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錐的體積說課稿
微課作品介紹
本作品是針對蘇教版數學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圓柱和圓錐》中的“圓錐的體積”這一知識點而設計的微課。適用于義務教育六年級即將學習“圓錐的體積”或者已經學過但仍需鞏固的學生。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了解圓錐的特征、掌握了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有些學生可能通過預習等途徑已經知道了圓錐的體積公式,但公式是熟知的,原理是抽象的。圓錐的體積公式是如何推導而來的?怎樣透過公式了解原理?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針對這個學習內容制作了本節微課。
通過本節微課的學習,學生能突破“圓錐的體積是怎么推導得出的”這一難點,能用科學的方法來解釋體積公式的由來,進而更好地理解、掌握、運用圓錐體積公式,為今后學習立體幾何相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需求分析
適用對象分析
本節微課適用于即將學習“圓錐的體積”或者已經學過但仍需鞏固的學生。本節內容是在學生了解圓錐的特征、掌握了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高年級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逐步增強,這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幾何知識,了解部分幾何圖形之間的轉化方法。但學生的立體空間觀念還沒得到完全發展,形體之間的轉化還有一定的困難。針對學生的實際,教學中我主要采用觀察法,猜想、操作等方法,讓學生切身體驗知識的生成和形成。
學習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小學階段幾何知識的重難點部分,是小學學習立體圖形體積計算的飛躍,通過這部分知識的教學,可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想象能力,較深入地理解幾何體體積推導方法的新領域,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幾何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重視類比,轉化思想的滲透,直觀引導學生經歷“猜測、類比、觀察、實驗、探究、推理、總結”的探索過程,理解并掌握圓錐體積的推導過程和計算公式。
教學目標分析
1.使學生在認識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基礎上,經歷操作、猜想、估計、驗證、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推導圓錐的體積公式;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能應用公式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過程設計
(一)定向明法。
1,談話:生活中有許多圓錐形的物體。
生:今年我家糧食大豐收,爸爸他們把稻谷堆成一堆一堆的,就是一個個大圓錐。可是,這些圓錐的'體積怎么 求啊?
師:思考一下你能幫助馬小蘭同學解決這個問題嗎!?
2,揭示課題。
(二)實驗驗證
師:回憶一下:之前我們怎么探索圓柱體積公式的(把圓柱轉化成長方體)
師:思考一下,我們可以怎么探求圓錐的體積?
師:哦,是的或許,我們可以把圓錐的體積轉化成圓柱的體積!
1,估計圓錐和圓柱的體積關系。
出示圓柱和圓錐的直觀圖
師:請大家估計一下,圓柱的體積和圓錐的體積有怎樣的關系呢?
問:這僅僅是我們的估計,可以用什么方法來驗證我們的估計呢?
師:為了驗證我們的猜想,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吧!
2, 明確實驗方法。
(1)實驗思路:在圓錐容器里裝滿沙子,然后倒入空圓柱容器,看幾次正好倒滿,就能得出這個圓錐體積與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
(2)實驗注意點:①裝沙子要裝滿,又不能多裝;
②倒的時候要小心,不能潑灑;
3,匯報總結。
(1)比較原來的圓柱和圓錐形容器,有什么特點
(2)結論:等底等高時,①圓柱的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
②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3)總結得出圓錐體積計算公式:圓錐的體積=× 底面積×高
(三)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經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圓錐體積公式是怎么推導出來的嗎?以后遇到圓錐形物體,它的體積你會求了嗎?
(四)課后鞏固。
一堆大米,近似于圓錐形,量得底面面積是18平方分米,高5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學習指導
請在預習或復習蘇教版數學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圓柱和圓錐》中的“圓錐的體積”時使用本視頻,并嘗試在觀看后使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另外,相關資料還有很多,可以去網上搜索更多進行鞏固。
配套學習資料
蘇教版數學教材六年級下冊
制作技術介紹
制作PPT課件,再利用錄屏軟件錄制過程,用攝像機拍攝實驗過程,最后用非編軟件進行整合。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相關文章:
圓錐的體積的說課稿06-30
《圓錐的體積》的說課稿03-29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02-18
《圓錐的體積》的說課稿12-20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11-04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07-14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01-17
《圓錐的體積》的說課稿范文06-23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范文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