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第二課時設計專題說課稿模板
大綱指出: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它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通過學習語言文字,正確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提高認識,受到思想教育。教學過程是學生的認識過程。小學生的認識過程一般包括:感知、理解、鞏固、運用四個基本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
《跳水》是人教版第十冊語文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文章記敘了在一艘外國帆船上發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長兒子戴的帽子掛到了桅桿頂端最高的橫木一頭,孩子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兒子跳水,使孩子轉危為安。
全文按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局劃分為四段,分兩課時教學。本節課著重理解課文第三、四段的內容和事物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受到教育,明白道理。
根據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注意事物的聯系”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確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①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船長在危急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②學習用“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③能用“模仿”“顯然”造句;
④朗讀課文。教學重點是理解事物的發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聯系而產生、發展、變化的。難點是理解船長為什么要叫孩子跳水。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我運用板書、板畫激趣引學;錄音、錄像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運用“讀、議、說、練”四環節讀書法和“粗、精、品”三讀的閱讀方法,讀懂課文內容,落實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程序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板書畫——激趣引學;
二、讀片斷——體會險境;(感受)
三、議方法——發散思維;(理解)
四、說聯系——落實目標;(鞏固)
五、練語言——鞏固發展。(運用)
具體的操作過程是這樣的:
一、板書畫——激趣引學
這一環節是為了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教師邊板畫邊敘述:在碧藍的大海上,風平浪靜,有一艘外國帆船完成了環球旅行,正往回航行。人們的心情愉快,聚在甲板上玩樂,這時,發生了什么事呢?讓學生回答,老師繼續板畫。緊接著問:課文的第一、第二段分別講了什么?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起因) 水手 追 猴子
追
(發展) 猴子 逗 孩子
以教師的敘述和板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緊接著讓學生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既復習了上一節課的內容,鞏固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又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為學習新課做好準備。
二、讀片斷——體會險境
這是本節課的主要環節。教師引導學生運用“粗、精、品”三讀的閱讀方法,結合課后“思考·練習”第一題,學習課文的第三、四段。分兩步進行:
放開、走上
第一步,學習課文第三段。先讓學生提出學習這一段要解決的問題,教師再進行概括、歸納:
(1)孩子為什么會走到桅桿頂端的橫木上去?
(2)從哪些地方看出孩子處境十分危險?讓學生帶著問題看錄像,聽錄音,粗讀課文,自己動腦筋找出答案,對課文的內容有個整體的感知。然后引導學生通過精讀重點句子,理解文中描寫猴子戲弄孩子的兩個句子,通過讀議,體會孩子“氣極了”的心情,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桿頂端橫木的原因;再抓住描寫孩子走上橫木的動詞:“放開、走上、搖晃、發抖”以及描寫水手表情變化的詞語:“嚇呆了,大叫一聲”和“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沒命了”,“即使他走到橫木頭上拿到了帽子,也難以回轉身來。”(用幻燈打出)這兩組描寫孩子所處位置的復句,讓學生品味,(利用板畫幫助理解),使學生知道孩子遇險,面臨生死的險境,情節達到高潮。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如下:
(高潮)猴子 逗 孩子 搖晃、發抖 險
第二步:指導學生小結出學習第三段的方法——“粗、精、品”三讀閱讀法,進行學法遷移,學習課文第四段。通過“三讀”,使學生知道:在危急的時刻,船長是怎么做的,他為什么這樣做。并讓學生把第四段內容歸納出來,模仿老師的板書,進行板書。
(結果)船長 命令 孩子 跳水 脫險
根據兒童心理學有關理論:“小學生的感知覺和有意注意還正在發展,情緒性仍很明顯,學習過程中,常受到當時情緒和興趣的影響……”為了增強直觀性,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孩子所處的險境及孩子與猴子之間的聯系,在以上兩個環節的教學程序中,我運用板書,板畫,同時運用錄像、錄音等電教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綜合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整個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活潑。并注意指導學生運用“粗、精、品”三讀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使學生學會讀書。“粗讀”能大概了解文章的內容;精讀是能用“點、圈、勾”等記號畫出所學知識的重點、難點、關鍵詞。
三、議方法——發散思維
人的創造力主要是依x求異思維,它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求異思維要求學生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積極、獨立地思考問題,主動探求知識,多方面、等角度,創造性地解決疑問。依據這一理論,我設計了這一環節,讓學生設身處地探討搶救孩子的妙法,老師問:假如你是船上的一員,你準備采取什么辦法使孩子脫險?讓學生暢所欲言,但暫不論辦法可否。再組織學生討論:孩子從高高的橫木上跳到水里,同樣有危險,船長為什么要命令孩子跳水呢?你的辦法和船長的辦法相比,哪一個的辦法好?采用小組討論的辦法,讓學生各抒己見。它既為每個學生參與學習提供了表現自我的機會,又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信息溝通,引起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在和諧、熱烈氣氛的學習活動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認知結構、個性品質得到積極發展,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多向性、靈活性和創造性。教師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有關語句,進行種種假設、推理、分析、比較得出:船長果斷命令孩子跳水是挽救兒子生命不容置疑的唯一辦法,從而懂得課文以“跳水”為題的深刻含義及船長的沉著、機智、果斷,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采用啟發、對比、議論、交流等形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發揮主體作用,體現“主體轉移,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精神,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單向信息傳遞的束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積極性。
四、說聯系——落實目標
依據小學生好動、愛玩、有旺盛的求知欲的特點,我設計這一環節,使學生充分地動腦、動口、動手,把所有的感官調動起來。指導學生看著板書、板畫,說出孩子、猴子、船長、水手之間以及環境等的聯系,以幫助學生理解事物之間是怎樣聯系的,懂得這個故事就是在事物的聯系中發生、發展、結束的,并讓學生用簡單的圖示進行板畫。看板書、板畫來說、來畫,既充分發揮了板書、板畫的直觀性,邏輯性等作用,又使學生的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及語言能力得到訓練。
在說、畫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么?讓學生暢所欲言,從學法上和思想上進行指導,使學生學文以明理,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體現語文教材的知識性和教育性,落實教學目標。
五、練語言——鞏固發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有語言的訓練,這一環節只是相對集中地進行語言訓練,以求得到鞏固發展。語言主要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由于教學時間的限制,課堂上著重于口頭語言的訓練,書面語言的訓練可留在課后進行。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兩道練習題:
(1)理解“模仿、顯然”并口頭造句。
(2)在你熟悉的事物中舉例說說事物之間的聯系。通過適當的練習,使學生把前面學到的東西加以運用,在運用之中,逐步地鞏固、熟練,形成能力,使學生學會分析事物和邏輯推理的方法,以利于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的同步發展。
最后讓學生質疑。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地給學生提供質疑的時間、機會,交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培養學生質疑的習慣,長期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教法學法的采用和教學程序的設計,既貫徹了教學大綱的精神,又符合小學生的認識規律,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素質,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附:板書設計:
12.跳水
(起因) 一、水手 追 猴子
追
(發展) 二、猴子 逗 孩子
放開、走上
(高潮) 三、猴子 逗 孩子 搖晃、發抖 險
(結果) 四、船長 命令孩子 跳水 脫險
【《跳水》第二課時設計專題說課稿】相關文章:
跳水(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2-01
《跳水》第二課時的說課設計08-13
《跳水》語文第二課時的說課設計03-12
《跳水》的說課稿07-30
跳水的說課稿11-26
《跳水》說課稿07-06
跳水說課稿11-06
《跳水》說課稿03-03
《跳水》說課稿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