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八年級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八年級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說課稿 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節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人教版)八年級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也是學生正式學習物理知識的第一節,因此,這節課顯得非常重要。而“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就是第一章內容的基礎,只有先掌握了這節內容,才能夠學好后面的內容。因此教材比較注意科學地編排內容,它把理論聯系實際,還把物理知識融入到生活中去,通過身邊的例子把物理知識講得通俗易懂,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對物理有一種親切感,覺得物理就在他們身邊,從而充分地激發了學生繼續學習物理的興趣,還對后面的內容起到了啟下的作用。
2、教材結構分析
教材首先引入生活中的各種發聲現象,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們的身邊,消除了學生對物理的陌生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興趣,通過科學探究試驗,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物體發聲的共同特征,以及了解聲音是怎樣傳播的和聲速的概念,最后通過觀察、思考和總結,自己得出結論。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 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② 知道聲音是靠介質來傳播的以及介質的種類。
③ 知道聲速以及聲速跟介質的種類和介質的溫度有關。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觀察和實驗,讓學生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②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初步的探究問題的方法,以及學會和別人交流與合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在教學中,通過觀察、實驗、合作與交流等活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養成自己去探究物理現象的習慣。
②培養了學生善于觀察、獨立思考、實事求是和歸納總結的能力,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4、教材的重點、難點
重點:學生要掌握本章后面的內容,就必須先了解三點關鍵性的知識,即:“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靠介質來傳播”以及“聲速跟介質的種類和介質的溫度有關”,所以,這三點關鍵性的知識就是本節課的重點。
難點:由于這節課是學生開始學習物理知識的第一節課,他們對物理知識都很陌生,而“聲音在介質中以波的形式傳播”對于學生來說非常抽象,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對學習“聲音在介質中以波的形式傳播”有很大的障礙,因此,將“聲音在介質中以波的形式傳播”作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已具備的前置認知基礎:學生已經知道在生活中有聲音這一物理現象存在,但不是很了解。
2、學生已具備的前置技能基礎:因為學生才剛剛開始學習物理知識,所以他們對物理現象的.觀察、探究和分析能力都非常的薄弱,幾乎沒什么前置技能可言,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這些方面的引導。
3、學生的思維障礙:剛開始學習物理知識的學生,對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很難理解,如:真空、聲波以及聲速。這些概念對他們的思維構成了一定的障礙,所以在講解這些概念時,要特別注意引導方法。
三、教法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我采取以下的教學方法:
本節課主要采用科學探究式和啟發式教學法。通過觀察、感受聲音的一些物理現象,提出問題,讓學生大膽猜想、質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科學探究實驗,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交流與合作,同時培養學生的仔細觀察、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最后由學生自己總結得出結論。
四、學法
學生通過觀察聲音的一些物理現象,思考聲音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傳播的,接著進行科學探究實驗,然后一起交流與合作,最后得出結論。學生從中不僅學會了通過觀察提出問題,還學會了科學探究的方法以及怎樣和他人交流與合作。
五、教學過程
本節課用一個課時完成,通過多媒體課件和科學探究實驗來完成教學內容,課堂教學分為三大環節:新課引入、新課教學和小結。
1、觀看視頻動畫創設問題情景,引入新課
觀看各種聲音的視頻動畫,讓學生了解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充滿了各種各樣美妙聲音的世界。
提問:聲音是怎樣產生和傳播的呢?
2、新課教學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這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之一。通過學生觀察、感受的自
主探究活動來認知聲音產生的機理,為此,我設計了三個小實驗。
(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備有:一個小鼓、一對鼓棒、鐵架臺、一個用細線吊著的乒乓球、音叉、音叉棒、音箱、鬧鐘和水槽等器材)
實驗1:用音叉棒敲擊音叉,觀察懸掛著的與音叉接觸的乒乓球的變化(乒乓球不停地跳動著),并用手觸摸音叉(感受振動)。
實驗2:用鼓棒敲打鼓面,用手觸摸鼓面,感受被敲打后的鼓面的變化(發聲時鼓面在振動)。
實驗3:教師吉他伴奏,讓學生唱一段歌曲,同時,學生用手觸摸自己的喉嚨,感受唱歌時喉嚨的振動并觀察吉他發聲時的特征(琴弦在振動)。
以上三個設計實驗,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產生質疑,再親身感受,從而找出聲音產生的共同特征,由此歸納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聲音是靠介質來傳播的
這是本節課教學重點之二。當學生得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之后,提問:
那聲音是如何傳播的呢?(學生討論、猜想)
演示實驗:將響著的鬧鈴放在鐘罩座上,蓋上鐘罩,讓學生聽從鐘罩內發出的響聲,然后用抽氣機抽盡罩內的空氣,同時讓學生聆聽。
提問1:鬧鈴仍在響,但聽不到聲音,為什么?(答:因為罩內的空氣被抽掉了)
提問2:這說明了什么呢?(答:1、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2、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展示聲音在空氣中是怎樣傳播的視頻動畫。
提問3:宇航員在太空中是如何進行對話和交流的?(學生討論、猜想)同時展示兩位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員照片。
提問4:聲音在空氣中可以傳播,那在水中呢?(學生討論、猜想)
實驗1:要求學生將響著的鬧鐘用透明的塑料袋密封好,并使其完全淹沒在裝有適量水的水槽中,聆聽。
由學生從實驗中得出:聲音在水中也可以傳播。
提問5:聲音既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也可以在水中傳播,那聲音還可以在什么中傳播呢?
實驗2:兩人一組,用自制的“土電話”相互對話
實驗3:兩人一組,一學生在課桌的一端用手指輕輕來回劃動,另一同學把耳朵貼在課桌的另一端聆聽。
由學生歸納得出:聲音還可以在繩子、課桌中傳播。
教師歸納:聲音可以在氣體(空氣)、液體(水)和固體(繩子、課桌)中傳播,這些氣體、液體和固體在物理學中就叫做介質,即:能夠傳播聲音的物質叫做介質,而聲音在真空中是不能傳播的,所以說聲音是靠介質來傳播的。
提問6:聲音既然是靠介質來傳播的,那它是以怎樣的形式傳播的呢?
展示形成聲波的圖片以及演示動畫來說明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這種波就叫做聲波。
提問7:人們如何保存聲音?
展示老式唱片、磁帶和CD光盤的圖片。
(3)聲速
提問1:站在遠處對著高墻或是山崖喊話,會發現什么現象呢?(答:有回聲)
提問2:這說明了什么?(答:說明了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
提問3:那站在遠近不同的地方對著高墻或是山崖喊話,聽到回聲的快慢相同嗎?(答:不同)
教師歸納:聲音的傳播是有快慢的。而在物理學中就用聲速來描述聲音傳播的快慢。聲速的大小就等于聲音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它的符號為v,單位是m/s,也可以寫成m·s-1,讀做米每秒。
展示課本上“小資料”中的表。
提問4:這個表說明了聲速的大小跟什么有關呢?(答:聲速的大小不僅跟介質的種類有關,還跟介質的溫度有關),這也是本節課教學重點之三。
提問5:在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哪種介質中的聲速最大呢?(答:固體)其次呢?(答:液體)最后呢?(答:氣體)
教師歸納:也就是說,在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速度最大,在氣體中傳播的速度最小,而在液體中傳播的速度介于這兩者之間。
鞏固練習:如果你將耳朵帖在長水管的一端,讓另外一個人敲一下長水管的另一端,你會聽到幾次聲音?為什么?
這道練習既鞏固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也鍛煉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3、小結
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布置作業:回去后請您想出能測量聲速的辦法,看看如何才能更好地測量出比較準確的聲速,并說出自己的理由。(可以進行科學探究實驗,也可以查閱相關資料,還可以詢問他人。)
這道作業題主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查閱資料以及和他人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六、板書設計
略
八年級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過渡句)首先來說一說我對教材的理解。
聲是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物理現象,本章講述的是一些與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有關的聲學初步知識。本章教材在整個初中階段物理知識中雖不是重點,但從新課程標準要求來看,本章教材對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合作意識以及科學探究精神等都有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課題研究的是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從知識和技能上應該掌握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和聲速三個問題。為了體現“從物理走向生活”和“物理現象就在我們身邊”的新課程理念,教材中設計了一些探究性實驗。
二、說學情
(過渡語)合理的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因此要切實做好學情分析,了解學生。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聲的產生和傳播的物理原理比較抽象,不易為學生所認識,八年級學生對事物的認知還是以具體的、形象的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分析歸納能力等相對薄弱,因此在教學中可通過一些簡單的、現象明顯的實驗,來演示聲的產生與傳播過程,使學生了解聲的產生和傳播條件。另外,學生在這之前已經學習過速度,這對學生學習本節課“聲速”部分是十分有益的。
三、說教學目標
(過渡語)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
【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聲音傳播需要介質”等實驗,鍛煉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善于交流和合作的意識。
四、說教學重難點
(過渡語)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我的教學重難點是:
【重點】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難點】引導學生觀察、探究聲音傳播的條件以及解釋生活中的聲傳播現象。
五、說教學方法
(過渡語)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于此,我將引導學生采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本節教法學法我設計為實驗探究法、質疑誘導法、自學討論法相結合,組織學生獲取和掌握相關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六、說教學過程
(過渡句)接下來是我的教學過程部分,也是我本次說課的核心,我將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了導入、新課、鞏固提高和小結作業四個部分,我會按照課堂教學的實施順序來進行闡述。
首先是導入環節:
利用課件展現一些自然界中正在發聲的情景,并提出問題:現在利用書桌上的東西你能不能制造出一些聲音來?
【意圖:通過對自然界一些聲音的播放,使學生體會到我們生活在一個有聲的世界里,從而對聲音產生濃厚的.研究興趣,再通過學生自己“產生”聲音,從而引出接下來我們所要學習的內容:聲音的產生。】
第二部分是新課講授環節。
本節課主要包含兩個內容:聲音的產生和聲音的傳播。接下來我會帶著學生一一進行學習。
(一)聲音的產生:探究聲音產生的條件
教師先提出如下問題:
(1)你能不能使正在發聲的物體停止發聲。
(2)觀察物體發聲時與不發聲時有何區別。
(3)正在發聲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特征。
【意圖:問題啟發,引發學生的思考。通過提出的問題使學生感悟到:實驗中要用到比較的方法,比較物體發聲時與不發聲時的區別。】
接下來進行探究性實驗:一根橡皮筋,一把鋼尺,試著使它們發出聲音。(教師指導觀察學生實驗,尤其強調將發聲與不發聲時進行比較;指導學生回答以上問題)。接下來舉出一些生活中發聲的實例,讓學生歸納:聲音產生的條件是什么?
【意圖:在物理的研究中經常用到變抽象為具體,變細微為顯著的研究方法。通過演示實驗,一方面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分析總結的能力。】
最后進行總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二)聲音的傳播
首先提出問題:航天員在太空中,有時需要到飛船外工作。當航天員在太空艙外時,他們之間的交流必須要用電子通信設備,這是為什么?但在太空艙內時,航天員的交流可以直接對話,這又是因為什么原因?
【意圖:問題啟發,引發學生的思考和學習興趣,引出我們所要學習的內容。】
實驗探究
活動——聽一聽:“真空鈴”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實驗中的現象,回答提出的問題。
自主學習“聲波”部分。
【意圖:學生的自主分析和討論過程可以加深他們對聲音理解,并且鍛煉他們的分析和總結能力,激發探索的熱情】
總結:氣體、固體、液體都能傳聲,而真空不能傳聲。能傳播聲音的物質叫介質。
至此,新課講授的環節就結束了,接下來進入到了鞏固提高環節: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聲速”部分,自主學習,總結相關規律和知識。
【意圖: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
最后是小結作業環節:
小結:讓學生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獲,整理學到的知識。
作業:閱讀p30“科學世界”——我們是怎么聽到聲音的。
【八年級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說課稿】相關文章: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說課稿02-01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的說課稿02-17
八年級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說課稿06-22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物理教案02-13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物理教案13篇02-13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03-08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06-19
八年級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學設計06-28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