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的化學性質》說課稿范文(通用3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金屬的化學性質》說課稿范文(通用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金屬的化學性質》說課稿1
初中化學課程標準規定:對于金屬的化學性質,要求了解一些常見的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鹽酸、硫酸的置換反應以及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有關的置換反應進行簡單的判斷,并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據此確定的三維目標是: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實驗探究金屬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進一步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和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并且能用金屬活動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課堂中,教師組織、引導和點撥,學生通過復習回顧、實驗探究和討論交流,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及其活動性順序,并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初步學會運用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組織加工,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和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活動與探究,培養學生細致觀察實驗現象的良好行為習慣、從細微實驗現象差別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的能力,形成科學、嚴謹的治學精神。保持和增強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為了有效地落實課程目標,以構建主義思想為指導,尋找知識的最近生長點,注重對已有知識的調用與組合。本課題學習,我首先讓學生通過體會回顧生活經驗,感受到不同的金屬其活動性是不一樣的,結合化學實驗驗證自己觀點的科學性,形成比較系統的知識脈絡。本節課作為此課題的第二課時,我設計了六個問題,以啟發式教學為主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復習閱讀、觀察實驗和討論交流中不斷學到新知,讓學生學習活動拾級而上,知識構建水到渠成,并從中體會化學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在實驗處理上,我將實驗順序作了一個小的變動,目的是為了解決同樣都是不能與酸反應的金屬如何通過實驗比較活動性的問題。為學生以后獨立解決相似問題提供一個示范。關于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我通過課后習題進一步鞏固,并特地設計一道選擇題,跟學生介紹,鐵在溶液中發生置換反應只能生成+2價的鐵。
《金屬的化學性質》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金屬的化學性質》是九年級化學第八單元課題2的內容,具體內容是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金屬活動性順序、置換反應的定義及應用,它側重于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探究。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能應用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本課題的學習還能為后面學習酸、堿、鹽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按照《化學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學生認知能力,年齡、心理特征,我確立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佟⒅黎F、鋁、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②、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鹽酸、硫酸的置換反應,能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及活動性順序,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能用文字、圖表和化學語言表達有關信息。
②、初步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勤于思考,善于總結歸納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②、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使學生保持和增強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教學重難點
我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內容設置以及今后教學的影響來判斷教學重、難點,確定本課題的重點是通過實驗探究認識金屬活動順序,由于金屬活動性順序比較抽象,需要學生記憶,而且在運用時需要一定的條件,又緊密結合學生對金屬的日常認識、思維能力、生活經驗以及年齡特征,我確定本節課的難點為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教法分析
教學方法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根據這一原理,我采用如下教學方法:以實驗探索為主線,結合使用啟發法、歸納分析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以實驗探索為主線能讓學生在做實驗的同時,還能邊觀察、邊記錄、邊分析、邊總結。多種教學方法相互穿插,使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優化課堂,課堂效果也會達到最佳。
三、學法分析
根據學習目標的要求,學生學習主要采用以下學習方法:實驗法、歸納總
結法;瘜W是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做實驗是學好化學的最有效途徑,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邊觀察、邊記錄、邊思考,在教師的指導下得出結論,這樣使學生的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得到了加強,逐步學會分析現象得出結論的方法,結合總結歸納法,指導學生進行綜合歸納能力訓練,提高學生對所得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溫故導新
導語:在現代的考古中,發現從地下出土的文物中,金銀器具總是比鐵器保存得完好,而且年代比鐵器早,你知道為什么嗎?
以科學事例創設情景,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預示著本課題的重點。
。2)活動探究,探索新知
①、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結合課件展示,回顧學過的鐵、鎂與氧氣的反應,讓學生書寫化學方程式,再結合它們反應的難易程度不同,設置學生討論,從而得出這兩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追問】:如果把金和這兩種金屬比較,則金排在什么位置呢?為什么?
這樣使學生能利用金屬與氧氣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不同來比較金屬活動性強弱,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還可以及時的檢查和反饋學生的知識掌握和運用情況。
、、金屬與酸的反應
【探究一】:在4支試管中分別加入5ml的稀鹽酸,再依次加入銅、鐵、鋅、鎂,觀察實驗的現象,特別強調的是加入的順序(銅、鐵、鋅、鎂)很重要,這樣實驗現象就有一個遞進的過程,便于學生觀察、對比,把握內在聯系,是學生能清晰地比較出這四種金屬與酸反應的劇烈程度,從而比較出這四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突出重點,還能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設置討論】:大家想想如果要在實驗室制備氫氣,你認為選用哪種金屬最好?
這樣能刺激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學生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運用,強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③、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
【探究二】: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
學生分組實驗,通過教師的啟發,學生書寫化學方程式。
【設置討論】:由實驗(1)可知Al的活動性比Cu強,結合實驗(2)、(3)能否比較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呢?
設計意圖:給出一定的線索為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在學習化學性質的同時,也了解到了比較金屬活動性的方法,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突出了重點,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獲得成就感。
通過上述探究過程,以及科學家通過大量的實驗得出了的真實結論,進而給出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及其用途。
、堋⒅脫Q反應
【課件展示】:金屬與酸、金屬與鹽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設計意圖:以課件展示回顧相關化學方程式,突出規律性、直觀性,便于學生觀察、總結置換反應的定義,自己發現知識,體驗學習的樂趣。
。3)交流討論,歸納小結
【提問】:談談這節課的收獲,還有何疑問?
這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自己小結,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了口頭表達能力,說出心中的困惑,拓展了思維。
。4)作業
必做題:P14 4、5
選做題:P14 7
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設置了必做題和選做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層次的發展,這點恰好符合《教育學》中提到的“因材施教”的原理。
《金屬的化學性質》說課稿3
一、教材結構和內容分析
1.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在全章以及在整個中學化學課程中的地位:本章開始學生初步、系統地接觸元素化合物知識,內容在化學實驗基本方法和化學物質及其變化之后。在本章和本節中,學生初步嘗試從實驗操作和實驗現象去探索(金屬)物質化學性質;從基本原理(氧化還原反應原理)去深化對這些性質的理解,這種學習方式的.過程和方法一經掌握后,可以駕輕就熟地學習后一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內容。
1.2、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著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深刻理解,提出本節教學的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金屬和非金屬的反應,金屬鈉,鋁與氧氣的反應,探索金屬的性質和金屬的原子結構的關系,
2.技能目標:初步學會從實驗的角度探索和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本領。體驗通過實驗發現化學問題,揭示物質性質的過程與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奇妙的化學實驗的操作(如鈉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學實驗現象(如鈉的燃燒反應)感受化學世界的美妙變化,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1.3、重點、難點
重點:鈉在不同條件下和氧氣的反應以及如何從實驗的角度揭示這些反應的過程是本節課堂的重點
難點:鈉在不同條件下的反應及其產物的比較分析是本節教學的難點,以及金屬的性質與金屬的原子結構之間的關系。
二、教法
以上的重點和難點的突破是本節成功與否的關鍵,通過什么樣的教法和學法顯得異常重要。
我的教法是:
1. 邊講邊實驗。這是化學教學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識的建構過程,充分體現建構理念。具體如何去做呢?我的方法是教師演示和學生演示相結合,比如用小刀切鈉,讓學生去實驗,去體驗,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己去思考,這樣做完全符合新課程的學生主體的理念,不要老是老師做學生看,老師提問題學生回答問題。
2. 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并及時總結歸納。可以是老師提出問題,也可以讓學生在充分認識實驗現象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可以是學生與學生的討論,也可以是師生討論。如可以在鈉、鋁和氧氣反應學習完了以后,及時總結這些物質和氧氣反應時表現出來的還原性,從反應的難易程度總結還原性的強弱,從整體上把握金屬和非金屬的反應。
三、學法
學法是: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多做比較,如學生在學習鋁和氧氣反應的時候可以去比較,兩個實驗做法不同但是現象一樣,又如鈉在不同的條件下和氧氣反應,不比較難以深刻認識過氧化鈉和氧化鈉的區別。
那么,這種教法和學法如何應用到具體的教學中去呢?下面談談教學過程。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堂。其實,書本上的思考和交流部分就是引導學生展開對金屬部分的學習,但是不具體。我讓學生自己暢所欲言,去列舉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屬的反應,比如鐵的生銹,銅綠的產生,鐵質菜刀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銀白色等,激發學生學習本節課的學習興趣。
(二)復習舊知。初中已經接觸到一些金屬,這里復習金屬的物理性質,讓學生認識金屬的通性;復習和金屬相關的化學性質,并分類歸納:鐵可以和氧氣反應,活潑的金屬可以和酸、鹽發生置換反應等。最后總結性思考這些反應中金屬原子的失電子情況,引出性質和結構的相互關系。
(三)由此及彼,提出問題。鐵可以和非金屬單質氧氣反應,那么其他的金屬呢?從金、鐵、鎂和氧氣的反應看,難易程度是不一樣的?梢宰寣W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屬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屬鈉、鋁分別和氧氣反應的情況。
(四) 師生互動,邊講邊實驗,探究鈉的相關性質。展示鈉的存放,取用和切割,從中讓學生領悟鈉的物理性質;從切割后截面的顏色變化讓學生體會過程中的化學變化,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思考,去認識鈉的化學性質活潑,并根據化合價自己去嘗試書寫反應方程式。為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主體的理念,接下來讓學生去思考鈉燃燒的情況怎樣,讓學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鈉,提供必要的儀器讓學生去加熱鈉,使之燃燒,觀察現象,比較性的提出問題,引出鈉的燃燒反應。從產物的顏色認識到這是不同于氧化鈉的新的物質,此時引導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初步認識過氧化鈉。
(五) 比較著做實驗,認識鋁和氧氣的反應。從鈉的反應和鎂、鋁表面有氧化膜的層次,讓兩位學生比較著做實驗,觀察鋁在打磨掉氧化膜前后兩種情況下加熱融化后的現象,讓學生自發思考為什么現象會一樣?認識到反應的發生,體會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護作用。讓學生在認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開放性的思考對鋁的氧化膜的認識,可以作為課外的作業讓學生進一步的拓展,提高學生能動的學習和收集材料并加工整理的能力。
(六) 課堂小結。由點到面,讓學生思考金屬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很多金屬可以和非金屬氧氣發生反應,從化合價的變化認識到這些反應中金屬都體現出還原性。這樣和前面的氧化還原反應相呼應,并和本節課開始的時候金屬的物理性質的通性相呼應,增強課堂的完整性。還可以進一步提出問題,從反應的難易程度入手讓學生認識到不同金屬還原性的強弱區別。
五、認識和思考
新課程倡導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這是廣大教師課堂教學中所要積極探索的問題。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圖嘗試指導學生使用這種方式進行學習,讓廣大學生不但要“學會”,還要“會學”、“樂學”,當仁不讓的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不但要授人以魚,還要授人以漁,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這種“漁”的過程。當然本節課還存在著許多的缺點和不足,請各位給予指正和批評。
【《金屬的化學性質》說課稿范文(通用3篇)】相關文章:
《金屬的化學性質》說課稿【精選】03-25
金屬的化學性質說課稿11篇11-16
《金屬的化學性質》說課稿10篇03-25
《金屬的化學性質》說課稿10篇03-25
最新《金屬》的說課稿范文04-06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學反思15篇04-07
金屬的化學性質反思性說課11-16
氧氣的化學性質說課稿12-10
青島版科學《金屬》說課稿11-30
堿金屬鈉說課稿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