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圓的認識》說課稿
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小編整理和搜集了六年級上冊數學《圓的認識》說課稿,希望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發揮真正的作用。
《圓的認識》說課稿1
一、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
“圓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圓”中的第一節課。這節課的內容包括:圓的特征、圓心、直徑和半徑。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直觀認識圓和已經較系統地認識了平面上直線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學習曲線圖形的開始。它與“圓的周長和面積”、“軸對稱圖形”的學習關系十分密切。所以正確樹立圓的表象,掌握圓的特征,是本課的首要任務。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大綱要求以及學生的認識特點、年齡特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感性目標: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理性目標: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等數學活動過程認識圓,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感受到圓的美 。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系。因為這是今后系統地學習“圓”的知識的重要基礎。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內容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
1、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識水平和認知規律,這節課采用演示、操作等直觀方法進行教學。通過教師的教具演示和學生的畫、折、量等動手操作,使學生獲得充足的、豐富的感性材料。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敘述操作過程,把感知經過思維轉化為表象,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抽象概括出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
2、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去思考問題,掌握知識。認識圓的特征,探索求圓的特征的方法,使學生在自主的活動中學會學習。
三、說教學程序
進行了如下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閉眼聯想)八月十五,中秋,全家人團聚一起,品月餅,賞圓月當空。門前是一片平靜的湖面, 一滴水從上面滴入后,在水面上蕩一圈圈水紋。在這一句話中你感覺到這些景色美嗎?那些事物與景色與本節課內容有關?
1、初步感知圓
首先讓學生舉例說明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的。讓學生初步從生活中感知圓,培養空間想像能力, 形成正確表象--圓是一種平面上的曲線圖形。
(二)、初步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和特征
(1)找圓心
首先讓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圓形紙對折后打開,用筆和直尺把折痕畫出來,并在圓形紙的其他位置上重復上面的折紙活動二、三次。操作后,問:“你發現了什么?”學生親手操作后,發現所有的折痕都會相交于一點。這些折痕都相交于一點,正好在圓的正中心,我們數學上把這一點叫作圓心,用字母“O”來表示。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直觀操作,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動作化”,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并有意設置一些認知沖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2)認識半徑、直徑 ,采取學生獨立與文本對話,教師組織學生分析關鍵字眼的方法進行。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閱讀文本,對話文本能力。
(3)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分組討論利用“研究發現單”定出研究目標,在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有什么關系?通過測量和比較,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半徑是直徑的一半、直徑是半徑的2倍關系。得出d = 2r與r = 2/d的字母公式,并在練習中通過填表強調了圓內半徑與直徑的對應關系,還要求學生在圓內一些線段中,找出半徑和直徑。 設計意圖:合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動眼,自主探索知識的形成與發展,并及時鞏固學習成果。
(三)多層訓練,深化理解
練習是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一部分可通過一些拔高練習達到知識的進一步深化。有機地配合新知的學習,講練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習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
1、課后作業88頁1-4
2、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
經過圓心的線段都是直徑。()
所有連結圓上兩點之間的線段中,直徑最長。()
直徑是4厘米的圓比半徑是2厘米的圓大。( )
3、猴子造車,一輛輪子是方的,一輛輪子是圓的。
(四)全課總結,布置作業
通過“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你還有什么知識要提出來?”來使學生進一步內化所學的知識,自主地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
圓心:用字母“O”表示。
直徑: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用字母“d”表示。
半徑: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用字母“r”表示。
在同一個圓里 d = 2 r 或r = 2/d
《圓的認識》說課稿2
一、 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第一節內容《認識圓》,主要內容有:用圓規畫圓、了解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征等。
2、教材簡析:
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學生已經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并通過觀察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再指導學生獨立完成畫圓的操作過程,掌握圓的畫法。經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征。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3)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想等數學活動過程認識圓,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學重點:會使用圓規畫圓,知道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5、教學難點:用圓規畫圓。
二、學生分析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空間觀念比較薄弱,動手操作能力比較低;本校處在城鄉結合處,家庭輔導能力較低,學生接受能力較差;學生的學習水平差距較大,小組合作意識不強,鑒于以前學習長、正方形等是直線平面圖形,而圓是曲線平面圖形,估計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會存在一些困難。
三、說教法學法
1、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先前經驗,激發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知識。本節課我以學生親自動手制作車輪為主線,在動手中引導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征,以及教學圓的畫法時,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了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啟發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交流、討論,用耳去辨析同學們的答案。
2、教學中理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淡化教師的主觀影響,讓學生自己在實踐中產生問題意識,自己探究、嘗試,修正錯誤,總結規律,從而主動獲取知識。
3、本節課我采用了操作、探究、討論、發現等教學方法。學生的學法與教法相對應,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通過教具的直觀演示將演示、觀察、操作、思維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對圓有一個形象的感知。同時作用于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創新意識。
四、說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由課前準備的紙做的車輪(車輪有正方形的、圓形的),讓兩名學生滾車輪比賽來創設情境,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導入新課,讓學生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知道圓形的車輪既快速又平穩,使數學的內容充滿人文色彩。在體現了社會性和時代感的同時,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及強烈的探究欲望生動活潑,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動手實踐,發現新知
通過折一折,量一量,畫一畫等一系列開放性活動,把學生變被動" 學數學" 為主動" 做數學" 。在" 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等方式中老師一步步引導學生探索圓的各部分名稱,同一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等等,讓學生掌握了數學的一些思想方法,理解了圓的基礎知識,還訓練了一些基本技能。尤為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合作精神,體驗了數學學習的快樂,讓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
(三)、 鞏固練習通過填空、判斷、操作等練習讓學生更深入了解圓,充分理解在同一個圓里半徑與直徑的關系,做到首尾呼應,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又服務于現實生活,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四)、小結體驗: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獲?
最后,讓學生用右手食指畫一個圓滿的句號,結束課堂。
【六年級上冊《圓的認識》說課稿】相關文章:
上冊圓的認識說課稿06-21
六年級上冊說課稿:圓的認識06-24
《圓的認識》的說課稿04-14
《圓的認識》說課稿04-14
圓的認識的說課稿04-13
圓的認識說課稿04-13
認識圓說課稿06-22
《認識圓》說課稿03-23
圓的認識的說課稿07-30
圓的認識說課稿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