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第四單元說課稿
我說課的內容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七冊第四單元內容《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一、教學內容
1、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初步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認識了垂直與平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這一部分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創新意識,而且進一步發展了學生對"空間與圖形"的興趣,對學生理解,掌握,描述現實空間,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有著重要價值。
2、教學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物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從而使它們真正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理解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為此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掌握特征,理解四邊形間的關系。
(2)經歷把四邊形分類,抽象概括特征的過程,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討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正方形之間的關系。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3、教學重難點
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把理解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正方形的關系確定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與學法指導
1、垂直與平行
我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學習狀況,結合數學知識的生成特點,設計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分類比較法和觀察發現法。即讓學生把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的不同的位置關系,進行分類再分類,比較再比較,觀察再觀察,自主發現垂直與平行概念的本質特征,讓學生經歷感知——比較——理解——發現這一認知過程。
為實現上述教學目標,根據教材編排意圖和學習特點,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過程。
(一)畫圖感知,建立表象
教師設計一個純數學知識的研究氛圍,帶領學生先進行空間想象,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畫到紙上。初步建立了垂線與平行線的表象——同一個平面內、兩條直線。
(二)觀察分類、感受特征
交流——分類,這樣讓學生經歷一個從個人——小組——全班逐層遞進的過程。在觀察比較、討論交流、教師點撥中,逐步達成分類共識,也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到“相交”“不相交”這些垂直和平行概念的基本特征。
(三)分析比較,感悟屬性
這環節主要揭示平行和垂直的概念,主要過程:歸納含義——理解重點詞——練習——小結。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這里運用觀察發現等數學學習方法,讓學生在不斷比較、辨別的過程中,探究、發現、感悟概念的本質,體現出了數學學習的.真諦。
(四)運用概念、鞏固拓展
本課我設計了三種練習:一是生活實踐練習、二是理解應用練習、三是拓展延伸練習。
數學來源于現實、扎根于現實、應用于現實,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入手,設計應用練習,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研究即生活研究,數學問題離我們并不遙遠,就在自己的身邊,這種練習既有趣味性,又有實踐性,還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享受生活的樂趣。
2、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一)、課堂教學首先是情感成長的過程,然后才是知識成長的過程。
(二)、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原有經驗,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三)、數學學習理應成為學生享受教師服務的過程。
基于以上理念,教學中,我遵循"引導探究學習,促進主動發展"的教改思路,采用如下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采取"觀察,分類,比較,操作"等方式進行探究性學習活動。
(2)組織學生開展有意識的小組合作交流學習。
(3)適時運用多媒體教學,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優越性。
學生在學習時通過實際操作,動手實驗,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方法,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進而在交流中體驗圖形的特征,使他們的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本單元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比較為主線,以師生互動,自主探究,分組合作為主要方式,輔之以多媒體教學,讓數學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原有經驗,使學生主動學數學,探究學數學,快樂學數學,充分體現了課堂教學中互動生成的動態結構模式,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第四單元說課稿】相關文章: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說課稿08-15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說課稿08-09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說課稿02-07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說課稿06-29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說課稿11-02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說課稿04-25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的說課稿08-06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說課稿范文02-19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說課稿的范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