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碑第二課時說課稿
一、教材簡析
《豐碑》是一篇講讀課文,主要講的是紅軍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為了把棉衣讓給戰友穿,而自己卻被活活凍死的感人故事,歌頌了軍需處長一心為公,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致傳神,感情豐富深沉。課文雙線并行,一條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具體寫了軍需處長凍死的感人事跡,另一條是隱含在文中的情感線索,通過將軍的情感變化來突出對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
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是“詳寫和略寫”,側重于寫的訓練,它是在前兩單元“按一定順序寫”、“分清主次”的訓練基礎上的發展和提高,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讀寫訓練體系。通過本課的教學,要使學生懂得寫文章不僅要有一定的順序,還要做到有詳有略。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的編排意圖,結合課文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特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能抓住重點詞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個自然段。
3、學習課文緊扣中心,合理安排詳略的寫法。
4、能在品讀想象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學習軍需處長一心為公、舍已為人的崇高品質。
教學重難點: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感受軍需處長崇高的精神世界;弄懂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為何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二、教學方法
根據課文內容悲壯感人、飽含情感的特點,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發展水平,在教學時,主要通過創設情境、朗讀品味、想象體驗等方法,把學生帶到那艱苦的戰斗歲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突出學生親身經歷的語言實踐活動,使學生不僅獲得語文的知識和技能,還自然滲透學法指導,學會如何去學習感悟語言,并且使學生在教師刻意追求的一種和諧而美好的情感氛圍中得到心靈的凈化,情感的陶冶,精神的提升。
三、教學設計
本節課教學分為這樣三個環節: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發認知沖突,使學生想學。
(二)引導自主探索,激發學習情感,使學生會學。
(三)總結延伸升華,強化學習情感,使學生樂學。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發認知沖突,使學生想學。
本節課是在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解第1、2自然段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教學伊始,教師可結合回顧課文1、2自然段的內容用深沉而又充滿激情的語言如下設疑導入:
1、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進,狂風呼嘯,大雪紛飛,寒冷、饑餓、疲勞無情地吞噬著每一個戰士,還可能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面對這惡劣的環境和殘酷的戰斗,將軍是怎么想的?
學生從文中“這支隊伍能不能經受住這嚴峻的考驗呢?”一句不難體會到將軍那時心里十分擔憂。
2、再讓學生讀讀最后一節,問學生:“將軍這時還擔憂嗎?”讓學生找到文章最后一句“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從中體會到將軍這時已堅信勝利一定會屬于他們。
3、將軍這前后截然不同的情感,把學生帶進了一種特定的問題情境之中,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認知沖突,學生的思維火花被點燃,不禁要問:“是什么使開始還十分擔憂的將軍后來又堅信勝利一定屬于他們呢?”從而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而這正是本課需要重點研究解決的問題,這樣就使本課的教學目標成為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任務,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引導自主探索,激發學習情感, 使學生會學。
1、圍繞以上問題,自讀課文第三段,進一步思考:①從這段中自己讀懂了什么?②劃出最讓你感動的語句,并說說為什么感動?③提出不懂的問題。以上問題問域寬,解答距長,思維強度大,靈活性強,能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讀書體會作出回答。
2、在學生自讀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小組合作交流,匯報自學情況。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營造自主參與的氛圍,擴大參與面,不僅能使學生相互啟發,使許多問題在小組內就得到解決,還使學生在小組討論中交流思想、交流情感,培養了互助合作的精神。
3、在小組討論交流的基礎上,針對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和認識上的偏差,組織全班讀議。
首先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感受和疑問分成兩類,一類是關于軍需處長的,另一類是關于將軍的。然后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細細品讀,進入情境,領悟情感,自主解疑。
第一步,品讀描寫軍需處長的語句。在學生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教師因勢利導,抓住課文重點段第七小節描寫軍需處長凍僵了的樣子的語句,體會他的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崇高品質。我準備出示第七小節文字作如下引導:
(1)朗讀體驗,整體感受。請同學們用心讀第七小節,看著這樣一位老戰士被凍死了,你的心里有何感受?你能讀出自己的感受嗎?強化朗讀訓練,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體驗、理解、感悟。
(2)質疑深究,深入體驗。在朗讀體驗,整體感受,把握情感基調的基礎上,再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在這冰天雪地的嚴冬,這位老戰士身上穿的卻是這樣單薄破舊的衣服,讀到這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經過一陣情感的醞釀,學生不禁要問:“他的棉衣呢?他是軍需處長,為什么不給自己留一件呢?”教師因勢利導,反問學生:“是啊,他為什么不給自己留一件呢?他難道不冷嗎?”在討論中深化學生的認識:棉衣代表著生的希望,老戰士是把生的希望讓給了自己的戰友。這樣緊扣語言文字,由表及里,不斷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質疑,展開想象,使軍需處長的形象在學生心目中漸漸變得豐滿生動起來。
之后再問:生命屬于每個人都只有一次,誰不珍惜自己寶貴的生命呢?老戰士把棉衣讓給了更需要它的戰友,自己卻活活凍死,他在犧牲前后悔嗎?你怎么知道的?讓學生再回到課文讀書思考,從軍需處長“鎮定”、“安詳”的神態中尋找答案,體會到軍需處長已完全把自己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3)展開想象,說中體會。可這樣引導:老戰士犧牲了,死得那樣平靜,沒有一句豪言壯語,然而犧牲時這位老戰土心里肯定有許多話想說,他會想說些什么呢?啟發學生進行多角度思考,從可能會對戰友們說、對首長說、對兒女說、對自己說等多方面展開豐富的想象,把語言表達訓練、思維訓練和深入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有機結合起來。
(4)定格畫面,配樂背誦。在學生深入理解感悟的基礎上,趁著被剛剛激發的情感激流,教師再用深沉而又充滿激情的.語調這樣引導:“多么偉大的戰士,讓我們再來看看這感人的一幕吧!”隨即打出投影——軍需處長凍死時的畫面,伴隨著一段低沉悲壯的交響曲,教師動情地范讀第七小節,讀完,停頓一會兒,讓學生的心在老戰士那美好情懷的感染中得到凈化,然后,教師再把還沉浸在悲壯的情緒中的學生喚醒:“同學們,我們面對的不是軍需處長已僵硬的身軀,而是一顆高尚的靈魂,讓我們伴隨著這震憾心靈的音樂試著背誦這段,讓這感人至深的一幕永遠留在我們的心靈深處……”于是學生開始動情地背誦。
以上環節,摒棄了煩瑣的分析和支離破碎的講解,從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入手,突出朗讀訓練,并且避免貼標簽式的學法指導,而是引導學生在自讀感悟中自然滲透學法,通過品讀、想象、質疑、討論感受軍需處長的高尚靈魂。深沉悲壯的音樂,飽含激情的導語,創設了一種學習語文的特有的情感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感。在這里,我有意識的把人格的熏陶與培育,有機地融于語言文字訓練之中,讓學生如春雨潤物般受到感染,受到熏陶。
第二步,抓住描寫將軍語言、動作、神態的語句,體會將軍的情感變化。在學生初步感受的基礎上,再作如下引導:
(1)一位老戰士活活凍死了,將軍看到這樣的情景,他的心情會怎樣?(悲憤)你從哪里體會出來的?誰能把將軍悲憤的語氣讀出來?引導學生感情朗讀8-10小節,讀中體會將軍悲憤的心情。
(2)在此基礎上,再次引導學生質疑:將軍為什么對軍需處長發這么大的火?通過討論,反復朗讀,體會到將軍對戰士的愛。
(3)然后循著將軍的情感變化,讀文思考:當他得知眼前凍死的老戰士就是軍需處長時,他的心情怎樣?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出來的?引導學生抓住將軍的動作、神態朗讀體會將軍當時內疚、自責、難過、崇敬等交織在一起的復雜的情感。
這樣抓住將軍的情感變化線索,精心設疑,層層深入,環環相扣,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突出了軍需處長的高大形象。
(4)朗讀13小節,領悟豐碑的含義。由于有了以上的深入展開,學生對文中稱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的理解已水到渠成。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體驗自由表達對課文中豐碑的特殊含義的理解。正是軍需處長舍已為人、一心為公的崇高品質成了將軍和戰士們心中的一座豐碑,從而突破了難點,領悟了中心。
(5)朗讀14小節,回應開頭的問題。讀到這里,你知道是什么堅定了將軍必勝的信念了嗎?(是紅軍戰士舍已為人的精神和鋼鐵般的意志)
(三)總結延伸升華,強化學習情感,使學生樂學。
1、在紅軍艱難的征途中,這晶瑩的豐碑又何止一座呢?讀了這篇課文,你還想到了誰?讓學生認識到,無數為革命而獻身的英雄,都是我們心中的豐碑,從而使學生對課題豐碑含義的認識又更深了一層,情感得到升華。
2、總結寫法,突出讀寫訓練的重點。先讓學生說說課文寫到了哪些內容?然后組織交流其中詳寫了什么?為什么這樣安排?通過交流討論,使學生懂得作文時應根據表達中心的需要來安排文章的詳略。
3、課外延伸,布置學生課后到圖書館借閱紅軍長征的故事書,然后大家一起交流。
這樣設計旨在構建大語文的教學觀,語文學習和學生的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學生課堂學習要為課外學習服務,要為學生的發展服務。課堂不是唯一的信息源,以課堂教學為一個基點,把學生的思維觸角引向一個廣闊的空間,把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感受,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學習語文,得到發展,這遠比讓學生做幾個枯燥機械的練習有效得多。
【豐碑第二課時說課稿】相關文章:
豐碑第二課時說課稿范文11-13
《豐碑》第二課時教案09-15
豐碑第二課時教案07-01
《豐碑》的第二課時教案07-04
《豐碑》說課稿06-28
《豐碑》說課稿03-30
《豐碑》的說課稿06-10
豐碑說課稿08-09
課文《豐碑》第二課時教案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