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滿手印的契約的說課稿
有一張紙,按滿了村民的手印,這一個個手印改變了他們的命運。這就是我今天要說課的內容——《按滿手印的契約》。
一, 說教材:
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小學六年級上冊的第三單元名為《騰飛的中國》,這個單元分為兩個主題——《春天的故事》和《國家的主人》。本課題是《春天的故事》中的課題2《按滿手印的契約》。它主要呈現了1978年12月安徽鳳陽小崗村的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史實。以按滿手印的契約為切入點,通過小崗村實行包產到戶前后巨大變化的對比,使學生了解我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及原因。這個單元的主題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自豪感教育。通過對本課題的學習,使學生萌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樹立奮發圖強的志向。
二,說學情:
1978年發生的事情距離現在已經很遠了,學生對當時的社會背景了解很少。所以課前我布置作業讓學生通過查資料和詢問長輩了解這段歷史。我班約大多數的學生家住農村,家里裝了電腦并聯網的不到5人,能熟練上網的學生也很少。所以我想提前把我班學生分為四組,每組都會安排1-3名上網比較熟練的學生,并組織他們到學校機房去查閱資料。
三,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課特點及本班學生實際情況,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如下:
知識目標:知道我國的改革開放開始于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改革;了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含義。
能力目標:知道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給小崗村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并能夠用簡單的話說明原因。
情感目標:萌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樹立奮發圖強的愛國志向。
在這三個目標中,知識目標學生很容易掌握;能力目標對學生來說要稍微難一點,在必要時老師要給學生講解;情感目標是建立在對能力目標理解的基礎上,是內容的升華。
知道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給小崗村帶來了哪些巨大的變化,并能夠用簡單的話說明原因為本課的教學重點。萌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樹立奮發圖強的愛國志向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弘揚學生的主體意識,是思品課在實施新課程改革中最需要解決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在學法上,學生主要運用探究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探究學習主要通過探索性活動,使學生獲得探求知識的學習方式。對于學生來說,探討和把握獲得科學結果的方法和途徑,往往比學習和記憶知識,結論更有價值。因此,在課前,我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或者不懂的問題進行查閱資料和詢問長輩,在課堂上分小組提出問題,再分小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解決問題;
在教法上,老師在學生課前搜集資料時予以指導。在導入時采用談話法。因為談話法能充分調動學生是積極性、主動性,還能發展智力、提高能力,特別是語言表達能力。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起到組織和引導的作用,組織學生圍繞著關鍵問題展開討論,對問題進行補充升華。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一) 導入。
巧妙的新課導入是一節課成功的良好開端。導入時我采用談話法導入。對于六年級的學生而言,常能聽到大人們說起改革開放,而究竟改革開放始于哪一年,始于什么地方,改革開放是什么,學生未必答得上來。但這些知識又是學好本課的基礎。所以上課前,我就布置作業,通過查閱資料和詢問長輩寫一寫對改革開放的認識。有了這個基礎,上課時老師就提出問題,“你知道改革開放是怎么回事嗎?”通過學生的回答,他們的.心里對改革開放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并明確改革開放開始于1978年安徽省鳳陽的小崗村。
(二) 激發學生對“按滿手印的契約”的興趣,提出疑問。
在改革開放以前的小崗村是什么樣的呢?書上有一句話形象、具體地概括了——“吃糧靠返銷,用錢靠救濟,生產靠貨款。”正是這樣一個有名的“三靠村”卻因為一張按滿手印的契約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課件出示這張按滿手印的契約)。這樣激發起學生對這張契約的興趣與重視。自然而然地讓學生提出對于這張契約自己想要知道的問題。
(三) 匯報交流。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提出要“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我充分關注學生個性差異,注重學生在開放式的課堂活動中的感受、體驗、領悟,讓其獲得多元發展的機會。全班有四個小組,每個小組搜集到的信息可能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如何讓每個小組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與別人交流,分享呢?于是我讓每個小組派代表提出他們這組想要解決的問題或者還不明白的問題。老師把重點的問題寫在黑板上,然后分小組交流并回答問題。這樣,就能把學生搜集的信息進行匯總。
我估計學生會提出以下這些問題:“這張協議書的內容是什么?”,“它的意義、作用?” ,“協議書是由誰制定的?”,“在簽了協議書后,小崗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可對于書上有一個概念“包產到戶”也許忽略掉。老師可以用課件相機補充對“包產到戶”這個概念的理解。
在這些問題中,“協議書的內容是什么?”,“協議書是由誰制定的?”,學生很容易理解并回答。當學生回答到協議書是在嚴宏昌的帶領下村民制定的時候,老師引導學生講述“小崗村實施包產到戶的故事”,了解嚴宏昌這個人物形象,為學生樹立奮發圖強的愛國志向打下基礎。
對于“實施了‘包產到戶給小崗村帶了怎樣的巨大變化”這個問題,是本課的重點。書上59頁有一段話很概括地進行了介紹。可是光有這段文字是很不具體、形象的,給學生留下的印象也是模糊、膚淺的。所以當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老師作出引導,用課件出示一組1979年小崗村家業情況的數據來體會小崗村的巨大變化。再結合以前的小山岡村和現在的小崗村的圖片進行對比,讓學生直觀地感受這種巨大的變化。
可對于“為什么‘包產到戶’能給小崗村帶來巨大的變化”這個問題,學生能從書上找到一句話來作為答案。這句話是“土地承包明確了每一家、每一戶的責任,生產的好壞和個人的利益緊緊聯系在一起,極大地調動了村里人的積極性。”這句話并不錯,它能簡單地概括小崗村發生巨大變化的原因。可這個問題是本課的重點,所以老師應在此基礎上作比較具體的講解,并給學生舉個比較貼近生活的例子來幫助理解。例如現在有些行業工作人員的工資由底薪加提成組成,如賣化妝品,賣保險等。他們的賣的產品越多,提成就越高。
(四) 了解今日的小崗村。
通過各小組的匯報與交流以及老師的引導,解決了本課的重點問題。但是既然這是一節《品德與社會》課,除了要了解1978年小崗村實行改革開放的史實,還要和社會相聯系。于是在學生匯報交流完以后,學習書上59頁的最后一段話,知道小崗村大實施“包產到戶”給我國其他地方帶來的影響。并用課件出示今日小的圖片,這些圖片呈現出小崗村欣欣向榮、繁榮富強、農民安居樂業的一種景象。通過學生談感受,萌發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五) 總結。
我認為總結是對一課內容的概括與提升。所以,我先對本課的學習內容進行總結,然后用總結性的語言對小崗村的改革及其對全國農村改革的重大意義進行概括,再問學生從小崗村實施“包產到戶”這個故事中,你有什么想說的?學生可能會感慨“包產到戶”的作用,老師還要引導學生從嚴宏昌身上看到,為了改變全村人的命運,他敢想敢做,任勞任怨,為了村民的利益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犧牲自己的生命這種精神。談自己可以為家鄉,為社會做什么。要想使家鄉,使中國變得強大,自己現在應該怎樣做。讓學生樹立奮發圖強的愛國志向,進一步完成本課的教學難點。
七,說板書:
本節課的板書簡潔扼要地概括了課文的重點、難點,使它能成為認知情感目標和行為目標的達成構建視覺框架。我的板書如下:
內容
按滿手印的契約 由誰制定的 自豪自信
(包產到戶) 巨大的變化? 奮發圖強
變化的原因?
【按滿手印的契約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按滿手印的契約小學品德教案02-12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按滿手印的契約》說課稿05-16
按比例分配說課稿06-24
《按規律排序》說課稿07-12
《滿井游記》說課稿04-14
《滿井游記》的說課稿04-14
滿井游記說課稿04-16
滿井游記說課稿范文04-16
新版按物體名稱分類說課稿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