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長街送總理》說課稿范文
各位老師:
我說的課文是《十里長街送總理》。作者以凝練如詩般的語言描述了1976年1月11日,首都百萬群眾自發云集長安街,哭別總理靈車的動人場面,抒發了人民群眾沉痛哀悼、深切懷念總理的強烈感情。全文雖僅600余字,卻字字有情,句句含情,讀之令人情不能已,哀慟欲絕。
評:開首即直入主題,分析教材,簡潔、明了。但除了課文內容、中心及文章的語言表現特色以外,還應揭示文章的結構,說說課文由幾段組成,每一段都講了什么。因為這里說的不是整篇課文,而是其中的一段。不如此,就難以評價說課者教學內容取舍的恰當與否,也無法將說的內容放到整體的背景上去思考評析。
我計劃安排兩課時進行本文的教學。下面就第一教時的教學分教材理解、教學目標和教學程序三部分談談自己的設想,至于教法、學法都滲透在教學程序的各個層面之中。
先談的是我對教材第一段的理解。文章開篇的景語描寫,不僅是自然景象的真實寫照,更烘托了人們當時的悲痛的心境,好似“天人同哀”。接著,用“擠滿”極言人之多,用三個“都”強調人心齊。最后又由“面”到點,推出三個典型性的特寫鏡頭。特別是“焦急、耐心”一對反義詞,有力地表現了人們對總理的無比深厚感情。
評:在對整篇教材作了剖析以后,現在又接著解剖所說課時的教學內容,很好。但由于上面說教材時沒有說清課文分幾段,所以這里突然說“先談的是教材第一段的理解”,聽者會感到惘然。如果能在上面“我計劃安排兩課時進行本文的教學”這句話之后,加上“現在說的是第一課時,這課時準備教學課文的第一段”,聽者就會清楚得多了。(但前面自然還得對課文分幾段,每段講什么作出交代)
根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以下五個教學目標:
評:應說清“大綱要求”是什么樣的要求;“學生實際”是個什么樣的實際。如果太籠統了,“根據大綱要求……學生實際”之類的話就沒什么實際意義了,說了,其實也等于沒有說,這是希望引起注意的。
1.學會第一段的生字新詞。
2.理解句子里含義深刻的詞語,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細讀課文第一段,體會“等靈車”時的感人場面,激發學生熱愛并緬懷周總理的思想感情。
4.學習用回答幾個問題把答案連起來的方法,歸納第一段段意。
5.指導感情朗讀。
評:嚴格地講,教學目標不能和教材理解、教學程序并列地單獨作一塊內容,教學目標是教材理解中的一部分。就像教學重點、難點隸屬于教材理解一樣,所以實際上本說課稿,只有教材理解和教學程序兩塊內容,這從總體上看,似過于簡略了。
其中體會悲痛心情,指導感情朗讀是本課時的重難點。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我這樣設計教學過程:
評:用“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我這樣設計教學過程”這樣一句話,將說課由說教材轉入說教學過程,轉得十分自然、簡潔,這反映了說課者良好的說課功底和自如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
第一步,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基于這點,我以充滿激情的.導語,借助畫像,哀樂等手段努力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意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這樣做,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而后安排揭題、審題,用“課題擴充法”說課文主要內容,學生掌握快捷準確。
評:先分析學情,再說根據這個學情打算怎樣教,接著說這樣教的好處,如此一步步,邏輯嚴密,是科學的說深思路之一。
第二步,范讀課文,整體感知。
緊接著,我又聲情并茂地范讀課文,并讓學生思考課文記敘了長安街上的哪幾個場面,是按什么順序寫的?這樣一環緊扣一環,使學生進一步感知全文的情感基調,更好地把握了課文內容,也幫助理清了文章脈絡。
評:“緊接著”這個詞用得好,把第一個教學環節與第二個教學環節緊緊聯在一起了。但教學過程只交代了范讀課文和讓學生邊聽邊思考問題兩個內容,后面的學生書面練習,練習后的反饋、交流,最后的分好段落(這些內容在教案中都有),都沒說。這就使得教學過程殘缺不全。試想,如果按說課中的第二步內容來評析這個教學環節,那么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教學效果呢?
第三步,品析賞讀,學習第一段。
先安排自學,自學后的檢查反饋分兩步走:先檢查字詞,突出“槐”的聲,“妻”的形,而詞義較淺顯,不做逐個講解,力求省時高效。再是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分層,切實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概括的能力,加強發散求異的思維訓練。
第二環節在學生進入情境后,我緊扣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句,讓學生自由鑒賞、品析朗讀,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閱讀,不僅可以調動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了主體作用,而且在說、讀的過程中發展了思維,提高了表達、朗讀等各種能力。教學時,我始終牽握“愛戴、懷念”情感線,做到“拎一點,帶全面”,第一層抓2、3兩句體會人多,第4句體會人悲痛。第二層還通過練習題____的____,____地等待周總理靈車的到來,引導學生推敲“焦急和耐心”。重點扶學“老奶奶”一句,放手自學寫“青年夫婦”和“少先隊員”兩句,最后摳挖“……”延伸為“萬眾一心”,這樣的設計,能很好地體現語言文字訓練的梯度和層次。
需要指出的是,指導感情朗讀,要在學生懂得怎樣讀的基礎上,再入情入境地讀,具體實施時我注意形式多變,或評或讀,或指讀或練讀,或齊讀或配樂讀,在讀中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寓教于情的感受中。
古人云:“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這是一篇情感型課文,我在教學中,始終通過充沛的情感,用生動的語言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使作者、教者、學生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
第三個環節是指導學生用“回答幾個問題,把答案連起來的”方法歸納第一段段意,落實了本單元的訓練重點。
此處還安排了質疑環節,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發散思維,發現問題,提出質疑,議論解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最后一步,對照板書,課堂總結。
“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牽引學生回顧第一段的學習全過程,總結歸納學法,為下文的學習作遷移準備。
總之,我遵循“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力求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情感熏陶的有機結合,既突出重點,又突破了難點,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標。
評:先分析學情,再說根據這個學情打算怎樣教,接著說這樣教的好處,如此一步步,邏輯嚴密,是科學的說課思路之一。
這一段教學過程說的內容比一、二兩個教學環節具體,在陳述“怎樣教”的時候,還能結合說說為什么這樣教的理由和好處,使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使說課與課堂教學也統一了起來。但我們將說課和與教案對照起來,也發現了下列一些問題:
1.教案中的課堂教學是按“自學”“反饋自學情況”、“學習第一層”、“學習第二層”、“概括第一段大意”這樣的五步進行的,思路清晰,符合教材的思路和學生的學路。說課稿則將課文第一段的教學分成一、二、三三個教學環節進行。這樣處理,不但與教案不統一,而且聽了也不像教案那樣讓人清楚、明了,換句話,也就是說,本來清楚、明了的教學過程,反而被說得有些糊涂了。
2.漏掉了許多重要的內容。如學法的歸納、電教媒體的運用、生動的課堂討論、相機的板書等等,這樣也就使得說課中的課堂教學變得干巴巴的,無法客觀地反映課堂教學的真實狀態,同時也讓人無法認識到某些教學過程,原本所具有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如教案中的概括第一段大意,是分三步走的,很有層次感和藝術性,而說課時僅只用了“指導學生用回答幾個問題,把答案連起來的方法歸納第一段段意”一句話。如果我們不看教案,光憑說課中的這一句話,就無法分辨出包含在這個訓練過程中的設計者的獨特匠心。
車老師的課上得十分精彩,以上說課的總體思路也沒有什么大不當的地方。《十里長街送總理》是一篇情感型的課文,車老師緊緊抓住這個特點處理教材,在說課中也注意突出和體現了這一特點,并且說課的語言平實、口齒清楚、功底扎實。如果要說有什么不足的話,除了上面的說及的一些以外,主要是說課的內容還欠全面一些,說理也是這樣。再還有,由于教學過程也是采用客觀介紹的方式,所以,教學過程這部分也說得尚不夠具體和清楚,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響了說課的整體效果。
【《十里長街送總理》說課稿】相關文章:
《十里長街送總理》說課稿01-27
《十里長街送總理》說課稿09-24
《十里長街送總理》優秀說課稿03-01
《十里長街送總理》說課稿范文09-26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07-29
小學語文《十里長街送總理》說課稿范文10-25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范文08-24
關于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教案06-11
《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教學反思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