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物質的溶解試講說課稿(精選8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物質的溶解試講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物質的溶解試講說課稿 1
教學目標
知識:通過本課教學知識使學生建立初步的溶解概念,知道什么是溶解,知道在水中溶解物體的操作方法,明確溶解現象是怎么回事?
能力: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學會做溶解實驗,培養學生作簡單實驗記錄的能力和歸納概括溶解現象的相同點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實驗習慣和仔細認真的科學態度,與人合作勇于探究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建立初步的溶解概念—物體在水中變成極小的看不見的微粒,均勻分散在水中。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
食鹽、高錳酸鉀、砂,面粉、味精、土、白糖,燒杯、玻璃棒、棉簽、溫水、觀察記錄表、鑷子、小勺、水、水彩筆。
演示材料:
課件、高錳酸鉀和鹽的溶解錄像。
課時安排:
1節
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種特別有意思的現象,要用到水。
二、新課:通過觀察實驗認識什么是溶解,初步建立“溶解概念”
(一)引導學生實驗證明猜想
1、師講:我還準備有食鹽和砂。我要把一小勺食鹽和一小勺砂分別放入同樣多的兩杯水中,并且攪拌。(出示玻璃棒)〈教師只是做示范動作做給學生看,引導學生學習實驗時正確操作放物體的方法〉
請同學們猜一猜,接下來會發生什么現象?
2、學生假設。
3、師講:同學想不想親自驗證猜想。下面請同學們觀察
(1)食鹽和砂是什么樣子的?(先觀察這些物體的樣子有利于學生對溶解后肉眼看不見的細小微粒的理解。)再照著老師剛才的樣子做一做,做完后議一議:
(2)食鹽和砂一進入水中是什么樣?
(3)再用玻璃棒攪拌一會兒,出現什么情況?
注意:攪拌時不能讓玻璃棒碰撞燒杯壁。
4、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實驗結束后匯報。
(二)引導學生用嘗一嘗的方法證明鹽化在水中。
1、師問:你怎么知道鹽化在水中,有什么辦法證明一下?
學生:用教師準備的棉簽兒嘗一嘗鹽水(嘗的'時候提示學生嘗鹽水的不同部位。此環節滲透均勻分散的含義)。
2、學生匯報大致為:水的各個部分都有咸味,說明鹽化到水的各個地方。
3、質疑:食鹽的顆粒在水中怎樣慢慢的消失了,你們想知道么?下面在給你們提供一種觀察材料,它叫高錳酸鉀,它也會在水中慢慢消失,我們借助它從而知道食鹽是怎樣化在水中。
(1)用鑷子夾一小粒高錳酸鉀,放入水中。
(2)仔細觀察現象,并且把看到的現象用水彩筆描畫在圖中的燒杯中。
學生分組實驗后匯報小結,教師出示高錳酸鉀溶解過程的錄像。
(三)建立初步的溶解概念。
1、教師:食鹽、高錳酸鉀放進水中的現象有什么相同點?
2、學生討論、匯報。
教師引導
教師:(出示食鹽和高錳酸鉀溶解的錄像)講:像食鹽、高錳酸鉀這樣放進水中,變成極小極小(肉眼分辨不清)的顆粒,均勻的分散在水里的現象,叫做溶解。
3、師講:砂子放入水中,原來的顆粒大小沒有任何變化,說明它在水中很不容易溶解。
(四)通過實驗證明有些物質能夠溶解在水中:
1、出示情景(課件)
2、把提供的材料分別放入盛有同樣多水的杯中,攪拌后會發生什么現象?并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表內。組長發給每人一種,拿到后先看看它是什么?什么樣子的?(培養學生認真仔細觀察的態度)。
3學生觀察后向其他人匯報自己拿的是什么物質,然后做實驗,結束后小組交流實驗現象及結果。并填寫觀察實驗記錄表。
學生匯報。
4、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有些物質很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質就不容易溶解在水中.水有溶解一些物體的作用,這是水的一個重要性質(出示情景課件)。
(五)拓展游戲:溶解肥皂
三、鞏固
1、在生產和生活中溶解應用的很廣泛,只要仔細觀察就能發現。
2、課下繼續研究奶粉、黏土、碎樹葉等物體能否溶解在水中,并記錄實驗結果。
物質的溶解試講說課稿 2
一、教材
《物質的溶解性》是魯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全一冊第1單元第3節的內容。本節課主在前兩節的基礎上,定量研究溶質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限度。本節包括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線兩個方面的內容。在“溶解度”部分介紹了物質的溶解度與溶劑和溫度的關系說明了物質在一定溶劑和溫度下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以此得出了固體溶解度的概念。然后,探究溶解度曲線——包括回執溶解度曲線、分析和應用溶解度曲線、比較溶解度數據表和溶解度曲線的區別、體會列表法和作圖法兩種數據處理方法的不同作用等,引導學生體檢數據處理的過程,學習數據處理的方法。最后,簡單了解氣體的溶解度、并結合有關汽水的討論,說明氣體的溶解度與壓強和溫度密切相關。
過渡:這是對教材的認識,下面說一下本班學生的情況。
二、學情
基于溶液在化學(科學)研究和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只定性地了解溶液的組成和基本特征是不夠的,還應定量地認識溶液。本節以溶解度為核心,展開對溶液的定量研究。從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知識內容上加深了,研究方法上要求提高了,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提升了一個層次。在本節學習中所需的有關直角坐標系中曲線等數學知識,學習已經具備,一般不會造成學習障礙。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是:對溶解度概念的運用時忽略條件;對問題缺乏科學全面的分析而產生一些模糊或者錯誤的認識,例如認為飽和溶液一定是濃溶液,認為增加(或減少)溶劑的量,固態物質的溶解度也會隨之增大(或減少);認為攪拌能使固態物質的溶解加快,也會使其溶解度增大;等等。
過渡:結合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概念。
2.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區別和聯系。
【過程與方法】
進一步練習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向試管里滴加液體和振蕩試管的操作;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步驟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影響溶解度的諸因素中,對學生進行內因和外因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過渡:下面我再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線的作用
2、知道影響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因素
【難點】
建立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線的相關應用。
過渡: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習事半功倍,下面談一下我的教學方法。
五、教學方法
我采用了如下幾種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實驗探究法、教授法等。本節課主要是實驗探究法,通過觀察實驗現象,提出問題,分析討論,概括總結等基本環節循序漸進學習本節課。
過渡:下面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的設計。這節課我準備分為四個環節進行,導入新課,新課教學,鞏固提高,小結作業,層次分明,重難點突出。下面我詳細介紹我的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教師提出問題:上一節課學習了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通過實驗,在一定條件下(室溫、10mL水)制得了氯化鈉的飽和溶液。大家知道了物質不能無限制的溶解在水中,現在請大家考慮:什么因素影響物質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然后,我們來設計實驗的具體步驟。提出問題,創設情景,懸疑激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探究的熱情。
第二環節: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探究一:哪些因素影響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限量
教師提問不同的物質在同一份水中溶解的質量是否相同?向等量的水中,分別加入等量的硝酸鉀、熟石灰,振蕩試管,觀察試管中固體的溶解。注意不變量和變量分別是什么,如何控制,讓學生們邊做實驗邊思考。然后再引導還有哪些因素可能影響呢?有學生可能回答溫度,然后再問如何操作?學生們能夠說出方法:即用試管夾夾持盛有飽和溶液的試管,在酒精燈上先均勻加熱,然后加熱液體。觀察試管里的固體是否溶解。如果固體溶解了,就停止加熱。然后按大家提出的實驗方法,進行實驗。蒸餾水各5克、 硝酸鉀、熟石灰各準備了一克完成實驗一;實驗二中準備了5克蒸餾水,2克硝酸鉀。儀器、藥品先檢查是否齊全,然后開始實驗。學生觀察現象并得出結論:實驗一中硝酸鉀全部溶解,熟石灰不能完全溶解,說明固體物質的種類不同,他們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不同。實驗二中給盛有硝酸鉀飽和溶液的試管加熱,不久,試管里剩余的固體硝酸鉀又溶解了。說明加熱可以使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能增加硝酸鉀的溶解限量。從而得出溶解度的概念,要強調溶劑和溫度的影響。
此環節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靈活拓展教材實驗探究2-3,設計為層層遞進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在不斷被追問下不斷被調動思維,大膽猜想,小心求證,不斷反思改進實驗設計,由特殊上升到一般,學會多角度考慮問題。
(2)溶解度曲線的認識和應用
學生自行看課本上的溶解度曲線圖,然后討論回答觀察到的信息:
①能找出同一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
②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
③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如何變化;
④兩物質相交的點表示同一溫度下兩物質的溶解度相同。
老師設置問題, “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31.6g它表示什么意義?”讓學生即學即用,靈活運用。老師再次強調:溶解度的概念包含以下四個要素,即“一定溫度”、“100克溶劑”、“達到飽和狀態”和“溶質的克數”缺一不可。
讓學生觀察冷卻后的硝酸鉀飽和溶液,已有固體析出,這是什么結晶?與海水曬鹽的蒸發結晶有什么不同?比較得出結晶的不同方法:一個是改變溫度,降溫結晶,適用于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的物質,如KNO3;一個是蒸發結晶,適用于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小的物質,如NaCl;還有一種是升溫結晶,適用于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變小的物質,如Ca(OH)2。
(3)前面我們所講的都是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那么氣體物質是否也有這樣的特點呢?
討論燒開水時,鍋底有很多小氣泡,為什么?這說明了什么?
(小結)影響氣體溶解度的因素是:溫度和壓強。
(討論)如何增加養魚池水中的含氧量?
理解影響氣體溶解度的因素是什么。
結合生活經驗討論分析,想出辦法。
第三環節:深入學習,鞏固提高
知識點1:溶解度
1.下列關于溶解度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B )
A.溶解度能夠表示物質溶解性的強弱程度
B.溶解度能夠表示溶質在溶劑中溶解的程度
C.溶解度能夠表示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中的溶解限量
D.在相同溫度、相同溶劑的條件下,要判定不同物質的溶解度相對大小,可以根據其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把36g NaCl溶解在100g水中,形成飽和溶液,則NaCl的溶解度為36g
B、20℃時10g NaCl可溶解在100g水中,則20℃時NaCl的溶解度為10g
C、20℃時18g NaCl完全溶解在50g水中形成飽和溶液,則20℃時 NaCl的溶解度為18g
D、20℃時136g NaCl的飽和溶液中含有36gNaCl,則20℃ 時NaCl的溶解度為36g
知識點2:溶解度曲線
3.溶解度曲線圖可表示的意義是( A )
①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②不同種物質在同一溫度時的不同溶解度數值;
③物質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大小;
④比較某一溫度下各種物質溶解度的大小.
A.全部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4.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B )
A.甲物質的溶解度最大
B.丙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C.乙物質的溶解度不隨溫度升降而變化
D.t2℃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第四環節:課堂小結,課后探究
今天,我們通過實驗說明,物質的溶解性不僅跟溶質和溶劑的性質有關,而且受外界條件的影響。為了確切地表示物質溶解能力的大小,要應用溶解度的概念及如何準確、形象表示溶解度(溶解度曲線)。溶解性和溶解度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溶解性是指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里的溶解的能力,是物質的一種物理性質。通常使用易溶、可溶、微溶、難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表示。溶解度是按照人們規定的標準,衡量物質溶解能力大小的“一把尺子”,定量地表示在一定條件下,不同溶質在同一溶劑里所能溶解的最大質量。溶解性和溶解度有一定的聯系。溶解度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表示物質溶解性的大小。例如,通常把在室溫(20℃)時,溶解度在10g以上的,叫易溶物質;溶解度大于1g的,叫可溶物質;溶解度小于1g的,叫微溶物質;溶解度小于0.01g的,叫難溶物質。
做課后練習題。
物質的溶解試講說課稿 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不同的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氣體也容易溶解于水。
過程與方法:研究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進行氣體溶解于水的實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溶解實驗中認識到細致地觀察、比較的重要性。意識到溶解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
【教學重點】
了解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學難點】
研究氣體在水中的溶解。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裝30毫升水的燒杯2、筷子1、小勺2、食鹽20克、蘇打20克、汽水1、開瓶器1、注射器1。
【教學過程】
一、研究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學生觀察:打開桌上的紙包,說說知道里面是什么嗎?
2.教師提問:給20克的食鹽和20克的小蘇打同時放在同樣多的水中做溶解實驗,猜一猜,食鹽和小蘇打誰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強?
3.引導實驗設計:怎樣進行這個對比實驗比較公平?
4.組織學生實驗:提醒學生做好實驗記錄。
5.匯報交流:
二、觀察氣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師出示汽水一瓶,搖一搖請學生觀察液體中出現的氣泡。
2.教師解釋:我們在搖瓶子時從液體里逸出的氣泡這就是溶解在飲料中的氣體。知道是些什么氣體嗎?
3.學生實驗:觀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4.介紹操作步驟: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體,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觀察注射器里的氣體和液體的變化。
5.提問:怎樣解釋注射器里氣體和液體的變化?
6.整理本節課的認識記錄到科學筆記本上。(參考P10)
拓展:怎樣觀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氣?
板書設計:
物質的溶解試講說課稿 4
設計意圖:水對于孩子來說永遠充滿著神秘的色彩,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常常看到孩子們把東西放到水里去,或是沖,或是洗,玩得不亦樂乎。因此根據幼兒的這一興趣我選擇了“有趣的溶解”這一科學活動。在本次活動中,我主要讓幼兒自己動手并觀察來獲得溶解的知識,來得知生活中有些東西可以溶于水,有些不可以,以及溶解的速度與水的溫度有關。
活動目標:
1、感知、發現固體物質在水中溶解的.作用。
2、喜歡自己動手做實驗,感覺探索科學的樂趣。
3、愿意參加科學活動,并能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重點:
讓幼兒感知、發現固體物質在水中有溶解的作用。
活動難點:
學習簡單記錄實驗結果。
活動準備:
1、容器、筷子、塑料杯、玻璃杯、勺子、盤子、泡泡水。
2、紅糖、砂糖、雞精、洗衣粉、豆子、大米。
3、記錄卡、彩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趣,初步感知溶解的現象。
1.直接出示砂糖,并認識砂糖。
——師:(出示砂糖)孩子們,認識這個是什么嗎?(砂糖)說說它是什么樣子的。(白白的、細細的、小小的)
2.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以游戲的形式感知溶解的現象。
——師:砂糖寶寶要和小朋友們來捉迷藏,請你們把眼睛閉起來。然后猜猜砂糖寶寶會藏在哪里?(原來砂糖溶解到了水里了)
——教師總結這種融在水里的現象叫“溶解”
二、幼兒實驗操作并觀察記錄。
1、出示實物,引導幼兒討論。
——師:看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什么?(大米、雞精、洗衣粉、豆子)你們猜猜看那些寶寶會藏在水里看不見呢?
2、幼兒動手操作驗證,教師指導。
——小組之間相互配合,認真觀察,并記錄觀察結果。可以溶于水的打對勾,不能溶于水的打叉。
3、展示記錄卡,分享實驗結果。
4、遷移生活經驗。
——在生活中小朋友有沒有發現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哪些不可以呢?
三、實驗探索:怎樣溶解的快?
——師:剛才小朋友在操作的時候,哪個寶寶藏的最慢啊?有沒有辦法讓它藏的快一點?
——教師操作(兩個玻璃杯分別倒入涼水和熱水,再放入紅糖輕輕攪拌),幼兒觀察。
——教師小結:水的溫度越高,物體溶解的越快。
四、活動結束。
——人們很聰明,利用物體溶解的原理,還制作了許多東西。老師現在手里拿的這是什么啊?(泡泡水)
——泡泡水是用什么制作的?(洗衣粉、洗潔精、水等)——現在我們一起去院子里玩玩這些好玩的泡泡水吧!
物質的溶解試講說課稿 5
一、教材簡析
本課是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第二單元“溶解”部分的第二課。在第一課《水能溶解一些物質》的基礎上,安排學習本課內容。
二、學生分析
四年級學生接觸科學課已有一年,有一定的科學素養,同時對實驗課興趣非常濃厚。但是在思維邏輯性不強,考慮問題不深入周密;同時實驗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溶解是指物質均勻地、穩定地分散在水中,不會自行沉降,也不能用過濾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質分離出來。
【過程與方法】
觀察和描述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過程,并想象食鹽的溶解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認真細致的觀察。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描述食鹽、高錳酸鉀等物質溶解現象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
比較食鹽、沙、面粉、高錳酸鉀在水里的變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
五、教學準備
【小組材料】4個裝水的透明玻璃杯、1根攪拌棒、高錳酸鉀、一個藥匙、20克食鹽、20克面粉、30克細沙。
【教師準備】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過程記錄表,面粉、沙、食鹽和高錳酸鉀在水中的.狀態記錄表,多媒體課件。
六、教法學法
主要教學方法:
1、探究式實驗教學法。
2、互動式教學法。
主要學習方法:
1、探究學習。
2、自主學習。
七、教學過程
環節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猜一猜:出示三杯不同物質與水的混合物,讓學生猜測,并說出理由.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的威力往往能超出人們的想象。正處于生長發育期的黃金時段的小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會投入極大的熱情。本環節通過創設猜一猜的活動,引出課題:“物質在水中是怎樣溶解的”,學生在對舊知復習的基礎上,對新的教學內容產生興趣。
環節二:科學觀察園地。
2、講解、觀察高錳酸鉀。
(1)師拿出高錳酸鉀問學生:這是什么?你們知道嗎?
(2)介紹高錳酸鉀。
這是一種化學藥品,叫做高錳酸鉀,人們常用它來消毒和防腐。那么誰能給大家描述一下它呢?
物質的溶解試講說課稿 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一些物質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質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過濾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質從水中分離出來。
過程與方法:
觀察和描述食鹽、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現象,能使用過濾裝置分離幾種固體與水的混合物。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驗研究溶解與不容易溶解現象的樂趣,激發進一步探究溶解問題的興趣。在觀察比較活動中,能夠意識到細致的觀察才會使描述更準確。嚴格按照規范利用溶解裝置進行實驗。
【教學重點】
描述食鹽、面粉等物質溶解現象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
比較食鹽、沙、面粉在水里的變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食鹽1、沙1、面粉1、裝水燒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濾紙3、鐵架臺1。(沙在使用前淘干凈。)
【教學過程】
一、食鹽在水里溶解了
1.學生觀察實驗:取一小匙食鹽和一小匙沙,分別放入兩個盛水的玻璃杯內,不攪拌,靜靜觀察,比較食鹽和沙在水中的'變化。過一會再攪拌,觀察它們的變化。
2.學生匯報觀察現象:食鹽在水里的變化是怎樣的?沙在水里呢? (注意糾正學生的匯報:食鹽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組織討論:哪些現象使我們可以判斷出"鹽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現象能使我們判斷"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書食鹽的溶解現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現象。)
二、 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嗎
1.教師講解:食鹽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們可以叫做食鹽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們則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面粉在水中會怎樣呢?
2.學生實驗: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個盛水的玻璃杯內,靜靜觀察一會兒,看看面粉在水里的變化,然后再用筷子輕輕攪拌一會兒,觀察面粉在水中的變化。
3.組織匯報: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嗎?把它放置一會兒我們還能觀察到什么現象?
4.教師引導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樣的狀態?
5.討論:面粉、沙、食鹽在水中的溶解情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嗎?
6.教師引導:為了作進一步的觀察,我們可以采用過濾的方法。演示折紙和過濾實驗的規范操作,注意不要將液體濺到濾紙外,倒入漏斗中的液體液面要略低于濾紙的上沿。
7.學生實驗:分別做過濾食鹽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觀察濾紙,匯報觀察結果。
8.交流實驗結果,整理對溶解的新認識記錄在科學筆記本上。(提醒學生注意:溶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
物質的溶解試講說課稿 7
(一)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溶解是指物質均勻地、穩定地分散在水中,不會自行沉降,也不能用過濾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質分離出來。
2、過程與方法:觀察和描述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過程,并想象食鹽的溶解過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細致觀察、比較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描述食鹽、面粉等物質溶解現象的主要特征。
2、教學難點:比較食鹽、沙、面粉和高錳酸鉀在水里的變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三)教學準備:
各組裝水燒杯5個,高錳酸鉀、食鹽、沙、面粉各1小份,小藥勺4根,濾紙1張,三角形玻璃漏斗1個,攪拌棒1根。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觀察高錳酸鉀的溶解
1、引導想象:把一小勺食鹽放入水里,食鹽哪里去了?誰來用語言描述一下食鹽的溶解過程?
2、教師講解:為了清晰地觀察到溶解的過程,我們用一種有顏色的物質來做溶解的實驗。教師出示高錳酸鉀,(取放演示要規范,這是學生首次接觸化學藥品)引導學生觀察描述: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物質?
3、學生分組實驗:在一個裝水的燒杯內,輕輕地放入幾小粒高錳酸鉀,先靜觀它在水中的分散現象,然后用攪拌棒輕輕攪拌一下水,繼續觀察水和高錳酸鉀的變化。討論觀察到的現象,并做好觀察記錄。(注意學生對觀察到的細節的描述)
4、學生匯報:高錳酸鉀在進入水中的前后有何變化?并完成對書中表一的'記錄。
5、想象:學生根據高錳酸鉀的溶解過程,想象并描述食鹽的溶解過程。
三、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
1、教師講解:為了更加清楚地觀察到不同物質在水中的狀態,我們選擇了面粉、沙、食鹽和高錳酸鉀作進一步的觀察實驗。
2、教師以高錳酸鉀為例進行觀察示范,指導學生作好記錄。在做“能用過濾的方法分離嗎”的實驗時,要先講清要求,再讓學生實驗。
3、學生分組實驗、觀察,并完成觀察記錄。(本課表二)
4、學生匯報,并思考:物質在水里是否溶解了,我們能觀察和區別了嗎?是怎樣觀察和區別的?
5、小結: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出:溶解是物質______地分散在水中,且_____(能或不能)用_____的方法分離出來。
四、拓展延伸: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見過什么物質也能溶解到水中的?把字寫在本子上。
物質的溶解試講說課稿 8
教學目標:
1、了解物質的溶解能力跟物質的性質有關,還跟溫度有關。
2、了解同種物質在不同液體中的溶解情況不同。
3、了解不同物質在同一液體中的溶解情況不同。
教學重點:
物質的溶解能力與物質有關,與溫度有關。
教學難點: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
教學過程:
[思考]哪些物質可以溶解在水中呢?
[實驗]活動和探究
[學生進行實驗、探究,老師指導]
[相互交流](分別叫幾個同學起來描述現象以及結論,其它同學提出異議)
[最后教師概括出結論,并投影板書]
1、一種物質(溶質)溶解在另一種物質(溶劑)里的.能力稱為溶解性。
2、可以溶解在水中的物質有:食鹽、氫氧化鈣等等。
[實驗]活動和探究
[學生進行實驗、探究,老師指導]
[相互交流](分別叫幾個同學起來描述現象以及結論,其它同學提出異議)
[最后嘗試讓學生自己概括出結論,并投影板書]
1、不同的物質在同一種溶劑中溶解性不同
2、同一種物質在不同的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
3、同一種物質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能力與溫度有關
[實驗]活動與探究
[思考]請大家根據剛才的實驗分析,總結出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學生發言]
[老師總結并投影板書]
1、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
2、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思考]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鈉飽和溶液加入少量的硝酸鉀固體,能否溶解?
[講解]某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對其它物質而言并非飽和,因而,向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氯化鈉飽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鉀,硝酸鉀能繼續溶解。
[思考]如何判斷某一溶液是否飽和?
[學生討論,總結]
[教師投影板書]
3、判斷某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即在一定條件下,溶質是否繼續溶解。
[問題討論]
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和濃溶液、稀溶液有何聯系與區別?
1、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對不同溶液來說無必然關系)
2、對于同一溶質的溶液而言,相同溫度下,其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
[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回答]
上課內容結束,練習鞏固。
【物質的溶解試講說課稿】相關文章:
物質的溶解教學設計范文(精選9篇)11-21
《溶解度》說課稿03-21
《溶解的快與慢》說課稿09-24
《水能溶解一些物質》教學設計05-08
《水能溶解一些物質》教學反思04-22
《有趣的溶解》幼兒小班說課稿03-09
《物質的分類》說課稿范文01-09
《物質的分離與提純》說課稿05-18
初中化學教案設計:物質溶解的量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