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時間與速度》的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路程時間與速度》的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路程、時間與速度》是九義教材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
1、說學情分析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具備了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能力,能獨立解答求每分鐘行多少米的應用題,在已有的生活實踐中,經歷了初步感知路程、時間、速度的生活經驗,能模糊地感覺到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一定關系,這些知識、能力及經驗為學生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建構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模型,解決相應的應用題提供了前提條件,并為以后學習較復雜的行程問題奠定了基礎。
2、說預期效果
根據教材結構與內容的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本節課預想達成的教學效果如下:
。1) 知識目標:通過對生活材料的分析,幫助學生理解速度的含義,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 能力目標: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會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3) 情感目標:養成學生積極關注、收集、處理生活中數學信息的習慣,體驗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快樂。
3 說教學重、難點
要想達成預期的效果,教學中必須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的數量關系,會運用數量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是理解速度的含義,掌握速度單位的表示方法。
對個九、十歲的孩子來說,“速度”的概念比較抽象,不像路程那么明確,不像時間那么常見,并且速度的單位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它的表示形式學生們從未見過,因此,教學關鍵是讓學生從大量的生活實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義,歸納出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內在聯系。
二、說教學方法
1、教法:本節課我運用了遷移法、復合的現實數學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手段。
2、學法:教學中運用了分析綜合法、經驗歸納法以及小組合作探究法指導學習。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的達成預期效果,我準備從以下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再現生活情境,導入新課。
教育心理學認為:教學時應設法為學生創設逼真的問題情境,喚起學生思考的欲望。因此本節課一開始就再現了同學們都非常熟悉和喜愛的運動會場景,“今年10月,我校舉行了第八屆運動會,學校打算選出一位運動員參加省‘徑賽明星’的比賽,你會怎么選?”同學們當然會選跑的快的運動員。由此自然地進入第二環節。
(二)主動探究模型,探究新知。
觀察運動員的兩張比賽成績表,從表中你能得出哪些數學信息?誰跑的最快呢?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觀察、分析、比較、思考,從表1中得出200米徑賽中張方最快,因為他用的時間最少,而1分鐘定時往返跑中丁勇跑的路程最長,所以他跑的最快,從而領會“路程一定時,時間越短速度越快;時間一定時,路程越長速度越快!痹谏厦娴膬山M快慢比較中,表面上看是比較路程或時間,實質上比的就是速度。怎樣讓學生透過表面看實質呢?于是我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現在學校要在這兩名運動員中選出一名參加省‘徑賽明星’的比賽,該選誰呢?一石激起千層浪!是啊,路程、時間都不相同,又怎么比呢?情境條件和已有知識的矛盾、沖突,點燃了學生的好奇心和發現欲,也激發了他們暢談選擇理由的愿望,積極調動原有知識和經驗來解決問題----那就是要找一個統一的標準:他們每秒鐘各跑了多少米?速度的概念應運而生。
要比快慢,先求速度,通過列式,計算出他們每秒鐘跑多少米。(板書:每秒各跑多少米?200÷40=5(米)360÷60=6(米))這些數量各表示什么?一起聽智慧老人說說吧!(智慧老人講解路程、時間與速度的定義)路程、時間與速度這三個相關聯的量,學生原來只能模糊地感知,不能清晰地表達,所以,我借助智慧老人之口,直截了當地揭示概念,多媒體的演示,既能形象地幫助學生建立概念,又節省了時間,建立了速度的概念,我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速度的單位,每秒跑5米,,每秒跑6米,用另一種形式說是5米/秒,6米/秒。那么速度單位可以寫成……(板書速度單位)通過提問:速度單位與我們學過的單位有什么不同?剖析出速度的單位是由長度單位和時間單位共同組成的,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速度的含義,知道速度是單位時間內所行駛的長度,這樣就架構起行程問題中三個數量之間聯系的橋梁。 接著提問:你還知道哪些速度單位呢?引導學生創造出其他的速度單位,并進行板書。接下來展示生活中常見的速度,同學們想知道你寫的這些速度哪里會用到嗎?讓大家讀一讀,它們分別表示人、飛機、聲音、光的速度。以上的“說一說、讀一讀”能讓學生聯系生活,從大量的生活實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義,掌握速度單位的表示方法,并讓學生認識了更多的速度單位,突破難點。在學生充分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這三個量的基礎上,提出問題:這些數分別表示什么?根據回答進行板書。那怎樣求速度呢?在這個教學重點環節里,我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探究,通過小組討論總結、歸納數量關系,進而得出:路程÷時間=速度,這里圍繞“總結---歸納”二個環節進行學法指導,幫助學生深刻領會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密切聯系。
為了讓學生體驗生活數學,我充分借助現代教育技術,開始情境的延伸:(課件)用線段圖表示題中數量,能使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更只管、更形象,解答問題后,通過提問:每道算式分別表示什么?讓學生總結歸納出路程和時間的關系式:路程÷速度=時間,速度×時間=路程,仔細觀察這三道數量關系式,它們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通過對比,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路程、時間、速度這三個數量之間的緊密聯系。
。ㄈ┒嘣謱佑柧殻柟虄然。
在鞏固練習中,我遵循由易到難的規律,設計了分層訓練。第一層:基本訓練,通過練習明確,已知路程、時間、速度中的任意兩個數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數量。第二層:綜合訓練,這三道圖文結合題,通過學生觀察、分析,從紛繁復雜的條件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解決問題。第一題求時間,第二題求速度,提別是第三題,它的解答方法多樣化,可以比路程,也可以比時間,還可以比速度。在練習中選取一些學生熟悉的事物,能讓他們積極地思考,輕松地練習,感受著數學的魅力,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ㄋ模┞撓祵嶋H應用,拓展提高。
通過前面的學與練,學生對路程、時間與速度的含義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到底學的這些知識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還有哪些方面應用這些數學知識呢?
(1) 限速標志我知道
這是高速公路上限制速度快慢的標志牌?纯瓷钪羞有哪些地方用到限速牌?
。2) 為什么人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再聽到雷聲呢?
其實光的速度比聲音的速度快得多,所以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再聽到雷聲。
。3) 氣象臺預測臺風到達的時間
臺風給人們帶來了嚴重的災難。
①今年8月,臺風“泰利”在西太平洋生成,沿西北方向在我國登陸,臺風距離大陸2160千米,中心最大風速60米/秒,你能預測臺風到達的時間嗎?
②現在臺風距九江約900千米,預計24小時后到達九江,你能估計臺風的速度嗎?
這一環節充分利用數學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讓學生看到自己學到的知識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增強了數學應用意識,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愿望!
四、板書設計
路程、時間與速度
路程=時間×速度
速度=路程÷時間
《路程時間與速度》的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意義:
《路程、時間與速度》是北師大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路程、時間與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是學生今后學習行程問題的基礎。教材呈現了一個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掌握速度的意義,以及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相互關系,并能實際運用。
2、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已經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具備了除數是整十數除法的計算能力,能獨立解答每時行多少千米的問題,在已有的生活實踐中,經歷過路程、時間與速度,對三者之間的關系有了解但對它們之間的具體關系不明白,相對來說,對速度概念現實意義的理解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3、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建構路程、時間與速度三者之間的數量關系,形成數學模型,并能運用模型決定實際問題。
2)、結合具體情況,幫助學生理解速度的含義,認識速度單位。
3)、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學習態度,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4、教學重點
構建并運用速度=路程÷時間這一數學模型
5、教學難點
理解速度的現實意義,掌握速度單位的表示方法。
二、說教學方法
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我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依據數學課程標準中,變知識獲得的結果為知識獲得的過程這一教育理念,我以學生的發展為立足點,以自主探索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以教材素材為主載,以設疑激趣、直觀演示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經歷建構模型、拓展模型、運用模型這一科學的探究過程。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學法的指導貫穿始終,使的`教法和學法融會貫通、渾然一體,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得到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在教學過程中,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和聯系。
三、說教學過程:
在這樣一種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二)、借助情境,建構數量關系,搭建數學模型。
三)、在解決問題中拓展模型
四)、運用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環節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在這個環節中我創設了劉翔奪冠和羊村選一名參賽隊員兩個學生熟悉而又喜歡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很自然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順利幫助學生對已有生活經驗進行總結,當路程相同,誰用的時間少,誰的就速度快;當時間相同,誰跑的路程長,誰的速度就快。為下一環節的教學打下基礎。
環節二:借助情境,建構數量關系
在這個環節,首先出示情境,分析題意,引出矛盾。用你收集到了哪些數學信息?你會幫它們比快慢嗎?引導學生互相交流,這一環節讓學生在具體的環境中初步感知速度與時間路程的關系,感受速度就是單位時間內行駛的路程。第二結合線段圖進行比較。線段圖是幫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在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課時將線段圖的教學目標定位為學生能讀懂線段圖,體會線段圖能幫助我們正確的理解數量關系,解決問題。
2)揭示數量關系
教師通過對比較方法的總結,引出小汽車1時行60千米,即汽車的速度是每時60千米。教師這樣來引導:速度怎么求?你會求嗎?120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60表示什么?引導學生自主歸納總結出數量關系:速度=路程÷時間
3)、運用數量關系計算物體運動的速度
學生自主總結出數量關系后,馬上引導其進行運用,在運用的過程中發現矛盾,順理成章的進入速度概念的教學,完成練習后學生匯報,教師進行板書。原來它們的速度都是12千米,它們的速度相等嗎?引導學生發現這三個速度雖然都是12千米,但它們所指的時間段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樣,順勢進入速度單位的教學,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對速度概念的理解更為深刻、透徹,對速度單位這樣書寫的必要性更能理解,從而巧妙的突破難點。
4)、感受生活中的速度
本環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從人類、動物界、自然界等方面向學生展示生活中的速度,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增強應用意識,激發學習數學的愿望。在這個環節中,通過讀一讀、說一說、比一比等幫助學生感受速度的快慢,理解速度的內涵。
環節三:在解決問題中拓展模型
路程、時間、速度它們之間還有別的關系嗎?利用教材63頁的兩個教學情境,通過你能從圖中獲得什么數學信息?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每個數據表示什么?你能根據所列算式找到三者之間的關系嗎?這樣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通過豐富的情境構建數量關系,并在解決問題中拓展數量關系?偨Y歸納出三個數量關系后,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三個數量關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通過對比,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路程、時間、速度這三個數量之間的緊密聯系。
環節四:運用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本環節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闖關形式進行鞏固練習。練習設計遵循由易到難的規律,設計分層訓練,并且盡量選取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事物,能讓他們積極的思考,輕松地練習,感受數學的魅力,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第一關基本訓練,通過練習,明確已知路程、時間、速度中的任意兩個數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數量。第二關解答方法多樣化,可以比時間,也可以比路程,還可以比速度,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能力。
四、說板書設計
這樣的板書是直觀教學的體現,一目了然,突出了教學的重、難點,展現了知識體系,有利于學生進行知識梳理。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教學過程中只有不斷更新觀念,創設生動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做到“以生為本”,發展思維,張揚個性,享受數學學習的無窮樂趣。
《路程時間與速度》的說課稿 篇3
課程標準:
1.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運用數學的思維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從現實生活或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能夠用自己的話說出什么是速度、時間與路程,知道速度的單位,會正確讀寫速度單位。
2、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構建速度×時間=路程的數學模型,理解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
3、運用速度,時間與路程之間的關系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熟悉和掌握時間,速度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對速度,速度單位的熟悉和掌握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具備了除數是整十數除法的計算能力,能獨立解答求每分鐘行多少米的應用題,在已有的生活實踐中,經歷過路程、時間與速度,能模糊地感覺到它們之間可能存在一定關系,這些知識、能力及經驗為學生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建構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模型,解決相應的應用題提供了前提條件。
教學策略:
1)助學單先行,以學定教,教師的教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學生對這個課題已經知道多少、存在哪些障礙?如何做能協助學生輕松、有效的實現目標?這些是我進行教學方法設計的出發點與著力點。
2)體現“五主一輔”原則。本節課我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思維訓練為主線,以教材素材為主載,以學生情感的升華為主旨,以趣味性的故事情節和多媒體資源的聲像圖為輔的原則,創設問題情境,啟迪學生的抽象思維,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的發展,最后達到建模。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和你的家人從網上買過東西嗎?
師:那你們知道我們買過的東西是怎樣交到我們的手里的嗎?
師:其實快遞也是物流,關于物流,老師這里有一段視頻,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學生觀看視頻)
師:正是因為物流中心有著這么多的作用,所以每天那都是車來車往,你看摩托車、大貨車,小貨車都在趕著往物理中心送貨呢。
師:你發現了那些數學信息?
師:根據這兩條信息你能提出一個什么數學問題?
生1:車站與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
師:經過觀察,咱們發現并提出了數學問題,下面咱們就分析和解決問題。
二、活動促思
1.探究速度時間與路程
師:同學們,這是助學單的第一個問題,先請大家回憶一下,你昨天是怎么想的?現在請大家在組內交流你的想法。
師:哪個小組愿意交流一下你們的想法?
學生小組展示,并且進行互動
師:同學們討論的非常熱烈,剛才大家提到一個非常關鍵的幾個詞(板書速度、時間、路程),請大家結合實例想一想什么是速度?什么是路程?
同學們緊互動交流。
總結:這樣我們把每分鐘、每小時等等這樣的時間可以叫做單位時間 單位時間行駛的米數或千米數就可以叫做(速度)
師:那速度單位應該怎么寫呢?哪位同學愿意當小老師給大家講一講?
學生講解
師:學會了嗎?那老師可要考考大家。
課件出示:李老師騎自行車走了9千米,這里的9千米表示的是李老師騎自行車的速度。
師:看來表示速度的時候,一定要表示清楚那個單位時間行駛的速度
課件出示:劉翔的速度是9米/秒,蝸牛的速度是9米/時,兩個速度相等
師:哪里錯了?
師:我們如果讓劉翔和蝸牛比賽,滴答一聲誰出去了?誰還在后面慢慢的爬呀?
2.探究三者之間的關系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了速度、時間和路程,想一想老師接下來會提問什么問題?
學生猜測
師:沒錯,我們開始解決助學單的第三個問題,結合實例說一說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現在先想一想,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一下。
學生互動交流
師:同學們經過互動交流,我們理清了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師:現在請同桌兩人再互相說一說。
三、拓展延趣
師:看大家學的這么認真,老師獎勵大家去玩一個闖關游戲,看誰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可是可愛的熊大熊二被光頭強綁架了,你們愿意參與營救活動嗎?
四、鞏固練習
1、第一關:先說說路程、速度、時間的關系再填寫下表(課本100頁的1)
師:這是三種交通工具的形式情況,仔細觀察,解決第一個你打算用到了什么關系式?
生:因為路程÷時間=速度,所以用30÷2=15
師:第二個有關摩托車的,你能解決嗎?第三個呢?
師:恭喜大家順利闖過第一關,下面進入第二關
2、第二關:甲地離乙地有240千米,一輛汽車的行駛速度是60千米/時,從甲地到乙地行駛了4小時,
。1)60×4=240米
。2)240÷4=60千米/時
(3)240÷60=4小時
師:請問第一個表示什么意思?第二個?第三個?
師:同學們真厲害,這兩道題都沒難住大家,接下來我們接受更大的挑戰,請看
3、第三關:平均每小時可以做紙花25朵,3小時可以做紙花多少朵?
生:25×3=75朵
師:說說你的想法
師:每小時做得朵數×時間=一共的朵數
小明打作文,平均每分鐘打100個字,5分鐘可以打完,他的作文有多少個字?
生:100×5=500 (個)
師:你能像上個題一樣說說這個題的關系式嗎?
生:每分鐘打的字數×時間=一共打字個數
師:恭喜同學們成功營救出熊大熊二,老師為你們點贊。
師:仔細觀察剛才解決的這兩個問題,然后回憶下剛上課時我們解決的這個問題,你發現他們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
師:老師等等你,仔細考慮一下
師:在數學上能用聯系的眼光看待問題,這對我們的數學學習非常的重要。
師:這么多不同的數學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一個關系式上。希望你帶著發現的眼睛繼續去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五、總結回顧
師:這節課馬上要結束了,回一下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同學們的收獲可真不少,課下請把本節課知識整理在思維導圖本上,善于總結的孩子才會有更大的進步。
《路程時間與速度》的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路程、時間與速度”是在學生學習了“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這一運算技能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的解釋與運用,由以往第一學段的圖畫情境應用題的數模學習過渡到現在第二學段的文字應用題的數模學習。通過教材這種概括的、單列的數量關系向學生提供一種新的數學模型(即數量關系式),這種數學模型將應用到以后文字應用題的學習中去。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學生知識的基礎和心理發展的規律,我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
(1)在實際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結合實際情況,根據路程、時間、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的問題。
(3)樹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
3、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
(1)重點: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難點: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并運用這些數量關系分析與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關鍵:通過生活中的實際情境,讓學生感知與形成“路程、時間、速度”這三個概念,并切身體會每個物體的快慢與路程和時間都有關系。
4、教學準備:
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形式,再向抽象思維轉化。為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本節課我借助下面的教具幫助教學:
(1)多媒體教學課件。
(2)皮尺、秒表。
二、說教法:
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我用演示法、情境教學法、引導發現法、多媒體電教法、嘗試教學法、反饋法等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這三個概念。并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時間與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整節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三、說學法:
因為“速度”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時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故而教師創設一個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課件演示),幫助學生經歷一系列的觀察、實踐、探索、分析、思考、交流的過程,逐步讓學生理解“路程、時間、速度”這三個概念,并建立這個問題的數學模型(數量關系式),然后運用這個模型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材提供的練習和教師補充的習題)。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從而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標準》所提出:展現知識的產生和應用過程,形成“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基本敘述模式,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個環節進行。
【《路程時間與速度》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11-16
《時間的測量》說課稿11-11
成長的路程作文400字10-20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說課稿11-04
擦地哥的速度與激情隨筆美文06-28
《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觀后感12-16
一天的時間說課稿11-03
合理安排時間說課稿11-02
分數與除法說課稿11-09
《誠實與信任》說課稿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