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2小學綜合實踐課說課稿(通用11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2小學綜合實踐課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綜合實踐課說課稿 篇1
一、設計理念
由于“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新一輪課程改革誕生的全新的課程形態,所以我在設計本課時,本著綜合實踐活動開發的三條線索,把握著綜合實踐活動的四大領域。設計了這堂充分體現勞動技能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將綜合實踐課的真實性、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融入整堂課的設計中,抓住機會,激發學生勞動的興趣。
二、活動方案
本節課我分為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為準備階段,第二課時是動手包餃子、品嘗餃子,主要活動是通過小組合作搟皮、包餃子,創作餃子作品,分享勞動成果并談感受。
三、活動目標
1、通過包餃子,使學生學習和掌握包餃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利用餃子的不同形狀進行綜合構思、合理拼配、組成創意餃子作品。
3、通過活動加深與別人合作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想象能力。
4、通過對已有經驗的應用和想象力的發揮完成餃子作品,體會學會包餃子的樂趣。
5、通過小組分享勞動成果、暢談感受體會勞動的不易和喜悅。
6、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掌握包餃子的方法與技能
教學難點:掌握搟餃子皮和包餃子的技巧。
五、活動準備:
1、將全班同學分為6組,每組選出組長,由組長合理分配任務,準備好包餃子的工具和材料:如,每組一塊桌布、兩塊案板、2個搟面杖、一把菜刀、三個盤子、六個小碟、6雙筷子、電磁爐及鍋各一個
2、教師帶領學生去菜市場買菜和肉,并指導學生揀菜、洗菜、切菜。
3、教師輔導學生和面、拌餡。
4、學生向父母學習包餃子。
六、教法、學法
我通過啟發引導、操作演示、分解難點的方法引導學生采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總結的方式進行學習,給予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和時間,大膽放手,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生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
七、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的教法和學法,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六步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喜洋洋》樂曲,并出示一幅餃子圖,借機道出:除夕之夜,爆竹聲聲,一家人圍坐在桌前,吃著象征團員的餃子,真是溫馨、幸福。今天,大家想不想學學包餃子?接著,我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談談包餃子的工序,隨即板書四大步驟:和面、拌餡、搟皮、包餃子。
(設計意圖:伴隨著快樂的音樂、聲情并茂的`話語,一下字就把學生的思維帶入一個包餃子的工作室,使每一位同學都成了小小餃子師,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暢談的方法不但使學生明白了包餃子的工序,更為包餃子打好了基礎。)
(二)掌握方法,提升創新
由于課前和面、拌餡的工作已經就緒,所以我將搟皮、包餃子的方法作為重點講授:
1、學會搟皮,掌握包法
首先,我利用多媒體分別出示了搟皮和包餃子的步驟圖片,讓學生看圖并聯系生活分別說說搟皮和包餃子的步驟,即把和好的面揉成一個個小面團,再用力搓成直徑約3—4厘米的長條,再切成一個個小圓柱體,撒上面粉、壓平,用搟面杖搟成圓而薄的餅。這樣,一個餃皮就搟成了。包時,將餃皮放在手心,在餃皮中間放上餃餡,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將餃皮對折后捏合。
(設計理念:實踐是理論的指導,為了更好的掌握包餃子的方法,我用比較直觀、形象的圖片,代替了枯燥、生硬的說教。)
2、總結注意事項
根據以往包餃子的經驗,我先讓學生談談搟皮和包餃子時應注意的事項,并在大屏幕上總結出注意事項讓學生齊讀領悟。
(設計理念: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我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集中學生集體的智慧,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包餃子方法。)
3、激活靈感,引發創新
為了能拓寬學生的創作思維、增強創作餃子的欲望,我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形狀獨特、樣子逼真的餃子圖,有三菱餃子、魚餃、葵花餃、蛤蜊餃,學生欣賞著一幅幅餃子作品圖,口中連連稱贊,不停的發出驚訝感嘆之聲,臉上表現出躍躍欲試的神情。我趁熱打鐵,展開包餃子比賽。學生在包的同時,我巡視、指導、協助學生完成。
(設計理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就會有好的作品。多種多樣的餃子圖為激發學生靈感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學生在借鑒的基礎上經過我的提示,再通過進一步加工、改進、推陳出新,包出了有自己創意的餃子。)
(三)作品展示,體驗成功
利用投影將各小組的餃子作品向全班展示,并由小組長向大家介紹餃子的形狀,拼出的圖案、作品的名稱。有的組拼出一盤開口笑餃子,有的組為作品起名葵花朵朵開,還有的餃子作品被命名為五谷豐登。餃子作品既有創意又有深刻含義。我對學生的勞動成果我分別給予充分肯定。如對第一組的餃子作品我是這樣評價的:“瞧,你們的作品既有借鑒,又有創新,形態各異、栩栩如生,你們真是活學活用啊。”
學生看著一盤盤來親手做的餃子作品,更是興高采烈。最后大家一致推舉出最佳創意獎的獲得者。此時,同學臉上洋溢著幸福與激動。
(設計理念:本環節中,學生在樂中學、學中做,采用合作的方式共同參與、集思廣益,體驗到了勞動的喜悅。)
(四)品嘗成果,暢談感受
學生看著這一盤盤自己包的餃子垂涎三尺,當我宣布把餃子下鍋時,學生早已迫不及待,。品嘗著香味四溢的餃子,心中更有一番感慨。借此,我抓住機會,讓學生暢談感受。有的說:“原來包餃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以后可要在勞動技能方面多鍛煉。”有的說:“吃著自己包的餃子就是比平時香,我心里真是太高興了。”還有的說:“通過活動,我明白了收獲是要付出代價的,勞動最光榮。”還有的說:“包餃子是一件高興的事,盡管辛苦,但苦中更多的是甜。”課堂中滿是學生飽含深情的話語。
(設計理念:學生的情感在此升華,讓本次活動的意義在此沉淀。)
(五)提出希望,延伸活動
在學生說出活動感受的基礎上,我又營造了一個師生溝通的機會。“同學們,通過本次活動,我們掌握了一種勞動技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要多動手、勤動腦、爭取掌握更多的勞動技能來豐富我們的生活。”
(設計理念:此時此刻,活動止,但行動不止。簡單的總結,不但給學生有明確的生活指向,更有利于以后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
小學綜合實踐課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綜合實踐活動方法指導課《讓我們學會觀察》。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主要依賴于觀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觀察方法指導是幫助學生充分感知事物、認識事物的有效途徑。尤其是對于四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觀察能力處于逐步形成和發展的時期,教師應及時抓住這一時機,引導學生認識觀察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觀察方法,培養一定的觀察能力,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設計了以《讓我們學會觀察》為主題的方法指導課。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就本課教學設計進行匯報:
一、活動目標
1、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觀察的重要性,掌握特征觀察法。
2、通過活動讓學生知道觀察記錄的基本要素,并學會填寫觀察記錄表。
3、引導學生初步體驗觀察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活動重點和難點
掌握特征觀察法,知道觀察記錄的基本要素,并學會填寫觀察記錄表。
三、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關于春天美景的視頻及月季花實物;學生準備各種水果。
四、活動方法
為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只是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讓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去探索、發現、體驗、交流和總結歸納。
五、活動過程
為了達成以上活動目標,我將整個教學活動分為“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實物觀察探究新知”、“加深體驗強化訓練”、“深化認識總結延伸”四個環節。接下來我向大家匯報每一環節的具體操作情況: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激活探究的動機。導入環節,我播放了一段艷陽高照、柳綠花紅、鶯歌燕舞、溪水潺潺的富有色彩和動感的畫面。讓學生仔細觀看視頻后匯報觀看情況,要求學生說出從視頻中都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從而引導學生了解什么是觀察,怎樣觀察,總結出觀察需要多種感官并用,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用嘴嘗、用手觸摸,在此基礎上引出本節課的題目《讓我們學會觀察》。
2、通過實物,探究新知
激活興趣和動機后,我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了實物觀察活動——觀察月季花。觀察之前我給學生做了適當的點撥和指導:首先要同學們自己想一想,觀察月季花需要調動那些感官、抓住哪些特征進行觀察,然后小組交流討論,再實施觀察活動。在各小組進行匯報的時候順勢歸納出特征觀察法。
3、加深體驗,強化訓練
在觀察月季花的基礎上,同學們基本掌握了特征觀察法,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掌握特征觀察法并運用于實踐之中?接下來,我又引導同學們利用這種觀察法觀察了他們自己帶的各種水果,指導他們填寫好觀察記錄表。學生知道了觀察記錄的基本要素,學會了填寫觀察記錄表。
4、深化認識,總結延伸
我以“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這個問題再次鞏固復習本節課的重點,同時也使學生了解特征觀察法只是諸多觀察方法中的一種。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還會逐漸認識更多的觀察方法,如順序觀察法、對比觀察法等。希望同學們養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做個樂于觀察、善于觀察的有心人。
六、教師反思
本節課教學,在情境創設中,學生了解了什么是觀察;通過觀察實物,學生掌握了特征觀察的基本方法;利用強化訓練,提升了特征觀察法的運用能力;通過活動體驗,學生知道了觀察記錄的基本要素,能正確、完整地填寫觀察記錄表。完成了教學設計的預定目標,達到了教學設計的預期效果。這些都得益于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得益于對教師角色的準確定位,得益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但“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缺點和不足在所難免,懇請各位專家不吝賜教,我愿傾聽大家的金玉良言。謝謝!
小學綜合實踐課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可見,綜合實踐活動十分強調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以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多年的實踐經驗證明:當學習的材料來自于現實生活時,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倍加高漲;當數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此理念的主導下,我設計了《小小超市》這節實踐活動課。本節課是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中的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這部分內容只有一個知識點:就是通過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活動,在取幣、換幣、找幣的操作中,加深對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教材借助“小小超市”這一學生熟悉的背景,采用現場模擬的方式,展現了一個超市的真實情景,運用“角色扮演”這一生動有趣的活動形式,讓學生扮演售貨員與顧客,用對話形式提出數學問題,幫助學生復習鞏固前面幾個單元學過的一些數量關系。一方面加深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換算及計算方法,另一方面,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此外,教材還鼓勵學生提出更多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2、說教材重點和難點
根據教材特點,我認為“在活動中懂得不同面額人民幣之間的相互關系,體現付款方式的多樣性。”既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又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課我以嘗試教學理論"為指導思想,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從知識、能力和品德三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親身參與實踐活動,在取幣、換幣、找幣的操作中,加深對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2、能力目標:培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行數學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3、情感目標:在實踐活動中增強數學應用的意識,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用數學”的情感,并受到文明禮儀的教育。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特點,我采用角色扮演的活動形式,以學生為活動的主體,以嘗試教育為原則,以訓練實踐能力為目的,力求做到把信息技術運用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從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四、說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課件,售貨員帽,經理牌,錢盒,文明顧客星,會員卡。布置3個柜臺,設置“玩具區”、“食品區”、“學習用品區”。
學生:每人準備2—3件商品,了解物品價格,制作價格牌。準備若干模擬人民幣,自帶一個錢包。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將本著“讓學生在自主探究活動中貫穿于課的始終”的原則,以邱學華教授的“嘗試教學教學論”為指導思想,通過各種教學方法與手段,按照“創設情境,談話引入,創辦超市,招聘員工,模擬購物,經歷實踐,發表感想,總結延伸”的程序組織教學,整個活動過程分為四大環節:激趣引入、創辦超市、模擬購物、交流評價。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感受體驗生活,學會把知識綜合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下面我就以教學程序為框架,以教學內容為載體,具體說說本節課的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約5分鐘)。
在長期的教學中,我們都能體會到:情境教學是低年級教學中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學生思維。因此。課一開始,我先給同學們創設這樣的情境:出示學生喜歡的虹元超市的圖片,一下子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這時,我引導學生觀察畫面:你們喜歡逛超市嗎?激發學生的興趣。及時出示課題。我這樣設計,借助“小小超市”這一情境,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把學生帶入到快樂的學習情境之中,使課堂一開始就變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每一個學生都會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學習情境之中。這樣就很自然地進入教學的第二個環節。
2、創辦超市,招聘員工。(約15分鐘)
通過搶答考題,確定3名學生為售貨員3名學生為部門經理,其余的學生扮演顧客。老師扮演超市總經理。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模擬表演推銷商品。
我這樣設計,除了復習鞏固已經學過的知識,也反映了在日常生活中用人民幣購買商品時經常出現的幾種情形。例如,計算買兩種商品一共要花多少錢,賣東西時怎樣找零,買東西時錢不夠怎么辦,怎樣比較兩種商品的價格,等等。這些情形都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曾經遇到過或將來會遇到的,通過這種現實性和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可以使學生切身體會人民幣在商品經濟中的作用,充分感受到數學來自于生活,又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并學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模擬購物,經歷實踐(約12分鐘)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培養實踐能力”。鑒于此,我設計了此環節。具體的我是這樣設計的: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幣卡片購買商品活動。在活動過程中,要讓買賣雙方互相檢查對方在進行人民幣計算時有沒有發生錯誤。一方面要注意觀察學生提出了哪些問題,是怎樣解決的,另一方面要在學生碰到困難時給以適當的幫助和提示。
充分讓學生展示選購貨物的自主性,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體驗自主的快樂,通過活動的形式,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我們大家都知道,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這里,在設計上我采用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創造欲望得到了滿足。而這,無不得益于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教學開放式的組織。
4、發表感想,總結延伸。(約8分鐘)
1)交流在活動中各自購買了哪些物品,自己是怎樣付錢的。
2)分享買東西的'感受。
3)工作人員談一談自己的經驗。
4)表揚獲得文明顧客星和會員卡的孩子。
5)給小小超市提建議。
這樣,讓學生各抒己見。展示自己選購物品的自主性,以及合理安排零用錢的巧妙之處和購買物品的經驗方法。同時,教師正確引導,使學生懂得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珍惜每一分錢,把錢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和最適當的時候,做一個有主見、善理財巧安排的好學生。我這樣設計對學生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的教育。
到此,整個教學過程全部結束。
六、教后反思
1、課堂上學生是快樂的。我想,孩子們的快樂可能是源于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成人世界的向往,教學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而我則為他們的快樂而快樂著,看著他們在“小小超市”里游刃有余的“經營”,爭先恐后,不甘示弱。直到把“超市”的商品買完。我被他們的執著感動了。聽著他們率真的回答,我被孩子們的出色表現征服了。我發現在這節課中,數學已成為他們接觸生活,了解生活,融入生活的得力助手。
2、由于孩子第一次上這樣的活動課,他們的目光被外界的變化所吸引,好多孩子課堂紀律不好,只是跟著別人玩,跟著別人快樂著,沒有進行自己的數學思考。尤其是最后一個環節,學生的表達能力沒有很好的發揮出來。
3、由于教師的疏忽,超市開業時播放的喜慶音樂和學生購物時播放的輕音樂沒有達到設想的效果
4、上完這節課后,我有這樣一個想法,如果班容量小點,學生的自控能力好點,課堂效果是不是要比這節課好。于是我在一二班做了試驗。把學生分成了兩個小班,分別安排了同樣的活動內容。雖然平時一二班的孩子的表達能力不及一一班,但當時課堂上孩子暢所欲言的場景真的感動了我。
小學綜合實踐課說課稿 篇4
我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綜合實踐活動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福建的小吃餃子》。活動對象為302班全體學生。我將從教材分析,活動目標,說教法,說學法,活動過程,活動效果及活動反思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福建歷史悠久,飲食文化源遠流長,享譽中外。福建地方小吃品種繁多,制作工藝考究,大多是以本地的土特產作為原料,帶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深受老百姓的喜愛。這些小吃融入了福建人民幾千年來勞動與智慧的結晶。餃子就是其中的一種特色小吃。本次綜合實踐活動的選題就是結合生活實際和學生實際,孩子們在濃濃的包餃子的喜慶氛圍里,來體驗包餃子的樂趣。
二、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了解家鄉飲食文化和本地小吃餃子。
2、能力目標:通過各種造型餃子的包法、擺盤等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思考、想象和創造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審美能力。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感受勞動的樂趣,培養學生耐心細致、不怕困難的勞動態度和珍惜勞動成果的優良品質。
三、說教法:
激趣導入法、教師示范法、多媒體展示法、評價法
四、說學法:
小組合作法、觀察法
五、活動過程:
本次綜合實踐活動分為:嘗試包餃子階段、老師示范指導階段、不同造型擺盤階段、交流品嘗勞動成果階段等四個環節。
(一)嘗試包餃子階段
確定實踐小組,學生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嘗試完成任務,學會包普通的餃子。
[設計意圖]:綜合實踐活動應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動手實踐,提高學生動手實踐意識和能力,引導學生形成問題意識。即使學生的勞動成果多么蹩腳,也要以愛因斯坦的板凳鼓勵學生勇于嘗試。
(二)教師示范指導階段
1、教師示范包餃子的方法,取一塊餃子皮放上肉餡,將餃子皮兩邊對折用力捏緊,對折疊加。
(視頻)(這一環節既是培養學生耐心細致觀察的過程,又是對學生嘗試階段的反饋與指導)
2、教師根據各組完成任務的實際情況授予一些更難的包餃子的方法——魚形餃、荷包餃、金元餃等。(課件出示從易到難包餃子圖片)
3、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嘗試第二次包餃子。
(三)不同造型擺盤階段
孩子們順利進入活動掃尾階段,有的同學包金元餃,有的包金魚餃,有的包荷包餃,有的包美人扇餃子,并進行不同造型的'擺盤。
[指導策略]:教師作為一個指導者,參與活動的全過程是有必要的。此時我除了及時了解各組的進展情況并加以指導,教給他們擺盤的技巧和組織擺盤活動的方法,同時對個人具有創意的作品及時進行評價,給予鼓勵,給予自信,讓學生享受苦盡甘來的勞動的樂趣。(課件展示最佳創意獎)
(四)交流品嘗勞動成果階段
各小組圍繞本組的實際情況,設計成果的展示形式,在班級交流匯報。
交流匯報結束后,各小組煮餃子、吃煮餃子,品嘗勞動成果——這也是對這次活動的總結。(展示圖片)
六、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的主題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三年級的學生對于家鄉餃子文化有很強烈的興趣。因此,學生在這次綜合實踐活動中,每個人都有一個明確的努力方向。從動手包餃子的熱情、餃子擺盤中的興奮、品嘗勞動中的快樂中,都能感受到學生參與本次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餃子是一種文化,讓它走進千家萬戶,家喻戶曉,讓每個學生喜歡吃餃子也喜歡包餃子,這是活動的根本目的。通過這次活動研究,學生親身參與到包餃子的活動中,不僅對餃子有了更濃厚的興趣,了解了餃子的不同包法,更與同學加強了交流合作,推薦了自己喜歡的方法,制作了餃子不同的造型擺盤,交流品嘗了勞動成果。相信通過這次活動,學生能更積極地參與到實踐活動課當中。
小學綜合實踐課說課稿 篇5
主題背景:
我校共有學生836名,每周5天都在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教育教學活動。除了課堂教學以外,課間活動就是學生在校期間最重要的生活內容。
學生們課間有的穩坐教室看書;有的在教室里瘋跑,有的在狹窄的樓道內打乒乓球,一度造成擁堵事件,有的在院子里追逐打鬧渾身灰塵滿頭大汗,……由于學生年齡小、安全防范意識弱、是非判斷能力差,這些活動往往讓人十分擔憂。為了讓學生充分了解全校學生課間生活狀態,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安排課間活動,有選擇的向大家推薦幾種既有趣、有意義,又健康安全的課間活動,因此我組織學生進行這次以“我的活動我做主”為主題的綜合實踐研究活動。
活動目標
1、學生經歷觀察、調查、采訪等活動,了解同學們課間活動的現狀。
2、通過深入討論分析知道各種課間活動的利弊,樹立正確的課間活動認識。
3、不斷增強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愿望,提升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能力。
學情分析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較高的組織協調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探究方法和研究策略。
活動總體安排:
根據本次活動的特點,我設計了“主題提出、制定方案——信息收集——實踐探究——成果展示”等四環節。并采取“學生觀察,自主探究”為主,教師引導、參與為輔,以活動為載體,問題為主線的組織活動方法。
第一階段:確定主題、制定方案
課時安排:
1、確定主題
(1)談話導入。
A、除了學習以外,你最喜歡哪些運動或游戲?
B、這些運動或游戲主要在什么時候進行?
C、校園最近比較流行什么游戲?
D、你對大家開展這些活動有什么看法?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假發學生興趣?
(2)提煉主題。
根據談話進程提出若干個主題,經過全班討論確定本次活動的主題。
2、按照現有學習小組適當合并組成較大的小組,全班分成三組。小組名稱根據小組成員的意愿自由命名。
3、指導編寫活動方案。
在這一環節教師對活動時間安排、地點選擇、活動準備、研究方法等方面加以一定的指導。執筆人員要在小組充分討論的基礎上著手編擬方案。(課件出示)
第二階段:課間觀察、信息收集
課時安排:
第一部分 課間活動觀察研究
1、課前活動:
發放課間活動觀察記錄表。(見課件)
教師提出要求:每人連續觀察記錄3天的不同地點的課間活動情況。學生可以獨立或結伴進行。
2、小組匯總梳理。
(1)每個人把自己三天來觀察記錄表提交小組,進行分類統計。
(2)寫出初步的觀察記錄報告。 (見課件)
教師提出問題
1、 這些活動安全嗎?
2、在什么時間開展什么活動合適?
3、這些活動對我們有什么好處和壞處?
4、是不是所有的活動都適合不同年級的學生?
學生根據最近的觀察作答。
第二部分 問卷和采訪
(1)學校的同學們對課間活動有什么看法?
(2)可以通過什么方法了解呢?
設計意圖: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討論,集思廣益。探尋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A 問卷調查活動
(1)引導學生根據低、中、高年級設計不同的題目。
(2)編制題目。
(3)按照分工到各班進行問卷調查,并收回所有問卷調查表。
(4)對調查結果進行匯總,撰寫報告。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匯總報告的文本格式:(見課件)
B采訪活動
1、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寫出采訪計劃。
2、引導學生根據低、中、高年級設計不同的采訪題目。
3、編制采訪話題。
4、按照分工到各班進行采訪活動,并把采訪結果記錄下來。
5、對采訪結果進行匯總,撰寫報告。
教師指導寫出采訪報告文本格式(見課件)
第三階段:實踐探究、信息處理
課時安排:
教師組織學生對學生的觀察、調查、采訪等活動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處理。
1、各組匯報各項活動的情況。
2、小組之間進行補充、質疑、評價等。
3、師生互動交流。
預設話題:
A、你認為課間活動對我們有什么好處?
B、課間活動的地點有講究嗎?
C、大家在課間都在進行什么活動?這些活動對我們都適合嗎?
D、推薦幾種有趣的、安全的、健康的活動給大家。
E、你能夠給學校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議?
F、你能給其他小組提出在研究課間活動中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4、小組討論,圍繞剛才的話題進行充分探究,為最終成果的形成做準備。
成果提示:
圍繞課題每人制作一份手抄報;
每個小組根據小組研究的實際情況寫出一份詳細的研究報告;
向學校分年級推薦幾種大家喜歡的課間活動項目。
第四階段:總結評價、成果展示
課時安排:
1、成果展示
(1)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形成成果。
(2)各組展示小組中較好的成果,并進行匯報陳述。
(3)小組之間進行互評,或對表現突出的個人進行鼓勵評價。
(4)教師進行點評總結。
2、過程評價。
(1)學生自由發言介紹自己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包括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情況。
(2)也可以對小組中其他學生的表現做出客觀的評價。
(3)填寫活動過程評價表格。
3、教師總結本次研究活動。
小學綜合實踐課說課稿 篇6
一、分析教材與學情
《早餐與健康》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三年級教材中的內容。編排這一內容是讓學生明白吃早餐對人體的重要性,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試圖通過這堂課對早餐與健康的關系有所了解,并且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能學會初步的早餐搭配,樹立吃放心早餐,營養早餐的意識,從而使明白早餐與健康的重要意義,形成科學用好早餐的習慣。
學情分析
早餐對人一天的工作學習都很重要。我通過了解我班學生吃早餐的情況,發現學生對吃早餐有一定的認識,但因為種種原因,有不能堅持吃早餐的,更有早餐吃的不合理的。所以,提出研究早餐的學問,來探討早餐營養的搭配問題,具有現實意義。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情況,我把這堂課的目標制定如下:
知識技能目標:
1. 認識各種各樣的早餐食物,知道它的營養成分與作用。
2. 了解早餐與健康相關知識。
3. 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調查能力,分析調查中所獲材料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計算、比較、實踐,使學生在探討早餐的營養搭配問題過程中,明白早餐的重要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驗設計、合作的快樂,培養學生吃早餐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通過探究性學習了解早餐與健康的關系,掌握合理的早餐搭配的方法。
三、教學準備
綜合實踐活動不同與其他課程,如果學生不對本課的內容做好充分準備的話,就沒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有針對性的教學準備會使你的課堂事半功倍。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
1、帶來自己喜歡的各種早餐食品。
2、調查早餐中常吃的食物的營養成分。
3、填寫教材中的調查表
教學重難點:通過探究性學習了解早餐與健康的關系,掌握合理的早餐搭配。
四.、說教法學法
(一)實踐性
綜合實踐活動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在學習本課時,學生“結合自己的早餐、當營養師親自搭配早餐、設計一周的早餐食譜”等實踐環節,讓學生親身體驗如何合理搭配早餐。在這些實踐的.活動中使發現并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自主性
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要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將學生的需要和興趣放在核心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創設情境,親自搭配早餐,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合作性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討出合理搭配早餐的方法。在合作探究活動中,學生與學習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體驗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悅,又激發思維活動,培養了探索精神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讓學生說一說今天的早餐吃了什么?
(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更容易點燃他們的研究熱情。)
(二)了解學生早餐現狀
請小組同學交流調查到的同學們吃早餐的情況:通過調查表中的三個內容,
早餐的地點
每天經常吃的食物
不吃早餐的原因
總結出:
1)有些同學就餐的環境不衛生,雖然食品種類很多但是營養不均衡。
2)通過調查了解到吃早餐的意識不夠,由于各種原因不吃早餐
(三)探究危害
1、根據學生存在的早餐營養不均衡、不吃早餐的現狀,學生匯報危害。
2、請不吃早餐的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
3、師生共同總結:
不吃早餐、或者營養不均衡的早餐的危害分為:短期危害長期危害
這個環節,主要引導學生從資料和同學們的現身說法中,把不吃早餐所帶來的危害進行梳理,讓同學們在頭腦中比較深刻的認識到不吃早餐的危害多,激發學生合理搭配早餐的欲望。
(四)合理搭配早餐
這是教學中的重點環節,分兩個步驟來完成:
1、了解早餐常吃食品的營養價值
(1)請大家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討論食品的營養價值。
(2)例如:豆類、肉類、水果、奶制品、蛋類等食物的營養價值
2、課件出示五谷類圖片:蔬菜、水果類魚、肉、蛋類脂肪
老師做簡單介紹營養價值,讓學生明白早餐占全天營養攝入量的三分之一。每天的早餐應該把這些食品合理搭配,營養均衡,才能保證身體正常的發育,保證身體健康。
此環節,學生交流各自學習收獲,在交流中,師生、生生之間互相合作,互相碰撞,不斷產生出創新的火花。
(五)實踐運用,爭當小小營養師。
(1)利用桌上大家帶來的早餐,四人小組合作把早餐進行重新搭配,看哪些小組的早餐搭配的最營養?
(2)請小組代表介紹個小組搭配的早餐,說出這樣搭配的原因。
其他小組的同學在互相評價的過程中,指導科學飲食、合理用餐的方法
早餐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是要真正食物的營養成分,科學合理地用好早餐還是有一點難度,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不管是經歷成功還是失敗,都將進一步激發起他們更深入研究早餐和健康的熱情。
(3)練習運用,鞏固所學:請你開一周早餐菜單
利用掌握的關于營養方面的知識。建議爸爸媽媽怎么安排你的早餐,填寫表格。
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交流匯報之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早餐以自我為中心,愿意吃什么,家長買什么,所以安排一個開放度比較大的練習,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梳理。養成良好的吃早餐的習慣。
小學綜合實踐課說課稿 篇7
課題設計說明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視、電腦的普及,小學生的視力普遍下降,專家呼吁要保護學生的視力。因為眼睛,被人喻為“心靈的窗戶”。它是五官之首,是人的重要器官,對于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均至關重要。設計本節綜合實踐的開題課,能調動學生想要探究的濃烈興趣,并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要探究,怎么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搜集問題、整理問題、小組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愛上綜合實踐課,更深入地了解近視,從而更好的預防近視的發生。
活動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提煉課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將研究問題進行比較、歸類和提升的能力。
3、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遠離近視。
4、通過獨立和小組合作,學生能自主發現問題并展開探究,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及實踐與創新能力。
評價設計
1、我首先采用的是游戲激趣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親身體會感受到近視的危害,然后透過文字對近視的`解讀引起學生的共鳴,由此來確立本節課的活動主題,最后引導學生給主題起名字,共同提煉出本節綜合實踐課的課題。
2、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探究、匯報、交流,提高學生對問題的歸納整理、總結提升的能力。
活動過程:
一、游戲激趣,引出課題
1、游戲導入課題
2、感受身邊的“近視眼”
3、出示文字資料,確立主課題
【設計思路:創設情境,從游戲入手,讓學生親身體會近視的滋味;伙伴們的照片,讓學生感受近視越來越多的闖進了我們的生活;文字資料的出現,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近視的危害。整體環節的設計能調動學生想要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為課題的成立埋下伏筆。】
二、暢所欲言、提出問題
1、抽幾名學生交流,指導提問的方法
2、小組合作,選出想要了解的問題
【設計思路:教給學生提問的技巧和方法,有利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值得研究的問題對后面問題的分類也節省了時間。學生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學會傾聽,同時也拓寬了思維。】
三、全班交流,確立子課題
1、交流問題
2、給問題分類
3、全班交流,確立子課題
【設計思路: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對問題的歸納整理、總結提升的能力。子課題由學生自己確立,激發了學生想要探究的欲望。】
四、制定活動計劃
1、將四個子課題分給四個小組
2、學生選擇小組,推選小組長,為小組起名字。
3、共同為課題量身定做一套合適的活動方案。
4、小組中商討一下你們所要選擇的課題名稱,并制定出初步的計劃。
【設計思路:回憶以前學過的研究方法,說說研究計劃包括哪些內容,引導學生自己去想行動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學生更能加深對活動計劃的印象。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課題組成新的小組進行研究,充分尊重了學生意愿。】
五、全班交流,取長補短
小組交流研究方案,其他同學相互補充,為他們提出建議。
【設計思路:雖然小組的計劃已經初步形成,但是此環節不能忽視,全班交流能夠廣泛的聽取他人的意見,取長補短,讓小組的計劃更加完善。】
六、課堂小結
1、說收獲
2、放松活動,結束課堂
小學綜合實踐課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提出: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引領學生走向現實的社會生活,促進學生與生活的聯系,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開放的空間。
《據詩做菜》這節課來自我校綜合實踐活動《中華飲食文化的研究》這一主題,本次活動立足學生現實生活,以“探究飲食奧秘,合理健康飲食”為宗旨,采取查閱資料、調查訪問、動手操作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富有生活化的活動中了解飲食的相關知識、信息,學會科學飲食,并在親自動手制作美食的過程中體驗生活的樂趣,感受生活的滋味和幸福!
今天,我所設計的《據詩做菜》一課,是子課題“飲食與文化”中的動手操作課。整節課是在學生熟背自己喜歡古詩的基礎上,通過據詩做菜,用切割、拼擺等方法,表現出學生對古詩意境的理解,鍛煉學生動手能力,體驗創造美的快樂,深切感受到飲食與文化的深厚淵源。
依據《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的要求、主題背景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本節課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學生熟背自己喜歡古詩的基礎上,通過據詩做菜,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的意境,嘗試做到做菜與品讀古詩的有機整合。
2、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學會切割拼擺各種食材,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對古詩詞的熱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3、在設計制作中增強學生自主合作的意識,使學生獲得積極的實踐體驗,進行深度的探索,張揚學生的個性,形成良好的技術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初步學習基本的刀法,掌握幾種景物的制作方法。
教學難點是:將做菜與品讀古詩有機結合,設計拼擺出符合詩意的菜品。
二、說教法學法
《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中說,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本節課我將采取以下教法、學法:
1、實踐操作法:本次活動的操作部分為動手加工食材,這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一個活動,在民主、平等而熱烈的氛圍中,每組學生都自己動手制作,不僅嘗到菜品的香甜,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2、觀察指導法:此教學方法是針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情況,教師可以采取隨機指導的.方法,它體現了教師對活動的調控能力。
三、說教學準備
一堂課要取得成功,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前我精心制作了多媒體課件、認真設計教學環節等。
學生收集了各類蔬菜、水果等食材并已洗好(小西紅柿、黃瓜、草莓、香蕉、蘿卜、蒜苔、黑豆等)
每組一套工具:菜板、水果刀、剪刀、盤子等。這些都為提高教學效率,做好了鋪墊。
四、說教學程序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努力構建以生為本的綜合實踐課堂,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設計了五個環節: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2、激發想象,合作探究;
3、分工協作,完成作品;
4、作品展評,分享成果;
5、交流收獲,拓展延伸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通過播放學生喜聞樂見的《還珠格格》精彩片段,孩子們的活動興趣被調動起來,激發了學生據詩做菜的欲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激發想象,合作探究
這一環節,主要有幾下內容:
(1)背誦古詩,想象畫面
引導學生背誦自己最喜歡的古詩并說出想象的畫面,并通過觀看古詩《江南》視頻,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詩句的理解,在討論中再現了江南的美景,為下一步根據江南的意境親自動手做菜作了鋪墊。
(2)交流食材,探討做法
本環節大膽放手,引導學生觀察手中的食材,主動發現可以根據景物的特點來選擇食材,要注重食材與景物的“形、色”統一,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3)范作引領,探究小魚的做法
通過教師展示范做的小魚解決了教學難點,既激發學生的動手欲望,又能樹立榜樣形象。
這一環節可以使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新知的探究活動中,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
3)分工協作,完成作品
本環節包括
(1)發揮特長,合理分工
本環節讓學生在小組間討論如何分工,充分發揮了每人的特長,便于在分組制作時能合理分工,提高效率。
(2)小組協作,完成作品
本環節是在制作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如何運用工具,根據所選的食材進行切、剪、剝等技法并注意安全,同時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4)作品展評,分享成果
本環節引領全班欣賞作品,小組長介紹自己制作的菜肴。學生參與介紹、評價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重在表揚鼓勵,讓學生感到成功,激發他們再次創作的興趣,為學生今后大膽創造增加動力。
5)交流收獲,拓展延伸
在交流收獲時,教師巧妙引導:“這節課,我們用自己靈巧的雙手,再現了古詩的畫面美、意境美,讓老師再一次體會到:做菜也可以如此充滿詩意。這節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本環節引導學生回憶、總結、梳理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有利于學生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同時懂得要大膽實踐,團結協作,珍惜生活。
五、說課后作業
課后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為鞏固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技能,我布置了這樣的作業:大家看這盤菜中有蓮花、有魚,它還有個非常吉祥的寓意——連年有余。課后,大家可以為家人做上一盤,來寄托我們的美好祝福。這樣的設計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再學習的欲望,據詩做菜的學習由課堂向課外延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六、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精華,是有關知識要點的“結晶”。本節課我設計了簡潔的板書,旨在提醒學生在設計制作的過程中關注食材形、色與詩中景物的關系。這樣的板書設計非常簡潔,使學生一目了然。
七、說教學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采用師評、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注意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生活經驗以及學習積極性的評價,以此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努力讓每一位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到知識,發展能力,引領學生在富有生命的、勇于實踐的課堂中享受成功的快樂。
小學綜合實踐課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縫沙包”是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學習是以操作為基礎的學習,是建立在操作基礎上的知識、技能、態度、方法、能力的綜合學科。在制作沙包的過程中學習一些基本的針法,并能夠運用學到的技法和教師的要求相結合,設計并縫制形狀各異的沙包。
二、學情分析:
《縫沙包》——這一內容雖安排在高年級,但對于部分學生只會穿針、引線、打結,如果縫制一個完整的沙包,讓學生自己進行縫制時可能還會遇到許多實際的困難。
三、目標確定
為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并初步掌握縫沙包的基本針法。
2、能力目標:培養興趣,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喜好設計、縫制不同的沙包。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縫沙包,培養學生不怕困難,敢于創新的精神。
并確定以下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沙包的縫制過程及讓學生從自己眼、手、腦協作勞動中體會手縫的樂趣。
難點:設計不同形狀的沙包以及縫制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
勞動與技術項目的有效實施需要做好大量的準備工作:
(1)、實物投影儀;
(2)、方塊布、棉線、縫衣針、剪刀、米;
(4)、制作的多媒體課件(不同形狀的沙包);學生準備:方塊布、棉線、縫衣針、剪刀、米。
五、教學環節設計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采用激趣導入,揭示課題——示范,了解縫制過程——突破難點,學生制作——總結評價——開展游戲,課后延伸的思路展開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優勢,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本節課通過沙包創設情境導入,激情提問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沙包嗎?我又提出你們平時玩的沙包是從哪得到的?從而引出我的沙包是我親手縫制的。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這樣一下子激發了學生學習縫沙包的熱情,強化學生的學習欲望,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環節安排時間大約為1分多鐘。
(二)、了解縫制過程
縫制沙包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我先教學生三種縫法,讓學生基本掌握,在把縫沙包的過程需要注意的`幾個事項一一講解,從穿針引線、將布塊正面朝里,把正面完全充分的翻過來,在把怎么裝沙包內部材料,給學生一一講清楚,以免孩子在制作過程中,弄的地面桌面都是米粒,最后封口讓學生注意要把毛邊縫合,這樣會使沙包更加美觀。了解縫制過程后,要和學生說明,并不是所有的沙包是方形的,播放一些課件,讓學生了解好多樣式的沙包。并且讓學生樹立自信,問學生你們有沒有信心比這些沙包做的更好,激發起同學們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就讓同學們交流討論后,在強調縫前的安全注意事項,此環節安排時間大約為10分鐘。
(三)突破難點,學生制作
由于學生初次縫制沙包,要在短時間內掌握規范操作的全部技能,有效的途徑是教師進行指導操作。教師加強巡視,及時幫助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此環節20分鐘。
(四)、展示作品、評價總結
學習評價是課程實施的重要環節,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在學生制作告一段落后,請部分同學說說在制作沙包時的經驗或想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動腦思考,體味學習的真諦、成功的喜悅。本節課中在內容上既注重學生的操作結果的評價,更注重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驗的獲得、良好態度和習慣的養成和創造性思維的顯現。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養成。此環節安排時間大約為8分鐘 。
(五)、開展游戲,課后延伸
為了讓學生享受到自己勞動成果帶來的歡樂,我安排同組學生利用親手縫制的沙包在一起玩換沙包游戲。在完成以上任務后,要求學生用課余時間,能夠利用本節課所學方法,多加練習,回家后縫出漂亮的沙包,用自己縫的沙包去調查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是怎么樣玩沙包的。為下節課我們繼續上玩沙包有學問起到了鋪墊,此環節安排時間大約為1分鐘。
以上是我對本課的一些淺見,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小學綜合實踐課說課稿 篇10
一、課型的設計思路:
主題確定課是主題實踐活動鏈上的起始課。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成功的選題指導課,對學生有目的、有計劃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對于學生保持持續的活動興趣和愿望,對于實踐活動成果有效性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節課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通過觀察草編制品的圖片,傾聽草編工藝的由來,通過討論與交流,逐步提出自己感興趣或關注的問題,然后由小組或班集體匯總、歸納、整理后確立活動主題。
基本流程:設置情境,激趣導入→暢所欲言,生成主題→小組合作,分類提煉→各擇所需,成立小組
二、活動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培養學生辯正地分析問題的能力,闡述提煉和論證觀點的能力、合作能力等。
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留心生活,提煉活動課題,分解子課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草編這一家鄉民俗的研究,了解草編這一民俗工藝的相關內容。
三、活動準備:
收集有關草編的實物及圖片資料、課件。
四、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有了兩年的綜合實踐活動經驗,他們具備了實踐課中提出問題、概括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本節課中,本著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原則,放手讓學生提出問題——生成主題——分解主題——選擇研究課題。
五、活動重難點:
指導學生自由提出問題,而后概括生成主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概括問題的能力。
六、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境,激趣導入(預設5分鐘)
1、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組圖片,請欣賞。(問題:圖上所示物品均由什么原材料加工而成?)
2、是啊,象這種用草、玉米葉、麥秸等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工藝品被稱為草編制品,這種工藝則被稱為草編工藝。
3、老師第一次見到這種草編制品的.時候便甚是喜歡,所以就自己研究創作了幾件。大家看!教師敘述有關資料。(草編產品是在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手工藝品,在群眾中有廣泛的基礎,其產品是用我們莊稼地里所產的玉米皮、麥秸等,就地取材,編成各種如剛才圖片中所示的生活用品,如提籃、果盒、杯套、玉米皮草鞋、草墊、草編家具、花籃、洗衣筐等,這些產品天然環保無污染,自然時尚又健康,不含甲醇等有害成分,創造真正安全的家居環境,做工精美,款式多樣。具有居家裝飾和收集歸類物品等多種價值。其樸素大方的設計,天然綠色的材料以及厚重的遠古風情受到現代人的喜愛。)
4、看完這些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談感受。(可以根據所觀察到的實物及圖片資料談感受,也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談感受)
評析:草編作為我鎮的傳統手藝,有著豐富獨特的魅力。草藝品天然環保,以精美的工藝、獨特的風格、濃厚的鄉土特色,達到了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完美融合,學生在觀看實物、圖片時興趣盎然,因此,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切入課題,對活動的開展有著很好的鋪墊作用。
二、暢所欲言,生成主題(預設20分鐘)
草藝品以精美的工藝、獨特的風格、濃厚的鄉土特色,深受人們的喜愛,而且這些用品及于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謂無處不在,無處不有,你想不想對他們有更深入的了解?你又想了解關于草編工藝的哪些問題呢?
1、小組討論,提出問題。
2、分小組交流。(教師把有價值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3、歸納整理生成主題。同學們提了這么多有關草編工藝的問題,群龍無首可是不行,我們得根據這些問題提煉出一個既簡明又扣題的課題,小組討論一下,最后把你們的集體智慧寫在紙板上,然后派一名代表貼在黑板上,最后還得有一位同學陳述你們組為什么起這個課題。(學生活動然后交流,教師可以參與其中,把一些好的建議提出共同討論。預設:家鄉草編長流傳;家鄉草編——編出生活萬般彩等)
評析:本環節,在確定了主題知識領域的基礎上,又讓學生自主產生問題。學生在活動中獨立提出問題,提煉主題,體現了活動中的自主性和開放性。提煉主課題時,先分小組討論,然后在分析、論證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辯正地分析問題,有理有據地闡述提煉和論證觀點,避免課題的虛、空現象,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能力。
三、小組合作,分解主題(預設15分鐘)
同學們看黑板,醒目的主題下羅列了許多你們想知道的問題,但這些問題我們不可能每個同學都去研究,所以還需要把這些問題進行合理的分類,然后給可以歸為一類的問題起個小題目,作為我們研究的子課題,這樣我們后面的研究工作就會清楚明了。
1、小組合作給問題分類。
2、集體交流分類情況。
3、選擇一類或兩類在進行合作提煉子課題。
評析:學生圍繞主課題提出的問題肯定很多,很雜,這些問題必然會有相似或重復的可能性,所以此時教師就順勢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分類,并讓學生根據這些問題給同類問題取個大家都認可的名稱,產生子課題,這樣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也為以后的有效學習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各擇所需,成立小組(預設時間3分鐘)
集體的力量可真大啊,這節課我們不但確定了主課題,還確定了研究的子課題,為了更好的完成我們的活動任務,對于這些子課題我提議分組進行研究,而且最終要比一比,哪個小組把課題研究得更透徹,更有意義。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研究的子課題。
2、根據選擇進行分組,選出組長。
評析:在自主選擇的基礎上確定研究小組,這樣的分頭行動、對比研究讓每個學生在研究中有章有法,有依有靠,并進一步鍛煉他們的小組合作與協調能力,同時也避免了因問題過多而蜻蜓點水式的研究。
小學綜合實踐課說課稿 篇11
一、設計思路
通過課前的指紋畫欣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中,我力求做到教學的整體性,因材施教,有序、有效地調節和控制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分析、合作、探究中分析出人體指紋的特點,并能掌握分類等一些研究性的學習方法。注重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根據學生的求知需要,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促使他們自覺地建構關于指紋特點的知識,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者和發現者,促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能有所發展。
二、教材分析
這一課屬于自編教材,適合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學習。這一課,學生對指紋的認識是從基本的觀察活動開始的。在觀察的`過程中,學生對指紋產生濃厚的研究興趣。接下來,教師就應引導學生進行指紋觀察,并把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這就需要學生認真、仔細地觀察和比較。這樣做除了培養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比較、分析、合作、探究等能力外,也為下面的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學生對指紋有了初步直觀的了解后,引導學生根據指紋的特點對指紋進行分類,再了解指紋的用途。最后,再通過繪制指紋畫讓學生鞏固本課知識,使學生感到學得有趣、有益。
三、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知道每個人手指上都有指紋,但他們缺乏對指紋的細致觀察,所以沒有認識到每個人的指紋具有獨特性。五年級的學生對探究活動充滿了好奇與熱情,但他們不具備探究活動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技能。例如:觀察的方法、順序等,一切技能僅限于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所以教師要在觀察活動中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觀察方法去探究事物。
四、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拓印和觀察,了解指紋的三種基本類型:弓形、箕形、斗形。知道指紋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交流和實踐學會拓印指紋的方法;
2、能有序地、細致地觀察指紋;
3、能較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察研究成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創作指紋畫,激發學生研究指紋的興趣;
2、通過觀察研究指紋,培養學生樂于合作、交流的科學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比較認識指紋的種類。
教學難點:怎樣拓印清晰的指紋。
五、評價設計
1、理論依據:時刻記住學生才是主體,老師只是起到一個主導的作用。
2、評價方式:根據新課標的理念:注意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我主要采用老師評價和自我評價這兩種評價方式。
老師評價——能更好的了解聽課狀況、回答問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情況。以語言評價、及時評價為主。
自我評價——便于老師及時掌握每個同學的學習情況。主要是采用手勢反饋。
六、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精心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過程:
欣賞指紋畫,引入課堂
自主探究,拓印指紋
觀察指紋,分組研究
觀看視頻,了解應用
自由創作,拓展應用
七、課后探究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起點,是教師為學生開啟的第一道門。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針對問題展開更深層次的科學探究活動。因此,在本課的結尾部分,我還設計了課后探究的環節。一是“回去嘗試為家人收集指紋,并保存好,與家人約定一年后再對照一下指紋有沒有變化。”二是“研究一下自己腳趾的趾紋,看一看你腳趾的趾紋和手指的指紋有什么相似或不一樣的地方。”將探究又延伸到了課外,擴大了活動的探究范圍,從而使學生感受到了指紋知識與身邊生活的聯系。讓學生主動回顧本課所提出的問題,把那些在課堂上不能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用課堂上學到的研究方法在課后繼續探究,逐步養成課后探究的良好習慣。
【小學綜合實踐課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綜合實踐勞動課說課稿(精選5篇)03-09
小學綜合實踐說課稿范文02-22
綜合實踐說課稿03-08
綜合實踐說課稿11-22
綜合實踐勞動課說課稿(精選12篇)04-17
小學綜合實踐課教案02-27
小學綜合實踐課的總結03-09
勞動綜合實踐活動課說課稿(精選11篇)04-16
綜合實踐活動說課稿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