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梯形的認識》說課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梯形的認識》是小學數學蘇教版實驗實驗教材第八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第二課時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特征的基礎之上學習梯形的認識的。在整個小學階段屬于最后一類直線型平面圖形,與前面已學的各種圖形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可以相互轉化)。所以新課標指出:這一學段的教學,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形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變換;注重通過觀察物體、認識方向、制作模型、設計圖案等活動,發展學生空間觀念,使學生從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
二、學情分析:
本課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本質特征和平行及平行線間的距離等有關內容,為本課教學作好了一定的知識、技能準備。梯形雖然是學生初次接觸的圖形,但在生活實際中,學生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只是很難準確的抽象出它的本質屬性,另外對于梯形高的概念的理解和作法上存在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稱;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質特征,認識幾種特殊的梯形及其屬性;培養學生觀察比較、類比歸納、操作想象等能力,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形成一定的'創新意識。
2、過程方法目標:聯系生活實際,通過觀察、分類、比較、操作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活動。
3、情智目標: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成功,建立自信,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審美情趣,感受數學中的轉化思想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掌握梯形的本質屬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會作梯形的高。
教學難點: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質屬性。
四、教學方法
本課設計理念為:[(轉自 數 學 吧 )更多數 學說課稿]
●課堂教學首先是情感成長的過程,然后才是知識成長的過程。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原有經驗,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數學學習理應成為學生享受教師服務的過程。
基于以上理念,教學中,我遵循“引導探究學習,促進主動發展”的教改思路,力求體現教學中的主動學習原則、最佳動機原則、階段漸進原則及直觀性原則。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采取“分類、比較、操作”等方式方法進行探究性學習活動。
2、組織學生開展有意識的小組合作交流學習。
3、適時運用CAI課件和多媒體教學,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優越性。
五、說教學流程:
對照新課程理念、教學目標及學情實際,我嘗試構建一種探索性數學課堂教學的縱向結構模式,主要分為:“初步認識梯形—→操作體驗,了解特征—→操作探究,深化新知—→游戲活動,拓展新知—→交流評價,總結升華”五大教學環節
教 學 過 程
設計意圖
一、分類比較,初步認識梯形
1、組織教學,復習引入: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平行四邊形,知道它們的本質特征是(揭示:兩組對邊平行)
2、引出畫面(找出不是平行四邊形的四邊形):請找出你看到的平面圖形,并分為兩類,說明分類依據。(同中求異: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3、揭示課題:梯形
4、生活感悟:聯系實際,說說生活中有哪些有一個面類似于梯形的物體?( PHOTOSTORY演示)
引導觀察比較,激發探索動機,培養發現意識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結合生活畫面引入新課,并通過兩次遞進式分類比較(異中求同和同中求異),直逼梯形的本質屬性:四邊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形成梯形特征認知的基礎后,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經驗,讓學生體驗數學源于生活,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聯系生活實際,引發思維共振,培養發現能力
二、操作體驗,了解特征
1、做梯形:你能做出一個梯形來嗎?(學生用紙折、畫、釘子板圍等,給學生時間,然后匯報,展示結果。)
2、說特征:剛才你們在做梯形的時候發現梯形有什么本質特征嗎?(指名3-4人回答,小結板書: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
3、比較異同:梯形與平行四邊形比較,有什么不同呢?(學生先小組說,再指名2—3名學生回答)。
4、說出梯形各部分梯形的名稱。(引導自學課本第47頁,教學梯形各部分名稱指明:上底、下底、腰、高。)
5、畫一畫,量一量:畫出一個梯形,指出各部分名稱并作高。
本環節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比較、交流和討論,從中認識梯形,發現梯形的基本特征,認識梯形的高,認識等腰梯形。
高的意義指的是兩底間的距離;并明了兩底間的垂線段(高)有無數條。更清晰的展示出梯形的主要特征,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既符合直觀性原則,又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三、操作探究,深化新知
活動一:利用平行四邊形 長方形或正方形,任選其一,沿直線剪一刀,變成一個梯形。
。ㄕf明:破壞一組平行線)
板書:直角梯形
活動二:利用三角形,沿直線剪一刀,變成一個梯形。
(說明:創造一組平行線)
活動三:利用一條類似于長方形紙條,沿直線剪一刀,變成一個梯形。
(討論交流、歸納小結:等腰梯形)
說明: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是梯形的兩種特殊形式。
引導主體參與,預設活動進程,強化發現能力
本環節,以小組合作、操作探究為主,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轉換,進一步加深了對梯形本質屬性的理解,同時又認識了“直角梯形”及“等腰梯形”的獨特屬性。主要優點有:
1、通過觀察思考,合作交流,動手實踐,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創新意識,符合新課程要求。
2、由共性到異性,由表象感知到創造新知,體現階段漸進性原則,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
3、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開放性動態學習進程,沒有刻意區分梯形與各種圖形的特征差異,而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充分體現比較、歸納的數學思想。
四、游戲活動,拓展新知
1、找一找
出示七巧板圖,設疑:圖中你能找出幾個梯形?這個梯子最多能達到多高的高度?(見課件)
2、拼一拼:
①利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出一種你熟悉的圖形。
②利用多種梯形圖片,擺出一種最喜歡的圖案。(轉自數學網 )
創設問題情境,深化思維層次,構建知識體系
1、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審美情趣,充分體現“玩中學,學中玩”的新課程理念。
2、教會學生在活動中運用新知、拓展思維、加深認識,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體意識。
3、在拼擺中滲透轉化思想,為梯形的面積推導作鋪墊,構建新知學習的立體框架。
五、交流評價
1、小結全課:
談談你的收獲及感想。
2、集體評價:
自評、互評自己在本課中的表現。
完善知識結構,訓練思維品質,升華發現能力
①通過人性化語言,體現以人為本思想。
②引入互動評價方法,交流活動感受,形成自我反饋機制。
六、課堂評價
本節課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比較為主線,以師生互動、自主探究為主要方式,輔之以多媒體教學,讓數學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原有經驗,使學生主動學數學,探究學數學,快樂學數學,充分體現了課堂教學中互動生成的動態結構模式,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取得了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四年級數學下冊《梯形的認識》說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梯形的認識說課稿11-01
小學數學《梯形的認識》說課稿03-25
中班數學:《認識梯形》說課稿08-12
中班數學認識梯形的說課稿03-08
小學數學《梯形的認識》說課稿范文11-14
梯形的認識說課稿01-11
《梯形認識》說課稿07-13
《認識梯形》說課稿09-22
梯形的認識說課稿11-29
《梯形的認識》說課稿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