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摩擦力的秘密》的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分析教材
《摩擦力的秘密》是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四課。本課與《力在哪里》、《物體形狀改變以后》、《蘋果為什么會落地》、《降落傘》共同組成了《無處不在的力》這一單元。
本課所在的單元與前一單元《物體的運動》一起,完成了《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內容標準中物質世界部分“運動與力”部分內容的學習,并為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神奇的機械》部分內容的學習儲備基本的力學知識。
本單元依據《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中關于“力的作用和表現,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力”的要求,圍繞力的存在,力的表現和作用,力在哪里、力能改變運動的方向和物體的形狀,就力有大小以及彈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氣體和液體的阻力來進行建構。通過引導學生開展一系列以認知為重要目的的觀察、閱讀、分析和實驗活動,使學生認識力、了解常見的力,從而提高認知水平,探究能力和研究興趣。
本課在單元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既需要前面力學知識的鋪墊,尤其是《力在哪里》中力對物體形狀的影響和測量力的大小知識和技能,又為下一課《降落傘》的學習,提供了知識支撐。
本課教學內容主要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認識摩擦現象和摩擦力。重點在于體驗摩擦力。
第二部分,研究各種改變摩擦力的方法。
第三部分,討論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要減小摩擦力。
這些內容打算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要完成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認識摩擦力,討論摩擦力的“功”與“過”,通過探究了解減小固體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涉及到《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分析本課的知識結構,并結合第一課時要完成的'任務,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方面:
能夠使用實驗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想,設計減小固體摩擦力的驗證實驗。
(2)科學知識方面:
認識摩擦力,知道如何減小摩擦力,能夠說出摩擦力的“功”與“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學會用科學的眼光看待摩擦力,喜歡用學到的摩擦力知識解決生活中摩擦力的問題。
(三)教學重點:認識摩擦力,通過實驗研究減小固體摩擦力的方法。
(四)教學難點:摩擦力的認識,以及實驗過程中變量的理解與控制。
二、說教法
根據本課教學目標,遵循學生學習規律,抓住科學課的特點談談本課的教法設計:
1、由形象到抽象,遵循科學概念形成的一般過程。
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摩擦現象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學生還不能從理性的層面上覺察到。所以在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設置活動,把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化解到活動產生的現象中,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起比較豐富的表象,幫助學生對摩擦概念的理解。
2.實踐為主,多種學習方式綜合,突出科學課的特點。
大膽猜測、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學習方式。
據分析:學生在第三單元中已經初步掌握了對比實驗的研究方法,又通過本單元前三課力學知識的學習,已經初步具備進行自主探究實驗的素質和能力。
本課教學從教師的教來看,要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學、樂學;要創造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氛圍,讓學生會學、善學。從學生的學來看,要注重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注重同桌互學,小組研討,集體交流。教學設計體現:前有孕伏,中有突破,后有提高。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充分應用現代教學媒體,優化課堂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具體表現為以下三點
(1)巧妙引導,貫穿一個“疑”字。
我在教學中使學生“于無疑處生疑”把學生思維引到焦點上,使他們動腦筋,感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例如:導入時,通過游戲,追問什么樣的神秘力量使我們要費更大的力氣才能拉開兩本書呢?這樣設疑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探索。
(2)自主學習,著眼一個“探”字。
《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中指:科學課程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提出問題之后,讓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猜測,并且通過實驗去驗證,這樣促使學生主動、全面地參與教學活動,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生成和發展。
(3)動手操作,突出一個“動”字。
《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指出: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賴于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活動,必須緊密結合科學知識的學習,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化形成,而不能簡單地通過講授交給學生。在課堂上,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對比實驗了解減小固體摩擦力的方法,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活動中,學生不單單是在動口、動手、動腦,更重要的是通過“動的過程”內化了摩擦力的知識,培養了通過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一)教學準備
本課的教學準備主要是教師準備:書本、塑料平板、彈簧測力計、小木塊、洗潔精、玻璃燒杯、玻璃棒、圓木棍、水槽、抹布、實驗記錄單、多媒體課件。(我之所以準備這些材料,是因為它們既貼近了學生的生活,又注重了與內容的緊密聯系,能充分幫助學生完成探究實驗。學生利用這些典型的材料,依據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去實驗,在操作中驗證假設,在探究中獲取知識。)
(二)設計思路
我在教學時依照教學目標并遵循學生掌握知識過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教學內容上大膽創新,根據力運動的特點,通過操作演示和引用視頻再現力運動的過程,讓學生觀察發現。引導他們親身經歷“發現問題——進行預測——實驗研究——合作交流——生活運用”的科學探究過程。(三)教學流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五個環節
1、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課一開始設計了一個游戲,我先將兩本書部分頁碼交錯放在一起,讓學生拉,學生輕松的拉開了。接下來讓學生將兩本書所有頁碼交*,讓學生再試一試能否輕松的拉開。學生感受到前后的不同之后,追問:什么樣的神秘的力量使我們要費更大的力氣才能拉開?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它。
(開課設計游戲,是為了通過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形成良好課堂氣氛的切入口,為學生的自主探究作好鋪墊。游戲結果帶給學生一個懸念,使學生產生刨根問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狀態下接受教師發出的信息,易于將學生的注意力馬上引導到教學目標上來。)
2、學習概念,初步感知
感知摩擦力,是本課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我設計了感知摩擦力的活動。
請看視頻(播放錄像)
(視頻展示的活動,將無形的摩擦力,抽象的概念巧妙的融合在活動產生的現象中,使學生親身感受,印象深刻。)
在認識摩擦力的概念后,我又通過一段生活中存在的摩擦力的視頻,引導學生一起來討論身邊的摩擦力現象,分析他們的功與過,讓學生體會到我們有時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時又需要減小摩擦力。
3、創設情境,設計實驗
為了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我預設了一個情境:首先向學生展示了一張埃及金字塔的圖片,告訴學生建造這樣的一座金字塔需要大約上百萬塊重約兩三噸的巨石,問:以前的埃及人是采用了什么樣的方法把這些巨石搬運起來的呢?于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上頓時興奮起來,我適時地抓住這個機會,放手讓學生大膽想象和猜測。
學生有了生活經驗作為背景,就能夠很快的猜測出減小巨石與地面摩擦力的方法:加潤滑劑、用木棍變滑動為滾動等。此處學生有可能說的不是很準確,我及時的引導學生用科學的語言來表達。
接下來我要求學生用科學的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測,設計了如何減小木塊的摩擦力的實驗。
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實驗過程請看視頻(播放錄像)
(科學課實踐證明:學生對時間、空間、材料有了自由支配的權利之后,他們才能敢做、敢想、敢說,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獲得親自參與研究探索的情感體驗,他們的個性和創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發展。)
4、交流匯報,討論總結
在學生完成實驗后,我先給時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小結和交流。交流先分小組進行,給每個學生提供說話的機會,互相交流,互相啟發、互相提高。在交流中,學生對減小固體摩擦力的方法形成共識之后,由大家推舉代表匯報實驗、討論結果。
交流的情況在剛才的視頻中已有展示。
(這樣由學生經過親手實驗,經過小組討論交流,經過有代表性地匯報實驗結果,學生不僅僅學習了科學知識,也培養了學生樂于探究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5、設計活動應用新知
最后我設計了一個活動場景:“五.一”節快到了,小明的父母準備帶他去運動健身,要參加以下幾項活動:攀巖、溜冰、爬山,請大家幫助他們選擇合適的鞋子去參加這些活動。
(在學生獲得有關摩擦力的知識后,我引導學生應用獲得的知識,嘗試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有利于發展和提升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好時機。)
6、板書設計
板書:
4、摩擦力的秘密
無處不在必不可少
減小固體摩擦力的方法:
1、添加潤滑劑
2、把滑動變成滾動
科學的板書設計往往對學生全面的理解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的板書設計突出了學習內容的重點,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幫助的作用。
相信這樣設計,肯定能順利完成本節課預定的教學目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