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
一、 說教材:
1、《滿山的燈籠火把》這篇課文選自S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中的一個成長故事,故事記敘了作者住在農村的外婆家時,一天在風雨中墜入田邊的土井后,經過掙扎和等待后,最后被鄉村們救起的感人故事。文章褒揚了作者遇事善于動腦思考及勇敢的品質,說明了在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別人無私的幫助。課文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是一篇優秀的記事文章。
2.依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理清文章的兩條線索,找動詞---經歷線;體會心情變化---情感線,指導學生抓住一個“情”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課文內容,從作者童年這件難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長的啟示。
3.根據課文的內容,我將本課教學重點定為:
(1)品味課文語言,引領學生得到成長的啟示。
(2)感情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語感。
二、新課標指出,教師是課堂的主導,為了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我將選用以下教法:采用創設情景法,以讀促悟法。
三、針對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經驗,我引導學生采用如下一些學習方法:采用“讀、找、想、議、悟、說”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四、 說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引出新知。通過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使學生以較快的速度投入到本課學習中去,這樣的'導入雖然簡單,但是十分有效。學生通過預習能解決的問題,課堂上就不再安排學習的時間。體現了追求高效課堂的理念。
(二)創設情境,抓住主線。新的語文學習理念要求我們,課文不應該逐句逐段地講,應該抓住主要的線索,貫穿全篇課文來理解。所以我首先伴著風雨交加的場景引讀,把學生帶進小男孩墜入井口的畫面中,然后直奔重點,讓學生默讀課文2-5自然段,找有關小男孩墜入井口后有關表現的動詞---經歷線。這樣既創設了情境,又抓住了文章的線索。
(三)以讀促悟,體會心情
文中共描寫了兩個重要的場景即分成兩部分:一是描寫小作者落入井后的表現;二是描寫鄉親們持著火把找小作者的景象。
1.文中的第一部分內容,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我通過讓學生交流的方式,指名站起來分段讀,接著老師范讀,然后學生自由練讀,最后匯報讀書情況。在這個環節中,讓學生抓住一條情感線來體會小男孩的心理變化(恐懼---冷靜---堅持---堅信)。此外我還聯系實際讓學生明白遇到危險時要冷靜,要多動腦筋想一想。為了給下文做鋪墊,我還適時提出兩個問題:當小男孩墜入田邊的土井,自救不成功時,他憑什么相信親人一定會來救他?當小男孩在滿懷信心,苦苦等待親人來援救時,家里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這樣設計學生的朗讀水平不僅會有一定層次的提高,而且在感悟的基礎上會將課文讀得很到位。能夠檢驗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同時也是對孩子們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想象能力的培養。接著我要進行過渡:孩子的險惡處境牽動著外婆的心,牽動著親人的心,牽動著全村人的心。突然孩子聽到了—— 看到了——這樣就自然而然地引出課文的第二部分。
2. 課文中第二個重要場景就是人們來救援的情景。首先我指名讀后,讓學生說小男孩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然后配著《父老鄉親》的音樂,讓學生舉著火把呼喊著模擬救援場景。這樣設計,學生的情緒空前高漲,對 “急切渴望聽到”, “焦急”、“親切而悠長”的呼喚,親人之間的擔心,關懷和疼愛感受得淋漓盡致,對“淚如泉涌”,“眼淚是熱的”的理解也就不言而喻了;對“一線”、“一片”、“一大片”、“滿山遍野”的燈籠火把由遠到近,由少到多的壯觀場面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課文的重難點也得到了解決。
3、最后,在學生激情高昂的時候,我又給學生精心設計了小練筆:同學們,假如你是獲救的小男孩,你會對鄉親們說些什么?請你拿起筆給父老鄉親寫一封感謝信,最好用上黑板上的詞語。(配樂《愛在人間》)這樣設計既讓學生回顧了課文,又升華了他們的感情,同時他們從文中得到的啟示也蘊含其中,還培養了學生的習作習慣,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然后我順勢總結,課下讓學生讀一讀歌頌人間真情的好文章,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可以說是一份微型教案,能夠全面而簡潔的反映課文的主要內容,我的這篇課文的板書就遵循:簡、準的原則,清晰直觀得把貫穿全文的兩條線顯示了出來,便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相關文章: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03-08
《滿山的燈籠火把》 說課稿03-16
《滿山的燈籠火把》的說課稿02-27
滿山燈籠火把的說課稿02-06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02-16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07-14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范文10-13
滿山的燈籠火把語文說課稿02-09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5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