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數學說課稿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多邊形的面積的計算”第一小節的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以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運用會為學生學習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奠定良好的基礎。教材在編寫時注意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教材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為重點,先用數方格方法計算圖形的面積,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面積和面積單位的含義,為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提供感性材料。再是通過割補實驗,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為一個與它面積相等的長方形,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使學生明確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系,便于從已經學過的圖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新的圖形面積計算公式,使學生明確面積計算公式的意義和來源。
雖說學生已經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也已經有了“利用數方格推導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這一活動經驗。但是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是三年級的時候學的,四年級沒有涉及到圖形面積的計算,只是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如果在不看書的情況下,引入新課教學,學生很難想到用數方格的方法去求面積。所以學生已經淡忘了“數方格求面積”的這種方法。再加上小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不夠豐富,這都對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造成一定的困難。
為了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規律出發,讓學生在“復習舊知---大膽猜想---推理判斷---動手實踐---直觀驗證”的學習過程中,啟發學生用“轉化”的思想,動手操作,推導歸納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公式。充分發揮直觀教具教學在知識形成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從而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最終體會到知識的由來,引發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態度,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
一、復習舊知 鋪墊引入
布盧姆認為,在影響信息的所有變量中,認知前提占百分之五十。長方形面積計算是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生長點,是認知的前提。為架起新舊知識之間的橋梁,我設計了幾個問題讓學生回憶長方形面積是怎么求的。想一想我們三年級的時候是怎么推導出公式來的。然后直接出示平行四邊形的圖形,讓學生思考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以怎么求,并由此導入新課。
二、主動探索 獲取新知
自主探究是新課程改革的最大亮點,也是課堂教學的難點。 它難在學生在探究之前對結果一無所知,必須先進行猜想,然后才能實驗驗證。
1、大膽猜想,展示自己觀點。直接向學生呈現問題:展開你的想象猜一猜,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該怎樣計算呢?并以此作為展開教學的依據引起學生探究的欲望,開展下面的探索活動。
2、推理判斷,展示真實思維。我采用了先證偽,再證真的過程。(30+20)×2是不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大部分學生能夠判斷出這樣算出的是平行四邊形的周長,而不是面積。那么30×20也就是底邊乘鄰邊是不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學生根據已有知識經驗,平行四邊形一拉變成長方形,認為30×20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通過演示把平行四邊形拉成長方形,觀察發現拉成的長方形面積變大了,30×20是拉成的長方形面積,而不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接著追問:你從哪里看到面積變了,請你上來畫一畫,指一指。第二種猜想也被排除了。那30×12也就是底乘高可以嗎?為什么?這時學生看出了把右邊的三角形剪下來補在左邊,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底乘高對了。為了突破難點,這時我設計了一個疑問:剛才把平行四邊形拉成長方形,底乘鄰邊算出的不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現在也是變成長方形,底乘高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為什么就對了呢?至此錯誤得以澄清,正確算法得以掌握,割補轉化意識已形成。下面把平行四邊形割補轉化成長方形已順理成章了。
3、動手實踐,推導面積公式。 由于前面推理過程,這一環節我完全放手于學生。學生四人一組分工合作,動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來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為了突破第二個難點我設計了這樣的三個思考引導:(1)、拼出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比,面積變大了嗎?(2)、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3)、根據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接著學生匯報,形成板書,最后介紹字母公式。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體驗了圖形的平移,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促使空間觀念進一步發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概括能力。
4、湊數方格,直觀驗證結論。我尊重教材編寫意圖:讓學生經歷數方格的方法體驗湊數的過程。在得到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之后,我讓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驗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通過方格直觀驗證,平行四邊形面積是底×高。
三、鞏固練習 學以致用
實踐是認識的源泉,也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為了能讓學生熟練掌握、靈活運用新知,練習設計由基本練習、判斷選擇、變式練習、拓展練習、動手實踐組成。
1、基本練習,計算不同形狀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通過練習,鞏固新知識,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
2、判斷選擇提升練習,鞏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3、變式練習 ,出示一塊近似平行四邊形的菜地,讓學生求出它的面積,學生首先必須把它想象成平行四邊形,然后提出要量出它的底和高,這時我就提供給他們兩組數據(底和高不對應)以引起學生的爭議,讓他們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最后形成共識: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要有相對應的底和高相乘。
4、拓展練習, 設計同底等高的多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判斷它們的面積是否相等。通過猜測、討論、交流、驗證得出同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不管它的形狀是什么樣的,它們的面積總是相等的。
5、動手實踐,讓學生測量自帶的平行四邊形并求出其面積。一方面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另一方面加深學生對平行四邊形計算公式的理解, 同時數學知識也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使學生明白,我們所學的數學是身邊的數學,是有趣、有用的數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整個習題設計,雖然題量不大,但涵蓋了本節課所有知識點,題目呈現方式的多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面對挑戰充滿信心,激發了學生興趣、引發了學生思考、發展了學生思維。同時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反思交流 拓展延伸
學生只有學會不斷的反思,才能夠不斷的進步,在課末我組織學生暢談在這節課中學到了什么?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什么體會?本節課的問題解決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還有別的方法嗎?本節課的學習對你的生活有什么影響?……最后我還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方法回去后嘗試著去探究三角形或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總之,本節課立足 “基本”,注重“過程”,努力為學生創設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不斷創設問題情境,和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努力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條件和活動空間,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為一個不斷感受、體驗、探索、交流和應用數學的過程。始終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目的。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說課稿05-21
數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說課稿07-29
小學數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說課稿06-30
小學數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說課稿05-21
小學數學《平行四邊形面積》說課稿09-17
數學面積和面積單位說課稿04-18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數學說課稿范文05-21
小學數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說課稿范文07-01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數學說課稿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