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說課稿
一、 教學設計的理論支持
本課的教學設計以日本學者佐藤學“學習的三位一體”理論為支持,佐藤學在《學習的快樂--走向對話》一書中,基于社會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把“學習”重新界定為“意義與關聯(關系)的建構”——“所謂‘學習’,就是同情境的對話(建構世界),同他者的對話(結交伙伴),同自身的對話(探求自我),形成三位一體的對話性實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和知識的構建者。教學需要通過創設主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驗、感悟學習過程,主動獲得新知,并逐步提高其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通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激發他們的潛能,發展他們的個性,培育他們的理性精神。
本課的教學,正是基于“學習者”的立場和視角進行設計的。
二、備課過程的一般問題
1、教材分析
(1)本目內容在教材的地位與意義
從微觀上看,本目是《生活與哲學》第七課第二框“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第二目內容,這一目在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中,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一目專門提出了“系統優化的方法”,與第一目的“整體與部分的方法論意義”共同構成了“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的教學內容;
從宏觀上說,教材第三單元構成了整個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內容,我們一般考察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起點是“普遍聯系”,教材的基本邏輯結構是:聯系--發展--矛盾--辯證否定(創新),所以本內容的學習對于學生理解和領會唯物辯證法思想具有重要意義。
(2)教學重、難點:
重點:從目題上看,“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重點是“掌握”,即“如何掌握”,為此,需要重點關注“掌握”的三個要求——著眼整體性,注意有序性,注重優化趨向。
難點:從目題上看,“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難點是“系統”,因為從前一目的“整體”(與部分對應)轉向第二目的“系統”(與要素對應),學生在理解上會有一些困難,這里存在的一個明顯問題就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系”,這里的“一定意義”是什么意思?破解“系統”的內涵是掌握“優化方法”的前提。
(3)教材處理:
在深入理解教材文本的基礎上,對教材的內容應做適當的取舍與調整;堅持生活邏輯為主,做到生活邏輯與理論邏輯相結合,我遵循的是生活經驗--學科理論--生活反思(審視)的理路,當然從學科教學的要求上來說,要注意指導學生理清學科知識的內在結構和關系。
2、學情分析
(1)知識基礎:學生在第七課第一框和第二框第一目學習的基礎上,初步了解了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以及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和方法論要求;另外,相關學科的學習也提供了一定的知識鋪墊,比如生物學科中的生態系統,比如《經濟生活》學習中的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節,經濟全球化等等。
(2)能力基礎:學生已基本具備自主、互動、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和經驗。但即興探究的能力較差,需老師適時啟發、引導和點撥。
(3)生活經驗: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具備了一定的關于系統的認識經驗,比如,大多數學生一般都會下象棋,下棋的經驗可以嫁接到本目的學習內容中來。
3、教學目標
按照課標與我省的《教學指導意見》,目標確定如下:
(1)知識目標: ①了解系統的含義及其基本特征;②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用綜合思維的方式認識世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本目學習,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②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到唯物辯證法是一種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樹立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信心。
4、教法學法
(1)教法:
本目教學采用主題情境式探究,即師生雙方圍繞一個學習主題,創設學習情境,通過教學對話與合作探究,達成三維目標。
(2)學習方法指導:
①合作探究法:分組開展學習探究活動,在探究過程中,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潛能得到發揮,個性得到突顯,生生之間的思維得到融合、交叉、提煉和升華;同時培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精神,共歷學習的過程,分享學習的樂趣和經驗。
② 運用歸納、比較、批判(反思)等學習方法。
(3)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三、教學的主要過程:
操作程序
教學策略
學習策略
策略分析
主題情境創設1:引出學習的主題
“棋中論道”
引導“下象棋” 這一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作為學習情境
(圖片或視頻)
以生活經驗為學習的起點、思考“下好一盤棋需要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
以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為起點,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發現學習的意義。
主題情境創設2:
復習回顧
1、 PPT 呈現問題1:用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來分析一盤棋的基本結構;2、 PPT 呈現問題2:請解釋“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蘊含的哲學思想。
1、 聯系舊知進行思考探究、討論交流。
2、 學生交流談論,教師指導。
通過復習舊知接入學生學習新知的邏輯起點。
主題情境創設3:
難點突破
1、 PPT 呈現問題2:“系統”一詞如何理解?(可課堂查閱《現代漢語詞典》)2、 PPT 呈現表格:整體與部分;系統與要素兩對概念比較(列表格);理解系統的三個特征。3、 適時引導、點撥,引導:系統一詞的側重點在于“如何使得不同的部分,要素成為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并引出“優化”。
1、 結合語文學科的學習;
2、 在文本閱讀基礎上學會比較不同的哲學概念。
運用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對“整體與部分”,“系統與要素”進行比較, 以深化理解三個特征,體會學科的意義。
主題情境創設4:
重點把握
PPT 呈現問題3:下好一盤棋,如何運用“系統優化的方法” ?
(1)著眼于整體性;
(2)遵循有序性;
(3)注重優化趨向。
請班里的象棋高手談談經驗;再進行交流互動;教師參與指導。
將問題生活化;以問題(任務)驅動學生學習,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主題情境創設5:
主題提煉
PPT 呈現問題4:有人說,“人生如棋,世事如棋”,這種感慨,如果從積極的意義上來說,是指我們面對世界,面向人生中的各種問題,需要有一種智慧,這種智慧是什么?
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學習經驗進行交流,理解“綜合的思維方式”。
以問題(任務)驅動學生學習,從哲學思維的高度反思生活,以指導自己的人生和實踐。
課堂小結
PPT 呈現本課的邏輯結構。
回顧本課的學習內容。
簡化內容,重溫知識,強調重點。
拓展與延伸
推薦閱讀:《中國象棋的智慧》。
課后完成:體現“系統優化”的中國成語典故(如運籌帷幄;進退自如;丟車保帥...)
使學生體會中華文化的智慧,將哲學的學習與樹立文化自覺、自信結合起來。
四、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是基于我對佐藤學學習理論的理解,在教學設計上關注了三個維度。
1、重視與情境對話:學習情境要扎根于學生真實生活的基礎上
在本課教學是,學習情境不是特意創設的,而是直接還原了學生的生活,很多同學都喜歡下棋,所以我在教學中將本課的教學內容嫁接在學生的這種生活體驗基礎上,不僅是考慮教學有一個較好的切入點或者突破口,而且也是希望能夠換一種角度,從哲學世界觀、方法論的高度上,對“下棋”這一日常生活進行理性的思考,從中體會和發現哲學學習的意義。
2、倡導同他者對話:學習過程要充分體現學習者之間的交流合作
我們傳統的課堂上,一般以教師講授為主,本課的教學中,我想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讓學生多思考、多交流,讓師生之間的對話有話可說,因為下棋這件事情大家都很熟悉,不少同學也多少知道一些其中的道道(內行看門道),所以學生的發言也很積極,整堂課的氛圍是熱烈的,當然學生的回答往往更多的是一種生活化的、感性的表述,所以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把學科的東西注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很重要。
3、學會同自身的對話:學習目標要嵌置于生命個體的成長過程中
我在設計這堂課的時候,一個考慮的重要目標就是希望我們的哲學課不僅對考試有用,學習當然要考試,這個不能回避,我更希望能夠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有意義,比如像這一課的教學,如果學生真正能夠體會到其中的哲理,或者智慧,懂得無論做什么樣的事情,“優化”很重要,對于他們今后的幫助是很大的,對于他們今后的生活、學習、工作是很有意義的。很多學生走出高中階段以后,對于政治課的回憶,是否會留下這樣一個印象:哲學還是有點意思的,我以為能夠達到這樣的目標,就很好了。
【《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說課稿】相關文章:
《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的相關說課稿09-24
蘇教版技術與設計2說課稿 系統的優化06-22
系統優化與系統設計的教學07-08
系統的優化教案06-22
關于系統優化的總結06-08
流程的優化說課稿11-02
液壓系統優化設計論文09-03
空調系統優化設計的論文09-03
掌握正確學習方法01-16
掌握說明文的方法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