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生態瓶》的說課稿
一、關于教材
1、教材的設計意圖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對環境更加熟悉了。在對環境進一步觀察中,他們會發現一些更有深度和價值的問題,對環境問題也有了更多的認識。
“生物與環境(二)”這一單元就是要引領學生經歷一些有目的的調查、考察活動,在活動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推理,進一步體驗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認識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特別是認識到一種動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種動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賴的條件,從而在學生心目中初步建立起的生態系統概念,形成“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一個整體”的認識。在這一探究過程中,側重研究生物體與生物體之間的關系,初步涉及動植物及微生物之間的依存關系,對動植物間的食物聯系進行重點研究。
2、《課程標準》規定:
《課程標準》十分強調生物間、生物與非生物間的聯系,強調知識的應用。
科學課程要讓學生接觸生動活潑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樹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樹木、蟲魚鳥獸,感受生命的豐富多彩、引人入勝。他們會發現每一片樹葉都不同,每一朵花兒都絢麗,從而激發熱愛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生命世界”的內容標準的確定是要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去認識不同種類、不同環境中的生物,進而對多種多樣的生物有比較全面的認識。“生命與環境”部分具體內容則十分強調聯系和應用。
“生命世界”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不應拘泥于生物學上的專用名詞和概念,要讓學生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動中一些有意義的問題,有助于他們對生命本質的認識上升到新的高度。
3、在教材中的位置
生命世界——生物與環境——生態系統——做一個生態瓶——生態平衡——保護生態平衡
4、在單元中的位置
整個單元以生態瓶的建造、觀察和改變控制條件為線索來進行探究活動,探究食物關系平衡破壞后的生態狀況,進一步認識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
整個單元的教學由10個主題活動組成。首先從觀察熟悉的“薔薇花叢”開始,研究“花叢”中動植物間的關系,認識生態系統;研究它們之間的食物聯系,認識食物鏈和食物網。然后從設計和建造生態瓶開始,觀察生態瓶內的動植物及微生物;研究改變生態瓶的控制條件,推測和觀察條件改變后的生態狀況,初步感受生態平衡的意義。最后將研究推廣到真實的大自然中,推測草原上某種動植物增減或某種環境改變后生態平衡狀態的變化,進而認識引發沙塵暴的原因;在了解學習國家《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基礎上,通過上網、訪問、實地考察等多種形式認識了解野生生物及其棲息地;進一步關注自然界的珍稀動植物,在此基礎上進行調查研究,做一個某種珍稀動植物生存現狀和保護措施的調查研究報告,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因此,我們可以用以下脈絡來把握“做一個生態瓶”在本單元的地位:
薔薇花叢觀察生態瓶改變生態瓶
他們是什么關系做一個生態瓶
食物鏈和食物網顯微鏡下的生命
維護生態平衡
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
愛護珍稀動物和植物
4、教材結構
觀察認識池塘生態系統——設計做一個生態瓶的方案——制作一個生態瓶
二、學生情況分析
1、知識準備
五年級的學生,通過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接觸了解了常見的植物、常見的動物、常見的其他生物、生物的生命周期、生物的繁殖、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生物的基本需求的一些生物基本的但比較零散的知識;也經歷體驗過觀察探究植物、動物的.過程與方法。通過本單元前3課的學習,初步了解了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同時,通過日常生活也聽說過生態建設、生態保護、生態系統等比較復雜的生物學名詞。一部分學生甚至還能對上述名詞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他們在設計生態瓶制造方案時,學生是能夠考慮到一些動植物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關系。
2、學生的觀察興趣
應該說大部分學生對于觀察花草和小動物還是有較濃厚的興趣的。制作、并長期不斷地觀察生態瓶里的動物和植物,對于大部分學生是具有相當的吸引力的。(本人在1998年上半年,曾在三個多月的時間里,對一個11歲的女孩作了不間斷的觀察,有趣的是,她興趣保持時間最長的是在自家陽臺上種一棵豇豆,從下種,到收獲,到植株枯萎的里,連續培植、觀察95天。如果植株不枯萎,這個紀錄會更高。)
3、認知需求
在研究薔薇群落、農田群落后,學生自然愿意將目光轉向其他類型的生物群落。
經歷了前面幾個學期的觀察探究,特別是本單元前面3課的學習體驗,他們感受了薔薇群落、農田群落里各種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即是一個生態系統。還感受到在這些相互關系中最顯性、最直接的食物關系。他們產生觀察探究其他類型的生物群落(生態系統)的欲X,這是我們引導學生經歷“做一個生態瓶”主要心理基礎。同時,也順利地引發學生進行“觀察生態瓶”等以后課程的學習。
三、教學目標
(一)《教師用書》設定的教學目標及想法
1、通過觀察池塘里生物環境資料,認識自然環境下的生態系統,以此為藍本設計生態瓶的建造方案。(在本單元《它們是什么關系》中,學生已經認識了自然環境下的生態系統,本主題第一部分主要是分析、理解池塘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關系。)
2、能根據設計方案及實際條件制作生態瓶,并堅持對生態瓶進行管理和觀察。(實際條件是我們進行方案設計的依據之一,因此必須在方案中體現出來,我認為制作時主要是根據方案進行)
3、能相互聽取意見,共同協作制作生態瓶,并分工進行管理和觀察。(這是小組合作的一般要求)
(二)重新設定的教學目標及理由
1、科學探究:能積極地參與討論、做一個生態瓶的活動,共同協作制作一個生態瓶。(積極的參與討論,特別是做,是每位學生對“生命世界”前期學習的回顧和綜合運用)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分析池塘里生物與環境的關系,以此為基礎提出設計一個生態瓶的建造方案。能在課后個人制作一個生態瓶并堅持觀察,關注生態瓶的變化。(這是后續學習的起點和學生持續發展的必要保證。)
3、科學知識:理解池塘里生物與環境的關系,了解制作一個生態瓶的過程。(只有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才能設計出科學的方案;了解制作過程,保證了課后自己制作的成功)
四、重點、難點
1、重點:生態瓶建造方案的設計。
2、難點:在設計方案時考慮,盡量讓動植物活在自然環境中一樣,主要是指動植物的數量比例。
五、學習方法的指導
本活動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要用觀察、設計、制作的方法來學習。其中開始與結尾兩部分主要用觀察的方法,第二部分主要用設計的方法、第三部分用制作的方法。
大致是以下的學習流程:觀察——設計——制作——觀察
1、觀察:開始部分全班觀察池塘群落的圖片(影視資料),全班或小組討論池塘群落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形成池塘群落的一般模型;結尾部分觀察自己制作的生態瓶,進行記錄。
2、設計:以小組為單位,以池塘群落為模型,為水生動植物模擬一個人工池塘群落。以池塘群落中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為依據,小組人員之間開展討論,最終確定設計方案。其中記錄員的作用相當重要。
3、制作:根據自己小組的設計方案,按順序制作一個生態瓶。
六、教學預設
(一)池塘里的生態系統
意圖:理解池塘生態系統中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建立池塘生態系統的模型,為小組的方案設計和制作提供必要知識準備、情感激發。
1.出示生態池塘圖片(或影視),師:同學們已經觀察了薔薇花叢、水田里的生物,老師在郊外找到了一個池塘,我們來看看這個池塘,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可能會回答:池塘里有水草、魚、小蝦、螺螄、鴨子、河蚌、荷花、荷葉、青蛙。他們會說出池塘里的一些生物,教師逐步引導學生說出池塘里的非生物。
·這些生物中哪些是水生植物?(水草、荷)
·它們的生存需要哪些條件?(泥沙、水、陽光)
·這些水生植物為動物提供了哪些幫助?(食物、氧氣、住所、躲避動物的攻擊等)
·池塘里的非生物對生物又有哪些幫助?
2.原來自然環境下的生態池塘存在這么多生物和非生物,那我們自己能建造一個這樣的小池塘嗎?
(二)設計建造生態瓶
意圖:對池塘生態系統知識以及前期學習的知識的綜合運用,直接為下一環節的制作提供依據。在討論“為生物的生活考慮哪些問題”這一環節時,突破難點“在設計方案時考慮,盡量讓動植物活在自然環境中一樣,主要是指動植物的數量比例。”
1.小組討論設計建生態瓶的方案。
我們的生態瓶
設計方案
準備用什么材料
哪些生物來生活?
生物
非生物
為生物的生活考慮哪些問題?
生態瓶模型圖
2.組際交流設計方案。
(三)做一個生態瓶
意圖:進一步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檢驗方案設計的合理性,為課后的自己制作積累經驗,為后續觀察活動提供真實的資料。
1.準備相應的制作材料,如透明的玻璃缸、玻璃瓶,也可以是大可樂瓶剪去上半部分。
根據小組討論決定的方案制作生態瓶,貼上標簽。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給生態瓶取一個有創意的名字。
生態瓶標簽樣本
生態瓶名稱
瓶內生物
制作者
管理者
2.小組商量生態瓶的放置與管理,觀察與記錄。
(四)課后自己制作一個生態瓶并持續地觀察記錄。
意圖:對人工池塘生態系統的觀察記錄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保證觀察的時空條件。
板書:
做一個生態瓶
容器:魚缸或大塑料瓶
生物:植物——水草、萍……
小魚、蝦、螺螄、蝌蚪……
非生物:淤泥、河水、陽光……
生物生活需要:食物、氧氣、二氧化碳、養料、棲息地、
【《做一個生態瓶》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做一個生態瓶》的說課稿02-26
《做一個生態瓶》的說課稿11-13
《做一個生態瓶》說課稿模板06-19
《做一個生態瓶》的說課稿范文08-27
做一個生態瓶教案11-27
《做一個生態瓶》教學反思11-21
《做一個生態瓶》的教學設計01-24
做一個生態瓶教學反思12-21
《做一個生態瓶》教學反思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