈,在這樣的氣氛、情緒中再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訓練,同學很簡單的就抓住了詩句的特點,讀得不亦樂乎。再如挖野菜,含草葉時,帶領學生一邊做動作,一邊朗讀,學生們一樣很容易就能恰如其分地進行有感情地表演朗讀。學生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用內心的情感朗讀課文,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表演能力,達到了品讀感悟的臺階,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在培養的學生朗讀興趣的同時,也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學生在多讀的訓練后,培養了語感,感悟到課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熏陶,也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
(三) 拓展文本、延伸課堂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特意設計了一組貧苦的鄉下孩子圖片,讓學生了解到還有一群生活很困苦的鄉下孩子,他們需要大家的幫助和關心,但是我們從他們的身上還體會到了堅強、樂觀、向上,這是我們大多數城市孩子不具備的地方,我通過引導教會學生學會幫助他們,還要學會他們的品質,更加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幸福生活。在語文教學中適時的對學生進行情感的培養、啟發,對學生人格魅力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
六、說板書
主要采用貼畫配文字的“圖文式”板書,此板書圖文并茂,色彩鮮艷,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導、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對課堂教學起到了總結性作用。
板書設計:
4 鄉下孩子 (二)
幸福 快樂 勤勞
陽光 曠野
【公開課《鄉下孩子》說課稿】相關文章:
鄉下孩子說課稿11-10
《鄉下孩子》教學隨筆01-10
《給家鄉孩子的信》公開課說課稿12-16
《鄉下孩子》教學設計(10篇)02-18
《鄉下孩子》教學設計(11篇)02-18
《鄉下孩子》教學設計10篇02-18
《鄉下孩子》教學設計合集10篇02-18
在鄉下成長的孩子小學作文12-19
雪孩子說課稿12-28
《大海睡了》公開課說課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