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說課稿范文
《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通過對自己的乳母的回憶與追思,抒發了對貧苦農婦大堰河的懷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贊美之情,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歡迎大家參考!
《大堰河——我的保姆》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現代詩人艾青的一部自傳性的敘事抒情詩。詩人通過回憶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經歷,抒發了對乳母的真摯懷念與贊美。在“新課標”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被選入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一單元。
“新課標”對鑒賞文學作品要求:“能夠感受形象,品味語言”,“能夠得到感染與啟迪”。根據這一要求及對學生主體地位的突出與強調,特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把握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在其中所體現的真摯感情。
2、體會詩歌中對比、反復、排比等修辭手法的使用。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反復誦讀,培養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對大堰河的真摯感情,培養學生感恩之心。
鑒于本詩是敘事抒情詩,即通過擷取生活中一些典型細節,來塑造人物形象來表達詩人情感。因此,抒情是本詩的側重點。因而把體會詩人對大堰河的懷念、同情、贊美、謳歌之情,定為本課教學重點,而把探究詩歌中的修辭手法作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運用朗讀法,啟思點撥式教學方法,啟發學生思考、探究,期望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三、說學生:
由于本文創作的時代、背景離現實較遠。而如今的獨生子女已經習慣接受“恩賜”,他們在情感態度方面多以己為中心,他們對母愛熟視無睹,作為老師的我們應不失時機地培養孩子養成感恩的美德。
四、說學法:“
新課標”旨在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我設計了
(1)朗讀法。只有反復讀才能讓學生領會作者的情感。
(2)探究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播放MTV作品《懂你》,用畫面、歌曲給學生以視覺、聽覺上沖擊,設置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同時引出“母愛”話題,導入本課的學習。
(二)檢查預習——字詞、作者簡介、寫作背景
1、范讀課文,體會詩歌的韻律節奏,初步體會作者的情感。
2、指名讀課文,有感情地讀喜歡的段落。
(教師對詩歌的節奏、語調、輕重、快慢、情感等加以引導,讓學生讀出感情,讀出詩味。)
(三)整體感知
在讀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在腦子中勾勒大堰河的形象。可投影顯示大堰河的人物畫像,給學生一點感性認識,再讓學生抽象出人物形象。這樣整體感知的訓練為后面分析作者在人物中飽含的情感奠定堅實的基礎。
投影顯示“你感覺大堰河是怎樣的一個人?”
現代詩歌賞讀方法三:議讀(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品讀課文,解決問題)
(四)合作探究
1、搜索意象 把握情感
投影出示問題“關于大堰河,作者最為難忘的是什么?”
因為詩歌靠意象表達情感,所以只有發揮聯想、想象,在反復誦讀中方能體會詩人的情感。
(學生從文中篩選信息:手、笑、哭、夢、淚、灰)
(老師適當點撥,并板書)
投影出示“這些具體描寫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這一環節學生分組活動,合作學習,首先找出具體描寫的段落,其次運用聯想與想象反復誦讀,然后仔細體會,挖掘文學背后、細節深處所蘊含的作者對大堰河的懷念、同情、贊美、謳歌。教師巡視檢查討論情況。這個問題及活動的設置,不僅突出了教學重點而且培養學生一種合作意識,在互動交流中教師可適當放手,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讓他們思維撞擊,產生更多的火花,讓學生體會到收獲的喜悅。
教師總結并板書。
2、探究修辭 體會作用
投影出示“詩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有什么樣的表達效果?”
如果說本文重點是“內容上”的探究的話,這個設計就是在本詩“形式上”的探究。如果說重點的設計是“寫什么”的問題,那么這個難點就是探討“怎么寫”及“為什么這么寫”的問題。對于這個難點我讓學生找出詩中運用修辭的詩句并在反復讀中體會,在設想“不用”與“使用”的比較中突破。
現代詩歌賞讀方法四:美讀
(飽含謳歌與贊美情感再一次有感情地配樂朗讀全文,對比前面的朗讀,在讀中加深情感的領悟。)
(五)延伸拓展
引進生活的源頭活水,用情感來撞開學生的心扉。引導學生找到文章與現實的聯系點,抓住這一聯系點,讓語文回歸生活。我設計了“本詩哪些語段讓你聯想到自己的母親?講講你和母親的故事。”這個問題是把對大堰河的感情升華為對母親的感情的過程。這樣將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把課文與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要求學生講述條理清楚,語言生動。教師可以播放背景音樂,調動學生情感。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感恩美德,同時也深化了本文的教學難點。
現代詩歌賞讀方法五:
(投影出示孟郊《游子吟》比較兩詩的異同,并有感情地朗誦。)
(六)布置作業:把“你與母親的故事”整理成一篇文章。
《大堰河——我的保姆》說課稿2
一、關于教材
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被收入新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一第一單元。該單元四篇課文均為現代詩歌,其中前三課是五四運動以來的中國現代詩歌。這首抒情長詩是本單元唯一的敘事性很強的詩歌,它塑造了大堰河這個特定的形象;它的語言理解難度不大,對于高一新生而言沒有時代隔膜,容易理解。
二、關于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分析和本單元的教學總體目標,結合學生的現狀,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能力】
1.準確認讀課文下注詞語,并掌握它們的意義。
2.了解排比、反復、對比的修辭方法在詩的運用和作用。
3.學習用詩歌的形式描寫并抒發感情。
4.學習、把握詩的節奏和旋律,體驗詩人對勞動人民真摯、熱烈的感情以及對舊世界的仇恨和詛咒,提高審美能力。
【過程與方法】
先通過反復朗讀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變化與節奏和旋律的關系。接著對本詩的修辭手法及重點段落進行詳盡地分析,最后引導學生品析另一首詩歌,培養學生的詩歌欣賞水平。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貫穿全詩的思緒和激情,理解詩人對大堰河的贊美懷念之情,實質是對舊中國廣大勞動婦女的贊頌。
根據學生的現狀,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確定為: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1.學習排比、反復、對比等修辭手法在詩中的運用和作用。
2.了解并學習詩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難點】
使學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詩歌中的真情實感,體會作者用情作詩的方法和重要性。
為實現上述目標,本課需要2課時
課前師生需在下面幾個方面做好準備
【教師準備】
1.準備艾青的另一名篇《給烏蘭諾娃》,并設計一些練習題。
2.了解一些關于詩人艾青的生平資料及該詩的.創作背景。
【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認真并帶感情的朗讀詩歌多遍,準確認讀課文下的注釋及課后列出詞語。
三、關于教學流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艾青,原名蔣海澄,1910年出生。中國詩壇上一顆明亮的星。我國現代著名詩人。代表性詩篇除課文外,還有《光的贊歌》、《古羅馬的大斗技場》等。
1932年,艾青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7月因為參加進步的美術活動而被捕,被捕之后,獄中生活使他由繪畫轉向了新詩寫作。正如詩人所說:“我過的是囚徒的生活,我和繪畫幾乎斷了關系,我自然而然地接近詩。”他開始大量寫詩,托人帶出發表。
《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這樣誕生的。1933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陰冷,鐵窗臨風,窗外曉雪飛舞,望著漫天飛舞的雪花,這位只有二十三歲的詩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養大的保姆,思念感激之情沖擊著詩人的心。這是詩人第一次用“艾青”這個名字呈現給中國勞苦大眾的一首贊美詩。它在《春光》雜志一卷三期上發表之后,立即轟動了全國,并受到了茅盾、胡風等文學前輩的好評。
【環節二:整體感知】
艾青出生時難產,一位算命先生說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貧苦農民家里撫養。5歲時被領回家中開始讀書,但依然受到冷遇,不準稱自己的父母為爸爸媽媽,只準叫叔叔嬸嬸。正如他自己所說,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視空氣里長大”的。因此他對他的養母大堰河(大葉荷)的愛是發自內心的,大堰河對他的愛是讓他刻骨銘心的。
朗讀全詩,把握詩人感情的律動,給課文分層次。(提示:如果把詩分為三部分,如何劃分?參考課后思考第二題。如果把追憶部分再分,從那兒分?參考課后思考第三題)完成課后思考練習第一題:
第一層次(1——3段):懷念
第二層次(4——8段):眷戀
第三層次(9——11段):控訴
第四憒危?2、13段):贊美
【環節三、研讀詩歌第一二節】
1、1----2節指名朗讀
2、看前兩節詩,一共十行倒有三行重復,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請學生發表看法。
3、這三段中,大堰河是個什么樣的人?請學生談談。
4、詩中,稱呼時而用“她”,時而用“你”,這怎么理解?你換一下試試。
5、第三節幾個鏡頭?這些鏡頭給你什么印象?學生試答。
【環節四、研讀詩歌第三四節】
1、下面詩人以詩來概括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一生干過兩種活,在詩人小時,他是乳母,詩人五歲后她便做了傭工。哪一節突出她的“乳母生涯”,哪一節突出她的“傭工生涯”?
2、朗讀第四節,整節一個大句子是單句還是復句?“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里,撫摸我”是主句,主句是承接關系復句。一連串“在你……之后”是狀語,這些狀語構成排比,這些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這一節讀的時候要讀的慢,讀的重,讀的深沉。
3、第七節,在具體描寫大堰河的傭工生活時,為什么每一句都用“她含著笑”開頭?大堰河為什么笑?這表現了她什么品格?
4、作者一方面表現大堰河的勤勞、淳樸、寬厚,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尢大堰河對乳兒的愛,詩中寫大堰河對乳兒的愛采取了多種方法,第四節通過大堰河的乳母生涯濃墨重彩、反復鋪陳正面抒發大堰河的愛的的話,那么笫五段是用什么方法?第六段呢?
5、第八節,又一次正面寫大堰河對乳兒摯真的愛,在年節里,大堰河為了她的乳兒“忙著切那冬米的糖”把他乳兒畫的關云長貼在灶邊的墻上,對她鄰居夸獎她的乳兒。這些描寫,已經盡至了,但作者又深挖一層,把大堰河心底里的深情展示了出來:
大堰河曾做了一個不能說的夢
在夢里,她吃著乳兒的婚酒
坐在輝煌的結彩的堂上
而她嬌美的媳婦親切地叫她“婆婆”
6、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命運所給予她的,卻有貧困和苦難。她活著,對于世界是無私地贈予,不停的勞作,毫無保留的貢獻她的一切——從血汗、乳汁、到赤誠的心,而直到她死,世界給予她的,是什么呢?(朗讀)
大堰河,含淚的去了,
同著數不盡的奴隸的凄苦,
同著四塊錢的棺材和幾束稻草,
同著幾尺長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著一手把的紙錢的灰,
大堰河,她含淚的去了!
這里,用了一連串的數量詞,有什么意義?
7、第四節是詩的結束,作者從對往事的回憶又回到眼前的現實,與開頭相呼應。詩人用六個“呈給你”和兩個“呈給”的排比、反復,飽蘸激情,盛贊大堰河的靈魂乃至親撫過自己的手、唇、臉頰、乳汁,情感奔放通暢,是抒情高潮。最后一節回應開頭,重現詩的主旋律。整首詩結構嚴謹,一氣呵成。
這一節,詩人的感情并沒有停留在大堰河一個人身上,“創作的典型是什么?它同時是一個人和許多人,一幅面貌和許多面貌,這就是說,它是這樣一種對一個人的描繪,其中包括許多人,即表現統一理念的一系列的人“(別林斯基評《現代人》)艾青正是通過對大堰河勤勞、善良、寬厚、淳樸的形象的塑造,寫出了整個舊中國農民的悲慘命運,不是嗎?正是這些像大堰河一樣的人類社會的保姆,用他們勤勞的雙手創造了人類世界,創造了供統治階級和剝削階級享樂的物質財富,用寬厚、善良的心給人以溫暖;正是這千千萬萬的勞動群眾,擠干了乳汁,流盡了血汗,養活了別人,自己卻一無所有,過著悲慘的生活。所以,詩人把詩“呈給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們的兒子”,就使詩的主題思想有了更深廣的社會意義。
艾青的詩作在形式上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自由奔放的詩體。也有人把它稱為“散文化”而加以指責。但是,應該說,這并不是缺陷。艾青也曾嘗試過各種形式,嘗試的結果證明,對于他來說,這種帶有“散文化”的傾向的自由詩體比較得心應手,他用這種形式寫出了成功的詩作。他的詩脫去了格律的外殼,不押嚴密的韻腳,但是并沒有拋棄詩的內核。在這首詩里,詩并沒有因散而失去詩味,而是詩意更濃,抒發的更自由,表達的更充分。用排比、反復來體現格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量的排比,層層遞進,不僅展現了多種畫面,增強了抒情氣勢,也增強了詩的內在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