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我們在生長》說課稿
生長發育是生命的象征,也是每一個學生都在親身經歷的事。雖然生長現象是學生所熟悉的,但畢竟對于三年級同學來說這是較為抽象的,如何才能提高他們對于研究自己的身體的興趣?另外,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并沒有對自己的生長情況作過系統的記錄,所以讓學生通過自身生長情況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是比較困難的。
根據以上對學生情況的初步分析,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一系列的游戲和動手活動,既引起學生研究自己身體的興趣,也從活動中調動學生的記憶和已有經驗、常識,并通過利用這些素材進行分析、整理,從而獲取有關我們在生長的證據。
對于初次接觸《科學》科目的三年級學生最需要的就是教會他們一種科學的,有條理的思維方法。為了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并使他們在日后的科學探究道路上形成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因此我對教材進行了新的處理,把該課劃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在研究生長過程中種種變化特征的同時,培養學生系統的科學思維;第二課時主要是學生的測量、記錄、分析表格活動,學習用科學的方法來測量記錄自己身體生長的變化,并能在課后堅持定期測量、記錄、積累數據,通過分析比較這些數據,關注自己的成長,而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本課的第一課時。
根據以上我對本課的設計思路,我為該課的教學制定了如下目標:而該教學目標與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教學過程要體現以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的基本理念;教學中要加強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創設一定的情景,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有效的科學方法進行自主學習。”是相吻合的。
科學知識:讓學生知道我們的身體在不斷變化長大的相關事實。
科學探究:學會系統分析我們在生長變化的感性材料。
情感態度價值觀:引起學生對認識自己身體的興趣,知道珍惜健康,知道成長的重要。
圍繞著教學目標,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教學的整個流程,以及每個步驟我的設計意圖。
在課的引入環節中,以游戲——為動物和植物的生長順序排序,并讓學生聯系身邊的生物找出生長的科學規律。《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程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并向他們提供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在這個環節中由淺入深,通過游戲讓學生喚起了他們的生活體驗,他們也會油然而生出一種親切感,興奮感,其探究的欲望和自信也就更為強烈,同時也使學生回憶起由小變大這一生長的最基本特征,為下面的探究活動打好基礎。
接下來的科學探究環節是本課的重點環節,我把它分為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探討人的生長特征變化;第二部分:探討能記錄下自己生長變化的方法。
第一部分,我大膽地讓學生制作虛擬人物——小明的兩個不同生長時期的模型。讓他們通過模型設計、制作及比較,回憶人在成長過程中身體的種種變化;通過動手做模型,既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提供一個形象的實體,理解身體的變化情況;通過對自做模型的介紹,在老師的點撥下,從外到內來探究研討生長過程中的身體內外變化的.種種現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做的模型可以很簡單,但必須得反映出虛擬人物的兩個不同時期。在學生對自己組模型的介紹時引導他們學會認真傾聽別人意見,可以看到學生對人生長過程中種種變化的表述是豐富的。比如他們利用模型的比較向同學介紹人在生長過程中體重、身高、四肢、軀干等表面的生長變化。在完成了身體表面的生長變化的探究后,“那么哪些時在做模型過程中不能反映出來的呢?”學生在我這一句問話的點撥下繼而如火如荼地轉入到對身體生長過程中內部變化的研究中去。在此,不同生活背景,不同知識層面下的學生對身體內部變化的表述也不同,從“腦發育了”、“肺功能增強了”等等到一些較為專業的身體變化術語學生都談及到了,使課堂真正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
在探討記錄自己的生長變化的方法部分。在小組討論舉例后,教會學生應用發明技法中的“頭腦風暴法”在規定時間里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盡可能多地寫出(形式不限可以用圖畫或文字表示)能記錄生長變化的方法。我認為該環節的設計突出了探究科學的對象是全體學生。對于研究成長現象這些較為單調的問題上,在形式上若處理不好就會變成師生之間單調的一問一答。要使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探究活動當中,那么教師必須要精心創設一個情景讓全體學生帶著興趣深挖下去。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游戲、討論、創設情境動手做等形式不僅豐富了課堂,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科學方法的掌握為學生以后的實踐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總結環節中,教師利用學生的評價,對這些自行設計的方法進行分析,鼓勵學生不斷反思,讓學生明白每個方法的使用優點與不足。“怎樣才能準確地記錄自己的生長”,就是這節課留給大家思考的問題,也是下一課時繼續進行的教學探討活動。課后我讓學生就本課自己組的表現,互評,自評,讓學生在評價中得到各方面的發展和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在課堂上我運用多媒體課件,用鈴聲及“時間到”的組合圖片有效地控制每一次學生活動的開始與結束,使整個課堂做到收放自如。
總的來說這樣的設計使之做到,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的同時也在課內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將科學思維與動手操作相結合,增強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使這類以思維訓練為主的講授課不再停留在沉悶,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使我們的科學課堂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