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學教學詳細說課稿
篇一:七年級數學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三角形內角和》,內容選自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二節第一課時。
一、本節課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下的設計理念:
數學是人與人之間精神層面上進行的交往。課堂教學中的交往主要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它需要運用"對話式"的學習方式,采取多種教學策略,使學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發展能力。新課程中對學生的情感、體驗、價值觀,以及獲取知識的渠道都有悖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這正是教師在新課程中尋找新的教學方式的著眼點。應該說,新的教學方式將伴隨著教師對新課程的逐漸透視而形成新的路徑。要破除原有教學活動的框架,建立適應師生相互交流的教學活動體系;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實現教者與學者感情上的融洽和情感上的共鳴;給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我認為教師角色的轉變一定會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教育的長足發展,在未來的教學過程里,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造豐富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教學情境的營造是教師走進新課程中所面臨的挑戰,適應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教學情境不是文本中的約定,也不是現成的拿來就能用的,需要我們在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中去探索、研究、發現、形成。
二、教材分析與處理:
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揭示了組成三角形的三個角的數量關系,此外,它的證明中引入了輔助線,這些都為后繼學習奠定了基礎,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也是幾何問題代數化的體現。
三、學生分析
處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有能力自己動手,在自己的視野范圍內因地制宜地收集、編制、改造適合自身使用,貼近生活實際的數學建模問題,他們樂于嘗試、探索、思考、交流與合作,具有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他們渴望體驗成功感和自豪感。因而老師有必要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間,同時注意問題的開放性與可擴展性。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情境教學中,通過探索與交流,逐步發現"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使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生過程,并能進行簡單應用。能夠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體會方程的思想。通過開放式命題,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中,通過有效措施讓學生在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中,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進行富有個性的學習。
2.能力目標:通過拼圖實踐、問題思考、合作探索、組內及組間交流,培養學生的的邏輯推理、大膽猜想、動手實踐等能力。
3.德育目標:通過添置輔助線教學,滲透美的思想和方法教育。
4.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下,建立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樂于學數學,遇到困難不避讓,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在合作學習中增強集體責任感。
五、重難點的確立:
1.重點: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探究與證明。
2.難點: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的證明方法(添加輔助線)的討論六、教法、學法和教學手段:
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教學。
采用對話式、嘗試教學、問題教學、分層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以達到教學目的。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懸念引入
一堂新課的引入是老師與學生交往活動的開始,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心理鋪墊,是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破除疑難心理、乏味心理的關鍵。一個成功的引入,是讓學生感覺到他熟知的生活,可使學生迅速投入到課堂中來,對知識在最短的時間內產生極大的興趣和求知欲,接下來教學活動將成為他們樂此不疲的快事了。
具體做法:拋出問題:"學校后勤部折疊長梯(電腦顯示圖形)打開時頂端的角是多少度呢?一名學生測出了兩個梯腿與地面的成角后,立即說出了答案,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嗎?"待學生思考片刻后,我因勢利導,指出學習了本節課你便能夠回答這個問題了。從而引入新課。
二、探索新知
1.動手實踐,嘗試發現:要求學生將事先準備好的三角形紙板按線剪開,然后用剪下的∠A、∠B與完整的三角形紙板中的∠C拼圖,使三者頂點重合,問能發現怎樣的現象?有的學生會發現,三者拼成一個平角。此時讓學生互相觀察拼圖,驗證結果。從觀察交流中,互學方法,達到生生互動。待交流充分,分小組張貼所拼圖形,教師點評,總結分類,將所拼圖形分為∠A、∠B分別在∠C同側和兩側兩種情況。對有合作精神的小組給與表揚。
。▽⑵磮D展示在黑板上)
2.嘗試猜想:教師提問,從活動中你有怎樣的發現?采取組內交流的方式,產生思維碰撞。此時我走到學生中去,對有困難的小組給與適當的引導。之后由學生匯報組內的發現。即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于180度。
3.證明猜想:先幫助學生回憶命題證明的基本步驟,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畫圖、寫出已知、求證的步驟,其他同學補充完善。下面讓學生對照剛才的動手實踐,分小組探求證明方法。此環節應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討論、發現、體驗的時間,讓學生在交流中互取所長,合作探索,找到證明的切入點,體驗成功。對有困難的學生要多加關注和指導,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借此增進教師與學有困難學生之間的關系,為繼續學習奠定基礎。合作探究后,匯報證明方法,注意規范證明格式。此處自然的引入輔助線的概念。但要說明,添加輔助線不是盲目的,而是為了證明某一結論,需要引用某個定義、公理、定理,但原圖形不具備直接使用它們的條件,這時就需要添輔助線創造條件,以達到證明的目的。
4.學以致用,反饋練習
(1)在△ABC中,已知∠A=80°,能否知∠B+∠C的度數?
解:∵∠A+∠B+∠C=180°(三角形內角和定理)∴∠B+∠C=100°在△ABC中,
(2)已知:∠A=80°,∠B=52°,則∠C=?
解:∵∠A+∠B+∠C=180°(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又∵∠A=80°∠B=52°(已知)
∴∠C=48°
。3)在△ABC中,已知∠A=80°,∠B-∠C=40°,則∠C=?
。4)已知∠A+∠B=100°,∠C=2∠A,能否求出∠A、∠B、∠C的度數?
。5)在△ABC中,已知∠A:∠B:∠C=1:3:5,能否求出∠A、∠B、∠C的度數?
解:設∠A=x°,則∠B=3x°,∠C=5x°
由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得,x+3x+5x=180
解得,x=20
∴∠A=20°∠B=60°∠C=100°
(6)已知在△ABC中,∠C=∠ABC=2∠A,求(1)∠B的度數?(2)若BD是AC邊上的高,∠DBC的度數?
第(6)題是書中例題的改用,此題由輔助線輔助課件打出,給學生以圖形由簡單到繁的直觀演示。
通過這組練習滲透把圖形簡單化的思想,繼續滲透統一思想,用代數方法解決幾何問題。
5.鞏固提高,以生為本
。1)如圖:B、C、D在一條直線上,∠ACD=105°,且∠A=∠ACB,則∠B=——度。
。2)如圖AD是△ABC的角平分線,且∠B=70°,∠C=25°,則∠ADB=——度,∠ADC=——度。
本組練習是三角形內角和定理與平角定義及角平分線等知識的綜合應用。能較好的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獲得一些經驗。
6.思維拓展,開放發散
如圖,已知△PAD中,∠APD=120°,B、C為AD上的點,△PBC為等邊三角形。試盡可能多地找出各幾何量之間的相互關系。
本題旨在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個性思維。
三、歸納總結,同化順應
1.學生談體會
2.教師總結,出示本節知識要點
3.教師點評,對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合作,大膽思考給與肯定,提出希望。
四、作業:
1.必做題:習題3.1第10、11、12題
2.選做題:習題3.1第13、14題
五、板書設計
三角形內角和
學生拼圖展示 已知: 求證:
證明: 開放題:
篇二:七年級數學說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數學全冊。我將從課程目標、內容標準、教材特點和內容結構、知識和技能的立體式整合、教學建議、評價建議、課堂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七個方面對七年級數學教材進行分析:
1、課程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
、俳洑v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符號的過程,認識有理數、整數、方程、不等式;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并能運用代數式、方程、不等式等進行描述
②經歷探索物體與圖形的基本性質、變換、位置關系的過程,掌握三角形、四邊形、圓的基本性質以及平移、旋轉等的基本性質,初步認識投影與視圖,掌握基本的識圖、作圖等技能;體會證明的必要性,掌握基本的推理技能
③從事收集、描述、分析數據,作出判斷并進行交流的活動,感受抽樣的必要性,體會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掌握必要的數據處理技能
、茢祵W思考
、倌軐唧w情境中較大的數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和推斷,能用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刻畫事物間的相互關系
、谠谔剿鲌D形的性質、圖形的變換以及平面圖形與空間幾何體的相互轉換等活動過程中,初步建立空間觀念,發展幾何直覺
、勰苁占、選擇、處理數學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斷或大膽的猜測
④能用實例對一些數學猜想作出檢驗,從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翻猜想⑤體會證明的必要性,發展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⑶解決問題
①能結合具體情境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
②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有效解決問題,嘗試評價不同方法之間的差異
③體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④能用文字、字母或圖表等清楚地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并解釋結果的合理性
、萃ㄟ^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⑷情感與態度
、贅酚诮佑|社會環境中的數學信息,愿意談論某些數學話題,能夠在數學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②敢于面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并有獨立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③體驗數、符號和圖形是有效地描述現實世界的重要手段,認識到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數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人類理性精神的作用④認識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推斷可以獲得數學猜想,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性和創造性,感受證明的必要性、證明過程的嚴謹性以及結論的確定性⑤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并尊重與理解他人的見解;能從交流中獲益
2、內容標準
、艛蹬c代數。學習有理數、整式、方程(組)、不等式(組)等知識,探索數、形及實際問題中蘊含的關系和規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的表示、處理和交流數量關系及變化規律的工具,發展符號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應用意識,提高運用代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瓶臻g與圖形。探索基本圖形(相交線和平行線,三角形等圖形)的基本性質及其相互關系,進一步豐富對空間圖形的認識和感受,學習平移、旋轉的基本性質,欣賞并體驗變換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發展空間觀念
、墙y計與概率。體會抽樣的必要性以及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進一步學習描述數據的方法
、葘嵺`與運用。探討一些具有挑戰性的研究課題,發展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同時,進一步加深對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認識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
3、教材特點和內容結構
⑴課本的編排意圖
①正確處理數學、社會、學生三者的關系,數學來源于生活,學生通過學習數學知識,又服務于生活。
、谶m應科技發展的形勢,關注社會進步的需求,更新對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認識,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注重培養理性精神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圩裱J知規律,努力為學生創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間,為教師營造教學創新的氛圍,為師生互動式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⑵內容的呈現方式
①章前圖直觀新穎,引言引人入勝。如第五章相交線與平行線的章前圖是一副氣勢宏偉的吊拉橋,引言中列舉了大量實例學校操場上的雙杠,棋盤上的橫線和豎線等生動形象,直觀新穎的圖文,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谡挠"思考"、"探究"、"歸納"等欄目,欄目中以問題,留白或填空形式為學生提供思維發展,合作交流的空間。如教學垂線段最短時,首先提出了一個挖渠的實例,通過探究,讓學生比較垂線段與其他點到直線的連線的長短,從而發現垂線段最短的性質,該性質的應用在日常很廣泛
、壅潞罅曨},聯系生活實際。選擇習題內容時,密切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我們學的是生活中的數學,是身邊的數學,既有居民用水節電問題,運輸購物問題,還有農業生產問題等。由于教材中生活化素材較多,學生感到親切,能夠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⑶知識與技能的范圍
①了解有理數的有關概念,熟練掌握有理數的運算法則,靈活運用運算律簡化運算
、诹私庹降母拍,掌握其性質和運算法則,能夠熟練地進行整式的運算
、哿私庥嘘P方程、方程組的概念;靈活運用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解方程和方程組,能夠分析等量關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組解應用題
、芰私庖辉淮尾坏仁、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并把它們的解集在數軸上表示出來
、堇斫馄矫嬷苯亲鴺讼档母拍
⑥了解統計的思想,掌握一些常用的數據處理方法,能夠用統計的初步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哒莆障Q元等常用的數學方法,解決某些數學問題,理解"特殊—一般—特殊"、"未知—已知"、用字母表示數、數形結合和把復雜問題轉化成簡單問題等基本的思想方法
、嗤ㄟ^各種運算和對代數式、方程、不等式的變形以及重要公式的推導,通過用概念、法則、性質進行簡單的推理,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⑨了解已知與未知、特殊與一般、正與負、等與不等、常量與變量等辯證關系,了解反映在數與式的運算和求方程解的過程中的矛盾轉化的觀點
⑩理解有關相交線、平行線、三角形、四邊形、圓的概念和性質,掌握用這些概念和性質對簡單圖形進行論證和計算的方法會用直尺、圓規、刻度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畫幾何圖形12逐步養成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逐步掌握簡單的推理方法,從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4、知識和技能的立體式整合
、艡M向序列
七年級數學共有十章內容,上冊四章,下冊六章,各章在內容上安排如下:
①有理數。從實例引入正數、負數、數軸、相反數、絕對值。學習有理數的加減法、乘除法和乘方運算的意義、法則。有理數的運算是本章的重點,對法則的理解是難點,克服它的關鍵是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谡降募訙p。由實例引出單項式、多項式的概念及合并同類項、去括號法則、整式的加減。本章主要內容是整式的加減運算,合并同類項和去括號是整式加減的基礎,它們是本章的重點,也是難點。突破這一難點的關鍵是通過必要的練習,熟練掌握運算法則
③一元一次方程。主要包括一元一次方程概念、解法及應用。解法和應用是全章的重點和難點。準確找出等量關系,培養學生的建模思想
、軋D形的初步認識。從日常熟悉的物體入手,抽象出簡單的幾何體,認識點、線、面、體的概念以及直線、射線、線段和角的有關概念。線段和角的有關性質是本章的重點,本章多從實物和模型出發,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幾何圖形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⑤相交線和平行線。主要包括相交線、平行線。相交線主要研究垂線的性質,平行線研究平行線的判定和性質以及平移。本章的重點是垂線的性質與平行線的判斷和性質。逐步深入地讓學生學會說理是本章的難點。在觀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奁矫嬷苯亲鴺讼。主要內容包括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有關概念,點與坐標的對應關系,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和用坐標表示平移等知識。本章只要求學生會建立適當的平面直角坐標系,建立點與有序數對的一一對應關系,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加強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系
⑦三角形。包括"三角形的有關概念"、"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與三角形有關的角"、"多邊形及其內角和"、"鑲嵌".通過生活中的實例,認識并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通過探究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認真分析,并在添加輔助線上加以指導,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證明方法
⑧二元一次方程組。主要包括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解法和應用。以方程組為工具解決實際問題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注意本章內容與前面內容的聯系與區別,做好"一元"向"多元"的轉化,提高分析問題中數量關系能力
⑨不等式和不等式組。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概念、性質、解法及應用,并能把解集在數軸上表示出來。以不等式(組)為工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重點。在教學中,從多角度啟發學生思考數量之間的大小關系,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鈹祿氖占、整理與描述。利用全面調查與抽樣調查,通過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描述數據、分析數據,從而得出結論
⑵縱向整合
、儆欣頂岛驼郊訙p。有理數體現了數的擴充和運算的一致性;整式的加減體現了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通過有理數和整式加減的運算,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②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經歷把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建立方程或不等式的模型,重視建模和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③圖形的初步認識和平面直角坐標系。讓學生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經歷由實際問題抽象數學問題,認識線段、角、平面直角坐標系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相交線與平行線、三角形都是借助所學的幾何知識,培養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④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使學生充分感受統計在日常生活、社會和各學科領域的廣泛應用,調動學生學習統計的積極性和應用技能,為后面學習概率打下基礎總而言之,教材中的每個知識體系都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5、教學建議
、磐ㄟ^靈活地使用教材,設計新穎的教學過程,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如教學"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時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或制作正方體,使學生有了感性認識,接著在課堂上讓學生去動手實際展開它,讓學生通過交流、比較、判斷、思考,發現不同的展開情況,歸納各種情況的所屬種類,極大地調動學生探索問題的積極性
⑵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針對本套教材的特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適合學生情況的學案導學,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師適時適當地點撥、答疑,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亲鹬貙W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等分層編排,盡可能地讓所有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提出各自解決問題的策略。對于學困生,多鼓勵,多表揚,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設計拓展題,培養他們的數學能力
6、評價建議
、抛⒅貙W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包括參與數學活動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的習慣、數學思考的發展水平等方面
、魄‘斣u價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遵循《標準》的基本理念,以本學段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為基準,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侵匾晫W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主要包括:能否結合具體情境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能否嘗試從不同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否體會到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的重要性;能否用文字、字母、圖表等清楚地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嘗試運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表達;能否解釋結果的合理性;能否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反思,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仍u價主體和方式要多樣化。將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和社會有關人員評價結合起來。評價方式要多種多樣,既可采用書面考試、口試、作業分析等方式,也可采用課堂觀察、課后訪談、大型作業、建立成長記錄袋、分析小論文和活動報告等方式
、稍u價結果要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呈現。在呈現評價結果時,應重視定性評價的作用,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
7、課堂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艑嵺`活動材料——應充分利用并開發實物材料和設備(如計數器、釘字板、立體模型、校園設施)供學生開展實踐活動
、埔粝褓Y料與信息技術——可以開發錄像帶、光盤等音像資料,并使計算機、多媒體、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成為數學課堂的資源,積極組織教師開發課件
、瞧渌麑W科的資源——將數學與其他學科密切聯系起來,從其他學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資源來創設情境,利用數學解決其他學科中的問題
、日n外活動小組——可以開展數學課外小組活動,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與創新精神
、蓤D書館資源——應基本滿足學生課外閱讀的需要,這對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蕡罂s志、電視廣播等媒體——提供了許多有意義的問題,應充分地從中挖掘適合學生學習的素材
、松鐓^、少年宮、博物館等活動場所——可以從中尋找合適的學習素材,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讨橇Y源——應充分利用學校和社會上的智力資源,如邀請有關專家為學生和教師講課、就一些問題向專家請教、查閱有關數學教育的國際資料
篇三:七年級數學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安溪縣湖上中學數學教師張象穩,能參加這次說課評比活動,我感到十分高興,同時也非常珍惜這樣一個難得的交流和學習的機會,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我今天的說課課題是合并同類項。
以下我就五個方面來介紹這堂課的說課內容: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作用
本節課選自華東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上§3.4節第2課時內容,是一堂探究活動課。是在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入用字母表示有理數,繼而介紹了代數式、代數式的值、整式、同類項以及有理數運算律的基礎上,對同類項進行合并的探索、研究。()合并同類項是本章的一個知識重點,其法則以及去括號與添括號的法則應用是整式加減的重點,是以后學習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礎。因此學好本節知識是學好后續知識的主要紐帶,同時在合并同類項過程中不斷運用數的運算,又合并同類項是建立在數的運算律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到認識事物是一個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合并同類項的法則的運用。
2、難點:合并同類項的法則的形成過程。
(三)、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特點與教學重、難點,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結合新課改理念,特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了什么樣的項是同類項的基礎上,通過具體情境探究得出同類項可以合并,并形成合并同類項的法則。
。2)、能運用合并同類項的法則進行合并同類項。
2.能力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的觀察、思考、類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分類思想,使學生掌握研究問題的方法,從而學會學習。
。2)、通過具體情境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挖掘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使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會利用合并同類項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通過知識梳理,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德育目標
。1)、通過由數的加減推廣到同類項的合并,可以培養學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認知規律。
。2)、通過具體情境的探索、交流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和積極參與、勤于思考意識。
4.美育目標
通過合并同類項,學生們能明顯地感覺到數學的形式美、簡潔美,感悟到學數學是一種美的享受,愛學、樂學數學。
二、 教學方法、手段
1. 教學設想
突出以學生的"數學活動"為主線,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2. 教學方法
利用引導發現法、討論法,引導學生從具體生活情境及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提出問題與學生共同探索、學生與學生共同探索,以調動學生求知欲望,培養探索能力、創新意識。
3. 教學手段
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發現、歸納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以利于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新課標提倡教學中要重視現代教育技術、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主動去獲得新的知識,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因而在教學中創設情境讓學生樂意并全身心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三、學法指導
自主探究法:主動觀察→分析→思考→比較→探索→聯想→猜測→類比→歸納→例題探索→練習挑戰、鞏固提高→總結
【七年級數學教學詳細說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的說課稿02-13
《觀潮》說課稿詳細設計04-04
開會啦詳細說課稿04-19
《女媧造人》說課稿詳細版04-26
數學說課稿的教學設計12-06
數學說課稿的教學設計12-06
數學說課稿的教學設計04-08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說課稿04-07
數學教學有余數的除法說課稿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