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等溫線的復習說課稿
課型分析:本課是在地圖、大氣的知識基礎上延伸的知識點。為新授課。
教材分析:
〖知識內容:在前面講了等高線的相關知識后,進入等值線判讀教學,這是第一課,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影響等溫線分布的因素有哪些,并在掌握這些分布規律后能靈活運用,根據等溫線的分布來進行判讀。
〖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
1、影響等溫線的因素有哪些
2、理解這些因素怎樣對等溫線的分布產生影響
能力目標:
1、在掌握等溫線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分析并總結等溫線的分布規律
2、掌握等溫線的判讀方法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思路,通過知識運用獲得成就感。
2、.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主體意識和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影響氣溫分布的因素 等溫線的判讀方法
教學難點:等溫線的判讀
教學方法:
〖目標導學法
本課教學運用布盧姆的`目標掌握學習法、布魯納的發現教學法和蘇霍姆林斯基的發揮學生主體參與性等現代教學理論與方法的有機結合,形成“創設問題情境——目標導學探索——檢測點評反饋”三環節的教學過程,發揮學生主體參與學習,提高地理教學質量,優化地理課堂教學。
〖教學設計模式
1.利用圖文信息,提出知識性和能力性強的思考問題(創設情境)。
2.通過師生分析、發現的學習,掌握地理知識、原理與規律(導學探索)。
3.運用綜合歸納和知識遷移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檢測反饋)。
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通過等高線的知識回顧,先設計提問,影響溫度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總體上粗略的了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框架。教學中按照影響等溫線的因素:太陽輻射、海陸分布、地勢 地形、洋流等因素逐步展開,通過板圖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發現存在的規律。
2.提問創設問題情景,板圖引導學生思考分析
提問:太陽輻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規律?我們僅考慮太陽輻射這一個因素,等溫線會呈現怎樣的分布規律?
針對學生的回答,通過板圖引導學生發現南北半球等溫線分布的規律,進而幫助學生掌握判讀南北半球的方法。
設計意圖: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發現學習理論,利用提問,創設思考問題。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參與性,引導學生聯系知識,積極思考,大膽聯想,發散思維,主動探究。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和綜合歸納能力。
3.創設問題情景,目標導學探索,建構知識體系:
思考:以北半球為例(下面舉例均以北半球為例),在7月時,由于海陸熱容量(比熱容)不同,海洋和陸地升溫情況不一樣,海陸等溫線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教師板圖,引導學生思考回答)讓學生自己動手去畫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下的等溫線,并總結等溫線的分布規律。在講地勢 地形、洋流對等溫線分布的影響時,也是給學生創設問題情景,輔以板圖根據學生分析板演,既直觀形象的展示了學生的思維過程,又讓學生從中學到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他們今后來講,遇到同類問題就有了一個清晰的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積極地觀察與分析,主動地探索學習;力圖強化圖文信息轉化能力,通過師生雙邊活動或學生的分析討論,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使學生掌握地理問題的分析、歸納和綜合等邏輯思維方法和能力;根據學習知識應用到思考問題的解 答,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應用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4.知識反饋:
⑴、直接根據前面所學知識,判讀等溫線的延伸方向,使學生掌握地理知識的歸納和綜合等邏輯思維方法和能力。
⑵、通過問題情景,檢測反饋學生對等溫線的彎曲與海陸的分布及季節;等溫線分布與洋流流向及性質、名稱;等溫線分布與地勢高低與地形知識的掌握。
設計意圖:現代學習觀認為:學習需要學生自己與學習環境進行交互從而完成知識建構。 教師創設情景、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自主發現、探索知識,達到鞏固所學知識,檢驗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教學質量,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⑶、創設問題情景,對相鄰兩條等溫線間的閉合等溫線區域的進行判讀、結合該圖中的問題情景,根據等溫線判讀兩地間相對高度。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等溫線分布規律,根據學習知識遷移、應用到思考問題的解答,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應用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檢驗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教學質量,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高三地理等溫線的復習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三地理復習等溫線說課稿11-03
地理等溫線的復習說課稿范文09-29
高三地理等溫線的復習說課稿范文11-05
等溫線說課稿02-20
高三地理復習教學反思01-22
高三地理復習資料02-21
高三地理的復習方法12-01
高三地理復習方法11-24
地理地理復習與試題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