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實驗課說課稿范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科學實驗課說課稿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各位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會從幾個方面來講這個課程。
一、教材分析
《抵抗彎曲》是義務教育小學科學教科版教材六年級上冊形狀與結構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是從不同形狀結構的物體與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視角,引領學生探究常見的形狀和結構的。本單元知識的編排由淺入深逐步展開,先研究薄形材料怎樣抵抗彎曲,再研究弧形結構和框架結構,最后再涉及研究結構科學在塔和橋上的應用。本課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引入,自然引出“厚度增加,紙的抗彎曲能力會怎樣”的問題,由此展開一系列關于形狀和結構的研究。所以,作為本單元的起始課,《抵抗彎曲》的學習在知識和探究技能方面為本單元的后續研究奠定了基礎。
本課探究活動主要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紙的厚度與抗彎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動。通過在不同厚度的紙上放墊圈,比較不同厚度的紙抗彎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數據,并運用曲線圖分析整理數據,使學生認識到紙的厚度增加,抗彎曲的能力會顯著提高。第二部分:研討長方形截面的橫梁平放好還是立放好。這個活動是對第一個活動結論的應用。通過觀察,學生會發現承重的橫梁都是立著放的,接著讓學生解釋橫梁立著安放的現象,最后要求他們用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理由。
根據科學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學科學、用科學能力的要求及本課特點,我確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科學概念:通過實驗,認識增加紙條厚度可以顯著增加紙條的抗彎曲能力。
2、探究技能:通過抵抗彎曲的探究活動,發展識別與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和記錄數據,制作曲線圖,運用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對現象作出合理解釋的探究技能。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科學探究的學習中體驗到探究的樂趣。體會到科學和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巨大影響。進一步激發探究形狀與結構的興趣。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我決定以探究“紙的厚度與抗彎曲能力大小的關系”為教學重點,學生對橫梁立著放的現象作出合理解釋為本課教學難點。
二、學情分析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力和運動的關系,知道了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認識了能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一些力。并通過前三年的科學學習,學生已具備初步的思維能力、實驗設計操作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去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已經能夠識別變量和制作簡單的曲線圖及對數據進行分析整理。
三、教學理念
小學科學特級教師章鼎兒老師說過:“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要給學生足夠的探究活動時間。” 本課教學,我將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把充足的時間給學生探究,在教學中努力體現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思想,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及培養學生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為重點,強調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親身經歷、動手操作和實驗來學習科學。并通過主動探究,發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力、思維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我們教給學生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只有教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才能使他們受益無窮。因此,我將積極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力求將學生的知識、能力興趣等心理因素融為一體。綜合本課特點,我將主要采用觀察實驗法,既能使學生獲得真實可靠的數據,通過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并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又可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同時充分利用各小組的相互合作,使學生之間有更多更好的交流,拓寬學生的視野,讓教學更容易突破難點,再輔以課件教學,激發學生愛科學的情感。
2、學法。與教法相適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分組實驗,互相合作,把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實驗、收集數據和整理數據,在此基礎上我只作適當的點撥,著重從內容、方法方面作歸納小結,使“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核心”的教學理念得到真正的體現。
五、教學程序
1、激趣導入,明確研究主題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恰當的導入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為新課教學創造最佳的學習氛圍,教學一開始,我馬上出示半張普通的打印紙,請一位學生和老師配合,拉一拉,用了很大的力氣才把紙片拉斷,說明紙承受拉伸的性能強,我再把這張紙放在架空的兩個盒子上,引導發現這張紙連自身重量都不能承受就彎曲了,可見薄的紙抗彎曲的能力很弱。厚度和寬度都是影響紙抗彎曲能力的因素,所以我緊接著出示一張寬一些的紙片,通過比較學生認識到不同寬度的紙,抗彎曲能力不一樣。老師接著問:“今天我們研究同一質量的紙,紙的厚度增加,抗彎曲能力會怎樣?”
(在三年級時,學生已經研究過紙承受拉伸的性能了,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引入,自然引出研究主題,激發學生探究興趣。通過活動使學生明確這節課要研究的主題是:相同寬度的紙增加厚度,抵抗彎曲能力怎樣。體現了科學的嚴謹性。)
2、設計實驗,作出推測,收集數據
對實驗方法的設計是一個實驗能否獲得有效數據的關鍵。我先出示一張一層厚度的紙,觀察它能承受住幾個墊圈的重量,把測得的數據記錄在黑板上。緊接著老師再出示二層厚度、三層厚度、四層厚度的紙,讓學生說說這幾種厚度不同的`紙抗彎曲能力怎樣。再展示提供給學生的材料:一杯墊圈,兩個盒子,控制彎曲度標準的橡皮和四張長寬相同厚度不同的紙片。問:“用這些材料設計實驗證明自己的猜測,你會嗎?實驗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要使實驗公平,必需要使兩個盒子間的距離保持不變,彎曲標準一致等。
推測要有依據,無憑無據的推測就是瞎猜亂猜了。學生明確實驗方法后,我先發給他們幾個墊圈,要求把測得的數據填寫在記錄單上。再根據剛才測得的數據推測自己組里厚度分別是兩層、三層、四層的紙片抗彎曲的大小,把推測的數據記錄在記錄單上。然后老師再發給更多的墊圈進行實驗驗證。為了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探究效率,當有的小組測完之后老師隨即就把曲線圖表格發給他們,讓學生把測得的數據記錄在表格上,制成曲線圖。在小組內完成對數據初步的整理。
3、整理數據,得出結論
結論的得出要有事實的數據作為依據。匯報時,老師問:“比較預測和實測的數據,你有什么發現?”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會猜測紙的厚度增加一層,那么紙抗彎曲的能力就會提高一倍,比如一層厚度測得抗彎曲能力是2,那么他會猜測二層、三層、四層厚度時抗彎曲能力也會是4,6,8,通過和實測數據的比較,學生會發現紙的厚度增加一層,抗彎曲能力會大大提高,比如實測四層厚度的紙抗彎曲能力可以達到五十幾甚至60,學生會驚嘆增加一層紙的厚度,抗彎曲能力提高得太顯著了!“看著曲線圖,你能說說紙的厚度與抗彎曲能力有什么關系?”引導學生運用直觀的曲線圖,得出結論:紙的厚度增加,抗彎曲的能力也顯著提高!老師通過談話聯系到生活中的應用,在建筑中人們廣泛采用厚度很大的橫梁來承受巨大的重力。讓學生抬頭看看,認識教室里的橫梁。老師播放課件,給學生展示更多的橫梁。
4、運用認知,解釋現象
“學以致用”,學習知識的目的就是希望學生在掌握知識后把它轉化為技能,去解決新的問題。老師出示一塊條形的木頭,提問:“條形的木頭,平放抗彎曲能力強還是立放抗彎曲能力強?”學生說一說,接著出示一個棒冰棍,讓學生進行體驗,通過體驗學生認識到木條立著放抗彎曲能力強。接著老師再引導學生發現橫梁是立放的,老師緊接著問:“你能解釋橫梁立著放的理由嗎?”有了前面的認知,學生自然就能解釋橫梁立著放是增加厚度,提高了抗彎曲能力,能承受更大重力。
5、課后拓展
靠增加厚度來增加材料的抗彎曲能力,就要增加材料的用量。老師再出示一張紙,問:“不增加紙的厚度,你能想出辦法增加這張紙的抗彎曲能力嗎?”讓學生課后做一做。
總之,我認為,科學教學既要重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又要重視培養學生自行獲取知識的興趣、愛好。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會學”,更要使他們“好學”,只有這樣,才能是科學課成為真正的“科學”。
【小學科學實驗課說課稿范文】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實驗優質課評語04-07
小學英語課中文說課稿02-15
小學數學實踐課說課稿(通用8篇)04-29
小學數學新課說課稿(精選6篇)04-07
小學語文課《贈汪倫》說課稿12-16
鋼琴課的說課稿優秀范文03-16
舞韻課說課稿12-08
作文課說課稿11-24
小學信息課《字體,字號和顏色設置》說課稿03-10
《白居易諷喻詩賞讀課》說課稿范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