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九年級《電阻的測量》說課稿(通用11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九年級《電阻的測量》說課稿(通用11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九年級《電阻的測量》說課稿 1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的是人教版九年級第十七章第三節的《電阻的測量》。
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
《電阻的測量》,是學生學習了歐姆定律之后的一節,是歐姆定律的應用,也讓學生掌握了一種測量電阻的方法,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從整個初中電學來看,本節內容是繼規律型實驗,探究串并聯電路電流、電壓、電阻的特點,探究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電阻的關系之后的第一個測量型實驗,運用間接測量的研究方法,是后續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的基礎,因此本節課是初中電學的重點,處于電學實驗的核心位置。在中考考試中也是一個熱點。
二、說教學目標
按照課程標準,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⑴知道測電阻的原理,加深對電阻的理解。定值電阻和小燈泡的電阻有不同的特性,通過對比和數據處理,就可以加深對電阻的認識。
⑵會同時使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體驗測量電阻的過程中,了解歐姆定律的應用,加深對科學探究中設計實驗和數據分析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在電路連接以及測量過程中,讓學生逐步形成安全操作、保護用電器的意識,養成規范操作的習慣。初中電學實驗中,規范操作始終是需要注意的問題,因此每次探究實驗都要強調。
⑵在實驗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自行設計完整的實驗操作方案,完成伏安法測電阻,數據分析。
重點依據: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為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做好鋪墊。這也是本節探究要重點訓練的。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數據,發現規律,正確理解影響小燈泡電阻和定值電阻的因素 。
難點依據:燈絲的電阻是受什么因素的影響而變化的,是學生很難接受的。因此如何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尋找規律,是本節的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1.學情分析。
教材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步驟、實驗記錄表格等,并要求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學生雖然經歷了幾個探究,有一定的實際操作經驗。但考慮到學生的動手操作機會少,在本節內容的學習中可能存在三個方面的困難:
(1)學生不能很好的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數據表格
(2)在實驗操作中,出現一些電路故障,不能迅速排除故障。
(3)在數據分析中出現困難。
2.主要教學方法:采用實驗探究法、談話法、啟發引導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學法:(1)小組合作探究法:讓學生自主的參與到學習中,參與探究,學會在小組中合作。培養合作能力。
(2)分析歸納法: 通過對實驗探究的過程和數據分析,提高處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學流程
我的整體教學設計:,整個教學為三個板塊,一是探究前的準備,讓學生理解實驗原理、步驟。這個是學生是否可以順利完成探究的前提。二學生自主探究,三是對實驗數據的分析處理。三個環節是層層遞進的。
實驗探究,一般可以分為七個環節,本節課我重點訓練的是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數據處理三個環節。一節課不可能面面俱到的。
另外我讓學生先做定值電阻再做小燈泡、通過對比,加深對本節課的理解,突破重難點。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向學生出示實物,2.5V的小燈泡和定值電阻。提出問題:如何測量它們的阻值。
通過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借助其它儀器來測量導體的電阻,引入本節課的課題。這樣設計的目的,一方面是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知道我們本節課的任務就是測量導體的電阻;另一方面,是讓學生知道要測量導體的`電阻有不同的方法。
2.合作探究:實驗原理,學生通過回憶歐姆定律,由導出公式很容易知道實驗的原理。
實驗儀器的選擇,我通過設計一些題目,讓學生抓住關鍵。測量電壓需要什么儀器,測量電流需要什么儀器?那么只有一組數據可以嗎?進而讓學生思考如何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學生在討論中,把這些問題解決,設計電路圖水到渠成。設計實驗步驟及設計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充分發揮小組合學的力量,在交流中不斷完善。
在這個環節中,要讓學生討論實驗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在使用中應注意什么?連接電路應注意什么?強調保護用電器,安全操作。
3.進行實驗
學生先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再測量小燈泡的電阻。
在學生做實驗前,提示電壓應該拉開距離,第一次取2.5V,第二次取2V,第三次取1V。并再次強調安全操作問題。
在探究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巡回指導,學生在連接電路中出現的問題,不要急于給學生回答。先讓學生自己思考。
3、實驗數據的處理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不易突破。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1)讓學生先算出自己小組的電阻值,并繪制圖像展示。
(2)提出問題:小燈泡和定值電阻的阻值在三次變化大嗎?
(3)燈絲的長度、橫截面積、材料都不變,那么為什么電阻卻變化很大?
(4)燈絲電阻的變化與電壓、電流的變化有什么聯系?
(5)小燈泡的亮度是怎樣變化的?電阻的變化與亮度之間有什么聯系?
(6)亮度增大時,燈絲的溫度如何變化?
(7)當燈絲溫度升高時,電阻會如何變化?
這樣設計的依據是:對數據的分析,實際上就是對信息的處理,是探究實驗中學生應該掌握的一項技能;更是中考的熱點。因此在此處濃墨重彩的處理。
而這一點又是學生難于接受和掌握的。因此把難點分散,把問題分解為一個一個的小問題,具有層次性,符合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律。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在激烈的碰撞中,從而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具體的處理過程中,還要看學生的已有知識積累,看能否順利的出現知識的遷移,進而作合適的引導。學生能否在小燈泡的阻值與亮度之間建立聯系,是這個環節的關鍵。
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讓學生對電阻的理解達到一個全面的認識。
4、自我檢測
交流評估這個環節放在課下讓學生討論。一節課不可能把探究實驗的七個環節全做為重點,時間不夠,因此放在課下處理。最后要對本節課的教學效果進行檢測。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探究前的準備和探究環節學生活動比較充分,但在數據分析環節的處理教師還是有操之過急,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
九年級《電阻的測量》說課稿 2
教學目標
在初中物理教學實踐中,伏安法測電阻是一項重要的物理實驗。因為,它既涉及學生對相關重要物理概念的正確理解,又涉及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同時,作為對學生物理學習知識掌握的一項重要的考核內容,它還是學生成績考核的必出題之一。因此,怎樣讓學生理解實驗、學會實驗、做好實驗,真正掌握實驗所包含的物理要領和實驗技能,就成為許多教師探索的課題之一。因此針對這節課,我設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應用歐姆定律,學習一種測量電阻的方法。
2、學會同時使用電流表和電壓表。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己動手設計實驗,測量出小燈泡的電阻,了解歐姆定律的應用。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電路的設計、連接以及測量過程,培養科學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根據課題設計實驗電路圖,掌握正確的操作順序。
難點:根據電路圖進行實物連接線,排除接線中的故障。
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1)初中學生正處于發育、成長階段,他們對事物存在著好奇心,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但這一階段的學生仍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時期。
(2)在本課學習之前,學生對電壓、電流和電阻有一定的認識,但這種認識有一定的膚淺性、片面性,沒有上升到理性認識、還不能構成科學的知識體系。
(3)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適合在網絡環境下學習。
設計思想
主要采用“設疑、探究、發展”的教學模式,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學習,體驗學有所成,學有所用的學習樂趣。在學習過程中利用小組使用的形式,并要求共享資源,在集體的努力下克服學習的困難,完成學習的任務,促使學生早日建立合作的團隊意識。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用一個電路板改變小燈的亮度,設疑:燈的亮度改變時,燈的電阻變化嗎?引入新課,一目了然。
二、進行新課:
讓學生在問題的提示下完成實驗探究,為了避免實驗探究過程中的盲目,回答以下幾個問題,這些問題既是對學生的提示也是實驗中應當注意的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探究活動。
1、你的實驗原理是什么?
2、設計的電路中的各個器件的作用是什么?
3、你認為在實驗中至少需要測幾次數據?通過什么方法來改變?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4、在實驗中你遇到了什么問題或故障?你是如何排除的?
5、能不能使小燈泡兩端的電壓超過額定電壓?為什么?
6、你認為在實驗中還應該注意哪些地方?
提示:可以讓學生先在仿真物理實驗室軟件上先模擬實現,再實際連接電路,這樣可以避免在實際連接過程中時間的浪費。
實驗探究完成之后,利用幻燈片及時進行評價及交流,這是探究活動中的重點及升華。主要解決幾個問題:
1、對實驗電路圖的'探討,說明此實驗電路圖的優點。
2、利用仿真物理實驗室將實驗過程再現。
3、利用仿真電路圖探討實驗過程中的注意點。
4、對實驗過程出現的故障的排除。
三、總結及自我評價:
老師在整個實驗結束之后,進行適當總結,這里可采用概念圖的方法,方法比較直觀、清晰,內容可包括學生幻燈片中包含的內容:即原理,器材,電路圖,器材作用,實驗時注意事項,電表量程的選擇等,讓學生再次加深印象。并讓學生對自己表現給與評價,從而提高同學學習的積極性。最后,利用課后一道練習題,即電壓表的外接法及內接法的探討,使本節內容更加深入。
本節課的特色說明:
整節課始終貫穿一條主線,根據提出的問題,學生進行設計并進行探究,對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先小組討論解決,如不行的,就在全班交流時提出,由其他小組幫助解決,或師生共同解決,讓學生自己分析從實驗中獲得的種類信息,從中做出判斷,去偽存真。因此,本節課信息量非常大,對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這堂課始終在一種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氣氛中進行。
本節課使學生對探究的過程及方法更加明確,并且利用其中的評價體系,對各自的表現給予評價,有利于同學間的相互配合。
本節課主要運用了仿真物理實驗室,這個軟件操作簡單,現象明顯,學生很容易掌握。
九年級《電阻的測量》說課稿 3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早上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測量小燈泡的電阻》。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六個方面來闡述對本堂課的理解與設計。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測量小燈泡的電阻》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七章《歐姆定律》的第三節。測量小燈泡的電阻是初中物理電學知識中重要的實驗內容,是歐姆定律的應用和測量小燈泡功率的基礎, 可以說既是對所學知識的深化,又是對新學知識的鋪墊,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學好本節課至關重要。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知道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的原理;
2.進一步掌握電壓表、電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規則;
3.通過使用滑動變阻器,進一步理解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作用,鞏固滑動變阻器的正確使用方法。
過程與方法:1.通過測量小燈泡的電阻,了解歐姆定律的應用。
2.通過學生根據實驗課題選擇儀器、設計實驗、制訂實驗操作方案等,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1.通過學生自己的設計、操作、結論的分析,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周密、嚴謹的科學思維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實驗過程中,培養同學之間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
3、教學重難點
重點:利用電流表、電壓表測小燈泡的電阻 。
難點:難點是如何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數據,發現規律,加深對電阻概念的認識。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并根據實驗數據,求出小燈泡的電阻;得出金屬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學生剛剛學習了“歐姆定律”,第二次同時使用電流表、電壓表和滑動變阻器等電學儀器,在這種情況下來學習本節課,可能存在三個方面的困難:
(1)能否設計出完整的實驗步驟。
(2)能否準確的連接實驗電路。
(3)能否根據實驗數據得出導體電阻與溫度的關系。
三、教法與學法
教法:問題引導、指導學生實驗探究。
學法:思考、討論、探究、分析、歸納總結。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約2分鐘)
通過問題,歐姆定律的內容,用公式表示歐姆定律,及公式的變形,讓學生考慮如何測燈泡燈絲的電阻,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測出U、I,再根據R=U/I,即可算出燈絲電阻。
由于學生對歐姆定律的知識掌握的很好,所以這部分內容比較好引入,符合學生認識規律,學生已經在上節課學過公式的變形,很容易得到變形公式,為如何測電阻打下基礎,很容易引入課題《測小燈泡電阻》。
(二)設計實驗方案(約10分鐘)
各實驗小組討論、設計一個能測燈絲電阻的電路圖,可能出現電路中沒有滑動變阻器的情況。然后以此為契機討論到底用不用滑動變阻器,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白滑動變阻器在此電路中的作用。
這部分內容我是這樣做的,讓學生畫出測電阻的.電路圖,大部分學生都沒畫滑動變阻器,讓同學們想想自己所畫的電路圖只能測幾次電阻,同學們都想到只能測一次,那么老師設疑如果要多次測量應該怎樣改進你所設計的電路圖呢?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改變電源電壓,一種是用滑動變阻器讓學生討論哪種方法更方便,學生很容易得出用滑動變阻器。在電路圖中加入滑動變阻器。
電路圖確定之后,再給學生時間討論實驗步驟及實驗中的注意事項。設計表格較為簡單,學生容易完成。
學生討論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后讓學生簡單敘述一下,這樣可以將學生的成果進行交流,鍛煉了學生的交流評價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三).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20分鐘)
學生實驗,記錄數據,教師巡視,輔導實驗。
實驗次數
電壓(V)
電流(A)
(四).分析數據,得出結論(5分鐘)
由兩個實驗小組將實驗數據填在黑板上,學生會發現隨著電壓和電流的改變,燈絲電阻也在變化,這一實驗結果與學生原有的知識“導體的電阻和導體兩端的電壓以及流過導體的電流無關”,發生沖突,以這個沖突為突破口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三次測量得到的電阻為什么不同。可讓學生重復剛才的實驗,仔細觀察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時,除了電壓表和電流表示數的變化,電路中還有什么現象。很快學生會注意到燈泡亮度的變化。燈泡越亮,就說明燈絲溫度越高,三次測得電阻不同是因為燈絲溫度發生了改變。
(五)交流和評估(5分鐘)
學生小組間交流實驗中遇到的問題,有代表性的一起討論。
(六)小結(2分鐘)
由學生小組逐一總結本次課的知識點并記錄。
(七)布置作業(1分鐘)
完成本節實驗報告
五、板書設計
測量小燈泡的電阻
實驗原理:R=U/I
電路圖:
滑動變阻器的作用
(1) 保護電路
(2) 改變電路中的電流
六、教學反思
學生在連完實物電路,閉合開關時,燈泡不亮,此時只需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減小接入電路的電阻即可,而學生卻普遍認為是電路故障,不知所措。今后的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并加強此類問題的聯系。
九年級《電阻的測量》說課稿 4
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說課的題目是《電阻的測量》。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
《電阻的測量》是人教版九年級第十七章第三節內容。從編者的編寫意圖來看,《電阻的測量》安排在歐姆定律之后,是歐姆定律的應用,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種測量電阻的方法,正確、安全的使用電路元件,是對前面學習使用電路元件方法的鞏固,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從整個初中電學體系看,本節內容是繼規律型實驗,如:探究串并聯電路電流、電壓、電阻的特點,探究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電阻的關系之后的第一個測量型實驗,是后續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高中學習伏安法測電阻的基礎,因此本節是初中電學的重點,是高中物理知識下移的良好載體,處于電學實驗的核心位置,是中考熱點。
2、學情分析及整體教學設計
教材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步驟、實驗表格等,并要求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學生已經有了探究的經歷,有一定的實際操作經驗。但考慮到學生的動手操作機會少,學生在本節內容的學習中可能存在三個方面的困難:
(1)不能很好的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表格
(2)實驗操作中,出現一些電路故障不能迅速排除。
(3)通過分析數據得出實驗結論存在一定的困難。
基于存在的困難,我將整個教學分為三個板塊,一是探究前的準備,讓學生理解實驗原理、步驟。二學生自主探究。三是對實驗數據的分析處理。三個環節是層層遞進的。
實驗探究,一般可以分為七個環節,一節課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為突出重點,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數據處理三個環節作為重中之重。
二、說教學目標
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道測電阻的原理,會同時使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
(2)理解定值電阻和小燈泡的電阻有不同的特性。
(3)在測量過程中,體驗設計實驗、分析實驗數據的重要性,讓學生逐步養成安全操作的習慣,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目標的確定依據:(1)按照物理課程標準。
(2)本節的中心任務是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教材中并未對是否測量小燈泡的電阻提出要求。由于物質種類不同,燈絲電阻受溫度影響明顯,學生對此難以理解。為降低難度,讓學生知道溫度對電阻的影響,我利用測出實驗數據讓學生類比思考的方法將測量燈泡電阻融入到本節課中。
教學重點:自行設計完整的實驗操作方案,完成伏安法測電阻。
重點設置依據:經歷設計實驗與制定計劃的過程,為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做好鋪墊。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數據,發現規律,正確理解影響小燈泡電阻的因素。
三、說教法
說教法: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談話法、啟發引導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教學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探究前的準備,要讓學生了解實驗原理、儀器選擇、電路圖、表格、注意問題等,采用啟發引導、談話討論、師生互動的教法。第二個環節是讓學生自主探究。當然根據學生的探究情況可以適當的指導。第三個環節是數據處理。
四、教學流程
1、探究前的準備
實驗原理的確定:讓學生回憶歐姆定律,由導出公式聯系實驗的'原理。
實驗儀器的選擇:教師提問:(1)測量電壓和電流需要什么儀器?(2)為確保電路元件不被燒壞,應選擇什么儀器?(引出變阻器限流式作用)只測量一組數據可以嗎?進而讓學生思考如何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引出變阻器分壓式作用)。
電路圖的確定:通過所選儀器的作用,引導學生設計出本實驗的電路圖。
實驗步驟的確定:讓學生在討論中,理解實驗是如何進行的。提問學生,然后讓其他組的學生補充,最后教師總結。
實驗表格的確定:表格設計的要領是:明確測量的物理量有哪些?計算的物理量有哪些?為提高實驗結論的普遍性,還應該注意什么?在學生展示了自己設計的表格后,
在這個環節中,要讓學生明確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在使用中應注意什么?連接電路應注意什么?
提示電壓應該拉開距離,第一次取1V,第二次取1.6V,第三次取2V。雖然在實驗前做了準備,但考慮到學生的動手操作的機會少,這一環節我計劃用15分鐘。
在探究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巡回指導,學生在連接電路中出現的問題,不要急于給學生回答,先讓學生自己思考。
3、實驗數據的處理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不易突破。我計劃用10分鐘時間。我設計了以下一組問題:
(1)讓學生先算出自己電阻的電阻值,并且上去展示。
(2)三次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變化大嗎?
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讓學生對電阻的理解達到一個全面的認識。
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小燈泡與定值電阻受溫度影響阻值變化不同呢?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5、板書設計
實驗原理:R=U/I
實驗電路圖:
實驗表格設計:
次數
電壓/V
電流/A
電阻/Ω
電阻RX平均值/Ω
九年級《電阻的測量》說課稿 5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學習的是《電阻的測量》,本節課屬于測定性實驗課,可以幫助學生了解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等儀器的使用,幫助學生理解歐姆定律。
2、教學難點重點
①難點 :學會正確使用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電阻
②重點 :知道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目的、原理、步驟等
3、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
知道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目的、原理、步驟等 學會正確使用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電阻
②過程與方法:
通過電阻的測量,培養科學測量的方法和能力
③情感、態度與價直觀:
經歷電阻的測量過程,培養規范操作實驗的習慣。
4、教具與學具:電流表、電壓表、導線若干、學生電源、電鍵、待測電阻、滑動變阻器
自制課件及FLASH
二、說學情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歐姆定律、電壓表、電流表的使用方法、滑動變阻器、串聯電路的特點,已具備一定的基礎。本節課課是一堂測定性實驗課,要求學生知道所涉及的實驗器材的使用,知道實驗目的、原理及步驟。首先運用實驗更換定值電阻改變燈的亮度的實驗,引發學生對電阻大小的興趣,運用鏈式問題的逐步引導學生如何電阻的測量,對于器材的使用,學生有一定的基礎,但不是很熟練,需要復習鞏固。
三、說學法 1.設計理念:
1.本堂課采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教師運用鏈式問題,層層深入,學生逐步電阻測量的實驗原理,電路圖、儀器的使用方法等等,學生自主的完成實驗的測量,引導學生測量實驗的數據處理。
2.學法指導
教師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小組合作自主完成電阻的測量,自主完成實驗數據的處理。
四、說教法
本堂課教師運用提問法,學生交流討論,逐步引導學生了解本次實驗的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電路圖、實驗步驟等等,最后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并處理實驗的數據。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將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教學:
創設情境:復習測量是石頭密度的實驗,類比引出如何測量導體的'電阻
合作學習:學生分小組獨立完成實驗的測量,教師對個別小組存在的問題加以指導,學生獨立完成數據的處理。 探究新知:
內化提高:通過“思考與討論”環節內化提高 實際應用: 感悟收獲:
課堂小結:小結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注意事項
布置作業:找出“探究導體中電流與電壓的關系”與“電阻的測量”實驗的異同點。
六、說板書設計
最后我說一下這節課的板書設計,為了使學生對的知識有個系統全面的掌握,板書如下:
電阻的測量 實驗目的: 實驗原理: 實驗電路圖: 實驗步驟: 實驗注意事項:
九年級《電阻的測量》說課稿 6
一、教學目的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測量小燈泡的電阻》是歐姆定律在實際中的重要應用。通過本實驗,可以使學生獲得一種測量電阻的方法。新教材安排了測量小燈泡電阻的實驗,要求學生“多測幾組數據”,“比較計算出的答案”從而能看出其中規律。如此安排,可以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培養學生信息處理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助于學生認識溫度對于導體電阻的影響。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一種測量電阻的方法
2.能力目標:
(1)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
(2)會設計和連接實驗電路。
(3)學會根據物理規律及實驗數據進行推導。
3.德育及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合作能力。
3、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實驗原理;會組成實驗電路。
(2)教學難點:實驗步驟的設計;根據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二、學習者分析
八年級學生經過一學期的物理學習,已基本領悟了“科學探究”的各主要環節,同時也具有了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及操作能力,但是面對一個陌生的探究課題還是不能獨立完成。
三、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采用目標導學、學生分組實驗、分析討論、講授及多媒體演示等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充分體現現代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及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動手、動腦,從而掌握知識、提高各種能力。學生主要學法為實驗探究法和討論歸納法。
四、教學過程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分為導入新課、課堂討論、分組實驗、小結等5個部分。
1、導入新課
電流可以用電流表測量,電壓可以用電壓表測量,電阻用什么儀器測量呢?我這里有一個小燈泡,如果你手中只有電流表和電壓表,怎樣幫我測出小燈泡的電阻呢?以這樣的.方式引入新課,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發散了學生的思維。
2、新課教學
以教師引導,學生為主體積極參與的形式,分為五個學習過程:
活動一:明確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電路圖、實驗數據記錄表格。
這部分內容由于布置了課前作業,學生已有準備。采取提問和學生板書的方式,將實驗原理、電路圖及實驗表格呈現在學生面前。
活動二:挑選實驗器材。
這部分內容由于已課前步置了設計實驗報告,并且明確了實驗電路圖,大多數學生能正確選擇。所以要進行學生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選擇,教師巡視并指導。
活動三:完善實驗操作步驟。
實驗步驟制定的是否合理、完整,直接影響到數據的測量和實驗正確結論得出。我采取這樣的教學步驟來引導學生的:
首先,通過學生評比、推薦的方式,選出四份實驗操作步驟制定得較為完整的實驗報告。用投影儀將四份實驗報告同時顯示在大屏幕上。
第二,采用分組討論的方法,總結出四份報告中實驗步驟設計合理之處。
第三,每位同學再擬定一份完整的實驗步驟。
最后,用大屏幕顯示正確、合理的實驗步驟,使每一個學生能夠明確怎樣進行實驗操作。
活動四:分組實驗。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的薄弱之處。為了能讓每個同學都能正確連接電路,得出實驗所需的數據,我采取這樣的方式來進行的:
第一:每組只有兩個人,但每一組都分派一名實驗能力強的同學,這名同學主要起指導的作用,而由另一能力稍弱的同學操作。
這樣做既讓每個同學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又培養了合作能力。
第二:提醒同學在實驗過程中,注意小燈泡亮度變化,并建議在不同亮度下觸摸小燈泡,為得出導體電阻與溫度的關系做準備。
活動五:得出結論
這部分內容包括兩部分:
第一:根據歐姆定律用得到的實驗數據求出小燈泡的電阻。
應用歐姆定律的相關練習,學生已經做了很多,所以大多數學生都能得出小燈泡的電阻值。這一步要進行學生活動,讓學生動手計算,教師提供展示結果的平臺。
第二:得出金屬的電阻本性——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由于事先已提示學生觀察小燈泡亮度和小燈泡的溫度,一少部分學生可以發現導體電阻與溫度的關系,而大部分同學能發現電壓與電阻之間有一定關系。
我采取這樣的教學步驟來引導學生學習:
網絡資料(金屬鉑電阻與溫度的關系)分析網絡資料總結
在這樣的活動中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敏銳的獲取信息的能力和追求證據的科學態度,這正是我們物理教育所致力追求的。
3、第三個環節:內化提高,實際應用
從基礎鞏固、能力提高、發展思維三個層次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自我檢測、強化訓練。(設計意圖: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4、第四個環節:感悟收獲、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收獲到了什么?有何感受?
(設計意圖:讓學生談收獲,反映的不僅有知識與技能的達成情況,還有過程的體驗、方法的獲得以及物理思想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情況,教師根據情況再進行小結。)
5、第五個環節:布置作業、拓展延伸(設計意圖:學以致用、鞏固提高,學會科學想象。符合新課標“不同的人在物理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基本理念。)
九年級《電阻的測量》說課稿 7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電阻”是學習了電流、電壓以后緊接著學習的一節電學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物理量。與理解電流和電壓的初步概念一樣,理解電阻概念的初步含義及其決定因素,是變阻器、歐姆定律、以及電阻的串、并聯等后續學習的必要基礎,在生產和生活中也有廣泛的應用。所以無論從課程標準的要求上看,還是從物理學知識的擴展上看,本節都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本節課重視探究方法培養,注重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讓學生在認知過程中體驗實驗方法,了解什么是電阻和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教學內容的設計是根據提出的問題,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實驗和對實驗現象分析、處理得到相應的結論。
二、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電阻,理解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屬性。
(2)、知道電阻的單位及其換算。
(3)、理解電阻的大小與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有關。
2、過程與方法
在探究決定電阻大小因素的過程中,體會用,控制變量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電阻與哪些因素有關,產生興趣,積極動手進行實驗或觀察實驗。
4、重點、難點分析
課程標準中要求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學習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據此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為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而難點是電阻概念的建立。
三、說學情
現在,學生已基本知道了“科學探究”的各主要環節,同時也具有了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及操作能力,但是面對一個陌生的探究課題時,還是有困難的。結合實際對本書內容進行合理的重組,以更利于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從而學到真正的知識和掌握相關的技能,并領悟科學探究的意義。
根據以上設計理念,針對本節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確定本節采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實驗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自主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找出規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觀察、實驗能力。為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實現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針對本節內容和以上教法,學生主要學法為實驗探究法和討論歸納法。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首先,演示一,個小實驗:比較小燈泡的亮度。把長短,粗細相同的銅絲和鎳鉻合金絲分別接入電路,閉合開關,觀察電路中小燈泡的亮度。
(1)、小燈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說明在相同的電壓下,通過它們的電流一樣嗎?為什么會有這種差別呢?
(2)、常用的導線通常是用銅或鋁做的,特別重要的用電設備的導線,還要用昂貴的銀來做。鋼鐵也是導體,又多又便宜,那么,為什么不用鋼鐵來做導線呢?
(通過創設情景,自然引出問題,激發起學生探究的欲望。也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思想。)
2、設疑分析,突破難點
看來導體之間是有著某種區別的。我們可以通過實驗來看看區別到底在哪里?
實驗前提示學生觀察:兩次實驗電路發生了什么變化?出現了什么現象?
演示實驗后,教師及時點撥分析:是什么原因導致了燈的亮度不同?燈的亮度不同說明什么?那么造成通過兩個燈泡的電流不相等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紛紛討論,但所提猜想缺乏針對性,于是教師設置情景,進行誘導。
通過學生,分析、比較和討論,最終達成共識:燈泡亮度,不同是由于通過燈泡的電流大小不同,而造成電流大小不同的原因是組成電路的導,體不同,導體對電流,有阻礙作用,不同的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不同。從而總結出電阻的概念: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用“電阻”這一物理量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的大小,導體的電阻越大,通過導體的電流就越小。
教師及時在黑板上板書,同時介紹電阻的符號、單位、單位的符號及換算,水到渠成,輕易化解難點。
另外,投影出示歐姆簡介和電子產品中各種各樣的電阻器,目的是進行物理學史教育,人文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去感染學生,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投身科學研究的熱情。
3、科學探究 、 突出重點
在了解電阻概念的基礎上提出:是什么因素影響導體電阻的大小不同呢?
為了探究這個問題首先要提出猜想:學生進行討論,回答:長度、橫截面積、材料、體積、顏色等,要讓學生懂得控制變量的意識。各小組根據要求,設計實驗,然后選代表講解。在獲得同學肯定評價的基礎上,選擇將所需導線與電流表串聯接入電路中,讀出電流表的示數,填寫實驗報告,通過比較得出探究結果。
師生共同總結結論:導體電阻的大小與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和材料性質有關。并定性地指出有什么關,系。
最后補充:導體的電阻除了與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有關外,還與一個因素有關。
演示:將電源、開關、電流表、廢燈管燈絲串聯起來,用酒精燈給燈絲加熱,觀察現象。
問:從這個實驗中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引導學生得出溫度對電阻的影響。
4、課堂練習,深化知識
教師講述: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電阻及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接下來我們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前面提到的生活中的幾個問題。
(1)家用電源線通常用銅絲制成,為什么不用鐵絲或銀絲?
(2)一根電阻絲的阻值是10Ω,當它兩端電壓增大時,通過它的電流怎么變?電阻怎么變?要想改變電阻,有什么辦法?
將所學知識及時應用,不但可以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在課堂上起到了前后呼應的作用。也為后續學習作了鋪墊。
九年級《電阻的測量》說課稿 8
一、教材分析
本節是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六章第一節的內容。電壓是在學習了電流之后的又一個重要的電學基本物理量,是歷來初中物理教學的重點,也是下一章學習《歐姆定律》和進一步學習電功率的前提和基礎。
二、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
1、了解要在一段電路中產生電流,它的兩端就要有電壓。
2、知道電壓的單位及單位換算,記住干電池及家庭電路電壓值。
3、知道電壓表的用途與符號,知道正確使用電壓表的規則,能識別和選擇電壓表量程,會正確讀數。
過程與方法:
1、在初步認識電源、電壓、電流關系的過程中,感受推理方法。
2、通過電壓表使用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電壓表的使用方法,使學生學會閱讀說明書,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
三、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正確使用電壓表,并能準確讀數
教學難點:認識電源、電壓、電流關系,以及電壓表量程的正確選擇、連接和讀數。
三、教法學法分析
教法:實驗法、觀察法、類比法
學法: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討論法、實驗探究法、知識遷移法
初中階段是學生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薄弱。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通過聯系實際,演示實驗-對比學習-啟發引導等教學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嘗試探究-拓展應用,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學會使用電壓表,獲得成功,并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意識。
四、教學過程分析
課堂結構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生疑;
(二)整體感知,自主探究;
(三)合作互動,交流分享;
(四)實踐體驗,當堂內化;
(五)遷移拓展,提高素養。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生疑
設計活動:老師提問生活中與電壓有關的一些現象,如有時家里燈泡忽明忽暗,是什么原因?同學們知道生活中哪些有關電壓的知識呢?引入本節課主題。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現象入手,激發學習興趣,既自然地過渡到課題,又體現出物理學從生活走向物理這一理念。
第二環節:整體感知,自主探究
整體感知學習電壓的概念,單位,常見的電壓值。
設計活動:
1、幻燈片演示起電機的高壓放電現象,
2、水果電池,讓學生認識到水果在這里扮演了“電源”的角色。
3、分組實驗:學生觀察一節和兩節干電池供電時,燈泡亮度的不同。
4、利用水壓和電壓進行類比,從而分析電源的作用以及和電壓和電流的關系的作用。得出: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
設計意圖:電壓的準確概念,對于初中學生,利用現有的知識水平無法理解,所以在初中階段沒有過高的要求。因此,我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干電池的電壓,家庭電路的電壓,高壓電線的電壓,以及水果電池概念中直接提取電壓這一物理量。然后通過分組實驗,觀察燈的'亮暗,分析原因,引出電壓的作用。再通過與水壓進行類比,體會出電源、電壓、電流的關系,從而來理解電壓,又能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知道紛繁的科學現象與電壓的關系,感受到對于電壓的認識有趣且有用。
第三環節:合作互動,交流分享
設計活動:引導學生自學電壓的測量這部分內容。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引導學生學會閱讀說明書。
設計意圖:學生已掌握了電流表的構造,電壓表與之相似,學生可以利用類比的方法,舉一反三,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小組合作,互助互學意識。然后總結電壓表的構造及使用方法。既鞏固了舊知識,又很好的掌握了新知識。
第四環節:實踐體驗,當堂內化
設計活動:學生應用桌面實驗器材,結合課本圖16.1-5電路圖,連接實物圖,進行試驗。練習用電壓表測電壓。同時通過實驗得出只有一個用電器的電路中,用電器兩端的電壓與電源兩端電壓相等。
設計意圖:檢驗學生對電壓表使用方法的掌握情況。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等等;而教師則起到了幫助、引導的作用,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符合新課標的理念。
第五環節:遷移拓展,提高素養
設計活動:通過多媒體幻燈片展示7道由淺入深有梯度的習題,鞏固本節所學內容,達到學以致用。
設計意圖:鍛煉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體現物理就在我們身邊,引導學生善于思考,重于實踐的意識。
第六環節:歸納小結,提煉概括
設計活動:
1、課堂小結:電壓的概念,電壓表的使用與讀數
2、練習反饋:練習冊部分題
五、板書設計
傳統設計模式,兩個主題,一個是電壓的概念,包括電源、電壓和電流的關系,電壓的單位及單位間換算關系。另一個是電壓表的使用及讀書,總結成口訣便于學生記憶。
九年級《電阻的測量》說課稿 9
一、教材分析
本冊書中,第十七章《歐姆定律》是電學中的基本定律,是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和分析電路的基礎,是學習電功率、家庭電路等后續章節的必備知識。本章本身就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電學的重點之一。而《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一節十分重視科學方法的滲透,重視科學探究過程,主要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實驗,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體驗方法、學習方法,利用“控制變量法”對“電流、電壓、電阻”三者的關系進行一個定性分析,是了解得出歐姆定律的過程,因此,這是學生在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等概念以及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使用方法之后的進一步總結深入,也是掌握電學最重要規律之一《歐姆定律》的前提。
同時,本節內容的探究實驗是一個比較完整的探究,它涵蓋了探究的七個基本要素: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通過這部分的學習使學生深刻領悟科學探究的意義,掌握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培養了小組合作的交流意識。通過本節課學習,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同一電路中電學的三個基本物理量之間的關系,進一步了解運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多個變量間的關系的實驗方法,為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打下基礎。
二、學情分析
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電流、電壓、電阻等電學基本知識,為我們本節對“電流、電壓、電阻”三者的定性關系進行探究做了鋪墊。但由于學生對已有知識的理解層次有所差別,而且存在一定的能力差距,所以常出現“一聽就懂,一丟就忘,一用就錯”的問題,主要是因為目前學生在分析處理問題時缺乏具體的思路與方法。
根據本學段學生心理和年齡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水平,針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據課程標準我擬定了以下教學重點與難點。
三、重點與難點
根據對教材的詳細分析,本節課是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實驗,發現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從而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因此,運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設計與連接實際電路既是本節的重點,也是難點之一。與此同時,組織好學生運用表格法、圖像法等科學方法進行實驗數據的處理分析,也是本節的難點之一。
四、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與學生實際情況分析,為有效突破本節教學重點與難點,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設置了本節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掌握連接實際電路的方法與技巧。
2.過程與方法:
①在教師以遞進式設問方式的引導下,能夠利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設計,從而掌握“控制變量法”的運用;
②通過實驗數據的處理,掌握實驗數據處理的常用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學生自身經歷探究實驗過程,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②通過小組探究實驗,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意識。
五、教學方法
為成功達到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在教與學方面,本節課主要牽涉到以下方法:
1.教法方面
針對本節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限于探究的形式,而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采用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主實驗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通過引導探究實驗,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的過程。具體方法包括:遞進式提問法、討論法、分組探究法、師生互動法等。通過學生分組實驗,相互討論交流,相互啟發,相互促進,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并且通過具體的實驗設計掌握利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問題的方法,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2.學法方面
本節課的主體是學生,主要內容是學生進行探究性實驗,得出結論。因此在學習本節內容時,學生主要使用的學習方法有:小組實驗法、自主探究法、討論法等。學生通過利用各種學習方法,能夠順利完成課堂內容的同時,培養了自身的綜合能力。
六、教學設計
針對前面的分析,依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1.引入環節:結合學生已有知識,以提問“電流的影響因素”引入,有效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2.新課講授:結合“電流的`影響因素”,對“控制變量法”進行講解,同時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進行探究實驗的方法——保持R不變,改變U,觀察I或者保持U不變,改變R,觀察I。
3.實驗設計:利用遞進式提問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設計:
設問目的
在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時,如何保持電阻R不變?
明確選用定值電阻R
如何改變定值電阻兩端電壓U?
明確滑動變阻器在本實驗中的作用
需要用到哪些實驗器材?
讓學生明白實驗器材的選擇方法
如何連接所選用的實驗器材?
鍛煉學生設計實驗電路的能力
馬上要開始實驗了,實驗前我們還要準備什么?
鍛煉學生設計實驗步驟的能力,理清實驗思路
根據大家的實驗步驟,有什么特別要注意的地方嗎?
提醒學生實驗注意事項,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能力
4.分組探究實驗:教師組織學生開始分組探究實驗,現場進行指導,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協助完成探究實驗。
5.評估交流: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自己的探究活動進行展示、回顧、分析,思考設計方案有無不合理的地方,操作有無失誤,測量結果是否可靠?
七、教學效果設想
因本節課是在充分分析了教材、學生情況等進行了重點、難點的擬定、教學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環節的設置,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以遞進式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順利進行實驗設計、完成實驗。應該說,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難度大幅度下降,更容易掌握新知識,同時也能夠從本節課的學習中進一步掌握“控制變量法”以及為下一節《歐姆定律》的學習奠定了基礎。這樣的課堂設計,會比較有效地達到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
九年級《電阻的測量》說課稿 10
一、教學內容:
1、本部分內容包括的知識點,它們在整體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及前后聯系
包括的知識點有:
(1)螺旋測微器的使用和讀數;
(2)根據歐姆定律和電阻定律測定金屬的電阻率。
本節介紹了高中物理中重要的基本測量儀器——螺旋測微器的使用和讀數,它不僅是高考、會考的熱點問題,也是學生走上社會必須掌握的一種基本測量工具。本實驗是在學生具有的初中知識和實驗技能,在高中學習的歐姆定律和電阻定律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歐姆定律和電阻定律的加深理解,也是對它們的鞏固和應用。通過實驗能使學生熟悉常用電學儀器的使用和讀數,對學生進一步學習電路的基本知識和掌握電學實驗的基本技能都有重要作用,同時也能使學生初步了解電學實驗的電路設計和器材的選擇。
2、知識內容反映的技能、能力及思想方法
本課為學生分組實驗課,通過實驗能反映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及實驗的基本技能。比如對常用電學儀器的使用和讀數、實物電路的連接及動手操作的能力、螺旋測微器的正確使用和讀數;在實驗中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利用實驗室的環境對學生進行思想和品德教育,培養學生的嚴緊求實的科學態度。
3、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及確定重難點的依據
本課時的重點有:
(1)測定金屬電阻率的原理;
(2)螺旋測微器的使用和讀數;
(3)對學生實驗過程的指導。
本課時的難點有:
(1)螺旋測微器的讀數;
(2)實驗中的重要注意事項。
確定重點的依據:
(1)測定金屬的`電阻率是本節課必須完成的教學任務,同時也是對歐姆定律和電阻定律理解的檢測、應用和鞏固;
(2)螺旋測微器是一種重要的測量工具,其使用和讀數是高、會考的熱點,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
(3)本節課為學生分組實驗課,所以把對學生實驗過程的指導也列入重點,因為在指導過程中有利于發現學生在實驗時存在的問題,并及時予以解決。同時也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分層進行教學,適時個別指導,有利于整體學生實驗素質的提高。
確定難點的依據:螺旋測微器是學生首次接觸,學生的感性認識不具體、豐富,對螺旋測微器的間接放大作用不熟悉,而且學生在讀數時經常容易在半毫米刻度處和測量數據的有效數字位數處出錯。
二、教學目標:
1、教學大綱對本節內容的要求:
測定金屬的電阻率,同時練習使用螺旋測微器。
2、教學目標及其層次關系:
(1)知識目標:
①初步掌握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和方法,初步接觸電路和器材的選擇。
②熟練掌握螺旋測微器的讀數。
③掌握測定金屬電阻率的原理和方法。
(2)能力目標:
①學會使用常用電學儀器及正確讀數,學會根據原理電路連接實物電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②學會正確使用螺旋測微器。
③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和提高整體學生的實驗素質。
(3)情感目標:
①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間相互協作的精神。
②培養學生遵守紀律、愛護實驗器材和設備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嚴緊求實的科學態度。
3、達到教學目標的有效條件和不利因素:
達到目標的有效教學條件:學生已具備本實驗所需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初中培養的電學實驗的基本技能。學生在實驗前已對本實驗進行了預習;實驗室提供了32組實驗器材和一些實驗模型、投影設備及自制的投影膠片等。
達到目標的不利因素:由于實驗室的配備還不能進行多媒體教學,給講授螺旋測微器的原理和讀數時帶來一定的不便。本實驗的理論知識和操作在一課時內完成時間很緊張,因而可在實驗前運用多媒體手段向學生介紹螺旋測微器的構造、原理、使用和讀數。
三、教學方法:
1、教學方法的選擇及依據:
教學方法的選擇應考慮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學校的實際教學狀況及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培養等。
本課時為學生分組實驗課,同時又有實驗原理和螺旋測微器的原理、使用及讀數等到理論知識。授課班級學生的基礎中等偏上,學校實驗室的配備情況較好。基于這些方面的考慮,選擇了講授與實驗指導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輔之以提問、討論、練習等,在電教手段的運用上主要以投影儀為主,多媒體手段只能在課前或課后作補充。突出以講授、分組實驗和教師的巡回指導為主,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素質為目標。
2、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控制課堂教學的進程,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和解決各種實驗中遇到的問題。教師的作用在還在對學生實驗的指導,有利于教師面向全體學生,分層實施教學和因材施教,有利于發揮學生的特長。
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做到教材讓學生看,思路讓學生想,疑難讓學生析,錯誤讓學生議,實驗讓學生做,問題讓學生自己主動解決。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既培養和鍛練了各種實驗技能,又學會了許多方法。
3、教具、實驗與教學手段:
教具:投影儀、自制膠片,螺母與螺栓模型,自制螺旋測微器放大模型等。
實驗:教師的引導示范實驗和學生的分組實驗。
教學手段:投影儀的使用,課前用多媒體課件介紹螺旋測微器的構造、原理、使用和讀數。
4、雙基、能力及反饋評價的落實:
實驗課是落實雙基的最佳途徑:通過實驗既能鞏固、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是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而且在實驗過程中還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
實驗課是培養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實驗過程中能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驗中遇到問題的處理能力,同時學會使用各種測量工具和實驗器材。實驗地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素質的途徑之一,還能培養學生的良好實驗習慣和求實的科學態度等。
實驗課中反饋評價的落實:主要通過提問、討論、學生上黑板、練習、報告實驗測量數據、教師巡回查看和實驗報告中來實現。
四、教學程序:
1、復習提問,檢查實驗的準備情況:
教師通過提出三個與本實驗有關的理論知識及預習情況的問題,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及對螺旋測微器有關的內容掌握的程度,為本實驗的展開作鋪墊。
2、新課教學:
(1)介紹并板書實驗目的: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任務是什么。
(2)介紹實驗原理:分兩個方面:
①測金屬電阻率的實驗原理:利用復習提問中講到的歐姆定律和電阻定律公式,引導學生推導得出求電阻率的公式ρ=Rs/L,再由此公式引導學生歸納須測量的物理量及測量的方法和手段。并請學生上黑板畫本實驗的原理電路,再讓全體學生評點與糾正,使學生在糾錯過程中掌握電路的正確畫法,最后用投影儀展示規范的電路,并介紹作圖的方法和技巧。通過以上的處理,很好地突出了本實驗的重點之一,最后學生在操作時均能按原理電路順利連接實物電路,這是突破重點的很好證實。
②螺旋測微器的構造、原理、使用和讀數:為突破這一重點,且又是難點的問題,課前已用多媒體課件作了介紹,課堂上又用螺母與螺栓這一學生熟悉的模型加深學生對螺旋測微器的構造和原理的理解。接著用自制的放大模型介紹螺旋測微器的使用和讀數,并用實物進行示范操作,講解注意事項。用投影儀出示讀數圖形,引導學生分析、讀數,再舉例鞏固,讓學生實測讀數,教師巡回指導。
(3)介紹實驗器材:要求學生對照原理電路和需要測定的物理量來敘述歸納器材,避免學生死記硬背,在教學中滲透了學習方法的指導。
(4)投影實驗步驟及注意事項:投影實驗步驟及注意事項后,帶領學生復述一次,著重指出其中的注意事項。
九年級《電阻的測量》說課稿 11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電阻的串聯和并聯》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九年級第十二章《歐姆定律》第三節的內容,第十二章的內容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多樣化等基本理念。本節教材是歐姆定律的具體應用,結合前章所學的串并聯電路的特點可應用歐姆定律直接導出串聯電路、并聯電路總電阻的公式,我則比較注重知識的應用和拓展,采用典型練習歸納新規律,通過例題鞏固所的規律的教學思路,效果很好。
(二)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提出的培養目標、課程基本理念,我確立以下為本節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知道串、并聯電路中電阻的關系。
2會用串、并聯電路中電阻的關系進行簡單計算。
3認識總電阻與原串聯或并聯的電阻之間的“等效代替”關系。
2、過程與方法
1.了解等效替代的研究方法。
2.通過推導串、并聯電路電阻關系的過程學習用理論推導得出物理規律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應用歐姆定律和串、并聯電路特點推導串、并聯電路中電阻的關系,體驗物理規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意義。
2.通過推導過程使學生樹立用已知規律發現新規律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應用理論推導法,掌握串聯和并聯電路總電阻的計算公式是本節的教學重點。同時借助于等效代替的觀點分析串聯、并聯電路是難點。另一個難點是并聯電路等效電阻的計算。
(四)課程資源開發
制作多媒體課件
二、 說學法
(一)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經過兩年多的新課程理念的'熏陶及一年多物理新教材的學習,已經有一定的知識整合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和一定的數學運算能力。但部分學生會在電學部分感到難學,逐漸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大部分學生有較強的求知,也比較喜歡自己動手做實驗。
(二)學法指導
知識是認識主體——學生主動建構的,而不是客觀存在于人腦之外的,學習者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進記憶中,而是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獲取,建構新知識的過程。根據本節的學習內容,從理論上學會分析并推導出串聯、并聯電路的總電阻,實際上就是一個舊的知識的整合過程。另外課堂練習的進行,鍛煉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同時新規律的得到過程的體驗,是學生的思想有一定深度的發展,對學生理性思維的建立是很有必要的。
三、 說教法
根據本節教材特色,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采用以理論推導的教學方法,同時穿插練習進行鞏固,以達到掌握規律、會應用規律、提高各方面能力的目的。
四、 說教學程序
(一):問題引入:
(二).新課教學
1..串聯電路的電阻關系:
(1)推導串聯電路的電阻關系. (2)學生語言表述并聯電路的電阻關系
(3)老師引導分析總電阻的物理意義(4)課堂練習應用串聯電路的電阻關系.
練習題(幻燈片):(略)
學生口算,老師將答案出現在屏幕上。
(5). 引導學生從六道習題中尋找有關串聯電路電阻的新規律。
2..并聯電路的電阻關系
(1). 推導并聯電路的電阻關系 (2). 學生語言表述并聯電路的電阻關系
(3). 推導R1 、 R2并聯時總電阻R的計算法:
(4). 創設問題:三個電阻并聯時總電阻能用類似的方法 嗎?
(5). 課堂練習應用并聯電路的電阻關系.
練習題(幻燈片):(略)學生筆算,老師老師將答案出現在屏幕上。
(6)對比串聯電路電阻的三條新規律,通過此五道題的數值,找出并聯電路的三條新規律:
(7)利用新規律練習(略)
3.例題練習
例題1.
把一個3Ω的電阻R1和一個6Ω的電阻R2串聯在電路中,如圖所示,如果電源電壓是6V,則電路中的電流為多大?
例題2. .
如圖所示,把一個3Ω的電阻R1和一個6Ω的電阻R2并聯在電路中,它們的等效電阻是多大?如果電源兩端的電壓是3V,則電路中的總電流為多大?
題打在幻燈片上,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做,例2挖掘出第二種做法。
(三).小結串并聯電路的電流、電壓、電阻的規律
(四).布置作業:課后習題1. 2. 3.
【九年級《電阻的測量》說課稿】相關文章:
《電阻的測量》說課稿11-23
《電阻的測量》說課稿范文08-08
《測量小燈泡的電阻》的說課稿08-18
物理《測量小燈泡的電阻》的說課稿09-03
九年級《電阻的測量》說課稿07-02
人教版物理《測量小燈泡的電阻》的說課稿08-26
物理《測量小燈泡的電阻》的說課稿范文10-04
電阻說課稿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