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說課稿1
教材分析
《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課文中講述的是三個兒子面對各自的媽媽拎著沉重的水桶走來時,不同的表現:第一個兒子只顧翻跟頭;第二個兒子只顧唱歌;第三個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這三個兒子得到媽媽的評價也不同:第一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力氣大;第二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嗓子好;第三個媽媽卻認為自己的兒子沒有什么特別。文章通過一個老人目睹三個媽媽和三個兒子的情景,說"只看見了一個兒子"的話,告訴我們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在有趣故事的敘述中,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
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結合低年段學生的特點,我預設了以下兩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2、理解課文的內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本文內容淺顯,人物對話多。不同的人說話的語氣不同,表達的意思不同,表達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通過感情朗讀體會課文情感,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列為教學重難點。
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預設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1.換位揣摩
讓學生走進文本,當當媽媽、當當老爺爺、當當兒子,與人物換位思考,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本人物展開零距離的對話。
2.以讀為本
本課教學將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讀來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時間
本課教學需要兩課時。
關于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為大家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教學分五步完成:
一、復習生字:(做走迷宮游戲)
(夸獎小朋友)哎喲!小朋友你們真能干!你們真厲害!你們真棒!
二、生活情景導入:
小朋友,你看老師是這樣夸獎你的,你的媽媽是怎么樣夸獎你的呀?(指名說)
你還能加上你媽媽的表情、動作,來說說嗎?
三、朗讀指導:這里,還有幾個媽媽也在夸獎自己的孩子呢,
1、三個媽媽是怎樣夸自己的兒子的?請你找出夸獎孩子的話,去讀讀,讀出媽媽的語氣來。
交流:你們都找到了哪幾句話呀?說一說。
2、分組練習:如果你是媽媽,你會怎么夸獎你的兒子?會是怎么樣的語氣呀?
在小組里面和你的小伙伴先練一練。
3、出示:第一個媽媽的話。(指名幾生讀)
生讀后訪問:這位媽媽,您說這句話的時候在想什么呀?
你能不能說得再自豪(驕傲)一點?
4、出示(另一個媽媽的話):另一個媽媽是怎么樣說自己的兒子的?(指名生讀)
大家聽聽,他這個媽媽讀得怎么樣?有沒有讀出驕傲、自豪的語氣來?
交流讀,評價,提高。
5、兩個媽媽都夸獎自己的孩子,覺得自己的孩子很了不起,可是第三個媽媽什么也沒有說,為什么呀?(指名生回答)出示媽媽的話,你想這個媽媽在說這樣的話的時候會是怎么樣的心情呀?你能用朗讀來表現嗎?
6、三個媽媽打完了水,走回家去,發生了什么事情?請小朋友去讀7、8小節,想一想,你有什么發現。(生朗讀)
指名回答,(水很重)你是從哪里看出水很重的呀?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嗎?
7、這時候,三個兒子看到自己的媽媽在提水,他們是怎么做的?
請小朋友再去讀課文,用筆找出三個兒子的做法。(自由朗讀)
交流展示:看了這些孩子做的事情,小朋友你體會到了什么,想說什么?
8、這時候,一個媽媽還和老爺爺發生了對話。請小朋友和你的同桌準備一下,來扮演這個媽媽和老爺爺,讀讀這兩句話,該讀出怎么樣的語氣來?
9、師生共同探究:奇怪了,為什么老爺爺說只有一個兒子呀?(學生討論)
10、這個媽媽和老爺爺還會說什么呀?你能繼續把故事編下去嗎?(和同桌一起表演)
11、展示表演的結果:請兩組小朋友來表演對話,隨機點撥升華主題。
四、小結:讀讀、議議
你認為我們要學習哪個孩子,為什么?該怎么樣孝敬父母親?說說你是怎么幫助父母親做事的?
五、作業:完成課后的"讀讀說說"。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說課稿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3課《三個兒子》。我將從教材分析及設計理念,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的制定,教法學法的預設,教學資源的準備,教學流程的設計,教學效果的預設這幾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及設計理念
這是一篇十分淺顯的課文,但是淺顯的文字中卻包含著樸素而深刻的道理。當三個兒子看到自己的媽媽拎著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前兩個兒子只知道展示自己的特長,只有第三個兒子接過媽媽手中沉甸甸的水桶。
本課以《兒童思維發展新論》和《語文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以語言運用為中心,在教學中,通過角色互換,設置情境,換位思考,移情體驗,讓學生融入角色,體會情感,從而產生心靈的共鳴。理解老爺爺的話中包含的深刻含義,讓學生對孝順父母的美德有更進一步的感悟。
二、學情分析
1、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喜歡閱讀,思維活躍,大部分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們喜歡朗讀,有一定的朗讀速度,喜歡表達,有強烈的表現欲望,喜歡創編,有豐富的想象力。
2、二年級的學生喜歡在課堂上受到關注,愿意得到表揚,有互相幫助的愿望,自信心不斷加強,具有初步合作學習的能力。
3、課文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比較接近,學生理解起來很容易,但由于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對文本深層面的涵義挖掘不是很透徹,需要老師在課上及時關注,表揚,給少部分膽怯學生以鼓勵。
三、教學目標的預設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結合二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預設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給學生方法,引導學生說、寫自己為把爸爸媽媽做的事情,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大量閱讀,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使文章主題得以深化,激發學生用實際行動孝敬父母的愿望。
2、通過情景創設,為學生搭建思維平臺,培養創編能力,激發學生語言表達的熱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課文,理解老爺爺說的話,懂得我們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并且把孝敬父母落實到行動上來。
教學難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教學重點;而理解老爺爺話的含義,明白只有孝敬父母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是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資源準備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課前,我和學生要做好這樣一些準備:
教師:1制作相關課件;2收集一定量適合學生閱讀的關于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學生:觀察媽媽在生活中的表現,并認真感受。
五、教法學法的預設
1、以讀為本:尊重語文學習規律,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自主讀、合作讀、探究讀、對比讀、教師范讀、師生評議讀、動作體驗讀、角色表演等多種形式的讀來落實語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同時還語文以本色。
2、讀寫結合: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想象,創編,讓學生在結合課文的學習中去創造,去延伸,去書寫自己的感受。
3、體驗教學
讓學生走進課文,當媽媽、當老爺爺、當兒子,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本展開零距離的對話,實現"三維一體"的教學。
4、合作探究
新課程尤其倡導要培養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團體協作能力,在多維互動的活動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將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如小組討論:為什么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
5、多元評價
在課堂學習評價中,我嘗試讓自評與他評、師評與生評相結合,讓評價主體多元;讓總結性與商討性評價相結合,讓評價方式多元;通過積極、有效的評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
六、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激發閱讀興趣,
在復習時利用"摘蘋果"游戲,檢查孩子們對生字掌握情況,要求孩子們讀準音,記住字形。孩子們喜歡游戲,紛紛發言,爭奪果子,可能會說出利用編字謎,形近字,熟字加偏旁等識字方法記住生字。這時我真誠地夸獎,并迅速與學生生活相聯系,讓孩子們回憶媽媽的夸獎,模仿夸獎時的動作和表情,營造一個換位思考的空間,孩子們馬上地交流,進入興奮狀態。同時,也自然地導入到了新課的學習:今天,課文中的三個媽媽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孩子呢?我們快去仔細讀讀課文的1—6自然段,找出媽媽介紹兒子的話,用橫線劃出來。孩子們就會興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走進文本。
(二)落實語言訓練,體悟人物情感。
1、抓住三位媽媽對話,朗讀感悟
本環節充分體現了"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讓學生自主體驗媽媽的角色,讀一讀媽媽說的話,并讀出媽媽的語氣和神態。這樣的自主讀書活動,既展示了學生的成功,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自讀完畢后,讓學生帶著各自的體會與他人組成學習小組,在小組內開展合作讀書,互相比賽,互相學習。這樣,在傾聽他人讀書的同時,豐富個人體會。為了讓孩子們更進一步把自己轉化成媽媽的角色,我通過師生
評議讀來引導學生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他們的語感。如,我在重點引導學生揣摩第一個媽媽說話時的語氣時,預設了這樣一個交流平臺:一位學生讀后:
師:呀,你讀出了媽媽夸獎孩子的語氣,真了不起!老師很想知道,你剛才在夸獎這個兒子時,心情怎么樣啊!
生:我為我的兒子感到驕傲。
生:我還為我的兒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為一個很有名的運動員!
師:你們覺得這個媽媽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他還可以做出媽媽驕傲的表情。(生做抬高頭的動作,驕傲的眼神。)
生:我認為他的話還可以說得更慢一些,那樣別人可以聽得更清楚,感覺這個媽媽也就更驕傲了。(生自信地讀)
以上預設注重讀書過程的指導,經過反復的揣摩使情感得到升華。這樣讓孩子們很快就體會到,作為一個媽媽在介紹自己的孩子時是怎樣的驕傲和自豪。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與此同時,老師也以一個媽媽的角色加入到孩子們的角色體驗中——進行示范朗讀,聲情并茂地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第一個媽媽的話,孩子們會讀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對于第二個媽媽的話,完全可以放開手腳,讓他們自己去讀、去悟,教師只是為他們提供練習提高的空間,將"授之以魚"轉換成"授之以漁場"。
朗讀第三個媽媽的話時,我引導學生通過與前面兩個媽媽的對比,來朗讀揣摩出第三個媽媽平淡、緩和的語氣。隨即我課用課件出示這樣的填空:
一個媽媽()地說:"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
又一個媽媽()地說:"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第三媽媽()地說:"有什么可說的,他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在充分的閱讀實踐中,孩子們揣摩領悟了三個媽媽的不同內心,表達出了三個媽媽的不同情感,并輕松完成填空,更重要的是落實了語言訓練,培養了學生語感。
2、朗讀第八自然段,體會提水的辛苦。注重引導發現,鼓勵探究學習是這套教材中非常顯著的一個特點。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其養成善于發現的習慣,我在這里提出"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三位媽媽提水很辛苦?"讓學生通過自主發現,領悟文章深層含義。(孩子們在仔細閱讀第八自然段的基礎上,從"直晃蕩、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這些細小的地方發現水桶很重。)并通過兩次朗讀來突破課文難點:第一是探究朗讀:依據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讀表現出水桶很重;第二是動作體驗讀:借助肢體語言,用帶上動作的朗讀,強化出水桶很重,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對媽媽的體貼、關愛之情:媽媽提水多辛苦啊!媽媽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來幫幫她呀!正在這時候三個兒子來了,他們是怎么做的呢?學生會馬上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地方,進行朗讀體會。隨即進入下一環節。
3、體會三位兒子不同,拓展練習
我先用課件出示:一個孩子翻著跟頭,像車輪在轉,真好看!一個孩子唱著歌,歌聲真好聽。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著走了。"通過對比引讀,激發學生比較,從而更準確的理解文本,體會到第三個兒子是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
再用其中的"一個一個另一個"造句,根據學生的回答,我評價時引導學生拓展思維,更換量詞來說句子(比如假山的猴子,一只做什么,一只做什么,另一只做什么等),培養孩子的說話能力。
4、模擬文本情境,體會孝敬父母的美德
為了順利突破課文難點,我抓住學生喜歡表現,樂于表演的的特點,模擬出一個老爺爺和媽媽對話的場景,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的方式,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和動作,并有聲有色又有動地朗讀出來。然后小組討論:這兒明明有三個兒子,可老爺爺為什么只看見了一個兒子?他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兒子啊?"通過交流匯報,最終突破了難點。此時我將對課文的中心進行一個拓展填充,孩子們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孝順父母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為了深化文章主題我再次創設情景:如果那兩個兒子看見第三個兒子的表現,又聽了老爺爺的話會做些什么?(學生可能會說他們一起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著走了。)
(三)學生自主創編,促進情感升華
教師利用課件,通過出示圖片,為學生搭建思維平臺,讓學生腦中有一個總體形象,拓寬學生思維面,讓學生有的可寫。同時播放歌曲《燭光里的媽媽》營造情感氛圍。
孝敬父母就是在媽媽生病的時候,
孝敬父母就是在爸爸滿頭大汗的時候
孝敬父母就是當媽媽買回你愛吃的水果時候
孝敬父母更是在媽媽熟睡的時候
七、板書設計
23三個兒子
一個一個另一個
翻跟頭唱歌提水(懂事孝順)
八、教學效果的預設
課文中有多處人物的對話,不同的語言語氣不同,表達出的意思也不同,說話者的心情也不同,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將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此環節以讀為主,充分體現了"以讀為本"的教學原則。通過自己嘗試讀,指名讀,同桌互相讀,分角色讀,引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掀起了本節課的一個小高潮。落實了語言訓練,培養了學生語感。課上我將引導學生觀察插圖,體會文字,展開想象,多種感官參與課堂,尤其是以補充句子的形式,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以敘述圖片的形式搭建思維平臺,從而完成說話、寫話訓練。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說課稿3
一、縱橫聯系,說教材
《三個兒子》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三個媽媽在井邊打水,她們一邊打水一邊夸自己的兒子。當母親們拎著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時候,三個兒子都來了,但只有一個兒子接過媽媽的水桶。在有趣故事的敘述中,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
這篇課文在串連一、二組教材中取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對本組課文的學習方法的小結運用,又將對第二組訓練重點“多讀多想,讀通課文”作好鋪墊。在仔細對教材進行分析解讀基礎上,依據略讀課文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1、方法性目標:
獨立閱讀課文,基本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情感性目標:
通過課文的學習,懂得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的道理,在生活中做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3、能力性目標:
以初讀、精讀、賞讀、活讀為主線,在不同方式朗讀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多讀多想、讀懂課文”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理解老爺爺的話,他為什么說只看到一個兒子。
二、靈活多樣,說教法
1、信息收集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應“初步具備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前,我讓學生多渠道多途徑搜集有關父母疼愛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這既為上課的對比做好準備,又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談話激趣法:
在學生交流身邊的事例基礎上,教師適時談話激趣,拔動學生心中的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課堂中,教師的談話也必不可少,或指導、或點拔、或解疑、或釋惑,將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
3、體驗教學法:
讓學生走進課文,當媽媽、當老爺爺、當兒子,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本展開零距離的對話,實現“三維一體”的教學。
4、讀書指導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識其真”。(葉圣陶語)如何帶領學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讀書指導十分重要。在本課教學中,我將通過“初讀、精讀、賞讀、活讀”對學生的讀進行四個層面的指導,讓學生的讀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幾個來回,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三、主動參與,說學法
1、聯系生活法:
“語文的學生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課標一語道出了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土壤。教學中,必須將課堂與生活進行有效地整合。《三個兒子》一文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從自身與父母的關系說起,說平日父母是如何關愛自己的,也談自己在父母繁忙時的一些做法。
2、讀書入境法:
朗讀是十會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尤其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學習《三個兒子》過程中,要著力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初讀、精讀、賞讀,個人讀、小組讀、齊讀,指名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
3、合作探究法:
新課程尤其倡導要培養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團體協作能力,在多維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中,我多
次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如小組討論:為什么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
4、多元評價法:
在課堂學習評價中,我嘗試讓自評與他評、師評與生評相結合,讓評價主體多元;讓總結性與商討性評價相結合,讓評價方式多元;讓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讓評價項目多元。通過積極、有效的評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
四、多元閱讀,說程序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設計了以讀為主的課堂教學策略,讓學生讀出一方新天地。
1、初讀生疑:
上課伊始,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有關母(父)子情深及其他材料,為課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并通過教師的激qing談話導入新課的學習。
師:是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但是,生活中,并非每個孩子都能孝敬長輩,做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略讀課文《三個兒子》。
在齊讀課題后,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得流利、正確,并說說你讀懂了什么,你還有什么問題弄不明白。在此環節中,可結合讀文,讓學生當"小老師",解決文中新字、新詞的認讀。
2、精讀探究:
梳理疑難,歸納出學生共性的問題:明明是三個兒子走過來,老爺爺為什么說只看到一個兒子?
在精讀過程中,可讓學生采取讀、畫、圈、議等方法,形成個體感悟,而后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在相互印證,相互補充的基礎上,形成共識。
在交流的過程中,要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理解。
① 一個孩子翻著跟頭,像車輪在轉,真好看!
② 一個孩子唱著歌,歌聲真好聽。
③ 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著走了。
通過朗讀比較、角色扮演、重點圈議等手段,讓學生明白“只有能幫助媽媽分憂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的道理,從而弄清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的原因。
3、賞讀體味:
在此環節教學中,要以指名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扮演讀等多層次的朗讀訓練,對文中的內容進行仔細揣摩、玩味。尤其要注重情境的創設,讓學生置身于課文的角色中去,設身處地地讀,如臨其境地讀。通過賞讀,讓學生明白“母親總是很愛自己的兒子的,她們情愿負重,也不會對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那個用實際行動來分擔母親重擔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兒子”的道理。
4、活讀延伸:
學生在以文本展開卓有成效的對話后,引導其說出心中的感受將變得水到渠成。在活讀階段,可讓學生在通讀全文,說說你讀了這篇課文想到了什么。在此間,可通過設置“凡人名言”欄目,激勵學生說出所讀所感,使作者、文本、讀者三者之間的情感達到高度的融合,并由此形成一個課堂高潮。而后,再讓學生完成彈性作業:回家后,認真地完成一件家務事,把做的、想的寫下來,促使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建構起大語文的學習觀,并以此帶動形成家庭“親情高潮”。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說課稿4
一、分析教材
《三個兒子》是一篇生動感人的生活故事。課文通過三個媽媽對自己兒子的夸獎和三個兒子在媽媽面前的具體表現的對比敘述,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課文內容淺顯,語言通俗,人物對話較多。基于這樣的分析,我讓學生認讀三位媽媽的對話。充分感悟媽媽的辛苦從而引導學生對比三個兒子的表現,我把把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做為難點。
二、教學對象分析
二年級語文教學中識字是重要環節,學生能夠用自己的方式說出識字方法。所以我把識字教學作為教學的重點。
三、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改的精神和教材內容的特點,我從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三個方面設計了教學目標:
1、在知識目標上,強調會認讀6個生字。
2、在能力目標上,強調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3、在情感態度目標上,強調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四、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教材重點,克服學習難點,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我通過以下幾個環節推進教學過程。
一、啟情導入,初讀感知。以談話導入的方式引入課文,問學生爸爸媽媽因為什么事,是怎樣夸獎你的?挖掘學生的生活體驗,啟發學生思考,拉近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距離。
二、整體感知。這部分分兩個環節,一是進行識字教學,二是讓學生說出主要內容。識字教學是本課的重點,這一環節我追尋識字教學規律,先讀帶音節詞語,再去掉音節讀,最后讀單個生字,學生通過自讀,領讀,男女生接讀,開火車讀等各種教學方法,來認讀詞語。讓學生小組交流識字方法,,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引導學生交流識字經驗。并通過帶有生字的一段話來及時鞏固識字成果,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識字效率。
三、重點認知。讓學生精讀1-6自然段,找出媽媽夸獎兒子的話,并指導朗讀。通過朗讀來感悟三個兒子的特點。為了順利突破課文難點,我抓住學生喜歡活動,樂于表演的的特點,讓學生模仿媽媽,有聲有色地朗讀出來。孩子們很快就體會到作為一個媽媽在介紹自己的孩子時是怎樣的驕傲和自豪。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孩子們在仔細閱讀第八自然段的基礎上,從“直晃蕩、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這些細小的地方發現水桶很重,媽媽很辛苦。并通過朗讀來突破課文難點:依據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讀表現出水桶重,媽媽的辛苦;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種對媽媽的體貼、關愛之情:媽媽提水多辛苦啊!媽媽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來幫幫她呀!為了更進一步發現三個兒子對媽媽的一片真情,學生會馬上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地方,并非常準確地圍繞第三個兒子的做法進行朗讀匯報。隨即,老師問學生文中的“老爺爺明明看見三個兒子,可為什么說只看見了一個兒子?看到了一個哪個兒子?為什么?這正是課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顯現出來——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孝順的兒子。最后,我們將對課文的中心進行一個拓展填充,問孩子們在家里都是怎樣孝敬父母的?孩子們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孝順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使孩子們愛父母的感情有了質的升華。
在總結課文的同時,讓學生說說對那兩個兒子的看法。讓孩子們體驗角色,豐富認知,實現與學生生活的鏈接,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和良好品質的形成。
五、教學設計反思:
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在有效地提高學生朗讀水平和激勵性語言的評價方面存在著一些不足,同時在課堂中也生成了一些新的值得我去關注和研究的問題。我想這些都需要我不斷地學習來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以達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說課稿】相關文章:
《三個兒子》小學語文說課稿【精選】03-24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聽課報告09-05
《三個兒子》課件設計05-03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說課稿12-24
《三個兒子》導學案教學設計04-20
三個小伙伴說課稿11-04
語文二年級上冊說課稿04-28
小學語文二年級說課稿01-17
語文二年級上冊說課稿04-28
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說課稿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