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說課稿

時間:2024-10-21 22:30:44 晶敏 說課稿 我要投稿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說課稿(精選16篇)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說課稿(精選16篇)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說課稿 1

  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是本冊教材圖形與幾何中的教學內容之一。本課教材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課經歷了許多測量實踐活動了解周長的一般意義;了解了規則圖形和不規則圖形周長求法的基礎上的教學。學生通過自主探索,驗證猜想,合作交流,推導出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學好這一內容將為今后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其它圖形的周長以及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認識了周長,能夠先進行度量,再計算圖形周長。學生個性差異大,課堂學習過程中自控力不強,學生排斥對話式的教學方式。因此,課堂教學中,我采用多種教學形式、方法,多樣的互動環節,讓學生進行思考、分析、判斷、做出選擇。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能熟練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2、會解決有關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簡單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操作活動,推導出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逐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知數學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數學的價值。

  2、對日常生活和周圍環境中的數學現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創設情景中,培養嚴謹求真、刻苦鉆研的學科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立了如下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會推導、歸納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難點:能靈活運用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說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基于本節課的特點,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規律出發,為了更好的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化解難點,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操作發現

  (2)巧設疑問,體現兩“主”

  (3)運用遷移,深化提高

  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教無定法,貴在擇法”,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將指導學生學會觀察、比較、歸納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

  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情境導入、探索新知、實踐應用、反饋總結。

  (一)情境導入(3分鐘)

  我以學生熟悉的龜兔賽跑的故事情境引入,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提出學習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是數學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二)探索新知(20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為了突出教材的重點,明了分析教材的.難點,在探索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過程中,我設計了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總結歸納這三個環節。

  1.首先讓學生回憶長方形的特點,學生很容易得就得出長方形的對邊相等這一特點,然后利用周長的定義,讓學生獨立算出小兔子所走的路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 在自主探索后,再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并進行匯報,學生會得出以下3種算法,6+4+6+4=20,6×2+4×2=20;(6+4)×2=20,結合多媒體課件演示引導學生概括出長方形周長的3個計算公式

  長方形周長=長+寬+長+寬

  長方形周長=長×2+寬×2

  長方形周長=(長+寬)×2

  3.讓學生通過比較,發現第三種計算公式是最簡便的。在此基礎上,反問:要求長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么? 考查學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接下來是探索正方形周長公式,有了前面探索長方形周長的鋪墊,本環節我完全放手給學生。由于正方形的四條邊長度相等,所以學生很容易得出

  5+5+5+5=20;5×4=20,通過比較學生很容易看出第二種算法簡便,重點讓學生說出5和4分別代表什么,從而得出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三) 實踐應用(15分鐘)

  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有層次、有針對性地設計了填一填、選一選、判一判等多種形式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新知。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拓展練習,深化教學內容,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四)反饋總結(2分鐘)

  讓學生自己說說本節課的收獲,既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回顧與整理,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表達和自我評價的能力。

  說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對此我設計了如下板書,能夠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是青島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信息窗2的內容,隸屬于“空間與圖形”范疇。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了解了周長的概念,本課是學生關于圖形計算知識的第一課時,學好這一內容將為以后學習各種圖形的周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根據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并能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2、過程與方法:經歷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并交流得出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公式的過程。進行初步有條理的思考。

  3、情感、態度價值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索交流等活動,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難點是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二、說教法學法為了有效達成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基于“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一理念,結合本節課知識內容特點,我采用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遷移法和練習法進行教學。

  同時新課標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設計教學時我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本課,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主要的學習方法。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分析、交流中全面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三、說教學過程

  教法和學法貫穿在教學中的(四)個環節。一、情景導入,引出課題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三、分層訓練,實踐應用。四回顧整理,互評激勵。下面我就每個教學環節做具體闡述。

  教學過程我分為四個環節來進行:

  第一、情景導入,引出課題。

  1、首先和學生一起回憶圖形周長的意義,問:什么是周長?讓學生結合具體的長方形、正方形實物圖通過指、說、描出他的周長。

  2、利用多媒體出示信息窗2情境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你發現哪些數學信息?根據情景圖上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可能提出如下問題:長方形花壇護欄有多長?正方形花壇護欄有多長?長方形花壇圍上護欄要多少錢?教師有選擇的板書。

  這樣做體現了青島版教材逐步培養學生分析素材,提出問題的意識。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第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①動手操作、領悟算法要解決圍上護欄需要多少錢?先要解決長方形花壇的周長是多少?長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怎么算長方形的.周長呢?

  小組討論解決方法:小組討論看你們有幾種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小組討論后匯報學生的算法可能有9+4+9+4=26米;9ⅹ2+4ⅹ2=26米;(9+4)ⅹ2=26米。每種方法我都會問:你是怎么想的?誰聽懂了?說的好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重復,說的不夠完善的,及時讓其他同學補充,完善。

  師:現在我們發現求長方形的周長有這么多的方法,請同學們在小組里說說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周長?然后根據課本中甲種護欄多少錢?讓學生列出算是:26ⅹ8=208元。

  ②比較分析、優化算法:

  師: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有這么多種,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比較簡便?你最喜歡哪種方法呢?

  下面我們每個人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求長方形的周長。出示長方形不同的長和寬三道題,比賽計算它們的周長,看哪個小組算的又快又對,練習長13、寬7,長25、寬15,長18、寬9,在交流時讓學生說出你是運用那種方法計算的,為什么這么想?在多次思維的碰撞中,在相互交流中優化最佳算法。讓學生自主感悟到(長+寬)ⅹ2這種方法的實用性。

  在這個環節中,我盡量讓學生多做多說,放手使學生在動手中深刻的體會,并且驗證自己的觀點,并通過小組間的討論與合作,得出結論。使學生操作,思維,語言相結合,深刻的體會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這樣的設計還有利于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鍛煉。

  ③教師放手、讓學生獨立探索,運用長方形的知識遷移到解決求正方形周長的問題

  正方形花壇圍上護欄要多少錢?

  讓學生寫出算法,可能有7+7+7+7=28米,7ⅹ4=28米,根據護欄每米9元,算出28ⅹ9=252元。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有了長方形周長的基礎進行知識遷移,學生會輕輕松松的總結出來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自主體驗不同的計算方法,并實時優化。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第三、鞏固運用、形成技能。在練習這個環節,我設置了課本中自主聯系第一題作為基本練習,第二題、第六題作為綜合練習,(在這里我依據教學重、難點分層設計了以上幾個習題,通過練習,既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鞏固、記憶,又為第二課時的教學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第四、回顧總結,互評激勵。

  引導學生從知識、能力、感受三個角度進行總結。最后老師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和提升,讓每個學生都能自主的從這三個方面進行總結和梳理,養成歸納、自主提升的好習慣。最后布置自主練習3、4題作為今天的家庭作業,讓學生及時的鞏固所學的知識。

  這是教學過程的最后一個環節,先讓學生暢談自己都有哪些收獲再讓學生評價一下自己或同學在本節課中的表現。

  這既是引導學生回憶學習過程,提煉學習方法。雖然整堂課不乏評價,但課尾以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和師生互評的方式,可以達到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體驗成功的快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效果。

  四、說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包括:(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長+寬+長+寬邊長+邊長+邊長+邊長長x2+寬x2邊長x4 (長+寬)x2)。

  這樣的板書設計既條理清楚、簡單明了;同時又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對學生的學習能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結束語: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說課稿 3

  一、教材分析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二節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長計算、面積和面積單位、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測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學好本課,是以后學習平面圖形面積推導過程的重要基礎,并且為學生進一步系統地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做好準備。

  二、學情分析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之前,已經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和面積單位,對面積單位有了一個較深的感性認識,學會了運用面積單位直接度量面積。但三年級學生的思維形式正處在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階段,心理發展仍處于行為把握階段,不能抽象理解。他們有初步的數學學習經歷,但指向性不明,方法不夠恰當;有較強的活動和觀察興趣,但是活動缺乏有序性,觀察度不夠寬泛,概括、歸納水平差距較大;有小組合作意識,有表達意愿,但數學語言不夠規范,小組合作效率有待提高。對于面積這一具有抽象特點的知識,探索、理解、接受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將成為他們學習的難點。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并能應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進行計算,能區分面積和周長。

  2、技能目標

  經歷面積公式的推導,滲透“實驗——發現——驗證”的數學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驗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實驗——發現——驗證”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等良好的學習習慣,滲透事物間相互遷移類推的唯物主義觀念。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公式,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長方形面積公式的發現過程。

  五、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本課我主要運用“情景創設法”,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理論與應用的過程,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獲得數學經驗”。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我運用了“擺一擺——猜一猜——驗一驗——用一用”等教學方法,讓學生知道身邊的數學問題隨處可見,能把自己的所學知識解決生活當中的事情,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在學生的學習方面,我將小組合作探究作為首選。學生分小組進行“拼一拼”、“猜一猜”、“議一議”“驗證”等活動,探索出長方形和正方行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樣,即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六、說教學過程

  1、復習質疑,導入新課

  新課開始,出示兩個長方形(長5厘米寬2厘米和長7厘米寬2厘米)圖片,回憶以前所學的知識,匯報關于長方形、正方形的已有知識、經驗。

  繼而提出問題: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個圖形,猜想一下哪個面積大?留下了一個懸念,導入了課題(板書課題)。

  【教學設想:通過復習,喚醒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的回憶,特別是周長、面積、面積單位、長度單位的記憶,為新知學習做好準備。問題的提出既引出了新課的內容,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經歷探索過程,概括歸納公式

  接著探索剛才的問題,并提出新問題:你們能想辦法求出它們的面積嗎?小組合作對長方形的面積進行探討。學生在這個階段可能會采取用面積單位擺、畫格子等較為直觀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教師進行演示并對學生的探索結果給予肯定。繼而讓學生猜想一下長方形的面積與什么有關,該如何計算。

  【設計意圖:我認為“猜”是自古至今的一種很好的游戲,一種娛樂項目。通過猜測可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們帶著迫切的心情,想知道猜的結果是否正確,才能做自主探究,充分發揮了學生參與的主體地位。】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可以用“長×寬”來計算呢?提出新的問題,讓學生用面積單位擺各種規格的長方形,并填寫記錄卡。

  提取3組以上操作數據,驗證猜想,教師要作好小組操作指導工作。最后得出結論: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經歷了長方形面積的推導過程后,再出示一個正方形,讓學生通過分析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的關系,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遷移到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即長和寬相等時,就變成了邊長×邊長,從而總結出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邊長×邊長。發展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實驗——猜想——驗證——歸納——概括,初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在不斷的失誤中進步,同時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練習用數學的語言表達。對公式記憶深刻。】

  3、寓練于樂,鞏固新知。

  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所以我還將練習設計成孩子們所熟悉的生活場景。創設同學們去游樂園的情境,將學生帶入情境中,然后組織相應的活動,引導學生解決問題。讓學生比較碰碰車場地和旱冰場地的面積誰更大些。

  然后出示花草地示意圖:游樂場有一塊邊長16米的正方形園草坪,想在中間修建一個邊長4米的正方形花壇。請你算一算建好后草坪的面積是多少?

  【設計意圖:本節課上到此時,學生已經開始倦怠,利用游樂場的情境能再次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使更多學生愉快地參與到活動中,設計一些有層次的練習題,并運用一些激勵性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欲望,既記憶了公式、初步解決了實際問題,又緩解了學習的疲憊,可謂一舉多得。】

  4、拓展思路,啟迪思維。

  在本環節設計了兩道具有一定難度,要進行反向思維和發散思維的題目,旨在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設想:在掌握新知的基礎上,激發新的思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學習數學的喜悅。】

  七、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微型教案”,能具體、直觀地幫助學生開啟思路,排疑解難,掌握新知識。所以,我的板書設計簡潔、清楚、明了地展示了本節課的知識要點和學習內容。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堅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原則,注重學生知識的生成過程:由已知向未知的過渡;由具象的實物向抽象的數字轉化;通過對比、分析、總結,得出結論。力求體現自主化、活動化、生活化、情感化,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學習的快樂。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說課稿 4

  一、 說教材

  1、 說課內容:

  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上海試用本)小學數學第五冊第110~112頁的例1“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2、 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本課內容是在前幾冊直觀認識角、線段以及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礎上,再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并會進行周長的計算,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幾何初步知識的興趣和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為后一節課學習周長公式的變式運用及拓展打基礎,同時又為后繼四五年級的長、正方形的面積及長、正方體的學習作鋪墊,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內容。本課內容基于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主要還是以直觀為主,通過討論交流,圍圍描描等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

  3、 本課的教學目標:

  根據二期課改教學大綱的理念、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本課可確定以下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 使學生理解周長的含義;

  ②會運用公式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2)過程能力與方法:① 通過圍一圍、描一描等操作活動在學生頭腦中建立周長的概念;

  ②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合作討論,配以媒體的直觀演示,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歸納出常用的周長計算公式,使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得以提高。

  (3)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生喜好的實際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究能力和概括能力,并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4、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根據以上的分析,不難看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周長的含義,會進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難點是:建立周長的概念及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得出;而要突破難點的教學關鍵就是:通過多種學生喜好的實踐操作活動,調動學生各種感觀,來協調感性認識,并通過合作學習將得到的直觀感受加以內化,從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本課內容,并形成一定的探究學習的方式。

  二、 說教法

  愛迪生曾說過:“我從來沒有做過一次偶然的發明,我的一切發明都是深思熟慮實驗的結果。”教學也是一樣,學生的動作和思維是密不可分的,讓他們親手去描一描,圍一圍,使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形象化、具體化,在動手操作中進行認識和理解,在合作討論和交流中進行完善和內化,在練習與運用中進行對比,排除誤區,得以鞏固。

  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面向全體,人人動手

  本課內容概念性較強,又較抽象,如果單純是教師演示或個別學生演示,必然會有部分學生因為得不到親身的體驗而無法建立正確的概念或建立殘缺的概念。因此,結合教師擺小棒、部分學生上前指一指圖形的周長這兩個示范性的初步感知活動,我又讓每個學生挑選練習紙上2~3個喜歡的圖形描出周長,這樣,每個學生都有了親自動手的機會而不再是純粹的一個旁觀者。

  2、激發主動,積極參與

  三年級的學生,概括能力還不是很強,因此要通過個人的探究歸納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顯然對很多同學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對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在小組討論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聆聽別人的方法,這樣可以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主動思考,并在討論中相互取長補短,得出比較全面的方法。在這一小組探究的活動中,人人都是學習的主人,主體性和主動性得以體現,一些思維、概括能力較弱的學生也被帶動起來。

  3、師生配合,多邊互動

  本課教師的作用體現在對學生實踐活動的組織以及幫助學生整理探究學習的成果。特別是在學生交流時,教師配以媒體展示,讓學生通過媒體的展示,判斷學習的成果是否正確,并在此基礎上,輔導學生優選方法,加工成常用的計算公式。在第二次討論學習后,安排學生看書,既是利用教材對前面活動成果的一個加強,又留給學生消化與質疑的余地。

  三、 說學法

  “一切真理都要讓學生自己去獲得,由他重新發明,而不是草率地傳遞給他。”為此,在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自己去動手圍圍,描描,讓學生養成勤動手的學習習慣。學生通過自主的小組學習、討論,經過自己的努力探索,嘗試去發現和創造自己未知領域中的知識,這就是創新意識的培養,探究學習能力的提高。通過閱讀教材進行質疑,通過練習中判斷題的解答,讓學生學會用比較的方法排除干擾,鞏固成果。這也是我們培養學生力求形成的一種學習方法和能力,為此本節課在這方面也下了一定的功夫。

  四、 說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已定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安排了以下的幾個環節

  (一)、周長的含義

  這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同時又是一個難點,如何來突破這個難點呢?我是這樣安排的:

  1、 出示一個(小棒搭成)三角形:

  這是一個什么圖形?由哪幾條線段組成?

  (出示周長概念):三角形三條邊長度的和,叫做三角形的周長。

  演示:三小棒擺成一直線

  2、 出示一個(小棒搭成)四邊形:

  這是一個什么圖形?由哪幾條線段組成?

  (出示周長概念):四邊形四條邊長度的和,叫做四邊形的周長。

  這兩次出示由教師操作,讓學生在觀察中初步體會周長的含義。

  3、出示釘板(圍著各種圖形),讓學生上來用手指描一描各個圖形的周長。

  由幾個學生上來操作,一是檢測前兩次觀察后對概念的理解程度,二是繼續加強學生對周長的直觀感受和理解。

  完成練習紙:選擇你喜歡的2~3個圖形,用彩色筆描出它的周長。

  面向全體學生,每個同學都可以在動手操作中體會、理解周長的含義,同時又讓學生有選擇的余地。

  4、揭示課題:(指釘板上長方形和正方形)今天我們著重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是怎么計算的。

  (二)、操作感知,探究方法

  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的的主體部分,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本課的關鍵環節。為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我安排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長方形的周長

  《大綱》中指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由于上一環節中,學生已經充分地感知了周長的含義,認知結構已有了調整和重組,所以在這一層次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采用分組討論探究,并就本小組討論的結果作好記錄,使討論不流于形式。學生應該很明白接下來的學習任務,在討論探究的時間里,每個學生都享有發表自己觀點的權利,同時也擁有批判不同算法的權利,這段時間是真正屬于他們的。對于學生而言,把問題交給他們遠比把結果交給他們有挑戰性,更容易使他們有成功的情緒體驗,學習上的探究能力得以發展,合作意識得以加強,組內成員相互取長補短。

  1、 出示一個長方形(媒體):

  它的長是5厘米,寬是4厘米,周長是多少?

  (1)學生討論,并記錄討論結果。

  (2)交流匯報。配以媒體演示。

  此時應該是學生努力探索的精彩呈現,教師在組織學生交流討論結果時,學生對自己的成果的正確性是十分關注的,利用這一時間,不失時機地配以媒體的演示,一方面讓學生鞏固討論學習已有的認識,另一方面也幫助學生辨別學習結果的正確性。

  板書: 5+5+4+4=18cm

  5+4+5+4=18cm

  5×2+4×2=18cm

  (5+4)×2=18cm

  (3)方法比較,得出常用公式。

  根據四邊形的周長概念,這四個算式都正確嗎?你覺得哪個最簡便? (5+4)×2

  5+4表示什么?表示一份長與寬),配以媒體演示

  乘以2表示什么?(有這樣的兩份),配以媒體演示

  這個算式也就是(以媒體演示)長方形的周長=(長+寬) ×2

  將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梳理,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從而得出計算長方形周長較為簡便的算法,并引導學生概括為計算公式,此時學生的認識就由感性上升為理性。

  2、 如果用字母C表示長方形的周長,a表示長的長度,b表示寬的長度;

  長方形周長公式可以寫成: C=(a+b) ×2

  練習利用公式求長方形的周長。(媒體)

  3、 出示例1,指導書寫格式

  解: C=(a+b) ×2 先寫公式

  =(25+15)×2 代入數據

  =40×2

  =80(米) 要寫單位名稱

  其實解答例1已是水到渠成的事,這里只需指導學生一個規范的解題格式。

  第二層次:正方形的周長

  這一層次基于上一層次的認識,學生應該有能力解決,但可能方法的選擇上有一些偏差,因此,這里采用學生討論的學習方式,主要使學生全體能對正方形的特征重新喚起,進而應對這種四邊相等的特征,采用合理優化的解答方法。

  1、 出示正方形,a=5cm

  這個正方形周長怎樣求?為什么?

  2、 學生討論,并交流:(配以媒體演示)

  板書: (5+5)×2=20 cm 5×4=20 cm

  3、 為什么這里可以乘以4?

  (正方形有四條邊,四條邊都相等。)

  4、 可以得出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5、 如果用字母怎樣表示正方形的周長,板書:C= a ×4

  6、練習利用公式求正方形的周長。(媒體)

  第三層次:看書,劃出概念,質疑。

  這一層次主要對學生剛剛形成的概念以及計算方法進行重溫和整理,培養學生對教材的閱讀習慣及敢于質疑的學習精神。

  (三)、鞏固反饋

  1.完成P112 練一練

  2.A冊34頁第二題。

  3. 媒體出示判斷題

  4.根據要求在釘板上圍長方形或正方形

  (1)圍一個長5cm,寬4cm的長方形,口答周長。

  (2)圍一個邊長3cm正方形,口答周長。

  (3)圍一個周長是12cm的長方形,怎么圍?(拓展題,視時間)

  由于這是第一課時,練習也以實踐操作題居多。目的還是為了鞏固學生頭腦中周長的概念。在第2個練習之后安排了第3個練習,使學生在比較中排除干擾,強化所學的知識。第4個練習的第(3)小題是一個拓展題,視時間,如果充足,在課堂上討論;如果時間比較緊張,則安排學生課后思考,使學生課堂上已掌握的知識得以時間和空間上的延伸。

  (四)、總結整理:通過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布置:A冊P34;每日精練P68。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說課稿 5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四邊形,研究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了解了周長的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好這一內容將為今后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其它圖形的周長以及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擬定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鞏固應用周長的含義,探索并發現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觀察、推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培養生活的數感。

  4、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積極探究、大膽嘗試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同學間協作互助的精神。

  二、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分析,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會推導、歸納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難點:能靈活運用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三、說教法。

  為了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根據讀講精練教學法的理念運用了以下教學策略:

  1、創設故事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2、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識

  3、充分運用課件、學具的輔助作用,鞏固知識

  4、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習慣的養成和個性的張揚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五個環節:設疑激趣,引入新課;自讀引導,探究新知;系統整理,明確算法;分層精練,鞏固達標;抒發感受,心靈對話。

  (一)設疑激趣,引入新課

  首先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提出問題。在問題的召喚下,喚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索新知的動機,我創設了同學們都熟悉的龜兔賽跑的情景,小兔子和小烏龜因為路線不同發生爭執,通過觀察學生發現了小兔子的路線是長方形的,烏龜的路線是正方形的,那么他們的路線長短到底相不相同呢,引導學生說出:“要想知道它們的路程長短實際上就是求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直接引出課題。

  (二)自讀引導,探究新知

  1、為了探索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我設計了自主學習、獨立嘗試、小組交流、總結歸納、鞏固練習五個環節。

  2、利用周長的定義,讓學生獨立算出小兔子所走的路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在自主探索后,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優勢,學生會得出3種算法:

  ①6+4+6+4=20(米)

  ②2x6+2x4=20(米)

  ③(6+4)x2=20(米)

  結合多媒體課件演示引導學生說出這三種方法中哪種方法最好,從而概括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長+寬)×2=長方形周長,在此基礎上,反問:要求長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么?

  2、接下來是探索正方形周長公式,有了前面探索長方形周長的鋪墊,本環節我完全放手給學生,所以我設計了四個環節:一、嘗試計算,二、交流匯報,三、總結歸納,四、鞏固練習。由于正方形的四條邊長度相等,所以在試算中學生很容易得出:5+5+5+5=20(米)。5x4=20(米)。通過比較學生很容易看出哪種算法簡便,重點讓學生說出5和4分別代表什么,從而得出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三)分層精練,鞏固達標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要聯系生活實際,學有用的數學。在本節課中的練習安排我注重層次性,滲透多樣性。讓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發展。因此為了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通過出示兔子日記,設計了"闖關"游戲,激發了學生運用知識的激情。第一關是讓學生計算已知長和寬的長方形的周長,使學生明確計算周長的必要條件,既培養了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又培養了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第二關是已知邊長求正方形周長公式的練習;第三關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設計的是正方形周長公式的變式練習,注重考察學生對周長計算方法的靈活運用。設計的三個問題,通過形式多樣的練習,讓學生以多種方式、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培養孩子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抒發感受,心靈對話

  讓學生用簡潔的語言交流本節課的收獲,給學生提供自我感悟,自我評價的時間與空間,有利于培養學生概括、總結能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這節課的學習。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說課稿 6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五冊第四單元《四邊形》認識部分中的第5課時。這一課時是在學生研究平面圖形、長度單位和初步感知了什么是物體的周長及掌握了各種平面圖形的周長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這一課之前,教材安排了讓學生去測量課桌、黑板、樹干的周徑、圓形花圃、籃球場等不同形狀的物體的邊長,并要求計算出邊長的總和是多少,通過大量的感受活動使學生對圖形的周長有了較深的感性認識,并具備了測量、比較的理念和動手的能力,在這樣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設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用不同的方式探索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總結周長計算公式。

  (2)能利用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周長計算的問題。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見的'能力,以及觀察,比較和歸納的能力。

  (2)培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和能力。

  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小組合作以及和全班同學的合作交流,總結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總結長方形周長公式

  二、教法、學法

  教法:針對幾何知識教學的特點、以及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空間觀念薄弱的特點,我打算采用創設情境法以及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的形式,并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讓學生在觀察、感知的基礎上,分組討論、合作學習,老師恰當點撥,適時引導,多媒體課件及時驗證結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發展為本,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學法:蘇霍姆林斯基說:“喚醒人實行自我教育,按照我的深刻信念,乃是一種真正的教育。”在學法指導上,我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創設時間和空間激發他們主動探索。借鑒杜威“做中學”的思想,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在觀察、測量、實踐操作、問題解決等過程中,經歷想一想,算一算等活動,努力營造協作互動、自主探究、議論紛紛的課堂教學氛圍,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得以發展。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復習長方形的特點,為新知的學習做好準備:利用身邊的長方形(數學書的封面、課桌面)引導學生復習長方形的特點,變抽象為直觀。

  2、復習周長:出示學生的生活照,引起學生注意,設疑:老師遇到了一個小麻煩,老師想把這張照片裝飾一下,鑲上花邊,讓它變得更加漂亮,花邊要多長呢?引出周長,進而復習周長的含義,讓學生指出長方形的周長,借助課件演示讓學生初步感知:長方形的周長就是四條邊之和。

  (二)提出問題、確定目標

  根據學生的回答順勢提出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研先來研究怎樣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前面學生在學習周長時已經學會用工具測量出周長了,這里開篇點題,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計算。

  (三)實踐探究、獲取新知

  1、討論算法:通過設問,讓學生明確知道了長和寬就能計算出長方形的周長即先量后算。

  2、出示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長度,小組合作研究長方形的周長的計算。

  ①向學生說明活動要求。

  ②學生分組交流想法,然后在自學本上寫出自己的算法,能寫幾種就寫幾種。

  學生小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③交流算法。

  (1)各小組派一名代表說算式(師板書算式),小組間互相補充。

  (2)全班交流算法,課件演示,歸納算法。

  (3)小結要算長方形的周長必須要知道它的長和寬。

  由于學生對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非常多,所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在各抒己見的基礎上,形成一個熱烈、民主、交流的學習氛圍,老師在“放”的同時又要注意“收”。

  (四)應用新知,達成目標

  1、出示一個長6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學生用喜歡的方法計算。

  ①一人上臺板演,其余的在本上列式計算。

  ②集體訂正,優化計算方法。(讓學生經過體驗后更能體會哪種方法更好)

  2、出示兩只兔子在賽跑的情境圖,(正方形邊長4厘米,長方形長為5厘米,寬為3厘米).

  ①讓學生猜猜看哪個長方形的周長更長。

  ②驗證猜想。(分男、女生組比賽計算周長)

  ③引導發現: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周長一定時,它的長和寬是不相同的。

  積極為學生創設主動學習的機會,提供嘗試探索的空間,使學生樂于、善于自主學習,能主動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3、學生作業:第42頁及43頁做一做第1題。

  從圖形題上升到文字題

  由于長方形是一種空間圖形,用文字來表述題意,是要學生從題意中轉換為圖形,從而訓練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4、選作:第42題做一做第2題

  (五)回顧小結,教師評價

  通過今天的學習,有哪些收獲?有什么感受?

  讓學生談一談這節課的收獲,培養學生的小結能力。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說課稿 7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是小學數學蘇教版教材第五冊,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認識周長的基礎上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教材以學生熟悉的學校籃球場為題材,提出了計算籃球場周長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聯系場地的形狀,探索、交流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礎上確認或逐步完善。對于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則安排在“試一試”中讓學生獨立探究、計算,再通過交流發現規律、掌握方法。

  “想想做做”從直接看圖計算。量一量獲取有關數據再計算,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最后在圖形的拼擺中關注圖形周長的變化,這樣由淺入深,既鞏固了周長的計算方法,又學會了解決實際問題,體會到數學在日常生活里的應用,感受數學的價值。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教”立足于學生的“學”。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向學生展示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訂如下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

  能正確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條理地表達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

  2、能力訓練目標

  能正確測量和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及其他一些簡單圖形的周長,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觀察、推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著力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創新素質目標

  在學習活動中,善于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靈活選擇自己欣賞的方法,通過自主探索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4、個性品質目標

  對學習的內容和過程有興趣和熱情,在與同學的合作中,會根據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識,獲得與同學合作克服困難成功的體驗。

  三、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本著課程標準,在盡量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重點:理解并掌握長方形及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難點:使學生認識到相同個數的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為什么不相等。

  關鍵:讓學生在自己的計算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和理解算法。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一談。

  四、說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么,如何體現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選擇的平臺。教學時先讓學生根據籃球場的形狀提出求周長的問題,引導學生利用對周長的認識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試試,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思考進行計算。接著,讓他們匯報各自的算法,引導學生去體會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間的相互聯系。再讓學生比一比,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種算法,為什么。

  2、引導學生在認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發現、解決問題。

  3、充分發揮多媒體直觀、具動感、易交流的優勢,更好地突破

  教學重、難點,同時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的舞臺。

  最后,我再來談一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教學程序及設想

  (一)、復習舊知,引入課題

  1.提問: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周長”,誰來舉例說明周長是什么意思?

  (教師可多讓幾位學生舉例說說,學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種多樣的。如果有困難可引導學生從身邊的三角板、課桌面、樹干等說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指什么。)

  2.讓學生說一說、指一指。拿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紙,讓學生上去指一指它們的周長各是指哪里的長度。

  3.導入新課

  (二)、探索交流、展開新課

  1.投影出示課本上的例題,學生讀題。

  2 .理清題意。

  讓學生指一指、想一想,認清求周長的意思。

  師:誰來指一指這個籃球場的周長在哪兒,并告訴同學們哪條邊是26米,哪條邊是14米?

  師:看懂了題目的意思,誰來告訴同學們你對這個問題是怎么理解的?

  3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答時要注意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再逐一展示學生的解答思路,生答時老師板書學生的解答方法。

  師:看來同學們對題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這道題你準備怎樣解答?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想的方法來算一算這個籃球場的周長。

  師:從同學們的臉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誰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來展示一下?

  學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這四種:

  (1) 26+14+26+14=80(米)

  (2) 26+26+14+14=80(米)

  (3) 26×2=52(米)

  14×2=28(米)

  52+28=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比較解答方法,自主選擇,鼓勵算法多樣化。師:請同學們說說,你喜歡用哪一種方法?并說說這種方法的意思。

  師:現在我們發現求長方形的周長有這么多的方法,請同學們在小組里說說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周長?

  師: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是有這么幾種,今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求長方形的周長。

  4.適當地安排練習。

  做“想想做做”第1題。

  5.尊重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嘗試求正方形的周長

  做“試一試”,師:通過這兩題可以看出同學們對如何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掌握得很好,如課換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長呢?(投影出示試一試)

  師:這題是老師把算式寫在黑板上再來分析呢?還是同學們嘗試一下自己解答呢?(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給了學生探險索、發現知識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又能使組員之間形成觀點交鋒、思維共享,達到學習互補的目的,把學習推向一個新的高潮。)

  師: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里交流交流各是怎樣算的,同時看看你們那一組出現了哪幾種不同的方法?

  (三)、組織練習、鞏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題。

  2.“想想做做”第4題、第5題。

  有針對性地讓前面題目做錯的同學上前板演,再訂正。

  3.“想想做做”第6題。

  師: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拼圖”游戲,大家有興趣嗎?(投影出示題目)

  師:請各組同學拿出小正方形紙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圖形,再討論出問題的

  答案,同時請組長安排一名同學作好記錄。

  學生到實物投影儀前匯報,肯定會出現兩種不同的答案。

  師:由此可見,用相同個數的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個長方形的周長是不相等的。為什么都是有6個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長方形,周長卻不同呢?你認為拼出的長方形的周長與什么有關?

  (四)、課堂小結時板書課題:

  今天這節課同學們學得真不錯,你有什么收獲?你能用簡短的話告訴大家嗎?同桌互說,然后告訴大家。

  [讓學生自己總結,既可以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又可以使學生從中總結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五)、板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

  (1) 26+14+26+14=80(米)(2) 26+26+14+14=80(米)

  (3)26×2=52(米) (4) 26+14=40(米)

  14×2=28(米) 40×2=80(米)

  52+28=80(米)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說課稿 8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與作用

  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五冊42~43頁《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在小學階段分別安排了物體與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其他平面圖形、立體圖形等內容。

  本節課是學生學習并了解平面圖形計算的第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周長的意義及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對問題的探究,讓學生在經歷數學化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思考的合理性與價值,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應用意識,為以后學習其他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我擬訂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合作探究,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利用這些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在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探究計算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經歷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并用于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的難點:是理解長方形周長的最優化計算方法。

  (四)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卡片、尺子

  二、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活動有這樣的要求:教師應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從學生感興趣的事出發,創設生動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小組合作,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相互交流。通過開展小組合作交流的活動,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聯系生活實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三、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四個環節:創設情景,設疑激趣;小組合作,探索新知;聯系生活,解決問題;課堂總結,課后延伸。

  (一)創設情景,設疑激趣

  在動物王國里,有對有趣的好朋友。它們是蝸牛先生和螞蟻xxx。它們倆都很喜歡散步。蝸牛和螞蟻每天分別沿著這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走一圈。有一天,它們卻吵了起來,吵什么呢,原來,它們倆都說自己每天走的.路程比對方長。

  同學們,你們來猜一猜,到底誰走的路程長一些?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能判斷出誰走的路程長嗎?你覺得蝸牛和螞蟻散步的路線與我們所學的哪一個數學知識有關?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板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設計思路:我從生動的故事情境引入,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景,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小組合作,探索新知。

  1、想一想:我們要計算兩個圖形的周長,要知道些什么?怎樣才能知道?在小組里交流。

  2、量一量:小組合作,動手量出計算這兩個圖形所需要的數據。

  3、議一議:小組討論,有了這些數據,該怎樣計算這兩個圖形的周長。

  4、算一算:獨立計算這兩個圖形的周長,并在小組里交流。

  5、說一說:把自己的算法跟全班的同學說一說。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說課稿 9

  一、說教材

  1.說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信息窗2第67—69頁。

  2.說教材簡析

  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長意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教學時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充分體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通過測量和計算等活動,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發展學生的探索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合作、樂于思考的數學素養。

  3.說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過程, 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2)在對長方形、正方形和不規則圖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在應用周長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初步有條理的思考.

  3)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現實生活中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積極交流、善于合作和主動探究的數學素養。

  4)說重點難點

  本節課教學重點是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難點在對于長方形、正方形和不規則圖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二、說教法

  1.說導入方法:

  本節課的導入采取了回顧舊知,為新知識作鋪墊的方法進行,根據教學的需要設計了秋天到了,草地進入養護期,花匠老爺爺給花壇圍上護欄這個情境,目的在于回顧上節課所學的關于周長的相關知識,為本節課學習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做好鋪墊,既體現了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理念,也體現了數學學習的價值,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

  2.說新授教學采用的方法:

  ①情境串教學法。數學與學生生活經驗密切相關,通過創設給花壇圍護欄、算游泳池周長、籃球場的周長、給手帕加花邊等一系列生活化的情境串,引出學生對數學問題周長的探索和研究,既體現了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理念,也體現了數學學習的價值,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

  ②猜想驗證法。在教學長方形周長這一知識點時,先讓學生猜想一下,長方形花壇的周長可能與什么有關系?教學中,通過猜想,讓學生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通過自己驗證等環節的設計,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合理地提出數學猜想、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素養。

  ③講解法。在對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中,教師在學生歸納總結方法的基礎上進行講解,將知識點進一步鞏固、深化。

  ④遷移法。在學習了長方形周長的基礎上,運用知識遷移法進行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學習,放手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探究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3.說鞏固新知的方法

  ①分層練習法。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的需要,設置了基本練習、變式練習和發展練習三種不同層次的練習,力爭讓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收獲。讓學生多種方式、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素養。

  ②操作法。在練習中加入了先量一量,再計算圖形的周長的題目,目的在于通過測量圖形的每條邊的長度進一步鞏固周長的意義和周長的計算方法,通過兩張長4cm,寬2cm的長方形紙片的拼圖游戲,進一步練習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初步探究長方形的周長是與其的長、寬之間的關系。

  ③歸納整理法。在練習中引導學生歸納整理所學知識,形成一個知識鏈。

  三、說學法

  1.說學生的認知基礎

  學生們前面已經學習過長方形、正方形的知識及其特點,結合具體情境能理解周長的意義,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公式的推導及算理是本節課的重難點之一,三年級學生已經有一定的動手操作和分析綜合的能力,所以我覺得這節課讓學生參與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顯得十分必要,因此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如下教學模式:動手操作,創設情境——操作體驗,初步感知——探索知識由來,抽象概括新知——實踐操作,運用延伸。

  2.說學法

  ①小組合作學習。在探究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過程中,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歸納整理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②讓學生多種方式、多種感官參與活動,通過量一量、拼一拼、算一算等形式多樣的練習,讓學生多種方式、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素養。

  四、說教學程序

  (包括情境創設、各環節及設計意圖、課件的應用說明、板書設計)

  第一環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1、秋天到了,草地進入養護期,花匠老爺爺給花壇圍上護欄,每塊花壇需要多少米護欄?(出示課件:目的在于回顧圖形周長的意義。)

  同學們,我們來幫花匠老爺爺算一算每塊草地都需要多少護欄。

  提問:三角形的周長怎樣求?

  四邊形的周長怎樣求?

  【設計意圖】數學與學生生活經驗密切相關,通過給花匠老爺爺給花壇圍上護欄這樣一個生活化的問題,引出學生對數學問題周長的探索和研究,既體現了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理念,也體現了數學學習的價值,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

  第二環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我們三年級一班也接受了一項重要的任務,我們將負責管理學校門口一個長8米,寬4米的花壇。(課件出示情景圖)

  2、根據圖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給長方形花壇圍上護欄,需要多少錢?(師板書)

  師:要求需要多少錢,必須先算出什么?

  生:長方形花壇的周長是多少米。

  【設計意圖】數學與學生生活經驗密切相關,通過給花壇圍護欄這樣一個生活化的問題,引出學生對數學問題周長的探索和研究,既體現了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理念,也體現了數學學習的價值,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

  第三環節:積極思考,引導猜想

  師:請同學們猜想一下,長方形花壇的周長可能與什么有關系?

  師:根據花壇的長和寬,你能求出花壇的周長嗎?在練習本上試一試。

  【設計意圖】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發明和發現,猜想驗證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教學中,教師通過猜想驗證等環節的設計,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合理地提出數學猜想、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素養。

  第四環節:操作驗證,總結方法

  (一)探索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1.學生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長方形花壇的周長。

  2、小組交流。

  3、全班匯報:

  師: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可能出現:

  (1)8+4+8+4=24(米)

  板書:長+寬+長+寬 =周長

  師: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8×2=16(米)

  4×2=8(米)

  16+8=24(米)

  板書 長2+寬2=周長

  (3)(4+8)×2=24(米)

  板書:(長+寬)x2=周長

  小結:先算一條寬和一條長的長度,乘以2表示有這樣的兩份。

  分別讓每一種做法的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出示不同算法的課件,將學生的算理以圖形的方式展示出來,便于學生理解周長的計算方法。)

  師:這里的每一種方法都很棒,你喜歡用那種方法?為什么?

  4、怎樣得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8米表示長方形的什么,4米呢?

  板書: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設計意圖】學生的數學素養是在他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獲得。教學中要盡可能的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臺,尊重學生的實際需要,有效的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意識和熟練運用準確、簡練的數學語言表達自己數學思想的素養;對學生各種不同的算法,只讓他們說清算理即可。學生在交流的基礎上,在多次的計算過程中,會逐步實現多種算法的自我優化。算法多樣化并不要求學生都能用幾種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個數學問題,算法多樣化的核心是每一個學生個性的思考。在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幫助學生選擇最簡單、最方便的計算方法。

  5、求護欄的錢數

  (1)師:求出長方形花壇的周長也就算出護欄的長度,需要多少錢?我們還需要什么條件?

  (2)老師這里有兩種護欄的價格,甲種護欄8元/米,乙種護欄9元/米,選擇你喜歡的護欄,列式算出需要多少錢。

  6、跟進練習:(課件出示題目)

  一個長方形的游泳池,長25米,寬15米,它的周長是多少米?

  師:你能用剛剛學過的知識求出游泳池的周長嗎?

  7、思考:假如我們要求教室地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么條件呢?

  (二)正方形的周長

  1、師:學校又新建了一個花壇,也要圍上護欄,你們看這是什么形狀的?(正方形)(課件出示情景圖)

  2、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正方形的特點是什么?

  3、那你們能求出這個花壇的周長嗎?

  學生可能出現的做法:

  生1:(7+7)×2=28(米) 28×8=224(元)

  生2:4×7=28(米) 28×9=252(元)

  4、全班交流。

  (1)讓不同做法的學生談想法。

  (2)你喜歡哪種方法?能具體說一下嗎?

  5.引導學生說出: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直接用邊長乘4就可以求出正方形的周長。

  板書: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6、跟進練習:(課件出示題目)

  12厘米

  8米

  這兩個正方形的周長分別是多少?

  【設計意圖】學生在探究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很容易得出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因此這個環節放手給學生,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護欄計算錢數,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求出正方形花壇的周長后,教師稍作引導,學生便可以在自我思維碰撞中實現算法的自我優化,培養了學生善于運用知識、方法的遷移解決新問題的素養。

  第五環節:拓展應用,解決問題

  師:今天大家真不簡單,經過自己的努力,學會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既然同學們有這么大的本領,老師有幾個問題想請教大家。現在我們也來證明一下自己的本領吧!

  1、小小測量師

  有四個圖形分別測出周長,想:算周長之前應該干什么?

  2、籃球場的周長

  你們知道籃球場是什么形狀的嗎?(長方形)老師還知道它的長是28米,寬15米,你們能求出籃球場的周長嗎?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交流計算方法,全班匯報。

  3、為了把這張畫裝飾得更漂亮,要給它的一周圍上邊框。要做多長的邊框?你看小明做得對嗎?(課件出示題目,根據學生作出的判斷顯示“笑臉”或“哭臉”)

  4、老師有一塊長為10厘米、寬為8厘米的長方形手帕,想鑲上一圈花邊,需要多少厘米呢?(課件出示題目。)

  師:你想怎樣計算?為什么?

  學生獨立計算,全班交流。

  5、如果用剛才的那條花邊裝飾這個邊長10厘米的正方形手帕,夠用嗎?、拼一拼,算一算。

  引導學生說明原因。

  6、每組有兩張完全一樣的長方形紙片。請你們小組合作分別量出紙片的長和寬,再動手拼一拼,看一看能拼出什么圖形,并算一算拼成圖形的周長,最后想一想,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拼一拼,算一算,組內交流。

  7、拓展題(課件出示題目,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題意)

  利用圍墻的一邊,用鐵欄桿圍出一個長方形花圃,長25米,寬10米,要用( )米長的鐵欄桿。

  學生組內交流,獨立計算。

  師:為什么只算3條邊?

  一面廣告墻要裝上霓虹燈,你能幫設計師算出所需霓虹燈的米數嗎?

  學生獨立解答,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數學學習的應該是生活中的知識,因此練習的設計注重從現實生活入手,體現層次性、靈活性、有效性,通過量一量、拼一拼、算一算等形式多樣的練習,讓學生多種方式、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素養。

  第六環節:回顧小結,梳理知識。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呢?你有哪些收獲?

  小結:在現實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有數學問題,希望同學們能仔細觀察、積極動腦,用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幫助你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設計意圖】學生談收獲,既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又是對本節課知識的梳理和再現;提醒學生在生活中關注周長的問題,體現了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理念,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素養。

  板書:

  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

  寬+長+寬+長 8+4+8+4

  寬×2+長×2 8×2+4×2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x2 (4+8)×2

  7+7+7+7=28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x4 7×4=28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說課稿 10

  說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第85頁例4。

  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本節課是在學生了解周長的一般意義及長、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礎上,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1) 給出了兩種計算的方法:一種是直接應用周長的含義將各邊的長度連加; 另一種是根據長、正方形邊的特征列出簡便的計算方法。不僅體現算法多樣化,同時體現了思維的不同水平。

  (2) 在探索活動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概括長、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公 式,以便在解決問題中靈活運用,體會數學的抽象和簡潔。

  (二)、學生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的時候已經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知道了它們都有4條邊,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4條邊都相等。在上一節課學生學習《周長》知道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就是4條邊的總和,這些都是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基礎。三年級的學生還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在合作學習解決問題的經歷,這些能力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學生在歸納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公式時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具體情況,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進一步理解周長的含義,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過程,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能利用這些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比較能力、創新能力。

  3、在探究周長計算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

  說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

  本著課程標準,我在認識了本節課教材在整個知識結構中所處的地位,考慮學生認知情況的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 教學重點: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的運用。 教學關鍵點:讓學生在自己的計算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和理解算法。

  教學準備

  長方形和正方形卡紙、課件、課堂作業紙

  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在本節課的教學方法中,力求體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理念: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運用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引導學生以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我主要采用;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師生互動探討新知、引導學生總結。

  2、說學法: 如何體現新課程學習的方式呢?設計教學時我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讓學生經歷自己探索,通過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獨立思考和開展小組合作交流的活動得出結論。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來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并體驗數學的樂趣。

  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認知規律,我運用電子白板在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教師引導的學習方式中進行教學。

  (一) 、情境引入。

  1、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認識了周長,誰能告訴我什么是周長呢?前面我們還學生長方形和正方形,那么它們分別有什么的特征?(設計意圖:通過談話,引導學生回顧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為本節課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提供理論基礎,為新課做好鋪墊)

  2、 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師:再過幾天,圣誕節要到了,老師制作了兩張卡片,一張是長方形的,一張是正方形的,想在節日里把它送給我的兩位好朋友,但又覺得卡片不夠漂亮,于是我就想給這兩張卡片的一周都鑲上彩帶(用手演示指一周)。請同學們猜一猜,哪張卡片需要的彩帶長一些?(生自由猜)看來,同學們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兩張卡片需要彩帶的長就是要求“兩張卡片一周的長”。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板書課題)

  (二) 、實踐探究。

  1、 引導學生探究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1) 課件出示長方形,組織學生活動量一量。(給各個小組都準備長方形的卡片) 師:現在我們用先量后算的方法,計算出這張長方形卡片的周長吧!(要求小組合作,在合作進程中注意整理思路和方法) 師巡視,參與學生的探究活動。

  (2) 組織匯報,交流展示學習成果:你們是用什么辦法得到長方形的周長的呢?把你們的方法介紹給全班同學。 教師隨著學生的匯報板書算法,并讓他們說說是怎么想的。

  ① 6+6+4+4=20(厘米) 在學生匯報了其中一種算法后引導學生思考:還有不同的算法嗎?

  ② 6×2+4×2=20(厘米)對照圖形說出每個算式各部分的實際意義。

  ③ (6+4)×2=20(厘米)

  (3) 誰能在圖上指出6×2和4×2分別表示哪部分?(6×2表示兩個長的各,4×2表示兩個寬的和),指名在圖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6+4表示一條長和一條寬的和)

  (4) 引導學生對算法進行優化。 他們算得對嗎?為什么你認為哪種算法比較簡便?(小組討論)無論怎樣列式,求出的都是圍成長方形四條邊的長度之和。

  (5) 通過量一量計算這張卡片的周長,同學們想出了三種應運,真了不起!第三種方法運用了長方形對邊相等的特點,比較簡單,因此得出長方形周長=(長+寬)×2(板書)

  2、 引導學生探究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課件:

  (1) 出示正方形。

  師:經過學習,我們知道了怎樣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那么正方形的周長該怎樣 計算?這個問題跟正方形原什么有關?(邊長有關)

  (2) 組織學生用同樣的方法量一量,算一算。教師巡視。

  (3) 先讓每個學生自己計算,學生算完后,找兩位用不同方法計算的同學到黑板

  前板演示:

  ① 8+8+8+8=32(厘米)

  ② 8×4=32(厘米) 請用學說想法。無論怎樣列式,求出的都是圍成正方形四條邊的長度之和。

  (4) 你更喜歡哪一種呢?哪種方法比較簡便?為什么?(求4個5連加,根據乘 法計算比較簡便)。 (設計意圖:合作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分別通過量、算、比等一系列活動,歸納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5) 小結。 同學們通過量一量,算一算,探索出了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板書)。

  (6) 齊讀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公式。比較總結:通過計算,你知道哪張卡片所 需的彩帶長一些?要計算長方形的周長,一定要先知道長方形的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長只要知道正方形的什么就可以了(長和寬)。我們掌握了這兩種周長的計算方法之后,就可以解決很多實際問題了。

  (三) 鞏固練習。

  1、 教材P85做一做第1、2題。

  2、 教材P87練習十九第1、2、3題。

  3、 拓展P88第9題。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題鞏固加課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同時學生學會利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四) 課后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知識點作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形成知識網絡結構,使學生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為今后學習打下基礎。】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說課稿 11

  說教學內容:

  教材第42頁—43頁例2、例3以及第44頁練習十的第1、2題。

  說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概念,通過探究理解、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并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說教學重難點: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什么叫做周長?

  2.同桌摸一摸課桌的周長。

  3.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分別叫做什么?有什么特點?

  二、新授

  1.出示兩張卡片,如圖:

  2.這兩個圖形的`周長哪個長一些?你有什么辦法證明你的判斷是正確的?

  3.學生探究

  ⑴學生獨立思考計算:要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樣算出這兩個圖形的周長?

  ⑵四人小組交流

  ⑶全班匯報:這兩個圖形的周長哪個長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還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

  ⑷思考:求長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么?

  4.算法概括

  ⑴長方形周長的算法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⑵正方形周長的算法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⑶你喜歡哪種算法就用哪種方法計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準。

  5.鞏固

  ⑴6分米8厘米2厘米1厘米

  3分米8厘米

  ⑵一塊長方形的臺布,長5分米,寬4分米,在它的四周繡上花邊。花邊長多少分米?

  ⑶一個正方形的鏡框,四周釘上木條,鏡框的邊長是4分米。至少需要木條多少分米?

  ⑷一個長方形花壇的長是5米,寬是3米,這個花壇的周長是多少米?

  三、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學會了哪些本領?有什么感受?還有問題嗎?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說課稿 12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五冊第四單元《四邊形》認識部分中的第5課時。這一課時是在學生研究平面圖形、長度單位和初步感知了什么是物體的周長及掌握了各種平面圖形的周長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這一課之前,教材安排了讓學生去測量課桌、黑板、樹干的周徑、圓形花圃、籃球場等不同形狀的物體的邊長,并要求計算出邊長的總和是多少,通過大量的感受活動使學生對圖形的周長有了較深的感性認識,并具備了測量、比較的理念和動手的能力,在這樣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設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用不同的方式探索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總結周長計算公式。

  (2)能利用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周長計算的問題。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見的能力,以及觀察,比較和歸納的能力。

  (2)培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和能力。

  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小組合作以及和全班同學的合作交流,總結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總結長方形周長公式

  二、教法、學法

  教法:針對幾何知識教學的特點、以及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空間觀念薄弱的特點,我打算采用創設情境法以及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的形式,并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讓學生在觀察、感知的基礎上,分組討論、合作學習,老師恰當點撥,適時引導,多媒體課件及時驗證結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發展為本,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學法:蘇霍姆林斯基說:“喚醒人實行自我教育,按照我的深刻信念,乃是一種真正的教育。”在學法指導上,我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創設時間和空間激發他們主動探索。借鑒杜威“做中學”的思想,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在觀察、測量、實踐操作、問題解決等過程中,經歷想一想,算一算等活動,努力營造協作互動、自主探究、議論紛紛的課堂教學氛圍,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得以發展。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復習長方形的特點,為新知的學習做好準備:利用身邊的長方形(數學書的封面、課桌面)引導學生復習長方形的特點,變抽象為直觀。

  2、復習周長:出示學生的生活照,引起學生注意,設疑:老師遇到了一個小麻煩,老師想把這張照片裝飾一下,鑲上花邊,讓它變得更加漂亮,花邊要多長呢?引出周長,進而復習周長的含義,讓學生指出長方形的周長,借助課件演示讓學生初步感知:長方形的周長就是四條邊之和。

  (二)提出問題、確定目標

  根據學生的回答順勢提出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研先來研究怎樣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前面學生在學習周長時已經學會用工具測量出周長了,這里開篇點題,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計算。

  (三)實踐探究、獲取新知

  1、討論算法:通過設問,讓學生明確知道了長和寬就能計算出長方形的周長即先量后算。

  2、出示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長度,小組合作研究長方形的周長的計算。

  ①向學生說明活動要求。

  ②學生分組交流想法,然后在自學本上寫出自己的算法,能寫幾種就寫幾種。

  學生小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③交流算法。

  (1)各小組派一名代表說算式(師板書算式),小組間互相補充。

  (2)全班交流算法,課件演示,歸納算法。

  (3)小結要算長方形的周長必須要知道它的長和寬。

  由于學生對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非常多,所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在各抒己見的基礎上,形成一個熱烈、民主、交流的學習氛圍,老師在“放”的同時又要注意“收”。

  (四)應用新知,達成目標

  1、出示一個長6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學生用喜歡的方法計算。

  ①一人上臺板演,其余的在本上列式計算。

  ②集體訂正,優化計算方法。(讓學生經過體驗后更能體會哪種方法更好)

  2、出示兩只兔子在賽跑的情境圖,(正方形邊長4厘米,長方形長為5厘米,寬為3厘米).

  ①讓學生猜猜看哪個長方形的周長更長。

  ②驗證猜想。(分男、女生組比賽計算周長)

  ③引導發現: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周長一定時,它的長和寬是不相同的。

  積極為學生創設主動學習的機會,提供嘗試探索的空間,使學生樂于、善于自主學習,能主動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3、學生作業:第42頁及43頁做一做第1題。

  從圖形題上升到文字題

  由于長方形是一種空間圖形,用文字來表述題意,是要學生從題意中轉換為圖形,從而訓練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4、選作:第42題做一做第2題

  (五)回顧小結,教師評價

  通過今天的學習,有哪些收獲?有什么感受?

  讓學生談一談這節課的收獲,培養學生的小結能力。

  附:板書設計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6+6+4+4=20(厘米)6+4+6+4=20(厘米)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6×2+4×2=20(厘米)(6+4)×2=20(厘米

  長方形的周長=長×2+寬×2長方形周長=(長+寬)×2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說課稿 13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四課——《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我主要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模式、說設計、說板書、說評價、說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說得失八個方面來談一談我對本節課的認識。

  一、說教材

  本單元是在前面“圖形與幾何”的基礎上教學的,內容包括: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周長的含義,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探索和應用,對實物的估量等。

  在編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幾何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與空間觀念密切相關的素材,把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機地融合,與數學課程中各個分支進行整合,并遵循兒童學習數學的規律,選擇了活動化的呈現方式,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把握自己賴以生存的空間,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結合具體的.問題情景,鞏固應用周長的含義,在探索活動中發現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積極探究、大膽嘗試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同學間協作互助的意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培養生活中的數感。

  教學重難點是:

  重點: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難點:引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感悟和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特殊性。

  二、說學情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數學,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本節課是小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的教材。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以及前一課經歷了許多測量實踐活動了解周長的一般意義;了解了規則圖形和不規則圖形的周長的求法的基礎上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以前的知識鋪墊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但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因此對周長的理解要通過熟悉的生活情景來引導,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力圖體現“面向全體,尊重學生,注重發展”。讓學生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參與探索周長計算的過程。

  三、說模式

  “3161和諧課堂教學模式”,即“三標準一主線六原則一跟蹤”。

  “三標準”是指師生和諧、教學和諧、優差和諧,這是構建和諧課堂的核心。

  “一主線”是指教師應整體把握教材,應圍繞一條核心、主線設計課堂教學,即“舉三歸一、以一反三”。

  “六原則”是指以《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六個習慣為課堂呈現方式和操作原則,即:積極主動、以終為始、知己知彼、集思廣益、要事第一、不斷更新。

  “一跟蹤”是指對學生知識、方法、能力的課后跟蹤。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說課稿 1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西師版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是“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我今天說課的內容就是這個單元的第二小節“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第一課時。

  2、教材地位。

  這一課時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長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這些知識的獲取為第三小節的實踐活動提供知識和學習策略上的支持,同時也為以后學習圓的周長以及長、正方形面積奠定基礎。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是緊接著周長概念編排的,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強調直觀操作、展示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探究過程,還十分強調對周長公式的應用。

  二、說教學要求。

  1、教學目標。

  (1)四基兩能目標:

  ①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會用公式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②本節課重在培養孩子有條理的、清晰的闡述自己的`觀點,讓學生經歷把數字符號抽象成文字公式的過程,發展他們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③會用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解決生活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2)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形成熱愛數學的情感。

  2、教學重難點。

  ①教學重點:探索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公式的過程,這是要求學生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不是老師直接拿給他們,只有經歷了這一過程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公式。

  ②教學難點:理解、應用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公式是理論的東西,要讓學生不僅知道,還要會靈活運用,也就是要把知識學會、學活。

  3、教具準備。

  周長的推導強調直觀操作,所以我準備了教具,學生準備了學具。

  (1)教具:多媒體課件。

  (2)學具:每人一個釘子板,小棒。

  三、說學生。

  1、學生在二年級的時候就學習了長、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們都有4條邊,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4條邊都相等。在上一節課學生又知道了長、正方形的周長就是4條邊的總和。這些都是本節課進行學習的知識基礎。

  2、三年級的學生還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四、說教法。

  1、 情景導入法。

  2、 動手操作法。

  3、 自主探究法。

  4、 合作交流法。

  五、說教學理念。

  1、在認真分析教材、教師用書后,我把本節課的設計思路分為七個環節:

  (1)導入新課。

  (2)自主探索,推導公式。

  (3)課堂練習。

  (4)實踐操作。

  (5)走進生活。

  (6)延伸提高。

  (7)課堂總結。

  2、教學中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動手比、動手摸、動手擺,動筆算,交流討論,引導歸納,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并注意思維品質的培養。我這節課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實”,讓學生實實在在地學,實實在在地練,真真切切地落實四基兩能。

  六、說教學流程。

  1、導入新課:直接利用情景導入新課,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2、自主探索:

  ①教學時,采用學生動手操作,這個操作過程就是與原有的知識進行連接。練習時,圍釘子板,求周長,直觀鞏固計算周長的方法。——四基

  ②在長、正方形公式的推導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多去探索,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類推能力。——兩能

  ③在探究長、正方形周長的時候,用到了全班性的合作交流,呈現不同的周長算法,一步一步向周長公式靠近,這個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兩能

  通過3—6四個環節練習,反復鞏固。練習是貫穿于教學全過程的。新概念形成后,通過多次的反復練習和運用,能使學生正確理解、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才能得到鞏固和加深理解。因此,教師根據概念教學各階段的不同要求,從不同角度、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采取多種形式反復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概念。

  3、課堂練習:新知應用。

  4、實踐操作:動手操作能力的體現。

  5、走進生活:知識遷移。

  6、延伸提高:知識升華。

  7、課堂總結:知識回歸。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說課稿 15

  教材分析: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 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課內容是在前幾冊直觀認識角、線段以及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礎上,老師和學生一起認識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并理解掌握周長的計算。通過學生動手操作測量,小組一起討論學習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方法。要求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幾何初步知識的興趣和合作學習能力,為后面學習周長公式的變式運用及拓展和四五年級的長、正方形的面積等的學習作鋪墊,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內容。

  學情分析:

  本課內容對象是三年級學生。從心理特征和族狀況來說,他們已經有一定的知識 儲備,對未來世界充滿著更多的猜想和探索欲望。他們的年齡特點主要還是以直觀教學為主,通過動手實踐測量,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豐富學生的感性到理性的認識。《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課的設計就以這一基本理念為指導,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為主線,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借助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手段,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使學生在學習交流中主動探究,獲取知識,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觀察、測量、討論的.活動,使學生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的過程,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意義,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能運用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的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知圖形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3.發展學生的初步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和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教學活動的機會。根據這一理念,本課教學力求放手讓學生全程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運用故事情境教學法、引探式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練習教學法等方法為學生找尋良好的教學平臺。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動手測量、交流、總結等教學活動,并以小組討論交流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自由探索、發散思維,從而解決問題掌握知識。本節課在實現知識與技能目標的同時更側重于過程性電影票的落實。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說課稿 16

  一、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具有高度的系統性、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針對這一特點和教材內容,以及學生實際,本課時的目標分別為:

  1、通過實物、多媒體的運用,使學生理解“周長”的概念、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2、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應用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刻苦鉆研,努力探索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是教材中貫穿全局、帶動全局的核心內容,它是由各部分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決定的。周長的概念以及周長的計算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這個知識的掌握與否直接影響到今后學習的各種圖形的周長計算。我給這個課時的教學重點定為兩個mdash;mdash;理解周長的概念與周長的計算方法。這兩個教學重點我是這樣來突出的:

  1、理解周長的概念

  這個重點我是分三步來進行:

  第一步: 導入

  上堂課我們已經對長方形、正方形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節課我們要學習長方形周長的計算。誰能說說“周”是什么意思?“長”是什么意思?

  第二步:理解認識周長這個概念

  出示一些圖形讓學生說出哪部分是這些圖形的周長?

  然后再出示長方形、正方形的實物讓學生說說周長。如書本的平面、黑板的平面、籃球場的平面等。

  第三步:總結歸納

  小學生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思維過程對具體形象存在著依賴性。通過這樣的教學中,學生在感性上認識了周長,這時要將感性上升為理性認識,通過討論、總結、概括什么叫周長?最后得出圍在每個圖形邊長的和,叫做這些圖形的周長。這個教學過程是學生全面、自然的、主動的學習的一個過程,而不是老師把知識強加給學生的過程,教師只起到了點拔的作用。

  2、周長的計算這個重點分兩步進行

  (1)創設情境,探索求知

  出示例題,誰能計算這個長方形的周長?請你想幾種方法來計算周長?討論估計有三種情況:①用繩子量②用長方形滾動③各條邊相加。這是一次訓練學生創新思維的練習。在沒有得出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之前,在目前學生的思維狀態下,通過學生自己思考得出的方法,無疑都是一種好辦法。我們可以發現各種方法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用繩子量不方便,存在誤差;用長方形滾動小實物可以,大實物、畫在黑板上或是固定的圖形就不行;最好的`方法是通過量各條邊的長度,把各條邊相加。但是量幾條邊呢?通過討論,學生認為只要量長和寬就行。聯系以前的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學生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在教學中也使舊知識得到了很好的遷移。然后要求學生列出求這個長方形周長的算式,并要求說出你這樣做的依據。

  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大至會有以下幾種做法:

  ①4+3+4+3也就是“長+寬+長+寬”其實這就是用繩子量和長方形滾動得出的方法。

  ②4×2+3×2 也就是“長×2+寬×2”這是利用長方形對邊相等的性質來做的。

  ③(4+3)×2也就是“(長+寬)×2”長和寬折起來,長方形周長就是長邊與寬邊和的2倍。

  2、討論總結、歸納方法

  再次討論,說說哪一種方法好?為什么?通過師生的共同討論,得出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方法是“(長+寬)×2”。

  三、課堂練習設計

  (一)第一層次:基本練習

  1、周長概念掌握的練習在新授前,安排一組圖形說說周長。

  2、圓周長計算的基本練習。

  書中的全部練習題都做為基本練習題,分三個小層次進行。

  先是進行直接計算的模仿練習,安排了練習中的第1、2小題。

  然后是動手測量后計算的題目。安排了練習中的3、4小 題。動手操作能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能起到幫助理解,尋找規律之橋梁作用。通過動手量課本封面的長和寬計算周長與用線圍課本一周量出長度,這兩個結果進行比較,使學生知道,由于我們在用線圍時會形成誤差,所以結果會有些不同,其實周長應該是相等的。

  最后設計的兩道應用題。小學數學新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要重視與學生生活相聯系,要結合基礎知識的教學,引導學生將學到的數學知識和方法,用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簡單問題,根據大綱要求這個練習層次我安排的是練習中的5、6兩道應用題。

  (二)變式練習

  這個練習層次我設計的練習是已知一個長方形周長是10分米,長和寬是多少分米?

  這是一道一題多解的題目。教師可采用可移動的線框進行演示,學生通過討論得出,周長不變時,長與寬是同時要發生變化的。

  練習的設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訓練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既掌握了周長的計算方法,又使學生學掌握了周長與長、寬的關系。

  (三)第三部分:發展練習

  用長5厘米,寬4厘米的兩個長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周長是多少?

  可以發現這是一道發散思維與創新能力訓練的題目,這道題的設計是為了能讓學生更靈活地運用知識,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從多角度分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特別為優等生而設計的一道一題多解的題目。共有兩種不同的拼法。

  (5+8)×2=26(厘米) (10+4)×2=28(厘米)

  四、創新能力的培養

  本堂課從三個方面來進行滲透、培養。

  1、怎樣測得長方形周長時,通過學生討論自己得出用不同的方法:用繩子、用長方形滾動、用邊長相加。這里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

  2、長方形周長計算時,三種計算方法:長+寬+長+寬;長×2+寬×2;(長+寬)×2哪一種好?學生先進行嘗試練習,通過自己去嘗試練習后找出答案。

  3、變式練習中一題多解的練習,通過練習,學會用不同的思維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說課稿】相關文章: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說課稿06-12

《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說課稿12-27

《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說課稿12-27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說課稿11-28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說課稿(精選8篇)06-18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說課稿10-04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案04-02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試題11-27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案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