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的說課稿三篇
《蜀道難》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代表作品。此詩襲用樂府舊題,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藝術地再現了蜀道崢嶸、突兀、強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氣勢,借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自然的感情。下面是小編收集的《蜀道難》的說課稿,歡迎閱讀。
《蜀道難》的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
大家好!
我是xx號選手,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蜀道難》。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目標、教法與學法、重點與難點、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來說課。不足之處懇請批評指正。
一、說教材
《蜀道難》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一單元幾篇文章都是唐朝詩歌。《蜀道難》寫出了蜀地山川的高峻奇險的特點,同時也融入了詩人對當時社會現狀的擔憂,從藝術特點上看,詩歌想象奇特,筆法夸張,充分體現了李白的浪漫主義詩風。學習本詩對學生認識唐詩,鑒賞詩歌,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都有重大作用。
二、說學情
學生對古典詩歌并不陌生,但他們的認識和理解只停留在表層,還沒用真正掌握鑒賞詩歌的技巧。因此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去品味、感悟,幫助他們進入詩歌的情景,增強詩歌的鑒賞能力。
三、說目標
根據教材、學情及課標要求,我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作家及背景。
2、培養學生鑒賞詩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鑒賞本詩的藝術特色。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解讀詩中意象,品味意境,感受詩人情感,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詩的意境美、聲韻美,激發他們對于中國古典文化的熱愛。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解讀詩中意象,品味意境,感受詩人情感,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難點:評析詩歌的雄奇瑰麗、富于浪漫色彩的藝術特色,體會作者寫作詩歌時的情感。
五.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
1、誦讀法。
2、問題引導法。
3、交流討論法。
4、點撥法。
學法:
1、自主學習法——搜集資料、自主思考、主動探究、解決問題。
2、勾畫圈點法——勾出文中的重點句,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3、合作探究法——交流討論,共同研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在大唐多若繁星的詩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們譽為既有俠肝義膽,又有仙風道骨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傳奇的一生,豪放飄逸的詩風,確實給人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來學習《蜀道難》,再次感受李白詩歌的風格。(板書)。
(二)作者簡介
(三)誦讀感知
1、第一遍,個別學生堂上朗讀,讀后師生議論不足之處。
2、第二遍,聽錄音或老師范讀,學生圈點矯正。
3、第三遍,全體學生齊讀。
4、第四遍,學生結合注釋默讀,疏通詩意,圈出難點,合作交流。
(四)問題探究
1、《蜀道難》中貫穿全詩的是哪一句?它在全詩起到什么作用?
明確:(1)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2)全詩的主旨句。貫穿全詩始終,有一唱三嘆之效!
2、蜀道“難”在哪里?
三難:
第一段從歷史角度說開辟之難。
第二段從山勢高危的角度說攀越之難。
第三段從現實角度說安居之難。
3、詩人怎樣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
明確:神話傳說: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寫出歷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險阻。
虛寫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于攀緣—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
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凄(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運用夸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夸飾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
(五)延伸拓展
本文主旨歷來爭議不定,你是怎么看?
主旨探討之一:送別友人
主旨探討之二:抒寫心志
主旨探討之三:諷喻時政
主旨探討之四:倦于仕途
(六)堂上總結
這首詩想象奇特、豐富,氣勢宏偉、豪邁,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下面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誦這千古名篇。
(七)說作業
背誦該詩。
(八)板書設計
板書方面,我力爭簡潔明了,采用語詞式板書,既點名本課的教學要點,又方便學生理解、識記,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的結合起來。
蜀道難(李白)
開辟之難;攀越之難;安居之難。
總之,在教學中,我會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力求將語言文字和情感教育結合起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每一個學生在每節課上都有所進步、有所收獲。
我的說課結束,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指正,謝謝!
《蜀道難》的說課稿2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蜀道難》。
對于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么,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蜀道難》選自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單元第四課,本篇課文是一首古風體裁的詩歌,詩人李白通過夸張、渲染的表現手法,以及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從高險、驚險、兇險幾個方面,將蜀道的抽象之“難”,以具體的物象形式表現出來,表達了詩人大膽、奇特瑰偉的聯想力,正體現了李白詩歌豪邁飄逸的藝術特點。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概括和歸納的能力,抽象邏輯思維占主導,本文是一首古風詩歌,因而重心在誦讀上。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著重采用誦讀,感悟的方法進行文本分析。
三、說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夸張、渲染的表現手法。
2、通過聽錄音的方式,學生能夠把握文章情感基調。通過朗誦,小組討論的方式,理解“蜀道之難”難在何處?
3、感受李白詩風的豪邁特點,體會祖國大好河山的奇險雄壯之美。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體會文章的感情基調,學習李白詩歌夸張、渲染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理解蜀道“難”在何處,文章如何表現蜀道之難的。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于此,我將引導學生采用以下的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朗誦法;討論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學生了解這節課所要學習的課題和內容,還要形成閱讀期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通過誦讀課文首句導入:“噫唏噓,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對話同學:同學們,從老師的誦讀聲中,你能感受到,這句詩的風格是哪一位大詩人的?李白一生游遍名山大川,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那么,他筆下的家鄉——古蜀國有怎樣的勝景?今天我們再次走進詩仙,走進四川……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通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
首先,我會讓學生根據課前預習,出聲誦讀課文,同時注意朗讀的快慢、停頓、語調、輕重音等,然后再播放音頻,糾正他們的讀音與停頓。
其次,我會引導學生談談他讀了本詩之后的感受。學生通過朗讀,能夠說出蜀道的山高水險,奇峻,以及詩人李白充沛,高昂的情緒。我會對學生的感知進行全面概括。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1、學生在初步感知詩歌情感基調之后,我會再次播放音頻,并設置問題。我的問題是:詩人是從哪幾個方面表現蜀道的?學生經過再次朗讀后回答。文章是從三個部分來寫蜀道之難的。分別是:第一部分:“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寫蜀道的來歷。接著從“鳥道”寫蜀道之高險。第二部分:借“悲鳥”和“子規”“猿猱”等景物,生發悲壯感慨;再寫山水之勢的驚險。第三部分:通過劍閣山的崢嶸之勢,寫蜀中戰禍之烈,表現蜀道上的兇險。
2、順勢我會提問第二個問題,我的問題是:文章反復詠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同學們再次朗誦第一段,找出具體描寫“難”的詩句,說說詩人怎樣把抽象的“難”展現出來的?學生朗讀后,我會指定一兩名來回答。經過總結,我們看到:詩歌的第一句:直抒胸臆,連續運用三個韻調和諧的嘆詞,表現詩人被蜀道之高而驚恐的心境,使人未見其高,先聞其險。“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四萬八千歲”是一個夸張的說法,說明了蜀道長時間的閉塞。
3、接著,我會提出第三個問題:蜀道之高險是如何表現的?學生經過朗誦課文第二部分,結合我的引導和總結后,明確問題答案如下: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這里的“鳥道”是“橫絕峨眉巔”,可以看出山勢之高;“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這一句中“沖”“回”字表現出蜀道之高險。接著,詩人通過“黃鶴”的“不得過”,“猿猱”的“愁攀援”,來側面烘托出山勢之高險。只能讓人“仰脅息”而“坐長嘆”。
4、在分析了第一部分之后,我會繼續指定學生讀第二部分,并提問:從哪些詞可以看出蜀道的“驚險”?學生通過朗讀明確:“悲鳥”“子規”的叫聲,烘托出凄慘悲涼的氣氛,讓人“畏巉巖”而“不可攀”。
其中,一“悲”,一“號”,一“啼”,一“愁”,將蜀道的“難”表現得更加具體。
5、接著,我會組織學生集體朗誦文章的第三部分,并設置問題:詩人是因何而第三次復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從哪句可以看出?學生思考后,我會指定某生來回答。
6、下來,我會設計最后一個問題:文章多次感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句話對于作者的抒情有什么作用。學生經過討論后明確:詩人反復感嘆,奠定了全詩的抒情基調。
通過以上環節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延伸作業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
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結作業環節設計為:學生再次集體朗誦本文,同時注意停頓和語調氣勢,并思考本詩有怎樣的藝術特色。經過小組討論,代表來回答。隨后,我會通過播放蜀道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談談他對蜀地歷史和地理的作用看法。
最后,我的作業設計為:背誦本詩;課下后學習李白的古風詩作《夢游天姥吟留別》,將它和《蜀道難》中的抒情方式及夸張、渲染的表現手法進行比較,體會李白的詩歌的抒情方式。
七、說板書設計
《蜀道難》的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作用分析
《蜀道難》是蘇教版高中必修教材必修四“筆落驚風雨”專題“詩從肺腑出”板塊的一篇文章。本板塊的其他篇目是《登高》(杜甫)、《琵琶行(并序)》(白居易)、《錦瑟》(李商隱)。本詩是專題第一篇,在專題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本詩在李白詩歌中既有代表性,又有特殊性。代表性主要體現為:內容上傷時憂世、關注國事的憂樂意識和熱愛大好河山的誠摯感情,藝術上新奇大膽夸張想象的浪漫手法,風格上熱情奔放宏偉豪邁的基調等。特殊性體現為:作者采用古樂府形式,卻又對樂府古題有所創新和發展。本詩運用了大量散文化詩句,字數從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參差錯落,長短不齊,形成了極為奔放的語言風格,韻腳也三次變換。
2、說學情分析
對于高中學生而言,一方面,他們已接觸過不少李白的詩歌,對其詩歌也有了一定了解,但實際上仍停留在較為膚淺的層次;另一方面,他們又擔負著艱巨的應考任務。因此,本文教學既要立足課文解讀,也要著眼全局,使學生通過學習本文,舉一反三,加深對李白詩歌、盛唐詩歌的理解,學得一些詩歌鑒賞的方法。班級學生素質一般,對本文文字有較多障礙,難度較大,所以仍然要安排足夠的教學時間——兩課時,并且布置預習作業。
3、說課程標準
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像力和審美力。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恰當地表達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
基于以上幾點,本詩意象雄渾,筆意恣肆,詩風豪放。努力滲透新課程理念,擬以“難”為切入點,以“嘆”激趣、導疑,層層深入,引導學生品讀意象→體味詩風→感悟情感,最終達成對詩歌的綜合體驗。
我把教學目標設定為:
(1)研習意象,體驗討論,品析蜀道之“難”,感悟詩人情感。
(2)學習詩歌描寫蜀道難的手法,體會李白雄放詩風。
而把(1)作為教學重點,(2)作為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1、朗讀———感受音韻之美。朗讀是詩歌教學的重要環節。通過朗讀,透過抑揚頓挫的語調節奏,可以感受詩歌的音韻之美。詩歌的朗讀要把握好兩個重要環節。
一是音步,即詩歌的停頓及由此形成的節奏。
二是輕重音調,即語調。
音步和音調都應該根據詩歌內容劃分。因此,朗讀的第一步是深刻體會詩歌內容,準確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同時,朗讀也是感受詩歌情感的重要途徑。通過反復朗讀,可以加深對詩歌情感的體悟。
2、研讀法、點撥法:師生共同探究,尋求文字背后的知識,品味李白語言的獨特魅力。
三、說學法
1、朗讀法
2、自主合作探究
四、說教學流程
1、導入
李白印象:人,豪放率性;詩,浪漫雄奇。
2、激趣
(1)粗讀全詩,明確李白對蜀道的印象:難!
(2)面對蜀道之難,李白如何感嘆?
引導學生找出詩中表達強烈感嘆的詞語:“噫吁戲”“長嘆”“嗟”“長咨嗟”。
3、激疑
(1)嘆什么?
引導學生重讀全詩,從詩中找出蜀道“景物”:“鳥道”“天梯”“石棧”“高標”“回川”“黃鶴”“猿猱”“青泥(嶺)”“悲鳥”“子規”“連峰”“枯松”“瀑流”“劍閣”。
(2)為何嘆?
引導學生在自由精讀全詩的基礎上,選擇一個意象品味揣摩;交流品讀體驗。
一嘆蜀道之高危:用秦蜀人煙不通的歷史、五丁開山的傳說,用絕頂鳥道、回日高標、黃鶴難越、猿猱愁度極寫蜀道山嶺之高危。
二嘆蜀道之雄奇:以回日高標、沖波回川、近天連峰、倒掛枯松、飛湍瀑流極寫蜀道山川的雄壯奇麗。
三嘆蜀道之兇險:以攀援時斂氣屏息、撫膺長嘆,悲鳥子規的飛繞夜啼,極寫蜀道山道之峻險;以劍閣“蛇”盤“虎”踞、殺人如麻極寫蜀道人事兇險。
(3)如何嘆?
A、鋪墊: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用疊詞將詞人內心堆積縈繞的愁緒描寫得真切入微。
B、研讀:李白用何種方式來表達對蜀道的感嘆?
鋪墊:賀知章看了李白此詩后,屢屢稱嘆,號其為“謫仙”,當即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詩中“仙氣”何在?
反復詠嘆:詩中用頂真、排比手法三次感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一嘆其高危不通,二嘆其峻險難越,三嘆其雄奇兇險。
大膽想象、聯想:用蠶叢魚鳧開國、五丁開山、六龍駕日的傳說極力渲染蜀道之隔、之通,以此表現蜀道山嶺之高危。想象、聯想歷史久遠,空間廣闊,氣勢酣暢。
極度夸張:極寫秦蜀之隔,太白之高,青泥(嶺)之峻,連峰之高,飛瀑之喧,劍閣之險。
反復烘托:以黃鶴猿猱愁度來襯托蜀道山嶺之高,以飛鳥悲號、子規夜啼來襯托蜀道空寂悲凄;以行人的斂氣屏息、驚魂不定、失色長嗟來襯托山之陡峭峻險。
C、小結:面對蜀道,唯有李白敢將它與天比高,與蠶叢魚鳧開國比久;唯有李白敢借五丁開山寫通,借六龍回日寫隔;唯有李白敢借捫參歷井寫驚,借悲鳥夜啼寫凄;唯有李白敢借倒掛枯松寫險,借萬壑雷聲寫雄,借“蛇”盤“虎”踞寫兇,這便是李白身上常人無法企及的“仙氣”——雄奇壯麗、高危峻險的意境,雄放灑脫的詩風。
4、悟情
思考:
(1)你從李白的嘆息中聽出了什么?
引導學生在品味意象的基礎上分析詩人情感:贊嘆其雄奇偉麗;驚懼其峻峭險惡;遺憾其高不可越;憂慮其兇險多事。
(2)有人說,此詩表面寫蜀道艱險,實則寫詩人自己仕途坎坷,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懣,你贊成嗎?為什么?
理由:這是一個開放性的題目,可以各抒己見,不求統一,但要言之成理,尤其要能緊貼文本,找出根據。以本題為例,詩人本身可能未必有這層意思,但學生結合詩人生平,讀出這樣的感受也應予以尊重。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兩點:第一,主旨概括最重要的依據是文本;第二,文學作品的解讀可以多元,同一部作品,不同的讀者可能會讀出不同的感受和體會。但是多元解讀不能漫無邊際,要防止不顧文本過度解讀。
5、體驗
(1)學生在涵泳的基礎上自由吟誦全詩。
(2)教師范讀(或播放錄音范讀)。
五、說板書
【《蜀道難》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蜀道難》說課稿11-27
《蜀道難》說課稿09-26
《蜀道難》的說課稿01-21
蜀道難說課稿01-27
《蜀道難》的說課稿01-27
《蜀道難》說課稿01-10
《蜀道難》說課稿11-25
蜀道難 說課稿08-29
蜀道難說課稿11-29
《蜀道難》的說課稿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