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隔離的堅冰》說課稿范文
一、說教材
1、說本課在必修三和本專題中的地位
作為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中的一節課,本課的學習有助于學生了解人類優秀的文化遺產,體現了思想文化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整個專題中,本課扣住了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藝從19世紀初期的隔離到19世紀中期的碰撞與沖突再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打破隔離的堅冰而后互相融合與時俱進的特點,既承接前面兩課,又能導入后面一課的內容。
2、說教學目標及確立依據
( 1)、知識與能力:知道這一時期世界文學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認識這一時期文學成就的特點、產生的時代背景及影響。
(2)、過程與方法:學會用歷史的視角來體驗文學藝術,幫助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促使學生學會自主性學習。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文學藝術的魅力,感受文學大師的精神,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個性的健康發展。
(4)確立依據:課程標準、教學指導意見、學生情況——南潯中學高一學生
3、說教學主題、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的確立及依據
(1)主題:文化的世界性(依據: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基本學情)
(2)教學重點:19世紀末20世紀初文學藝術的時代性、共融性。(依據: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基本學情)
(3)、教學難點:19世紀末20世紀初文學藝術的時代背景,理解一定時期的文學藝術是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的反映。(依據: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基本學情、課堂反映)
二、說學情和師情
1、學情:學生通過必修一、二的學習對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兩次工業革命的內容已經有一定的掌握,這都有助于本課的學習。但在以往教學中發現學生史料研讀、發現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弱,歷史學習缺少興趣。不能區分不同科目學習的側重點,很有可能把這堂文學史課當成文學課來學。
2、師情:本人語言功底較好,善于引導學生,但課堂團體活動的組織能力相對薄弱。
三、說教法和學法及依據
1、教法:范例教學、以史導論
2、學法:閱讀感悟、師生交流
3、依據:課標要求、教學目標、學情、師情;布魯納的“構建知識結構發現模式”理論
四、說教學設計思路、環節及過程
1、設計思路:以泰戈爾這個人物為主線,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這一時期文學領域其他人物和作品為輔進一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課堂教學以文學為例引導學生掌握一種學習歷史的方法,課后自主完成這一時期美術領域的學習。
2、教學環節
(1)導入環節:諾貝爾文學獎的由來和部分獲獎名單導入,預計3分鐘。
(2)突出重點:人物事跡介紹,文學作品賞析,得獎詞解析,引導學生回顧舊知,預計18分鐘。
(3)突破難點:提供材料(文字、影像),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回顧舊知,預設15分鐘。
(4)課堂小結:預計3分鐘。
(5)布置課后自主探究提:預計1分鐘。
(6)課堂鞏固練習:預計5分鐘。
3、教學過程
【導入】圖片導入。教師提供諾貝爾文學獎圖片先帶領大家了解什么是諾貝爾文學獎?再提供諾貝爾文學獎的部分獲獎名單:讓學生看看這些獲獎者的國籍,學生會發現絕大多數獲獎者都是歐洲人,其中有一個特例就是印度人:泰戈爾,他是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由此導入新課。
【如何突出重點】
(1)請幾個同學再從其他一些角度簡單介紹下自己所知道的泰戈爾,然后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從詩人、貴族、民族主義者等角度簡單介紹泰戈爾。強調其文學的民族性,與本課主題——“文化的融合”形成碰撞,設置懸念,為接下來的教學內容——“文學的世界性”埋下伏筆,突出歷史感。
(2)欣賞泰戈爾的詩歌節選。設問1:這些文字體現了怎樣的文學風格?(通過具體的文學作品引領學生感悟作品中的浪漫主義情懷,以及濃厚的西方文學色彩。)
(3)欣賞雨果《巴黎圣母院》作品節選。設問2:這部作品體現了怎樣的寫作風格?與剛剛我們讀過的泰戈爾的`作品有什么共性的東西?(通過東西方文學的對比,深化學生對浪漫主義文學特色的理解,引入文學藝術的交融這一主題。)
(4)提供泰戈爾獲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評語。設問3:這段評語贊揚了泰戈爾作品的哪些特點?(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這一時期的作品的世界性的特點。)
(5)教師總結:泰戈爾是亞非拉等國文學的代表,最終獲得了西方人設立的諾貝爾文學獎,這表明在亞非拉文學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礎上,與歐美文學相融合,并逐漸獲得了世界的承認。也體現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文學藝術發展的特點是:共融性、世界性,隔離的堅冰被打破。也說明了文化只有在相互交流與融合中才能獲得生機和真正的發展。突出情感目標的實現。
(6)教師帶領學生回顧專題線索,指導學生進一步解讀標題,加深對這一時期文學特點的理解,突出重點。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講解,可以把堅冰理解為對彼此文化的不認同,19世紀末20世紀初“隔離的堅冰”開始被打破,開始了彼此心靈的交融,對一些問題的認識有了共同的價值觀。教師引導學生看教材思考這一時期歐亞各國文學作品對哪些問題的認識有了彼此心靈的交融,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提供材料:“反戰”成了歐美和亞非拉各國文學藝術家創作的共同主題。教師提供這一時期以“反戰”為主題的一系列文學藝術作品,加深學生對這一重點問題的理解。
【如何突破難點】
(1)再次出示泰戈爾的得獎評語:設問4:結合時代背景分析他的作品為什么會具有這樣的特點?(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不急于讓學生回答,進入設問5環節)
(2)教師提供材料:設問5:據材料指出泰戈爾的作品體現了共融性的原因?
(3)設問6:請大家結合課本并回憶舊知,當時世界上還有哪些大事能夠對這一時期文學作品世界性特點的形成起到催化作用?(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請學生與同桌互相商量思考,然后請學生概括,在學生概括的基礎上教師總結。)
(4)在設問5、設問6回答的基礎上整理設問4,并引導學生得出:“一定時期的文學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的認識。
(5)欣賞根據魯迅小說《阿Q正傳》改編的電影片段。設問7:魯迅筆下的阿Q是中國什么人的代表?魯迅想要表達怎樣一種想法?設問8:當時的中國處在怎樣一種社會狀態?(通過對魯迅文學作品的分析進一步加深對:“一定時期的文學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應”這一問題和“列強的侵略進一步加強了不同地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這一特點的認識,以進一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課堂小結】
在小結時通過對前兩個問題的總結突出主題:文學的世界性
4、教學中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課前布置學案、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思考和回答問題的時間,并在課堂上教會學生一種方法,課后給學生布置類似的題目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
五、說板書
板書的設計簡明扼要,突出重點、難點。
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文學藝術的特點(共融性、世界性)
二、19世紀末20世紀初文學藝術特點產生的時代背景
1、經濟因素
2、政治因素
六、說作業
作業分為【課前自主學習】、【課堂鞏固練習】、【課后自主探究】三部分,作業量合理,難度較適合高一會考,也注重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七、說反思
我選取了一部分內容作為主線講解,沒有面面俱到,還有部分內容要學生自主完成,這部分內容我的預設和學生的行動是否能達成一致?如何檢測?還需進一步研究。
時間是否能掌握好有點難度。
【《打破隔離的堅冰》說課稿】相關文章:
履霜堅冰成語11-21
臨近春天的堅冰詩歌08-12
心中太陽化堅冰作文10-23
打破隨筆05-28
打破的解釋及造句10-16
打破習慣作文08-06
打破規則作文「精選」04-19
打破規則作文07-23
打破習慣作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