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說課稿(通用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泉映月說課稿(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泉映月說課稿1
一、教材簡析
1、說教材
《二泉映月》這篇課文是濃縮了民間音樂家阿炳艱辛苦難的一生,記敘了阿炳創作這首名曲的過程,再現了《二泉映月》的豐富內涵,表現了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理想,敢于同命運抗爭的精神。整篇文章語言美、意境美、韻律美,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其中蘊藏的內涵和意境,并通過朗讀表現出自己的內心體驗。
我計劃用兩課時來講這篇課文,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已學會課文的生字詞,初步理解課文大意,了解阿炳的不幸遭遇、《二泉映月》的創作背景。下面我主要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
2、說教學目標
第二課時我設下兩個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二泉映月》的琴聲變化和琴聲所表達的豐富內涵。
②感受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學習他敢于與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說教學重、難點
①在第五自然段中創設音樂情境,讓學生在傾聽、感受、朗讀、感悟中理解文字內涵,熟讀成誦。
②通過有感情朗讀,體會《二泉映月》的琴聲變化及所表達的豐富內涵。
二、教學方法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但篇幅較長,難點較多。由于文中阿炳生活的那個年代離現在的孩子也比較遙遠,對于缺乏生活經歷的小學生來說領悟文章的中心以及樂曲所表達的情感,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將采用“創設情境,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的方法來進行本課時教學,以情感為紐帶,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置身于豐富的情感體驗之中,把蘊含于語言材料中的情感內涵讀懂、悟透,以此獲得真真切切的情感體會,從而體現“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通過在閱讀中品味語言文字,揣摩文章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來實現重難點的突破。
三、教學準備
1、二胡曲《二泉映月》。
2、課文朗讀錄音。
3、第五自然段內容投影。
四、教學過程
本堂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三部分:(一)導入新課程,創設情境。(二)品讀琴聲,體會內涵。(三)總結內容,課外延伸。
(一)導入新課,創設情境
我是這樣創設情境的。在一個中秋之夜,阿炳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來到了二泉。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泉聲,勾起阿炳辛酸的往事,他心中百感交集,但縱有千言萬語又將對誰說?他是個民間藝人,此時他要借琴聲來傾吐自己積淀已久的情懷。
(這里我運用一個過渡性的小結,既回憶了前節課的內容,又創設了情境,引出下部分的學習)
(二)品讀琴聲,體會內涵
1、當時的阿炳是怎么做的呢?(結合回答,出示第五自然段)。誰能有感情地讀一讀第5自然段的前面三句話,把我們帶入當時情景?
(我提出問題,通過學生的自讀自練,指名讀,再進行評價。有目的地朗讀,把學生帶入文本)。
2、隨后,課文用優美的文字描繪了琴聲的旋律變化和其中包含的豐富內涵。這段文字描寫很有特色,請大家反復朗讀比較,看誰能體會到這段文字在表達上的特點。
(提出閱讀要求,學生自讀自悟,其間巡視,個別交流、點撥。這部分的設計可讓學生在教師先點明的基礎上,放手自主閱讀,自主學習。
3、播放樂曲《二泉映月》,學生自學。
4、誰能說說你的體會、感受?
(指名學生談感受,教師適當點撥,根據回答小結特點:①三次寫到旋律變化,又三次寫到旋律表達的內涵;②語句表達整齊。提示學生注意觀察句中的部分詞語,如:贊嘆、懷念、思索;表達、抒發;愛、愛、愛、愛)
5、要求學生用不同的讀書記號分別劃出描寫旋律變化和旋律內涵的句子。
6、指名讀,完整體會這段文字。
7、引導質疑
①師:同學們,剛才讀的這段文字,就是阿炳拉出的琴聲旋律和表達的感情,課文寫得清楚、明白,但你是否感覺還有哪些句子或詞語體會還不夠深呢?
(引導質疑,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讓學生懂得怎樣在閱讀中思考,怎么發問,尋找作者的思路,提高閱讀能力,從而實現以讀代講,讀中感悟)
②師:哪些詞語寫出了琴聲旋律的變化及優美呢?樂曲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呢?請再默讀第五自然段,找出有關語句。
(引導學生親歷閱讀,走進文本深處,感受語言色彩,體會文本情感,在研讀過程中,感悟內涵,回味無窮)
③播放配音朗讀,體會“委婉連綿”、“升騰跌巖”、“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蕩”等詞語的意境。
8、開展朗讀比賽
①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聽讀欣賞,我們對這段文字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刻了?下面,開展一次朗讀比賽,全班分四個組,每組推薦一名選手,看哪一組奪冠,其它同學都是評委,都有權發表你的觀點。老師建議,為賽出好成績,大家各自先朗讀一遍,作好充分準備。
(以競賽為切點,掀起朗讀高潮,激起學生更大的興趣。以“趣”教學,更能使學生讀出感情,讀出享受。)
②四位選手依次朗讀,給予評價,評出冠軍,對其他三位予鼓勵,最后請冠軍談獲勝經驗。
(這個環節設計以學生為主體,親身參與閱讀體驗,學生的學習情緒更加高漲)
9、師:同學們,剛剛精彩的閱讀競賽已暫時落幕,現在有更大的挑戰,你們敢不敢接受?請把第五自然段練習朗讀,試著背誦下來。
(這部分的設計,我讓學生高漲的學習情緒繼續保存,迎接更高一層的挑戰)
(三)總結內容,課外延伸
1、師:同學們,第一課時的時候,老師讓大家用“聽了《二泉映月》,我想說——”的句式談了第一次聽《二泉映月》這首曲的感受,現在,通過學習課文,再來聽這首《二泉映月》,你一定會說出更多的感想,阿炳把人生的體驗和追求通過樂曲告訴了我們。此時,你想對阿炳說些什么?請把想說的話寫下來。
(學生在一次次的朗讀中,讀懂了樂曲,融進了阿炳的內心,再來練習寫話,就會有感而發,水到渠成)
2、指名學生上臺交流體會
(讓學生在讀后感悟、深刻理解全文的基礎上,動腦筋,對對子,既拓寬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又領悟到文章的意蘊美,琴聲的意境美)
二泉映月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二泉映月》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九課。本文記述了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過程以及對《二泉映月》樂曲內容的介紹,展示了阿炳的苦難生活,贊揚了阿炳通過樂曲表達出的對光明,未來的向往以及對命運的抗爭。《課標》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我運用情景教學法,朗讀法,討論法,讓學生感受到文字的美,情感的美,樂曲的美。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揣摩文章的能力,能夠體會到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所以在課前我已經布置學生預習了本節課的生字、生詞。
三、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依據學情,結合教材實際,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要求學生能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寫的詳細,哪些地方寫的簡略。
能力目標:用心傾聽,感悟《二泉映月》的樂曲意境,反復品讀,了解阿炳的苦難生活。
情感目標:體味阿炳通過樂曲表達出的光明,未來的向往以及對命運的抗爭的不屈精神。
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以上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而體會最后兩個自然段,深化學生的閱讀感受則是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與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應該重視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本課教學,我試圖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運用多媒體課件以及圖片展示,音樂感染讓學生自主感悟,品評誦讀,從而有所思,所想。
五、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初讀、檢查預習,再讀、理解文章,拓展升華情感,布置作業四個教學環節。
(一)初讀,檢查預習
1、葉圣陶先生在談到閱讀教學的任務時明確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線索,是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為了讓學生理清文章線索,檢查《二泉映月》的大概內容,并播放《二泉映月》讓學生精心聽,從這首曲子中能聽到什么?
2、課件出示生字詞,檢查學生的認讀情況,并讓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指點指導“月光如水”“靜影沉璧”等,從而使學生理解字意,能夠聯系上下文體會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引導學生體會字詞的美。
(二)、再讀,理解文章
語文課標中指出,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同情等感受。《二泉映月》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感情真摯,很適合學生自己體會,感悟,在此設計中,我注重學生有自己的見解和感受,讓他們自己體悟,揣摩,因此,我從以下3點來引導學生學習:
1、抓段落,談感悟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出示課件“阿炳為什么能創造出這樣動人的音樂呢?”讓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并找出帶有“聽”的句子,接著讓學生交流討論。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按照段落順序,采取啟發教學法,出示課件引導學生依次品讀2,3,4,5段,按照由扶到放的順序來引導學生,通過問題引導來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更好的來理解課文,談出自己的見解。
2、創情景,談感悟
為了讓學生深入體味阿炳生活的苦難,創設情境讓學生想象阿炳怎樣賣藝度日的,課件配《二泉映月》出示四個場景分別為:大雪紛飛的冬天,驕陽似火的夏天,生病高燒時,傾盆大雨時,雙目失明的阿炳是如何賣藝的?通過這情景感染,學生會不知不覺的展開想象,再現了當時阿炳的苦難生活,通過用心感受使學生再次交流感悟,從而從多個角度來引導學生思考,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
3、抓品讀,促感悟
這是一篇訓練學生朗讀的好文章,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讀出本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伴著《二泉映月》讓學生展示自我,感受這首曲子的深層含義,進一步的讓學生感悟這篇課文內容。
經過上述三點的引導,層層推進,使教學有條不紊,以問促讀,以問啟思,放手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答案,給學生讀書,思考,議論的權利,引導學生自讀自悟。
(三)、拓展,升華情感
語言過渡:阿炳愛那美麗富饒的家鄉,他愛惠山的清泉,他愛那照耀清泉的月光。是音樂帶給了他光明,是音樂帶給他安定的幸福,是音樂安撫他孤寂的心靈。《二泉映月》這首曲子深受我國人民喜愛,在國際樂壇上也享有聲譽,享有怎樣的聲譽呢?接著出示課件補充材料:1978年小澤征爾認為該怎么樣聽《二泉映月》?學生很容易回答跪著聽,從而深入啟發學生,小澤征爾跪得是對命運的抗爭,對光明向往這種不屈的精神,經過這一番的渲染使學生情感再次升華,鼓勵學生向阿炳學習,勇敢的面對苦難。
(四)、布置作業,鞏固知識
為了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我布置了家庭作業:
1、用“月光如水”,“靜影沉璧”造句。
2、搜集整理有關阿炳及《二泉映月》的資料,讓學生做更深的了解,拓展了知識面,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六、說板書設計
泉聲
二泉映月琴聲
心聲
每個教師都懂得板書就是微型教案,板書集中體現了教學的三維目標,重難點,教學過程,體現教學的特色。本課的板書體現了課件和課文的有機統一,始終著眼于“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始終著眼于學生學的主動,學的生動,學會創新,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我說課的內容到此結束,謝謝!
二泉映月說課稿3
《二泉映月》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材中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有志竟成”。
一、教材分析
這是江蘇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第九課的一篇講讀課文。該課文濃縮了民間音樂家阿炳艱辛苦難的一生,記敘了《二泉映月》這首名曲的形成過程,再現了《二泉映月》的豐富內涵,表現了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理想、敢于同命運抗爭的精神。這篇課文內容豐富,語言優美,情感積淀,給學生留下極大的想象空間,對陶冶學生的性格,鼓勵學生勤奮學習、奮發向上有一股強有勁的動力。
二、學情分析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但篇幅較長,難點較多。由于文中有很多音樂上的專業術語,而且阿炳生活的那個年代離現在的孩子也比較遙遠,對于缺乏生活經驗的小學生來說,領悟文章的中心以及樂曲所表達的情感,有一定難度。于是,我采用“創設情景、以讀代講、讀種感悟”的方法進行本課教學。以情感為紐帶,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置身于濃濃烈烈的情感體驗之中,把蘊含于語言文字中的情感讀懂悟透,以獲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努力體現“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
三、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根據新課程標準對五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能聯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艱辛歷程,感悟阿炳的滿腔情懷,體會琴聲的變化及其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主人公敢于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課堂中“體會樂曲旋律變化及其樂曲豐富的內涵”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四教學過程
本堂課的教學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破題導入、揭示課題。
第二部分:了解坎坷、感悟情懷。這一部分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真正走近阿炳,了解阿炳,為后面感悟琴聲內涵定下感情基調。雖然無錫二泉就在身邊,阿炳也是我們無錫人的驕傲,但是由于年代比較遙遠,學生了解也不甚多,因此我采用了“一唱三嘆”的朗讀方法,大量的補充資料。一、展現二泉美景圖片,加上老師的介紹,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阿炳心中美麗的二泉。二、啟發學生想象阿炳孤苦無依、賣藝度日的畫面,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阿炳的坎坷經歷。三、通過老師的描述來感受阿炳的.“人窮志不窮”,不向命運屈服的骨氣。緊緊圍繞“漸漸的、漸漸的…”這句話,一唱三嘆,在感知阿炳的嘆息、哭泣、傾訴、吶喊的情況下,讓學生逐漸深入阿炳的內心深處。十多年的坎坷經歷、身心的巨大的折磨,讓學生在音樂中想象;在朗讀中感悟、滲透!濃重的為學生定下感情基調,為下文服務。
第三部分:品讀琴聲,體會內涵。
在前面扎實的鋪墊上,學生來真正體會琴聲的內涵。這一部分教學本著“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的方法,讓學生從讀懂到讀好。首先是讀懂,讓學生潛心、用心的聽一邊樂曲。先聽,再說,最后接觸文本。符合人的整個人知過程,強化思考,水到渠成。接著更深一層的讀,問:樂曲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對于這些原因的理解也就深入內心感悟至深了。接著就是帶著感悟來讀好,讀中感悟,悟后再讀,在一次次的朗讀中,再一次次的提高中,學生讀懂了樂曲,融入了阿炳的內心。
第四部分,總結成就,課外延伸。
本著語文積累的最終目的,讓學生記住《二泉映月》,記住一個平凡的名字——阿炳。
二泉映月說課稿4
教材解讀
《二泉映月》是蘇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五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濃縮了民間音樂家阿炳艱辛苦難的一生,記敘了《二泉映月》這首名曲的形成過程,再現了《二泉映月》的豐富內涵,表現了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理想、敢于同命運抗爭的精神。
《二泉映月》是一部傳世之作。通過查閱資料,我了解到作者以自己辛酸痛苦的人生體驗,經過長期的積淀創作出這首動人心弦的樂曲。樂曲向人們傾訴了對他坎坷的一生,既有對人生的無奈,又有對痛苦生活無盡的憤怒與抗爭,其中纏綿不盡的愁思、慨嘆,動人心弦。
音樂本是天籟之聲,只有熱愛生活,熱愛音樂的人才能聽懂;文字本是有溫度的,只有熱愛生活,善于品詞析句的人才能感受得到。本文的重點應落在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方面,進而了解阿炳生活坎坷,學習阿炳不向命運屈服,勇于抗爭的精神,領會曲子的意境。同時,使學生學會正確面對困難、挫折。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夜景色和由琴聲聯想《二泉映月》樂曲豐富內涵的語句的意思。
3、通過朗讀訓練,感受民間藝人阿炳創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學習他敢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在第五自然段創設音樂情境,讓學生在傾聽、感受、朗讀、感悟中深切理解語言文字的內涵,并能熟讀成誦。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搜集有關《二泉映月》及主人公阿炳的有關資料。
學情分析
樂曲柔中帶剛,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內心的生活感受。這是一位剛直頑強的盲藝人在向人們傾吐他坎坷的一生。學生不易產生共鳴。阿炳生活的年代距學生較遠,學生對其坎坷經歷及情感的理解是難點。對樂曲內涵的理解是重點。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明白,物是人非,經歷就是財富。苦難也許是人生為我們打開的另一扇窗,苦難也許就是一筆財富。可通過三點解決:1品讀文字,在研讀文字的過程中,領悟阿炳借“樂聲”傾吐自己的“心聲”。2聽曲子,在鑒賞中體味韻律美,與語文的審美功能相結合。3讀中悟,悟中讀,在批注中靜思,在與同學交流中引發思維碰撞。
媒體運用:多媒體、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介紹課題及作者、欣賞名曲《二泉映月》。
讓學生談談從這悠揚的琴聲,你聽到了什么?板書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阿炳為什么能創造出如此高超的樂曲?)
2、認識詞語,整體感知課文。
三、學習課文第二、四、三自然段。
1、拿出筆來,快速瀏覽課文,從課文中找出帶有“二泉風景”的句子。
2、課件出示第二節,指名讀。問:小啊炳聽到了奇妙的聲音了嗎?引入第四段教學。
3、教學第四段。激情:為什么沒有聽到“奇妙”的聲音?
4、從“雙目失明”、“賣藝度日”來幫助學生理解。設計:“閉眼感受”環節。引入第五段教學。
四、學習課文第五自然段。
1、問:他為什么要把這些通過琴聲來傾吐給月夜呢?讓學生感受啊炳的孤苦伶仃。
2、指導朗讀。讀出起初的委婉連綿,高潮部分的升騰跌宕。
3、學生練習朗讀。
五、總結課文。
1、學生朗讀課文的最后一段,感受《二泉映月》在中國乃至國際上的地位。
2、幻燈片打出:1978年,小澤征爾應邀擔任中央樂團的首席指揮,席間他指揮演奏了弦樂合奏《二泉映月》他感動得熱淚盈眶,呢喃地說:“這種音樂只應跪下來聽。”進一步感受阿炳對命運抗爭、對光明向往的這種不屈的精神!
3、在音樂中結束本節課。
苦難本來給人們帶來了什么?悲痛、哀傷、哭泣。但是對一個生活的強者,對于敢于和命運抗爭的人來說,苦難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同學們讓我們勇敢地面對苦難吧!下課。
二泉映月說課稿5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國標本小學語文第十冊第9課《二泉映月》第二課時,課文既濃縮了阿炳苦難的一生,也形象地闡釋了《二泉映月》的豐富內涵,文情皆美,適宜朗讀感悟。在教學中,我結合信息技術,以情感為紐帶,從閱讀二泉映月的景色入手,在如銀的月光中走過阿炳十多年的坎坷經歷,走進阿炳的內心,走向《二泉映月》。為此我預設了如下三維目標。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
體會阿炳坎坷的人生經歷與《二泉映月》的豐富內涵,學習他敢同命運抗爭、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因為學生對阿炳其人其事了解甚少,課文呈現的又只是文字符號,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基于學科、教材及學生特點,我借助電子白板的交互、大容量的優勢,創設情境,實現視、聽等多感官的聯合,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結合活動單導學模式,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活動。
這是本課的教學流程
為了讓學生獲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我將電子白板與語文教學作了如下有機整合:
整合一、音樂先聲奪人,形成閱讀期待
傳統的語文教學手段非常單一,教學內容也僅是一些枯燥的文字和板書、插圖,學生學起來枯燥乏味。而在本課上課伊始,我便“先聲奪人”——利用媒體呈現《二泉映月》的音樂和畫面,創設一個基于課文的情境,讓學生盡快地走進課文,形成一種閱讀期待。
整合二、媒體展示音像,理解樂曲內涵
語言文字是單一的,可是信息技術所提供的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二泉映月》所表達的意境和內涵相當豐富,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透徹地理解,我將圖文影音俱全的資源與文本、想象等進行有效整合,在活動二的學習中插入《二泉映月》影片片段以及“夏天賣藝”、“冬天賣藝”、“生病賣藝”的相關圖片,利用電子白板的播放、拖動等功能,帶領學生試著走進七十年前阿炳“賣藝度日”的艱難歲月。提高了視覺效果,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充分地體現了互動課堂的特點。
整合三、配樂深情朗讀,走進阿炳內心
沒有信息技術加入的閱讀教學是空洞的,教學效果也是不太令人滿意的。而信息技術的參予可以為朗讀平添色彩,讓朗讀更具藝術美感。為了深刻體會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與這首名曲的豐富內涵,真正地走進阿炳的內心世界。我利用電子白板的圈畫功能,引導學生圈畫有關樂曲旋律變化的詞句,接著反復朗讀,反復涵詠,揣摩意蘊,配樂朗讀,深入感悟語言的文字美和樂曲的意境美。
在開發教學資源時,我精心篩選了與課文內容聯系緊密,針對性強的信息,與文本資源整合制作了白板,激活了形象思維,豐富了語言積累,拓展了交流空間。讓學生的課堂學習得以延伸,真正實現了課內外的鏈接,解決了傳統教學中涉及內容的寬泛性與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性這對比較突出的矛盾。
這樣,依托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把圖片、聲音和視頻等信息有機整合,為學生呈現豐富多彩而又極具感染力的畫面和情境,為語文課堂教學增添了無窮魅力。
【二泉映月說課稿(通用5篇)】相關文章:
《二泉映月》說課稿11-14
《二泉映月》說課稿11-14
二泉映月說課稿13篇11-10
《二泉映月》語文說課稿03-12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10、二泉映月》說課稿12-17
《二泉映月》教學反思15篇04-02
《二泉映月》教學反思(15篇)04-02
讀《二泉映月》有感9篇04-01
英語說課稿(通用11篇)04-24
二泉映月讀后感7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