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歡迎大家參考!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規律,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
2、
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
二、說教法
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無棄人也!”而目標教學分層遞進正是因材施教的最好體現。目標教學分層遞進是從各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明確各自學習目的,使學生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內獨立自主地向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延伸,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目標教學分層遞進這以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以全班教學為主,小組學習為輔,個別輔導相結合的原則分層教學。我力求做到:努力形成一種各層次學生都爭取“遞進”的氛圍,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愛學;揭示知識規律使學生能學,展示知識過程,使學生會學,并利用觀察討論等方法,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知識概念,并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參與教學全過程。
三、說學法
學生使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必須在活動中學習數學。正如荷蘭數學家費賴登塔爾所說:“數學使人的一種活動,如同游泳一樣,要在游泳種學會游泳。我們也必須在數學活動種學習數學,也就使在創造數學中學習數學。”
基于上述思想,本節課我設想:
1、動手實踐,培養學生發現探索能力。
2、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3、抽象概括,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前置補償,動機內趨
這一環節采用全班教學,復習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同時設疑置問,激發學生求知欲,產生內趨力,為分層教學打下基礎。
(二)分層目標,分層施教
分層目標有效的為教學活動定向,引導教學過程的展開,同時也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學習,為衡量教學效果提供準確的標尺。分層目標要以學生低中高三各層次的學生學習可能性相適應:A層目標體現于基礎性,B層目標著眼于變通性,C層目標著力于發展性,為分層遞進注入活力。
(分層次教學)
(三)分層練習,及時反饋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評測教學效果的重要標尺。因而,我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與學生的可接受能力在課堂中設計如下有坡度有層次的練習。
1、基礎鞏固性練習
2、變通發散性練習]
3、綜合提高性練習
(四)分層總結,不斷提高
總結是強化重點,明確關鍵,揭示規律的重要環節,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整理,使新知有效地納入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建立有效的知識網絡。本節課我采用學生自己小結的方法,各層次明確自己學到了什么,肯定每位學生積極探索,發現規律的精神,從而誘發繼續學習的積極性。
五、最后值得強調
目標教學分層遞進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基本思想,使一種重視人本思想的教學組織形式,因此在全體發展,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并沒有固定的模式,因教學內容,班級條件學生題點而異!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2
說教材
1、教學內容:
《認識幾分之幾》是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P95-96的教學內容。這一內容的編排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從實踐到理論,再用實踐檢驗理論,指導學生認識幾分之幾,從而認識分數。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之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是意義上、讀寫和計算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很大的差異。這部分知識的掌握不僅可以使學生理解簡單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也可為今后的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初步基礎。
分數的含義是分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也是以后認識小數的基礎,所以認識分數是本單元的重點。由于學生在生活中一般沒有接觸過分數,沒有“分數”的概念,因此認識分數是教學的難點。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實物、圖形和學生熟悉的具體事例,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知道幾分之一這樣的數是分數,能正確的讀寫幾分之一,并能借助圖形明確幾分之一的含義。認識分數的各部分名稱,使學生在借助圖形的情況下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操作,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思維能力。并且學會與人合作,能與他人交流,聽取他人的長處的過程和結果。通過分一分、折一折等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幾并體會。
情感目標:初步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生活中的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一定興趣,能夠積極的參與其中。
3、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根據實物來認識幾分之一,從而感受到什么是分數。
教學難點:認識分數。
教法與學法:
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本節課的教學方法中力求體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理念:從生活中出發,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景;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始,運用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引導學生以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新課程標準指出,必須轉變學生舊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上力求體現:在生活中讓學生感受數學,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和開展小組合作交流的活動,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通過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來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并體驗數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認知規律,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本課運用電教手段,重點采用……來組織教學。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幼兒園的阿姨要給小朋友們發水果了,如果有40個水果分給40個小朋友,那每個小朋友可以分到多少?
但是阿姨只買到了20個,40個小朋友怎么分呢?請同學慢來幫幫這未阿姨。
該怎么分呢?誰能夠幫助這位阿姨?
并用電腦演示怎么平均分二分之一。
板書1/2讀數
把學生帶進這樣的情景和氛圍中,喚起學生主動參與和學習新知的動機,從而引出“兩個人要平均分一個,結果應該如何表示”,在問題的召喚下,學生的好勝心和學習興趣被升。從而在生動的具體的情景中體會二分之一。
2、中午吃點心的時候,幼兒園的阿姨又要給小朋友們分發點心了,今天阿姨沒的是大餅,把10張大餅分給30個小班的小朋友,又應該怎么分呢?才能使小班的小朋友覺得合理呢?
電腦演示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分,一份是其中的三分之一。
板書1/3讀數
使學生認識三分之一,并使學生了解要平均分,其中的一份是三分之一。
3、午幼兒園里的小朋友要做手工了,這時老師需要把一張紙分給5位小朋友,那她應該怎么分呢?
電腦演示把一張紙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是五分之一。
板書1/5讀數
使學生認識五分之一,使學生了解和體會平均分。
4、手工上還需要繩子,每一根繩子需要分給10分小朋友,又應該怎么分?
電腦演示把一根繩子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10分之1。
板書1/10讀數
利用學生好勝的心理來組織,激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在這樣的一個輕松的氛圍中,使學生接觸分數,認識分數,了解平均分,對本課是一個鋪墊,使學生很快的融入本節課中,自覺主動作為學習的主人來參與其中,既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又為接下去的新知作鋪墊。
二、觀察總結,動腦動口
請學生觀察板書,問他們什么樣的數叫做分數呢?分析,概括,總結。
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總結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講解分子,分數線,分母的名稱和意義。
結合板書請學生來講一講。
三、注重合作實踐,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1、拿三張完全相同的長方形紙,分別折出它的1/2,1/4,1/8,并分別涂上顏色。
老師說出幾分之幾,他們就把知好展示出來。
2、小組合作,制造分數
利用準備好的材料來制造分數(如線,紙等)
1/2,1/4,1/8,1/10
交流怎么制造出這樣的分數的,你是怎么想的?
在這個環節中,盡量是學生多做多說做看多交流,老師放手使學生在動手中深刻的體會到要“平均分”,并且驗證自己的觀點,并通過小組間的討論與合作,得出結論,不僅達到了強調“平均分”的目的,而且思考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和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也教會了學生通過實踐尋找例證的學習方法。從而使學生操作,思維,語言相結合,深刻的體會分數的含義,這樣的設計還有利于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鍛煉,也使學生去體會與他人合作的力量和提取別人的長處。
四、聯系生活實際,促進認識的發展和評比
比較分數的大小
用電腦演示1/2和1/3的多少來使學生從直觀中感知哪個分數大哪個分數小。
用電腦演示1/4和1/3的多少來使學生從直觀中感知誰大誰小。
板書1/2大于1/31/4小于1/3
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你能不能結合你的學習和生活,說一個你在生活和學習中運用分數的例子?”“相同大小的物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小(越大),你在生活中有遇到這樣的例子嗎?”這些提問不僅讓學生體會到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也讓學生在書本知識和生活實際的聯系與比較過程中促進了認識的發展、深化,從而培養了學生觀察、歸納、概括、比較的能力。
小結:請學生結合板書來總結一下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力求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想方設法創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始終處于好奇好學的良好氛圍中,讓每一位學生學有多得,都能體會學習的成功和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