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

時間:2023-03-07 15:25:54 說課稿 我要投稿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

  教材內容: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P45-46練習九1-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親歷乘法的意義的產生,建立乘法的數學思想,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乘法數學問題。

  2、認識乘法中的乘號,知道乘號與加號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3、通過對數學文化的傳授,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熱愛。

  教學重點:

  建立乘法的數學思想。

  教學難點:

  乘法與加法的聯系和區別。

  數學小資料:

  1、英國數學家奧特雷德于1631年(距今三百多年)在其著作《數學之鑰》(clavis mathematicae)中首次以“×”表示兩數相乘,即現代的乘號。

  2、在五百年前,有一位德國數學家,叫魏德曼.他在橫線上加了一個豎,成為“+”,他用這個符號表示增加的意思;他又在加號上去掉一個豎,成為“-”,表示減少.兄弟兩個就誕生了.但是“+”和“-”正式被大家所公認,用來作為加、減運算符號,是從1541年荷蘭數學家荷伊克開始的,以后逐漸普及,沿用到現在.

  教學策略:

  在比較中認識新知識。

  教學步驟:

  一、口算。

  12+24= 36+6= 42+14= 32+16= 15+25= 35+10=

  復習加法的知識。+這個符號叫做什么號,它是怎么產生的。加號前面的叫做加數,加號后面的也叫做加數,算出來的結果叫做和,表示兩個加數的總數。

  二、引入新課

  1、出示加法算法:2+2 表示什么意思,2個2相加

  2+2+2呢, 3個2相加

  2+2+2+2呢 4個 2相加

  2+2+2+2+2呢 5個 2相加

  這組加法算式與一般的加法的算式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呢?

  加數都是相同的,加數的個數有2個或者2個以上。

  相同的地方呢,都是表示求總數的意思。

  如果這樣的2有50個呢,加法算式可以怎么寫?2+2+2+2+2+。。。。。。

  全部寫下來會很麻煩。所以古代的數學家,想了個聰明的辦法,把這樣的加法算式改寫成新的一種算式,哪個小朋友知道,你來介紹下。

  2、介紹乘法算式的寫法。把加號改成乘號“×”,把相同的加數寫在乘號的前面,把加數的個數寫在乘號的后面。

  2+2 寫成乘法算式是 2×2 讀成 2乘2

  2+2+2寫成乘法算式是 2×3 讀成 2乘 3

  2+2+2+2寫成乘法算式是 2×4 讀成 2乘 4

  2+2+2+2+2寫成乘法算式是 2×5 讀成 2乘 5

  3、拓展深化。50個 2相加呢?寫成乘法算式是 2×50 或者 50×2,因為得數都是 100。所以都可以寫。

  4、歸納乘法的意義。把幾個幾相加,用乘法算式來表示有什么好處?可以把寫得很長的加法算式改寫成很短的乘法算式。

  那么 2+2 寫成 2×2,有簡便嗎,看不出。短的看不出,長的算式有簡便的意思。

  2+3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嗎?不能,因為 2+3表示 把 2和 3合起來的意思。不是表示幾個幾的意思。

  三、下面的加法算式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嗎,能的話請說出乘法算式

  3+3 4+4+4 5+5+5+5 6+6+6+6+6 7+7+7+7+7+7+8 3×2 4×3 5×4 6×5

  (不能完全用乘法算式來寫出,可能會有寫出 7×6+8當然要表揚了。)

  說說這些乘法算式的意思, 2個 3, 3個4,5個4, 6個5,()如果學生說成是3個2,4個3,4個5,5個 6也可。)

  12×2 表示什么意思,

  13×3

  14×4

  15×5

  16×6

  17+18

  四、歸納小結乘法的意義

  加法和乘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求總數的意思

  加法和乘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加法的有的算式比較長,乘法的'算式比較短,有比加法簡便的地方,

  乘號與加號的樣子也差不多,是把加號轉一點過來的意思。所以說古代的數學家也很聰明的,把加法與乘法的相差不多的關系通過符號表達出來了。

  五、生活應用

  1、小朋友最喜歡去公園玩了,游樂場里有很多的數學問題,你能結合今天上課的內容,說說這些數學問題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解答嗎。

  (1)摩天輪上有幾個小朋友?用加法怎么算,用乘法怎么算。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激流勇進有幾個小朋友?

  (3)過山車上有幾個小朋友?

  (4)把幾把小椅子?

  2、通過擺小棒來說說乘法算式。

  擺 3個 五角星用了幾根小棒,

  擺 4把小傘呢,

  擺 6個三角形呢。

  3、說說生活中的乘法算式。

  如每個人左手有 5根手指頭,2個手共有幾根手指頭?

  教室的電風扇 每個有 3塊轉板, 5個電風扇共有幾塊轉板?

  每個盤里有 4個蘋果,6個盤里有幾個蘋果?

  六、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數學知識,乘號,乘法算式。乘法算式與加法算式的聯系和區別,知道了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來解決。

  七、布置作業

  練習九 1-4做在書上。

  八、反思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節內容放在教學乘法口訣的前面,是很重要的一堂課,但對于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講理解乘法的意義比較困難,乘法的數學思想也是比較難建立的。我們高年級的老師在測試小朋友的時候發現有很多的小朋友會把 “算2個3相加的總數是多少,”用“2+3” 來算,他們多從字面的意思來理解,有加,有總數,就是做加法,也就是說小朋友是從文字來認識建立算式的。而不是從數學思考的角度來做題目的。說明二年級的小朋友對抽象的數學概念的理解和建立是比較膚淺的。

  如何幫助二年級的小朋友建立乘法的意義,如果單從文字到文字,從算式到算式恐怕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我在設計時考慮到把數學文化結合進去,通過對加號與乘號的聯系和區別,建立乘法的數學思想,因為人類孩童的認知過程也就是人類最初的認知過程,總是從具象到抽象,從實際上升為理論的過程,所以讓學生通過對加法符號改寫成乘法符號的過程,來促進兒童對數學學習興趣和熱愛。再通過對加法和乘法的比較中來理解乘法的意義,乘法是求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從復雜到簡單來體會乘法思想的精髓。最后從生活實際應用來幫助學生建立乘法的模型,從而達到真正的理解和應用。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會讀會寫乘法算式。

  2.過程與方法:通過多種數學活動,使學生經歷構建乘法意義的過程,培養學生分析、比較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加法與乘法的密切聯系,體會乘法的簡潔性和學習乘法的價值。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乘法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時用乘法比較簡單,會讀會寫乘法算式。

  難點:理解乘法的含義,會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方法

  引導式講授法、提問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圖片,發現數學信息,師生互動,并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從而引出新課。

  (二)新課講授

  1.感知相同數連加的特點,概括表述相同數連加的特征

  首先出示小飛機情境圖,引導學生開展數一數、圈一圈、說一說、寫一寫等活動,發現加數相同,都是3,并強調5個3相加。

  然后出示小火車情境圖,引導學生開展數一數、圈一圈、說一說等活動,發現加數相同,都是6,并強調4個6相加。

  2.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

  首先出示過山車情境圖,在充分理解圖意,并列出加法算式后,追問:如果是10節車廂、20節車廂,算式如何寫呢?然后介紹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并介紹乘法算式的讀法、寫法,認識乘號。最后對比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次感受乘法的簡潔性。通過追問“2×7=14”的算式中,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匯報展示,全班交流。

  (三)鞏固練習

  把圖一、圖二的兩個加法算式用乘法表示,并請同學到黑板板演。

  (四)小結作業

  小結:學生暢談本節課收獲:加數相同的加法可以用簡便的乘法來表示。教師評價并總結。

  作業:找一找生活中的乘法,說給爸爸、媽媽聽。

  五、板書設計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3

  【教學內容】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乘法的初步認識”。

  【教材簡析】本節課屬于起始教材,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乘法,能否打好基礎對今后學習表內乘除法及多位數乘除法,乘除法應用題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而且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十分重視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中具體活動情景,專門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首先教材給出了一幅學生最為熟悉的游樂園圖,再用所學的加法算出每種游樂項目的人數,從學生認識相同數相加開始,結合具體的事例,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逐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這樣在學生活動中由相同加數相加的計算引出乘法,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乘法”產生親切感,從而進一步領會乘法的意義。

  教材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首先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通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讀法、意義與乘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

  【學情分析】小學二年級學生年齡小,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在《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學習前,他們已經在各種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中經歷了加法,同數相加的學習,掌握了10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經歷了在具體情境中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解決問題的積極體驗。這一階段的學生更樂于在動口、動手、動腦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中學習。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形象具體的直觀演示,富于挑戰與競爭的游戲、評比更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激起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與愿望。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游戲中對同數相加會有一定的感知,但沒有經歷由感知、探究到建立模型再到解釋應用的數學學習體驗。

  【教學目標】

  1、經歷乘法是幾個相同的加數相加的簡便形式的創造過程,從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體會乘法和加法的聯系和區別。能正確地讀、寫乘法算式;會通過加法算得乘法的積。

  2、從簡單的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求幾個幾相加是多少的數學問題,并在根據數學問題列乘法算式的活動中,培養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初步認識乘法并應用乘法的教學中,繼續培養學生數學的興趣和合作學習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能把相同加數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教學過程】課前游戲:師:上課之前老師想教小朋友們幾句《弟子規》,想學嗎?生:想

  師:請大家隨著音樂一起讀一讀吧。(生隨音樂讀)

  師:同學們讀的可真好,《弟子規》中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是我們中國的文化經典,在我們學校人人都會背誦,老師希望,同學也能找來讀一讀好嗎?生:好。

  師:好,我們開始上課。

  師:上課。(立、禮)同學們好!(老師好)

  [在愉快的誦讀活動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幾個幾,為后面的學習作好鋪墊]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這節數學課呀,老師要帶同學們一起去一個動物樂園看看他們的運動會開幕式,想去嗎?生:想。

  師:動物樂園的小動物們都很有禮貌,都爭著要和小朋友們問好呢!他們都已經

  列好了隊。下面就比一比誰的觀察力好,誰是火眼金睛?

  1、小狗列隊:

  (1)(課件出示2只小狗):快看,來了誰來列隊了?生:2只可愛的小狗。

  (2)(出示6只小狗)?看看一共有多少只小狗你能列出一個加法算式嗎?生:每組有2只,一共是3組,加法算式是2+2+2(板書:2+2+2)師:是幾個幾相加?為什么?

  生:是3個2相加,因為每個隊有2只,有3隊,就是3個2相加。

  2、大公雞列隊:

  師:小狗站的可真整齊。看這是誰?它們也要向同學們問好呢!生:大公雞。

  師:大公雞?算式該怎么列呢?你們看(大公雞,一隊出來3只,出來3對)生:一共12只大公雞。算式是3+3+3+3(板書3+3+3+3)師:這是幾個幾相加?生:這是4個3相加。

  3、小熊列隊:

  師:可愛的小熊也來了,看一看一共有多少只(2隊,每隊7只)怎么列式?生:7+7(板書7+7)

  師:也就是2個7相加

  師小結:在剛才小動物們的歡迎儀式上同學們表現的非常好:看得清楚,記得準確,表達完整。接下來咱們比一比誰的觀察能力強?

  【在試講時這里設計了學生動手擺小棒的環節,通過動手操作探究出幾個幾相加的規律,試講之后發現擺小棒這一環節在一年級加減法學習時經常操作,已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學生擺小棒的動作慢,隨意性大。同組的老師建議,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從學生們愛看動畫入手,我將導入改為動物運動會小動物們列隊來引入新課,出示三組動物列隊參加運動會的圖片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動感的圖片中列出加法算式,發現規律。】

  二、學習新課,認識乘法

  1.發現規律。

  師:仔細觀察這些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都是連加法,加數都相同。

  2.引出乘法:

  生:這3隊的小動物問候聲引來了一群小猴子,一次出來2只小猴子,一共是8隊,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呢?

  ①寫算式:

  師:現在請你來動筆寫一寫:8隊小猴子一共有多少只呢?請列出算式。

  (生在本上寫8個2相加。)

  ②談感受:

  師:你們有什么感受呢?

  生:太長了,手都酸了,很麻煩

  ③想辦法:

  師:能不能想個辦法,不寫這么長的算式,你有什么好辦法嗎?生:用乘法2×8=16④引乘法:

  師:能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乘法嗎?生;課前預習知道的。

  師:課前預習是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大家都要向他學習。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3.列式學乘號:

  ①列出算式:師:請你來板書算式。生:(2×8)

  師:你能解釋一下為什么這么寫嗎?

  ②學習乘號:

  師:這個小叉是什么呀?生:是乘號(板書乘號兩個字)

  師:它讀作乘,你能讀讀這個乘法算式嗎?大家一起讀一遍。生練習讀。

  ③講解意義:

  師:誰知道這個2表示什么?生:2是相同的加數。

  師:8表示什么呢?我寫成9或者7行不行呀?生:不行,8表示相同加數的個數

  師:噢,我知道了,乘號前面和后面兩個數一個是加法算式中的加數,另一個是相同加數的個數。2×8也可以寫成8×2,在這里他們都可以表示8個2相加。【利用動感的圖片,通過看、數小動物的只數,引起學生的興趣,符合二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學生在在自主探究中發現問題,感到學習乘法的必要性,讓學生自己通過體驗去得出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

  4.解決問題:

  師:你們能用今天學習的知識,把前面三個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嗎?自己寫一寫,指名板演。說一說你是怎樣改寫的?(重點說清幾個幾)讀一讀這些乘法算式。課間休息:看來同學們掌握的都很好,下面我們一起休息一下,唱一個拍手歌,請同學起立。

  生:(表演唱)

  師:在我們剛才作的活動中,你發現了什么能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嗎?

  生1:我發現我們每次拍2下手,一共拍了3次,算式是2×3或3×2

  生2:“假如感到快樂,你就拍拍手”這句歌詞一共有11個字,我們一共唱了3遍,算式是11×3或3×11

  生3:“假如感到快樂”這句有6個字,我們唱了6次,算式是6×6

  【再次通過愉快的活動,體驗乘法就在身邊,同時訓練了發散思維。】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1.物園里的乘法。

  師:剛才我們和小動物們一起認識了乘法,現在他們又來到了一個熱鬧的動物樂園,我們快去看看吧。

  師:游樂園里準備了一些?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嗎?哪些能用這節課所學的乘法來解決?你是怎么列算式的?談談你的想法,比一比誰的聲音最響亮,表達最清楚、完整

  生:每組有5只一共有4組,就是4個5,算式是5×4或4×5(2)

  生:每組有4個一共有6組,就是6個4,算式是6×4或4×6(3)

  生:每組有5個一共有3組,就是3個5,算式是5×3或3×5(4)

  師:這幅圖能直接用乘法來計算嗎?生:不能。師:那你想怎么算?生1:我用3×2+4生2:我用3×3+1生3:我用4×3-2生4:我可以把每兩之看成一組,算式是2×5,5×2師:同學們可真了不起,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幅圖,有這么多不同的解法。2.我來幫忙,

  ①師:請你們幫幫小動物的忙,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4+4+4=()×()6+6+6+6=()×()2+2+2+2+2=()×()3+4+5+9=()×()

  ②師:請你們幫幫小動物的忙,把乘法算式改寫成加法算式。2×6=7×4=

  ③小蜜蜂送信3.生活中的乘法

  一家三口人吃面需要幾個碗,幾雙筷子?需要幾根筷子?

  4.我能挑戰

  根據要求你能說出幾個算式4個2相加2和6相乘6+6+6+6+2=5+5+5+5+10=4+4+4-4=【通過一組有層次的練習鞏固了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網友在研討中提出,我從課的導入到練習缺少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建議我在練習中加入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練習題,于是我增加了一組生活中的乘法練習題。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4、想一想、說一說:

  師:在我們生活中,也經常會碰到這種可以用乘法計算的問題,比如說我們課前讀到的《弟子規》,現在就請你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一下,這段一共有多少個字?就可以用乘法來解決嗎?(出示)

  【與課前游戲相照應,運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到乘法的作用。】

  生1:可以看成每節3個字,共8節8×3生2:每行6個字4行6×4

  師:你身邊還有哪些?請大家想一想,說給大家聽一聽。

  生1:來聽課的.同學,每個人10個手指,全班40人多少個手指?10×40或40×10

  生2:一把椅子4條腿,一行8把椅子多少條腿?4×8或8×4

  小結:

  五、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嗎?

  生1:我學會了乘法。

  生2:我覺得用乘法解決問題比較簡便。

  總結:這節課,同學們的收獲可真多,我們在動物樂園玩的可真高興,不但認識了乘法,還會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真了不起。希望同學們繼續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我們的生活,相信你們會有更多的發現。

  【教學反思】通過本次反思性說課比賽讓我獲益匪淺,首先是網絡研討拉近我同老師們的距離,在研討中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網絡研討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在這里我可以直接的聽取其他教師的意見和建議,感受各位教師的課堂教學經驗和教育理念,我的教學設計得到了老師們的關注,他們給與我很多真誠的鼓勵,也給了我很多中肯的建議,使我的教學設計在不斷完善。通過這次網絡研討對我來說真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洗禮。

  反思這節課的設計,我在使用教材時,注意深刻體會教材的編排意圖,充分運用了教材所呈現的教學資源,在最初的教學設計中由教材中的擺小棒活動引入新課,學習乘法,感受乘法是幾個相同加數的簡便運算。在試講的過程中發現擺小棒這一環節在一年級加減法學習時經常操作,已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學生擺小棒的動作慢,隨意性大。同組的老師建議,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從學生們愛看動畫入手,我將導入改為動物運動會小動物們列隊來引入新課,對教材資源做了適當的補充與調整。引起學生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乘法產生的過程中,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

  網友在研討中提出,我從課的導入到練習缺少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建議我在練習中加入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練習題,于是我增加了一組生活中的乘法練習題。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這節課通過了教學設計,課堂研討,網絡研討,課后反思,教學再設計等幾個環節。經歷這樣的學習過程,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我們的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只有你在不斷的研討、反思中才能得以完善。這樣也才能使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得到藝術的享受。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4

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乘法的初步認識》,下面我將從說教材學情、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教材學情:

  本節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是乘法教學的第一節課,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學習本節課是為以后學習表內乘法打下基礎。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過加減法,也學習過找規律、分類等一些數學策略,具備一定的知識經驗。但對學生來說,乘法這個概念較難確立,因此需要在大量情境中分析、理解、抽象、概括乘法的含義。

  根據以上教材學情分析,遵照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結合本課的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如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初步體會乘法含義,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與伙伴交流合作中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與信心。

  教學重點: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含義。

  教法學法:

  目標就在前面,要突破還要在教法學法上下一番功夫。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教法上,根據二年級學生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特點,結合新課改要求,我主要采用創設情境、引導探究的方法。教學活動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為本。在學法上,我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能動性,使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去理解和掌握知識。

  教學過程: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結合教法學法,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情境導入

  我將出示課件圖片,創設情境,班級去游樂場玩,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結合舊的加法知識引出新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第二個環節:探究新知

  1、從課件回到學生身邊,由遠到近,讓學生動手用小棒擺出相同圖形,寫出加法算式。

  2、小組交流總結黑板加法算式相同點,引出乘法,教學乘號、讀寫乘法算式。

  第三個環節:鞏固提升

  我將設置第一題基礎題,第二題提升題;面向全體學生,提升鞏固新知識。

  第四個環節:課堂小結

  在此環節中,我將設置暢所欲言談收獲,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你都收獲了什么?

  第五個環節:作業布置

  在家里用小棒擺出多個相同的圖形,并畫下來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收獲和爸爸媽媽分享下。

  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包括課題、知識點。板書重點突出,簡潔明了,能幫助學生清晰理解教學內容。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5

  一、說教學內容: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乘法的初步認識。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乘法教學的第一課時,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個熱鬧歡快的游樂園的主題圖,暗示出生活中有許多一組一組出現的數量,并且每一組的數量是相同的,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聯系。從而幫助學生建立乘法的概念,為以后學習多位數乘法打下基礎。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特點,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經歷乘法的產生過程,在探索乘法的過程中,學會有條理的思考。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

  2、能力目標:通過學習認識乘號,能正確讀、寫乘法算式。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說教學重、難點:

  乘法的含義是后面學習乘法口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因此我把知道乘法的含義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由于學生年齡小,再加上乘法概念比較抽象,使學生理解乘法的含義作為本節課的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特點,采用靈活多樣、新穎有趣的方法進行教學。結合學生年齡及新課改要求,我采用創設情境、動手操作,引導探究的方法。同時注重運用引導法、觀察法、討論法等進行教學。

  五、說學法選用:結合本節教材和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讓學生采去:“互相說一說”、“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

  六、說教具:

  多媒體課件,卡片若干張,小棒若干根。

  七、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遵循兒童認知規律,體現新課標精神,按照直觀感知—表象認識—概念形成—拓展運用的規律

  組織教學。因此我安排了以下三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出新知。

  課的一開始我就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創設了一個熱鬧歡快的游樂園的情景圖,小火車每節車廂坐3人,過山車每排坐2人,摩天輪每個吊廂坐4人等。讓學生觀察并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列加法算式解決問題。然后讓學生觀察、比較這些算式有什么特點,從中積累相同加數的感性認識,為學習乘法作知識遷移。當學生對幾個幾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時,教師趁機說如果有摩天輪上有20個吊廂,那有多少個4相加,學生會說有20個4相加。那100個吊相呢?有多少個4相加,學生會說100個4相加,那100個4相加寫起來會怎樣?學生會說太麻煩了,從而引出一種新的方法——乘法(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教師先動手擺1個三角形,讓學生說一說一個三角形用幾根小棒,那擺4個這樣的三角形共用幾根小棒呢,學生列出加法算式師板書,在找出相同加數和幾個這樣

  的相同加數時,板書出4個3。講解4個3相加,可以寫成這樣:在4和3的中間寫一個新的符號——乘號,告訴學生乘號的寫法,然后讓學生觀察乘號像什么,可能學生會說像錯號,像漢語拼音里的x。想力豐富的孩子會說把加號變斜就是乘法。這樣讓學生把抽象的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加深理解。緊接著老師教學乘法算式的讀寫法。4個3相加等于12,所以4×3=12,也可以寫成乘法算3×4=12,讓學生試著讀出乘法算式。通過擺這組圖形我們列出了一道加法和兩道相應的乘法。你能像老師這樣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嗎,生擺匯報展示。重點讓學生自己說、寫乘法算式。老師只起引領作用。歸納總結:像這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請同學比較一下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哪種方法更簡便。自然而然的會說乘法簡便。葉圣陶先生曾說:“當老師像是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手”。學生對乘法算式有初步的認識后,接著學生把游樂園里列出的`那些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最后進行反饋。

  (三)應用拓展,深化新知。

  為了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我安排了三個層次的練習。首先設計了一些基礎題的練習,如46頁的“做一做”練習九中部分習題,并適當豐富內容。采用“開火車”形式練習,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使學生在游戲中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再次體會乘法的意義和鞏固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其次我設計了綜合應用的題目“送信”,把加法和乘法揉合在一起,鞏固新知和舊知之間的聯系。最后設計了拓展練習:讓學生說一說身邊用乘法算式的例子,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好數學的興趣。

  總之,本節課我運用“探究教學”和新課程理念設計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去組織教學。課的開始創設了一個熱鬧歡快的游樂園的情景圖,引起學生興趣,通過動手擺圖形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乘法產生的過程中,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練習中讓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同時雙基得到落實,能力得到發展。通過學習學生不僅獲得成功的愉悅、探索的快樂,又感受到數學的妙趣、知識的價值。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6

  一、說教材

  本節知識是在學生掌握了加減法的基礎上安排的,是乘法學習的起始部分,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直接基礎,也對今后學習表內乘除法及多位數乘除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材重視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個熱鬧歡快的游樂園的主題圖,通過這一學生熟悉而又特別喜愛的場景,揭示出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相同數量。這樣設計使數學貼近了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聯系,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乘法”產生親切感,從而進一步領會乘法的意義。

  二、說學情

  二年級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表內乘法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如果將抽象的概念湛透到形象、直觀、簡單的操作活動中,那就能幫助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理解同數連加與乘法的關系了。在這種情況下應注意與前面的加法知識互相聯系,通過幾個相同加數連加,引出乘法運算,使學生對乘法產生親切感。

  三、說教學目標:

  1、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三個方面制定了目標:

  ⑴認識乘號“×”,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⑵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2、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難點:由于學生年齡小,再加上乘法概念比較抽象,我把使學生理解乘法的含義作為本節課的難點。

  四、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特點,采用靈活多樣、新穎有趣的方法進行教學。結合學生年齡及新課改要求,我采用創設情境、引導探究式的方法。同時注重運用引導法、觀察法、討論法等進行教學。結合本節教材和二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采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達成學習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根據教學思路,我努力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在此學習過程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環節: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低年級學生好玩、好動、好奇心強,創設有趣的課堂教學情景十分必要。為此,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分三步進行:第一步:認真觀察游樂園里有哪些好玩的項目。第二步:從圖中發現哪些數學信息?

  第三步:根據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1、小飛機里共有多少人?

  2、小火車里共有多少人?

  3、過山車里共有多少人?這樣設計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我也有意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主動思考、提問題的好習慣。

  環節

  (二):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為了達成目標,突出重點,為此,我將分三步進行教學:活動

  一、教學例1,感受同數連加。

  第一步:老師引導學生先解決小飛機里有多少人?的問題。出示課件學生再認真觀察小飛機里的數學信息獨立思考列出同數連加算式。

  教師板書:5個3

  3+3+3+3+3=15

  教師提問幾個3相加?這里的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突出個數和相同加數。

  第二步:知識遷移,用上述方法解決小火車里共有多少人?過山車里共有多少人?的問題。

  教師提問每個算式都是幾個幾相加?(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突出個數和相同的加數。為改寫乘法做很好的鋪墊。活動

  二、學習讀寫乘法算式。

  第一步:學生觀察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點?(小組討論、發言)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每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加數都是相同的。

  教師直接說出像這樣加數相同的加法,我們就可以用乘法來計算。這節課我們主要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

  第二步:引導學生分析最后一個加法算式:加數都是幾?有幾個2相加?得多少?學生回答,師邊板書邊總結:7個2相加就可以寫成7×2=14,或2×7=14。教師提問算式中的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

  教師小結加數相同的加法改乘法必須是用相同的加數和個數相乘。

  第三步:認識“×”并教學乘法算式的讀法。(教師范讀、指名讀、同桌互讀)

  第四步:知識遷移學生根據以上方法列出下面幾組乘法算式并讀出。環節

  (三)闖關比賽,鞏固新知

  第一關、先用小棒擺一擺再寫出乘法算式,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在小組內交流。(做一做第一題)第二關、看圖填一填(做一做第二題)

  第三關、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做一做第三題)第四關、讀一讀(練習九第四題)第五關、改一改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鞏固新知、理解乘法意義,我將練習設計成了學生喜愛的比賽形式,淡化了“練”的痕跡,這樣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樂在活動”中。

  環節

  (四)課后總結,點明目標。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我們知道了加數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并能把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認識了“×”,還知道了乘法算式的讀法。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即對全課的教學內容起到了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也增強學生的目標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整體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能力。

  六、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課堂上所講內容的簡縮,簡單明了、富有條理性,使學生能夠利用板書清楚地了解到本課所講的內容。

  下面就是我這節課的板書,它比較簡潔、清楚、有層次的精縮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一目了然。

  乘法的初步認識

  加法:5個3

  3+3+3+3+3=15 4個6

  6+6+6+6=24 7個2 2+2+2+2+2+2+2=14乘法:2 × 7 = 14

  讀作:2乘7等于14 ↓乘號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1)以往的教學,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卻十分難,本次教學,我緊緊圍繞“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個數”這個中心,創設游樂園中不同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義,同時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用數學眼光去觀察現實生活,敏銳發現其中蘊含的乘法。整個教學,為學生構建了參與的平臺。

  (2)注重數學學習自主性

  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主動觀察、探索,討論與交流有效的學習方式,在觀察、找出數學信息

  提出問題列式解決問題的數學活動中,親歷了“做數學”的過程,讓學生在“嘗試解決中學,在合作探究中悟”,充分體現了課標中學習的自主性。在教學中注意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3)由于放得太開,所以時間耗費的太多。以至于教學任務沒有完成。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注意隨時調控學生,合理安排時間。對學生的水平估計適當,不能把學生看得太高。在重點、難點突破上要適當的引導。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7

  一、說教材

  (一)說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第二冊第三單元“表內乘法(一)”中的“乘法的初步認識”一節,是一節新授課。

  (二)教材簡析:

  在座的數學老師都很清楚,“表內乘法”是數學中最基礎的知識,而“乘法的初步認識”又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于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弱,建立“乘法”概念較為困難。所以教材結合具體活動情境,從讓學生認識相同數相加開始,并結合具體的事例,溝通同數相加和乘法的關系。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探究等學習活動,使他們逐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從而幫助學生牢固扎實地建立“乘法”的概念,為以后學習多位數乘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重點和難點:

  我們都知道,新概念的建立對于每個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況對于六、七歲的孩子來說,就更為困難。因此,我針對他們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把“使學生知道乘法的意義”作為教學重點,把“使學生理解乘法的含義”作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我們教育學生的目的無非是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一點被大家所共識。因此,我依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從情、能、知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在各種情境中的學習,進一步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從而更加熱愛數學。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觀察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并理解乘法的含義,初步建立“乘法”概念。

  三、說教法、學法

  因為乘法的意義是最重要的數學基礎知識,而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就要特別重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通過多種活動參與學習。基于這一點,本節課我準備主要采用創設情境,引導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并運用大量的觀察、操作、交流等形式輔助教學。同時,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各種情境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學習數學。

  根據學生與教材的特點,本節課我準備指導學生用“發現探究”的方法開展學習活動。在探究發現中,學生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參與學習過程,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使他們學有成功、學的愉快,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四、說教具、學具準備

  根據教學的需要與學生的年齡特點,本節課我準備的教具、學具有:多媒體課件一套,每個學生50根小棒。

  五、說教學過程

  (一)說整體設計。

  在長期的教學中,大家都能體會到: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善于記憶具體事物。所以,我將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通過各種教學方法與手段,啟發誘導學生按照直觀感知——表象認識——概念形成——拓展運用的規律組織教學。因此,本節課的設計有四個層次。

  第一層:創設情境,激發情意(約7分鐘)

  第二層:引導探究,概念形成(約15分鐘)

  第三層:鞏固練習,促進同化(約8分鐘)

  第四層:遷移運用,深化新知(約10分鐘)

  (二)說局部設計

  1、創設情境,激發情意。

  在平常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如果課一開始就能夠為學生設計一個有趣的、有用的、可探索的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可以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因此,我一上課,準備為學生創設這樣一個情境。

  師:小朋友,在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里,你們的爸爸媽媽都帶你們出去玩了嗎?都到什么地方玩了呀?

  這簡單的兩句話,就會把小孩子的表現欲望充分地激發出來,肯定個個都想把自己的“不平常”經歷炫耀給其他同學。正在他們的興奮中我會趁勢話鋒一轉,說: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公園,你們肯定沒去過,想去嗎?現在老師就帶你們這些聰明的孩子去逛一逛。(課件演示教科書P44的情境圖,P45的情境圖也被濃縮成一個極微小又不易看清的圖像,置于情境圖中的一棵大樹下)。

  聽完這句話,看到這幅圖,孩子們可能都會“哇”的一聲瞪大雙眼,不由自主地投入到特定的學習情境之中。正當他們驚嘆這美麗的畫面時,我將提出問題:

  “在公園里,你們都發現了什么?”

  “小火車上的人是怎么坐的呢?”

  引導他們說小火車上每節車廂坐著3個人,摩天飛輪的每個吊廂里坐著4個人等等,使他們初步體會“相同加數”,為引入乘法做準備。

  由于P45的情境圖被濃縮的非常小,可能不容易被觀察事物只會直觀地看表面的小學生發現,所以我就會繼續引導他們觀察:“仔細看看,你還發現了什么?”

  這時可能就會有學生提出“還有些人好像在遠處下棋”,或者可能會說“看不清楚他們在干什么?”

  抓住這一時機,我說:“他們究竟在干什么呢?咱們一起過去看看”。(課件把P45的情境圖放大演示)

  當學生看清是在拼擺圖形之后,我將激勵學生:你們帶小棒了嗎?想不想試一試?請用小棒擺出一種你最喜歡的圖形,并照著這一種學擺幾個,給你們兩分鐘的時間,看誰擺得又好、又多。(在學生擺的同時,我會巡視一圈)

  我這樣設計的讓學生在“看中學、說中學、做中學”,不但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通過他們自己親眼看一看、親口說一說、親手做一做,獲得了真切、可信的感性認識,同時,又滿足了小孩子強烈的表現欲、求知欲,學習興趣也就油然而生。自然地進入教學的第二個環節。

  2、引導探究,概念形成。

  在這一環節,我準備先讓學生在小組里(同桌兩人為一組)互相說說自己都擺了幾個什么樣的圖形?每個圖形用了幾根小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然后在全班交流時,我將找有代表性的幾個同學說一說,根據他們的回答我將板書幾個有同數連加的和沒有同數連加的等式,以便于下邊的比較學習。由于二年級小學生的生活經驗非常少,空間觀念還很弱,他們頭腦中再現的一般都是他所見過的或學過的一些簡單的圖形,可能會擺一些三角形、正方形或者簡單的房子、樹、魚、船等等。所以就可能出現以下算式。例如:像這樣的

  3+3+3+3=12(三角形)

  7+9+4=20(一座房子、一條魚、一棵樹)

  7+7+7=21(小船)

  5+5+5=15(三座小房子)

  現在新課標倡導要師生互動,共同參與學習。因此,我說:“老師剛才巡視了一圈,看到你們的作品都很優秀,看著你們這些優秀的作品,我也想露一手,所以我也擺了一種圖形,請看大屏幕”(課件展示)。

  為了從小培養學生的想像力,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我準備先讓他們看這些圖形像什么,然后說出每個圖形用了多少根小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并說出加法算式。

  4+4+4+4+4+4=24

  接著,我將為學生出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

  “如果老師擺了50個這樣的圖形,要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看誰能很快地把算式寫出來。

  這時學生肯定會個個眼疾手快、大顯身手,半分鐘后我提問:

  “寫完了嗎?沒有一個人寫完呀!為什么?”

  學生可能會議論紛紛,抓住這一契機,我再說:

  “老師有一種方法可以在5秒鐘之內就可以把這50個4連加用算式表示出來,信不信?”

  由于學生通過剛才的親目驗證,他們肯定大多數都認為不可能,所以會不相信,這時,我會趁勢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之后引出“乘號”教學,我將這樣提問學生:

  “乘法既然是一種新的計算方法,它肯定就有一種新的運算符號,大家猜一猜,它可能叫什么?”

  我這樣設計主要是讓學生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所以大多數學生可能都會猜到叫“乘號”。然后我邊說邊寫乘號,并讓他們觀察乘號的樣子像什么?

  因為低年級兒童的想像都是以具體形象的事物為基礎,所以他們的想像富于模仿性、再現性,也因此他們可能會說出:像風車、、像雪花、像錯號、像拼音X等等,我都將給予肯定。在學生認識乘號的基礎上,我再開始教學乘法算式的改寫。

  我準備以6個4連加這道算式為例,先讓他們觀察這個算式顯著的特點,由此認識相同加數4(板書相同加數)然后讓他們看一看、數一數有幾個4。(板書個數)

  在此基礎上,我會說:“像這樣6個4連加,我們就把相同加數4寫在乘號的一邊(板書4×),把4的個數6寫在乘號的另一邊(4×6=24)”。在完成乘法算式之后,讓學生對照加法算式說說4和6分別表示的是什么?然后再告訴學生6個4連加還可以用6×4=24來表示。最后教學乘法算式的讀法。

  由于乘法的含義是本節課的重難點,所以我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學生喜歡的拼圖活動之中,并通過實物圖,同數相加的算式與乘法算式對照,讓學生完成對乘法的初步認識。這樣,使概念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既有利于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又可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都能體會到,小時候學東西學得快忘得也快。所以,針對小孩子的認知特點,及時地進行反饋練習就是一種幫助學生掌握新知的好方法。因此,我準備讓他們進行以下練習,課件演示:

  2+2+2+2+2+2=()×()或()×()

  4+4+4=()×()或()×()

  6+6+6+6=()×()或()×()

  在完成練習后,我將提出問題:

  “通過剛才的改寫,誰能說說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呢?它必須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呢?”

  通過教師的適量啟發與學生的親身體驗,使他們進一步體會并理解了“乘法”的含義。在此基礎上,我讓他們用手勢來判斷輔板書上的算式,哪此算式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哪些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并說出為什么,然后讓他們挑一道自己喜歡的算式,把它改寫成乘法算式。

  這樣,乘法概念輕輕松松地就被建立在學生的腦海中,又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其實就這么簡單”,重難點也迎刃而解。教學效果不言而喻,同時學生的個性也得到張揚。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在生活中、游戲中,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新技能的掌握和發揮會使學生產生愉悅的情感,而重復使用新技能會使兒童有可能構筑或重新構筑情感圖式。這就像我們小時候剛學會騎自行車,我們會洋洋得意地一趟一趟地來回騎一樣。對于他們來說,展示新學到的技能就是一種樂趣,因此,我設計了第三個教學環節。

  3、鞏固練習,促進同化。(課件展示)(先用小黑板)

  (1)看圖填空:

  ()個()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個()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2)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1、2+2+2()×()

  2、3+3+3+3()×()

  3、4+4+4+4+4()×()

  4、5+5+5+5()×()

  5、6+6+6+6+6()×()

  我這樣安排,主要是給他們及時提供了“用武之地”,并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而成功的歡樂又可以轉化為一種巨大的力量,成為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

  在座的老師都知道,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使知識真正為我們的學習、生活服務,這是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因此,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體會知識價值,還可以從深層上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基于此,我設計了第四個環節。

  4、遷移運用,深化新知

  我準備讓學生重新觀察風景秀麗的公園這幅情境圖,之后,我先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8

  一、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乘法知識體系的起點,也是整數四則運算系列中的一個重點概念。學生掌握了乘法的意義,可以幫助理解乘法口訣的來源和意義,為解決相關乘法的實際問題提供依據,也是以后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具有統領全局的作用。

  2、編排特點

  乘法的初步認識包括游樂園主題圖、例1和練習九的第1~4題。教材的編排分兩個層次:第一,以學生活動情境提供同數相加的式題,進而引出乘法運算。第二,溝通同數相加和乘法的關系,說明乘法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教材結合具體活動情境,從讓學生認識相同數相加開始,結合具體事例,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逐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這樣編排由學生活動中同數相加的計算引出乘法,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乘法”產生親切感。

  3、學情分析

  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時,學生已學習了加法的相關知識,并且也學習了找規律、分類等一些數學認知策略,具備了一些知識經驗。學生在生活中有一組一組數的經驗,通過一年級的學習,學生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為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奠定基礎。有些學生在生活中聽說過乘法,有的學生甚至還會背乘法口訣,但不知其所以然,教師若能很好地把學生帶入學習乘法的數學園地,一定能激發學生探究乘法的欲望。

  《課標》在第一學段具體目標中指出: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能夠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根據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學生的學習狀況,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2、在經歷乘法形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等多種感官能力和合作意識。

  3、通過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理解乘法的意義。體會同數相加與乘法的關系是突破難點的關鍵。

  二、教法和學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造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針對低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教師主要采取操作感知,抽象概括的方法,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主動探究乘法的意義。努力實現概念教學成為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這一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結構是:創設情境,激趣導入——探究體驗,經歷乘法——應用拓展,鞏固乘法——課末總結,梳理乘法。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新,讓學生親近數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概念的引入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接受。小學生學習概念一般是以感知具體事物,獲得感性認識開始的。教師在開課時,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樂園場景。“看,游樂園多熱鬧!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么?”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交流:我看見摩天輪有5節吊廂,每節吊廂坐4人;過山車有6排座位,每排坐2人;有3個桌子,每個桌子擺了5把椅子……這樣設計,學生感知生活中按一組一組數的現象,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感受到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教師接著說:“看來,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同數相加的例子.不僅生活中是這樣的,其實在同學們擺小棒的游戲中也有這樣的問題.”出示例1主題圖,“看小朋友們擺了幾個什么圖形?每個圖形用了幾根小棒?”學生有了前面的經驗,馬上就說:左邊男孩擺了4把小傘,每把小傘用了5根小棒;右邊男孩擺了3個五角星,每個五角星用了10根小棒……教師接著說:“你們會像他們這樣擺一組漂亮的圖形嗎?要記住每個圖形的小棒根數相同喲!”從而激發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新知的欲望。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起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二、探究體驗,讓學生經歷乘法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低年級學生一般以“概念形成”作為建立概念的主要形式。形成概念是概念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步,這個過程應該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去完成,用自己的頭腦親自去發現事物新的本質屬性和規律,進而獲得新概念。現代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發現不限于那種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的行為,正確的說,發現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

  第一步:感知具體形象。思維始于操作,操作促進思維。學生用小棒擺一組圖形,算一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有的是幾個三角形,就是幾個3相加;有的是幾棵樹,就是幾個4相加……教師板書同數相加的算式。從而讓學生通過直覺思維,將主體感知與動作直接聯系,獲得關于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感性認識,教師接著問:6個3相加可以寫出來,那60個3相加、600個3相加呢?寫起來非常麻煩,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動腦思考:怎樣表示更簡便?通過巧設書寫障礙,使學生在寫和讀同數相加的算式的活動中,親身感受相同加數相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確實很麻煩,調動學生進一步探究怎樣表示更簡便的欲望。

  第二步:形成乘法表象。在體驗理解乘法意義的過程中,教師應開展直觀操作、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動,幫助學生形成概念。教師組織學生觀察黑板上的一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很快發現同一個加法算式的加數是一樣的,緊接著教師用精煉的數學語言概括:“像這樣的加法,還可以用一種新的運算方法——乘法表示。”再以6個3相加為例,“這道算式中相同加數是幾?有幾個3?”教師用有幾個相同加數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體會乘法算式的意義,然后列乘法算式。6個3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是:6×3,讀作6乘3,還可以表示3×6,讀作3乘6,引導學生理解乘法算式的含義,認識乘號。學生自由讀、齊讀算式,進一步梳理乘法算式的意義。學生把另外幾道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通過觀察算式,發現同數相加的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之間的對應關系。教師反問:“有了加法算式,為什么還要用乘法算式呢?”學生結合直觀圖形和算式的視覺支撐,進行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到:乘法算式是由幾個相同加數相加演變過來的,是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簡便形式,從而初步體會了乘法的意義。這樣的設計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理念。

  第三步:抽象概括乘法。概念形成之后,應及時讓學生用語言表述出來,以加深對概念的印象。教師鼓勵學生舉一反三:像這樣的加法算式,你們還有嗎?請寫成乘法算式。學生根據前面的學習,遷移內化推出其它幾道加法算式對應的乘法算式。學生分析加法算式的意義,改寫成乘法算式,說改寫的思路,初步概括出乘法的含義。接著學生再一次回到游樂園提數學問題,列乘法算式解決問題,進一步鞏固乘法的具體含義。

  通過以上三步學習活動,學生經歷了由幾個相同加數相加到乘法運算的過程,學生的思維由直觀動作操作到具體形象思維,最后形成初步抽象思維,并把兩種思維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感知了同數相加與乘法的關系。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與規律,較好地理解了乘法的意義。

  (三)應用拓展,鞏固乘法的意義

  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概念一旦獲得,如果不及時鞏固,就會被遺忘。概念抽象概括了,此時須有一個知識內化的過程。通過各種形式的訓練,促使學生的知識在發展中飛躍,學生的能力在鞏固中得到發展。本節課在這一環節主要采取直觀反饋、推理判斷等形式,鞏固乘法意義。

  1、基礎練習。提供生活情境,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給學生提供各種感性素材,使每一道加法算式的意義是唯一的,那么對應的兩道乘法算式的意義也是具體的、唯一的,學生容易理解。如做一做:蕩秋千。練習九的第1、4題。學生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說一說怎樣想的,鞏固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圖和算式的對照,可以加深學生對乘法意義的體會。

  2、變式練習。讓學生通過推理判斷,鞏固乘法概念。教師將練習九第3題改編成下題:把可以改寫成乘法算式的寫出來。學生先仔細觀察算式表示的意義,再緊扣乘法的意義來判斷是否可以改寫,再去寫乘法算式。學生開展辨析、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在肯定或否定的思維訓練中,進一步感受、理解乘法的意義,形成乘法的初步認識。

  (四)課末總結,梳理乘法

  課末小結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教師小結時問: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像什么樣的問題用乘法?只要同學們仔細觀察生活,善于思考,虛心學習,會有更多的收獲!讓學生回憶所學知識的內容,并幫助學生加以梳理,辨清同數相加與乘法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生對乘法意義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最后鼓勵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用數學的頭腦思考問題,激發學生繼續探究乘法的欲望。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9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西師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乘法的初步認識》。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來闡述。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乘法教學的第一節課,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的基礎。教材首先為學生安排了他們熟悉的反映校園環境和校園生活的情境圖,一方面使學生有親切感,更重要的是這幅圖為學生提供了素材,顯示出生活中有許多那樣一組一組出現的數量,并且每一組的數量是相同的,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聯系,同時也蘊涵了相同加數的因數。教材例1的情境圖是排列有序的樹苗,問題是一共植了多少棵樹?讓學生在教師的教學引導之下,逐步明白乘法的含義,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幫助學生建立乘法的概念。

  二、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根據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和兒童的認知特點,我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三個方面制訂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對同一情境同一數學問題的不同的解決方法,使學生初步接觸到乘法,建立乘法的概念。

  2、能力目標:通過學習,學生能認識乘號,能正確讀、寫乘法算式。

  3、情感目標:學生通過學習,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解決類似的生活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乘法概念的導入。通過相同加數連加和乘法在結果上的一致實現加法和乘法的對接。

  2乘法算式中乘號的認識,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難點:

  乘法概念的導入。

  三、說教法、學法。結合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新課改的要求,我采用創設情境、引導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同時注重運用觀察法、討論法等進行教學。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特點,我讓學生采用觀察法、探究法、總結法、模仿法來學習。

  教具準備:依據課堂教學的需要,我制作了多媒休課件一套

  四、教學程序:

  在教學過程中我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體現新課標精神,按照直觀感知—表象認識—概念形成—拓展運用的規律組織教學。因此我安排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2、情境導入,探究引新。

  3、師生互動,探索新知。

  4、鞏固練習,開智培能。

  5、及時總結,深化新知。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應用的過程。所以我打算用2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探究乘法產生的過程。學生理解了乘法含義后,安排形式多樣,靈活有趣的鞏固練習,鞏固練習要用15分鐘。剩下大約5分鐘時間老師和學生一起總結對乘法的認識。下面我詳細說一下每一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低年級學生對直觀的圖片非常感興趣。教育和心理學巨匠皮亞杰認為,兒童在理解乘法過程中,其數學思維發生了重要變化,教科書應該提供合乎兒童認知特點的知識和豐富的學習情境。

  因此一上課我就引入教材第一頁上的的情境圖,讓學生仔細觀察畫面,并抽學生說說畫面上的內容。只要學生能將自己看到的講出來(如有小朋友在玩滾鐵環、接力賽跑等),老師都要給予鼓勵。

  學生在觀察圖畫時,教師要有意識的.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圖中三個小朋友提出的問題上去,并讓他們采用有利于引出乘法的方法來數數。如:圖中上面小男孩說:“每層樓有9扇窗戶,3層樓有多少扇窗戶”的問題,引導學生一層一層的數,即有1個9,2個9,3個9。然后用同樣的方法數教學樓左右兩邊樹的棵樹、蕩秋千的人數、賽跑的人數等。在這里要特別注意讓學生體驗數數的過程,充分尊重學生對解決問題方法的選擇,不必強求一致。無論學生是通過一個一個地數來解決問題,還是用連加計算來解決問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他們用的方法比較麻煩,并由此產生新的學習需求。

  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有部分學生可能會列出連加算式來解決情境圖中的問題,這時教師可乘機說明除了這種方法外,還可以用別的更簡單的方法來解決同樣的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引出例1的教學。

  2、情境導入,探究引新。

  建構主義認為:“復雜的學習領域應針對學習者先前的經驗和學習者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才可能是主動的。”

  出示教材第2頁例1植樹的情境圖(幻燈片),讓學生仔細觀察,提問:你們怎么來解決圖畫中的問題呢?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已有的經驗,學生可能采用數數的方法算出共植了多少棵樹。數的方法也可能是多樣的,如一棵一棵地數,兩棵兩棵地數,一行一行地數,一列一列地數等,不管學生怎么數,老師都應給予肯定。如學生沒有出現1個8,2個8,3個8……,1個4, 2個4,3個4……,這兩種數法,老師應給予必要的引導和啟發。

  接著提出如何算的要求,由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并結合學生回答,教師將學生的各種算法用算式表達出來(可能會有如下情況)

  并板書:

  8+8+8+8=32(棵)

  4+4+4+4+4+4+4+4=32(棵)

  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算式,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說說你們發現了什么。

  啟發引導學生說出:這兩個算式都是連加法,每個算式中的加數都相同,結果相同等等。

  然問向學生提問:“這兩個算式分別表示幾個幾相加?”

  啟發學生說出:4個8相加和8個4相加。老師引導:“像這樣幾個幾相加的連加算式,在書寫上十分不方便,有沒有更簡單一點的方法呢?”讓學生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需要。

  在這里,教科書采取了讓學生進行接受學習的方式,老師指出:“像這樣的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計算。”并板書。

  揭示課題板書:乘法的初步認識。

  3、師生互動,探索新知

  這個時候,老師問4個8相加和8個4相加用乘法怎么樣表示呢?請同學們看黑板老師教乘法算式的寫法:4個8相加可以在4和8之間寫一個乘號,8個4相加,可以在8和4之間寫一個乘號,在這里,我把書本上安排的做了一個下調整,把4×8=32(棵)寫在了前面,以便于學生記憶和理解。

  板書:

  4×8=32(棵)

  8×4=32(棵)

  告訴學生:“×”叫做“乘號”,并板書。然后讓學生觀察乘號像什么,可能學生會說像錯號,像漢語拼音字母里的x等等。這樣讓學生把抽象的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加深理解,加深學生對乘號的記憶。

  然后引導學生比較一下,用加法算和用乘法算有什么不同?使學生認識到從書寫形式上看,乘法比連加更簡便,同時乘法也是實際生活數學應用必須的。

  下面老師教學乘法算式的讀法。對照乘法算式教讀:

  4×8=32 讀作4乘8等于32

  8×4=32 讀作8乘4等于32

  4、鞏固練習,開智培能。

  葉圣陶先生曾說:“當老師像是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手”。學生對乘法算式有初步的認識后,為了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我安排了三個層次的練習。首先我用幻燈片的形式出示4個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讓學生填空是幾個幾相加,然后再讓學生根據加法算式寫出乘法算式并且能讀出來。最后,老師把教材第一頁的校園圖畫展示出來,作為第三個層次的練習,讓學生通過觀察提出數學問題,要求能用乘法計算,這樣讓學生感覺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真正把數學回歸于生活。

  5、及時總結,深化新知。

  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乘法的理解,練習之后,老師提問:孩子們,今天大家學到了什么知識,,你是怎樣理解的?教師不要急于把自己的觀點灌輸給學生,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他對乘法的認識,也許語言不是那么準確,表達不是那么完整,只要孩子能正確說出他對乘法的理解,教師都要給予肯定。我的教學過程已全部結束,下面說一下板書設計。

  五、板書設計

  簡潔而又提綱領的板書不僅是本節教學內容的精縮,而且也會使學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一目了然,因此,在板書設計上我頗費了一番心思。我把課題寫在主板書的最上面,它告訴了孩子們本節課的中心內容,下面是連加算式跟乘法算式對照,不僅美觀,而且有層次的呈現了知識產生的過程。這樣的板書簡潔、明了。

  各位老師,以上所說的,只是我預設的一種方案,但是課堂是千變萬化的,會隨著學生和教師的靈性發揮而隨機生成的。預設效果如何,最終還要和學生、課堂結合。

  說課不足之處還請多多指導。謝謝大家。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一)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P46~51乘法的初步認識

  (二)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1、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使學生認識相同數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和乘法是相同數相加的簡便方法。讓學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學情簡析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表內乘法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它是今后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而且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這一節內容,使學生理解乘法的含義,為以后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3、設計意圖

  根據“新課標”精神,我們在使用教材時,在深刻體會教材編排意圖的基礎上,一方面充分運用教材呈現的教學資源,另一方面又根據新理念,對教材資源做了適當的補充和調整,力圖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的氛圍,使學生的學習活動通過自主探索獲得成功體驗,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獲得主動發展,并使學習過程富有個性化。

  4、目標預設

  ⑴在認識幾個幾的基礎上理解乘法的含義,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⑵在與相同加數連加的比較中體會用乘法寫比較簡便。

  ⑶培養觀察、推理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及合作意識。

  ⑷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5、教學重點、難點理解乘法的含義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教學設計從四導入手,導入新課、導學新知、導練、導總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起著帶路人向導作用,學生困惑時給予啟發,阻塞時給予點撥,上臺階時給予鋪墊。攀登時,給予鼓勁。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地發現新知,探究新知。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一)、聯系實際,設疑導新。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本節課一開始從生活實例引入,讓學生看圖,聽錄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況。這樣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起來,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起來有用處,就容易激發興趣。然后設疑,問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困難?”“怎么解決這種困難?”讓學生產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欲望,從而導入新課,學生躍躍欲進,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為探求新知創下良好的開端。

  (二)、由“扶”到“放”,導學探究

  葉圣陶先生曾說:“當教師像是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能放手就放手。”

  例1的教學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師生共同擺紅花,教師指導寫乘法算式。第二個層次是讓學生自己擺方塊,嘗試寫乘法算式。第三個層次是學生看圖說留意,獨立寫乘法算式:這樣由“扶”到“放”,逐步讓學生探究新知。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也是先由教師指導寫算式的`方法,然后讓學生小組交流小結寫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數”,到運用“一看、二數”的方法讓學生獨立寫乘法算式。教師始終處于客體地位,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啟發、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全過程,領悟到知識的真諦。同時,在由“扶”到“放”的過程中,始終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由具體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比較到動口說一說,概括出乘法的含義,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思維品質,促進思維的發展。

  合理設計練習導練,強化新知。要達到學生掌握知識。最終發展能力的目的,學生的思維就必須經過反復多次,循序漸進的實際應用。本節課的練習有兩個層次,第一個是基本練習,是讓學生看圖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學生初步掌握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還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確寫出乘法算式。第二個層次是綜合練習。形式上多種多樣,生動有趣,符合一年級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讓他們在動中學,玩中學,游戲中學,使他們對新知的認識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

  指導學生學會歸納總結。新課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新課前提出的那幾個學習目標進行總結,這種總結既有知識的總結,又有學習方法的總結。這樣由新課開始想學什么到結束時回憶總結學會什么,這種做法,對整課的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幫助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同時,增強學的目標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整體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的能力。

  三、教學程序設計

  1.復習鋪墊,孕伏新知,設疑導新。

  (1)讓學生看圖,聽錄音,從本班具體捐款的事實中算出本班捐款的情況,產生下列三道連加的算式:2十2十2=6,3+3+3+3=12,5+5+5+5+5+5=30(2)師:剛才解答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困難?從中揭示知識生長點,為認識乘法作知識遷移。

  (3)導新:有一種方法比較簡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學們想不想學?這種方法就是乘法,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揭示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2.引導探究,掌握新知

  (一)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讓學生說說你想學什么?從而揭示學習目標。這樣,既增強學生的學習目標意識,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教學例1

  通過直觀,讓學生動手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具體采用以下模式:

  動手操作、敘述圖意(感知階段)——列加法算式,觀察說出加數的特點(建立表象)——寫出乘法算式(形成新的概念)。

  (1)師生共同擺紅花,師指導寫乘法算式。

  (2)學生自己擺方塊,嘗試寫乘法算式。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第三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后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2: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要求學生達到以下三個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2)會讀寫乘法算式。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義。

  3:教學重、難點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是本節課的.重點;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是本節課的難點。其中識別相同加數是本節課的關鍵。

  二、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這一節課,我從四個方面入手: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2、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3、合理練習,強化新知

  4、指導總結,鞏固新知

  三、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

  重要環節,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因此在本節課一開始,我就給學生呈現教科書第44頁的游樂場情景掛圖,目的是想通過這張圖片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我讓學生觀察圖中每種游樂活動的人數,并算出小火車、過山車、觀覽車上各有多少人?學生看見這張圖后興致很高一下子就完成了老師交代的任務,回答出:小火車有3+3+3+3=12人,過山車上有2+2+2+2+2+2=12人,觀覽車上有4+4+4+4+4=20人。(教師同時板書)

  2: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這是本節課教學的主要環節。葉圣陶先生曾說過:“當教師像是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能放手就放手”。根據這個宗旨我分四個層次進行教學:

  1、分小組擺圖形游戲

  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小棒擺出幾個相同的圖形,喜歡什么就擺什么,如小松樹,小傘、三角形、五角星,小房子等。

  2、小組交流:

  (1)讓學生分小組合作交流,說一說你擺了什么圖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寫在紙上。

  (2)討論后,老師把一些有代表性的圖形展示出來,要求學生看圖寫出加法算式,然后叫學生進行觀察,這些算式有什么特點?學生進行觀察后,得出結論他們的加數都相同。圖形的展示是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觀察以上三個加法算式的特點。從而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3、認識乘法

  這是本課的重、難點所在,

  (1)首先我講解“乘法的含義”,出示一個加法算式,讓學生說一說這個加法算式有什么特點:由于有了剛才觀察的結果做鋪墊,學生很快說出這個加法算式的加數相同。

  通過觀看加法算式演變成乘法算式的過程,教師稍加指導,使學生知道了幾個相同加數相加還有加一種表示方式,從而引出“乘法”并把“乘法”板書在黑板上,同時指出5×4表示4個5,讀作:5乘4。此時教師向學生提問:加法算式中只有5,為什么到乘法中卻多了一個4,并讓學生再仔細觀察一遍演變過程,學生立刻得出結論,乘法算式中的5是原來加法算式中相同的加數,這里的4就是相同加數的個數。接著演示另外兩個例子來鞏固學生得出的結論,經過這樣一番演示,本課的難點就輕而易舉地被攻破了。

  (2)剛才我們知道了幾個相同加數相加除了用加法算式表示,還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乘法算式的讀寫。通過這樣的過渡,以3+3+3+3+3+3=18為例學習乘法算式的讀寫。我先讓學生說一說3×6的含義(學生回答:表示6個3),那6個3連加的和等于多少(18)。既然3×6是由加法算式3+3+3+3+3+3改寫成的,那么3×6應該等于多少呢?學生很自然地說出18,接著教師立刻教學生這個算式讀作:3乘6等于18。同時告訴學生這個算式還有另一種表示方法,就是把前后兩個數互換,寫作6×3=18,讀作6乘3等于18。并通過動畫演示認識乘法算式中第一個數叫做因數,中間的符號叫做乘號,第二個數也叫因數,以及最后的結果叫做積。利用這個動畫進行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很快地就掌握了乘法的讀寫。

  4、改寫算式,鞏固新知

  A:首先我叫學生把黑板上的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B:接著我板書幾個練習,讓學生分別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生馬上發現乘法算式比加法算式更簡便,并告訴學生以后遇到這類題目都可以用乘法表示。

  四:運用新知,鞏固拓展

  1、教師引導學生看圖,發現圖上每一群跳繩的人數是一樣的。

  2、要求學生用剛才學過的知識列出乘法算式。(圖上生動有趣的畫面,吸引住了學生的目光,調動起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計算中去。通過這個練習鞏固和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五:引導學生總結,提煉升華

  教師引導學生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總結,能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提煉升華的作用,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學生建立新的知識結構。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2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范文(通用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3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P46~48頁。

  二、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這種概念又難以建立,教材一開始就專設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后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教材十分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通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

  三、學情分析

  學生在已經學習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基礎上,初步來學習乘法對學生來說并不困難。我班有一部分能掌握,有一部分學生不能靈活自如地掌握,對于這幾個小朋友還需花時間來輔導幫助他們更好地去了解算式的推導過程,從而加深對乘法的理解。

  四、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2、學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義,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3、通過創設情景,培養學生觀察、發現、解決能力。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了解乘法的含義,能把相同加數的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的含義。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出示口算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①2+3+3+4=②4+4+4=

  ③1+3+1+5+2=④3+3+3+3=

  ⑤1+2+3+4+2=⑥2+2+2+2+2+2=

  2、生仔細觀察,從中你發現了什么?

  3、觀察加數的特點,你能把這些算式分為兩類嗎?說說分類的理由是什么?

  過渡語: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加數相同的例子,這節課老師就帶大家到游樂園里找一找。

  (二)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課本46頁主題圖)生觀察主題圖,并從中尋找數學信息。

  計算小飛機、小火車、過山車人數(各題明確分別有幾個幾相加)

  (1)小飛機里一共有多少人?

  生用加法列算式:3+3+3+3+3=15(人)

  (2)小火車里一共有多少人?

  生用加法列算式:6+6+6+6=24(人)

  (3)過山車里一共有多少人?

  生用加法列算式:2+2+2+2+2+2+2=14(人)

  由加法算式2+2+2+2+2+2+2=14中有7個2相加,延伸到有8個、9個、20個、100個2相加呢?從而揭示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2、認識乘號“×”

  教授乘號的寫法和讀法以及乘號的由來。

  3、學習“7個2相加求和”的乘法算式。

  出示課件,借助課件演示7個2相加求和豎著看可以理解為7個2相加,橫著看可以理解為2個7相加,由加法算式引入到乘法算式的書寫(相同加數寫在乘號的前面,相同加數的`個數寫在乘號的后面),從中感知相同加數的加法用乘法來計算更簡便。

  師總結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改寫成乘法算式的方法。例如:2+2+2+2+2+2+2=14。

  (1)看,相同加數是幾。2

  (2)數,有幾個相同加數。7個2

  (3)乘,把相同加數和它的個數相乘。(重點)2×7

  4、乘法算式的讀法。

  5、認識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

  2×7=14(2叫乘數,7叫乘數,14叫積,即:乘數×乘數=積)。

  鞏固應用:例2

  6、改寫加法算式為乘法算式(課本P46頁主題圖中小飛機和小火車的總人數):3+3+3+3+3=15,6+6+6+6=24

  (三)課堂練習

  教材P48做一做。

  (四)課堂小結

  生暢談本節課你收獲了什么?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4

  教學內容: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內容,內容的編排分兩個層次:第一,以學生活動情境提供同數相加的式題,進而引出乘法運算。第二,溝通同數相加和乘法的關系,知道乘法的意義。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并理解乘法的含義,初步建立“乘法”概念。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觀察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學生在各種情境中的學習,進一步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從而更加熱愛數學。

  教學重點:

  建立一個新概念對六七歲的孩子來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把“使學生知道乘法的意義”作為教學重點,把“使學生理解乘法的含義”作為教學難點。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教法學法:

  乘法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數學基礎知識,為了突出這個重點,突出這個難點,我采用分散知識點,滲透于各個教學環節,層層深入的方法進行教學,運用操作、交流游戲等形式輔助教學。21教育網

  根據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弱這個特點,我準備指導學生用“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探究”的方法開展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具體設計的。

  一、創設情境,回顧舊知。

  在游戲中復習用加法求和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復習“少一點枯燥,多些樂趣。

  二、引導探究,形成概念。

  首先,通過“擺一擺”最喜歡的圖形,“算一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發現都是“幾個相同加數相加”這個特征。然后引導學生利用1分鐘寫出一個長長的相同加數的算式,當學生對自己寫出的長算式充滿成就感時,“老師說出能在1秒鐘內把這種長長的算式寫出來”,這種說法充分喚醒了學生的好奇心,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這樣我在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時,將“加號”一歪變成了“乘號”,將相同的加數合并成一個變成乘法算式中的一個因數,將相同加數的個數變成乘法算式中的另一個因數。在變化中完成了加法到乘法的過渡,并清楚地理解乘法的意義,體會到乘法的簡便。這樣教學重點得以體現,教學難點得以突破。

  三、鞏固練習

  我設計了一些充滿童趣的情境讓學生去練習,及時給學生提供“用武之地”,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拓展應用、全課總結。

  以游戲結束,前后呼應,在游戲中發現能用今天學的乘法知識應用到生活的很多地方。數學知識能為我們的生活服務,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5

  一、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也是對今后學習表內乘除法及多位數乘除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乘法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新認知的內容,如果將抽象的概念意義湛透到形象、直觀、簡單的操作活動中,那就能幫助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理解同數連加與乘法的關系了。在這種情況下,教材十分重視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中具體活動情景,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個熱鬧歡快的游樂園的主題圖,通過這一學生熟悉而又特別喜愛的場景,揭示出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相同數量。這樣設計使數學貼近了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聯系。學生用所學的加法算出每種游樂項目的人數,從學生認識相同數相加開始,結合具體的事例,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逐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這樣在學生活動中由相同加數相加的計算引出乘法,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乘法”產生親切感,從而進一步領會乘法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2、通過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理解同數連加與乘法的關系.

  3、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比較、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數學問題,理解問題,并能解決問題。

  4、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

  難點: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識別相同加數。

  四、教法和學法

  深刻體會教材編排意圖,一方面充分運用了教材所呈現的教學資源,另一方面又根據《新課程標準》新理念,對教材資源做了適當的補充與調整。力圖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實踐,相互質疑,相互評價,最后獲取成功。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標準》提出: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觀察、操作、解決問題。創設的情境是為了給學生建立一種感性的認識,根據學生好玩、好動、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本節課一開始我就利用主題圖,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在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相同加數,感受幾個幾相加的加法算式。

  2、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這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分四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個層次是讓學生用小棒創作出美麗的作品,第二個層次是讓學生計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列出一些加法算式,算一算擺出自己畫的圖形需要準備多少根小棒;第三個層次是通過觀察加法算式,展開想像:“如果擺100個圖案,所寫的算式會怎么樣呢?”使學生體驗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會很長,寫起來會很麻煩。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使學生自然產生“如果有一種簡便的寫法該多好”的愿望,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匯報情況,適時地引出乘法。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之中自然而然也就體會到了乘法算式的簡便之處。這樣的教學設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四個層次是教師展示學生的作品,在這環節中落實乘號、乘法算式中各數字表示的意義、算式意義,感受乘法計算比加法計算簡便,突出加數相同情況下才能寫出乘法算式。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可以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乘法的知識并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加法,有了自己的簡化方法之后才呈現出來的。教學不再是教師機械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得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

  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也是先由教師指導寫算式的方法,接著讓學生小組交流,合作探討寫乘法算式的方法,然后由學生獨立寫出乘法算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啟發、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全過程,領悟到知識的真諦。

  3、合理練習,強化新知。

  要達到學生掌握知識,最終發展能力的目的,學生的思維就必須經過反復多次,循序漸進的訓練。因此,在練習時我始終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具體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比較到動口說一說,做一做,從而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在出示游樂場圖時,引導學生觀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并不是教師把問題強加于人,而是開放教學,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接著通過拍手游戲、找朋友游戲等練習,讓他們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感官參與,在玩中學,游戲中學,使他們對新知的認識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思維品質,促進思維的發展。

  4、指導總結,鞏固新知。

  新課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總結,這對全課的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幫助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同時,增強學生的目標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整體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的能力。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6

  一、說教材

  本節知識是在學生掌握了加減法的基礎上安排的,是乘法學習的起始部分,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直接基礎,也對今后學習表內乘除法及多位數乘除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材重視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個熱鬧歡快的游樂園的主題圖,通過這一學生熟悉而又特別喜愛的場景,揭示出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相同數量。這樣設計使數學貼近了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聯系,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乘法”產生親切感,從而進一步領會乘法的意義。

  二、說學情

  二年級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表內乘法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如果將抽象的概念湛透到形象、直觀、簡單的操作活動中,那就能幫助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理解同數連加與乘法的關系了。在這種情況下應注意與前面的加法知識互相聯系,通過幾個相同加數連加,引出乘法運算,使學生對乘法產生親切感。

  三、說教學目標:

  1.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要求學生達到以下三個目標:

  ⑴認識乘號“×”,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及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⑵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2.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認識乘法各部分名稱。

  難點:理解乘法的含義。

  四、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特點,采用靈活多樣、新穎有趣的方法進行教學。結合學生年齡及新課改要求,我采用創設情境、引導探究式的方法。同時注重運用引導法、觀察法、討論法等進行教學。結合本節教材和二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采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遵循兒童認知規律,體現新課標精神,一方面充分運用了教材所呈現的教學資源,另一方面對教材資源做了適當的補充與調整。力圖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實踐,相互質疑,相互評價,最后獲取成功。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去游樂園玩(出示主題圖)。我們看一看游樂園里有哪些好玩的項目,從圖中你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

  【設計意圖】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課程標準》提出: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觀察、操作、解決問題。創設的情境是為了給學生建立一種感性的認識,根據學生好玩、好動、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本節課一開始我就利用游樂園的主題圖,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滲透乘法的意義。

  1.教學例1,感受相同加數相加。

  生1:看到游樂園里有小火車、過山車、小飛機。

  生2:看到小火車有4個車廂,每節車廂里有6人。

  師:你能根據你看到的這些情境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嗎?

  生1:小飛機里有多少人?生

  生2:小火車上有多少人?生

  生3:有多少小朋友在玩過山車?

  師:同學們真棒!發現了這么多問題!誰能解答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呢?

  (學生解答,教師有選擇地板書算式)

  3+3+3+3+3=156+6+6+6=242+2+2+2+2+2+2=14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黑板上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點?(各小組討論、發言)

  【設計意圖】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發現加法中的`一類特殊加法(即加數都相同的加法),為理解乘法的意義做了很好的鋪墊,讓學生體驗到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小結:每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加數都是相同的。

  2.學習讀寫乘法算式。

  師:像這樣加數相同的加法,我們還可以用其他的運算方式來計算,那就是乘法。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

  引導學生分析第一個加法算式:加數都是幾?有幾個3相加?得多少?(學生邊回答師邊板書:3×5=15)

  讓學生認識“×”:乘號與我們認識的加號、減號一樣,是一種運算符號。

  教學乘法算式的讀法。(指名讀)

  小結:5個3相加既可以寫成3×5=15,也可以寫成5×3=15(板書)。讓學生列出下面幾組算式。

  【設計意圖】學生在操作、觀察、思考的活動中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在不斷的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得到新發現,獲取新知識,感受成功的喜悅。

  3.感受乘法是同數連加的簡便運算。

  師:在生活中像這樣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寫成乘法算式,你看到過嗎?你能不能來舉個例子?(生舉例一下子舉不出,教師可以先帶個頭)

  生舉例:5+5+5=15,乘法算式是3×5=15。

  教室里的燈3+3+3+3=12,乘法算式是4×3=12。(2---3個)

  師:老師也發現了個例子!這個小朋友2只眼睛緊緊地盯著裴老師看,2個人就有幾只眼睛看著我呢?有幾個2?2+2(邊說邊寫)3個人呢?2+2+2那全班28個小朋友呢?28個2。我們一起把算式來說一說。

  (學生說,教師板書2+2+2+2+2+2+2+……+2)

  師:要寫幾個2啊?生:要寫28個2。生:太長了,太麻煩了!師:那怎么辦呢?生:可以寫乘法算式28×2。

  師:哦,你說得對!像老師剛剛提出的問題,同學們更愿意用哪一種方法來解答呢?為什么?

  小結:乘法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設計意圖】使學生們展開想像:“28個小朋友會有多少只眼睛?”使學生體驗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會很長,寫起來會很麻煩,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自然而然也就體會到了乘法算式的簡便之處。這樣的教學設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教學例2,認識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

  (1)一個一個的出示氣球圖:1個5,2個5,3個5,要求3個5是多少?

  (2)用加法算式怎樣列式?

  用乘法怎樣寫?怎樣列式3個5是多少?5×3=15或3×5=15(3)說明:在這兩個乘法算是中,“3”和“5”叫乘數,15叫做他們的積。

  【設計意圖】結合對乘法的理解,引導學生列出乘法算式,在乘法算式的基礎上直接學習乘法各部分的名稱。

  (三)鞏固練習,深入理解乘法的意義

  1.第48頁做一做。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在小組內交流。2.寫出乘法算式,并讀出來。

  3個2相加4個5相加3和4相乘

  (四)課堂小結,點明目標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加數相同的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計算,并能把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還知道了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同學們都學到了新知識,希望繼續努力!

  【設計意圖】新課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總結,這對全課的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幫助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同時,增強學生的目標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整體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的能力。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7

  一、教學內容:

  義教課程標準(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45-47頁例1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義,結合實際問題寫出乘法算式,并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初步形成合作意識、探究意識。

  2、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情境產生對一種新運算的需要,經歷乘法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到數學源于實踐,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習目標

  (1)知道乘法與加法之間的聯系,能寫出乘法算式。

  (2)會讀乘法算式

  (3)知道乘法各部分的名稱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正確理解乘法的意義,知道乘法與加法的聯系,正確讀寫乘法算式。

  難點:

  正確理解乘法的意義。

  四、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了很多數學知識,在我們身上和周圍也有著很多的數學,比如:我們每個人有2只手,2只眼睛,每把椅子有4條腿……現在老師想用它們來考考大家,愿意接受考驗嗎?

  師:每只手有5根手指,那么兩只手有幾根手指呢?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5+5=10)

  師:每張桌子有4條腿,3張桌子有幾條腿呢?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4+4+4=12)

  師:每人有2只耳朵,6個人有幾只耳朵?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2+2+2+2+2+2=12)

  師:通過剛剛的小考驗,老師看出大家對加法運算掌握的很好,今天這節課我們將繼續運用我們身邊的這些數學,共同認識另一種運算——乘法,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2、明確目標

  今天這節課有三個學習目標

  (1)知道乘法與加法之間的聯系,能寫出乘法算式。

  (2)會讀乘法算式

  (3)知道乘法各部分的名稱

  3、效果預期

  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掌握了加、減運算,那么乘法也一定會掌握的很好,我想只要大家認真傾聽,動腦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觀點,積極討論,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我們將圓滿達成。

  (二)民主導學

  任務一:認識“相同加數”

  1、任務呈現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黑板上的這些算式。仔細觀察,默默讀一讀,你發現了什么?你能照樣子編幾條加數相同的算式嗎?

  2、自主學習

  學生觀察算式

  學生獨立試寫(教師巡視各種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學生需求,及時給予幫助)

  3、展示交流

  (1)學生各抒己見,可能回答有:

  它們都是連加算式;算式里的加數都一樣……

  師小結:算式里的加數都相同,我們可以把這些加數叫做相同加數。(板書:相同加數)

  師:上面這些算式中的相同加數是誰?你能讀出來嗎?

  (2)學生讀自己的算式

  其中,謀生匯報時,師:等一下,老師剛才沒聽清,只記得每個加數是×,卻忘了是幾個×,該怎么辦呢?

  師:哦,原來就是×個×相加啊!(此時將板書補充完整)

  師:同學們,有沒有發現老師剛才用“×個×”來說這道算式就簡單了很多呀?

  師:那你寫的算式都是幾個幾相加呢?同桌相互來說一說!

  (同桌互說)

  設計意圖:

  通過觀察,突現加法與乘法的聯系,溝通新舊知識的著眼點。

  任務二: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

  1、任務呈現

  師:大家學的真不錯,我們每個人有2只眼睛,那我們班36個人,一共有多少只眼睛呢?這又該怎樣列算式呢?

  2、自主學習

  學生回答36個2相加,后書寫(生會抱怨太長,太難寫)可能有的學生會干脆不寫,此時教師要抓住學生心理,及時進行下面的教學。

  3、展示交流

  師:怎么了?為什么不寫了?(課件出示36個2相加的算式)

  師:太長了,怎么辦呢?科學家也在想辦法,最后他們想出了一種新的運算方法,就是今天我們要認識的乘法。這個加法算式還可以寫成:36X2或2X36(課件出示算式)他們的結果和加法算式的結果相同,也是72。

  師:老師想問問你們,為什么加法算式中都是2,而乘法算式中卻有個36,這個36是什么意思呢?

  設計意圖:

  讓學生親身感受相同加數相加用加法計算麻煩,從而引出加法的簡便運算——乘法。

  任務三:認識乘號,掌握乘法的讀法

  1、任務呈現:加法算式中有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稱“加數、加號、和”,那么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

  黑板上的加法算式,你能用乘法表示并準確讀出來嗎?

  2、自主學習:學生獨立思考

  3、展示交流

  (1)里面的小叉是乘法的運算符號——乘號(學生接),讀作“乘”(學生跟讀)。讀作(課件出示)36乘2或2乘36。

  師:現在,這條乘法算式你會讀了嗎?誰愿意來試一試?誰再來試試?同桌互相讀一讀這兩道乘法算式。

  (指名學生回答)

  (2)指名回答講黑板上的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并講明各個因數分別表示什么。

  師小結:以后我們要把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呢?(引出:看相同的加數是什么,數一數有幾個相同的加數。)

  學生再次齊讀乘法算式

  (3)師:像6+15+9和7+7+7+3+6這樣的'連加,能直接寫成乘法算式嗎?為什么?

  任務三: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一)看圖列式

  (1)任務呈現

  畫圖,教師畫5個3,請學生根據圖寫一道加法算式和兩道乘法算式。

  然后請學生自由畫,根據自己畫的,列乘法算式

  (2)自主學習

  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和同桌交流自己是怎樣畫的,乘法算式是什么。

  (3)展示交流

  展示學生的作品

  (二)據式畫圖

  (1)任務呈現

  師:我們用乘法算式來表示自己畫的圖,那么你會用圖來表示乘法算式嗎?能把乘法算式寫成加法算式嗎?試試看,4X2、3X6

  (2)自主學習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將自己的想法和結果在小組內交流

  (3)展示交流

  展示學生作品,并請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師:5X8可以寫成怎樣的加法算式呢?

  設計意圖:

  對于學生而言,數形結合是很好的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的途徑,這里應用這一方法對乘法的意義有了更深沉的理解。

  (三)檢測導結

  同學們想知道這節可我們到底學的怎樣嗎?我們一起來檢測一下,請大家在三分鐘內完成。

  1、目標檢測

  (1)課本p46“做一做”

  (2)爬梯游戲:根據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2、結果反饋

  根據老師提供的答案同桌互相檢查,教師收集檢測結果。

  3、反思總結

  (1)通過剛剛的檢測,請你談談自己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足?

  (2)共同回顧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小組內互談。

  (3)對老師有什么要求?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8

  一、說教材

  (一)說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第二冊第三單元“表內乘法(一)”中的“乘法的初步認識”一節,是一節新授課。

  (二)教材簡析:

  “表內乘法”是數學中最基礎的知識,而“乘法的初步認識”又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于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不強,建立“乘法”概念較為困難。所以教材結合具體活動情境,從讓學生認識相同數相加開始,并結合具體的事例,溝通同數相加和乘法的關系。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探究等學習活動,使他們逐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從而幫助學生牢固扎實地建立“乘法”的概念,為以后學習多位數乘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重點和難點:

  我針對他們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把“使學生知道乘法的意義”作為教學重點,把“使學生理解乘法的含義”作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我們教育學生的目的無非是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一點被大家所共識。因此,我依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從情、能、知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在各種情境中的學習,進一步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從而更加熱愛數學。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觀察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并理解乘法的含義,初步建立“乘法”概念。

  三、說教法、學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造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根據學生與教材的特點,我主要采取操作感知,抽象概括的方法,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主動探究乘法的意義。在探究發現中,學生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參與學習過程,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使他們學有成功、學的愉快,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四、說教具、學具準備

  根據教學的需要與學生的年齡特點,本節課我準備的教具、學具有:多媒體課件一套,每個學生50根小棒。

  五、說教學過程

  我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通過各種教學方法與手段,啟發誘導學生按照直觀感知——表象認識——概念形成——拓展運用的規律組織教學。因此,本節課的設計有四個層次。

  第一層:激趣引新,讓學生親近數學(約7分鐘)

  第二層:探究體驗,讓學生經歷乘法(約15分鐘)

  第三層:應用拓展,鞏固乘法的意義(約8分鐘)

  第四層:課末總結,梳理乘法(約10分鐘)

  (一)激趣引新,讓學生親近數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概念的引入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接受。小學生學習概念一般是以感知具體事物,獲得感性認識開始的。教師在開課時,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學生喜歡的動物園一角。“你們喜歡小動物么?仔細觀察,圖上有什么?”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交流:我看見有兔子、和雞,兔子有幾只,怎樣計算?雞有多少只呢?……這樣設計,學生感知生活中按一組一組數的現象,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感受到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教師接著說:“看來,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同數相加的例子.不僅生活中是這樣的,比如我們用筷子,一雙筷子有兩根,五雙筷子就是2+2+2+2+2=10,這是提出:如果我們班同學都拿一雙筷子,有多少根?又該如何解決?從而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欲望。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起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二)、探究體驗,讓學生經歷乘法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低年級學生一般以“概念形成”作為建立概念的主要形式。形成概念是概念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步,這個過程應該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去完成,用自己的頭腦親自去發現事物新的本質屬性和規律,進而獲得新概念。現代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發現不限于那種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的行為,正確的說,發現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

  第一步:感知具體形象。思維始于操作,操作促進思維。學生觀察電腦圖得出()個( )相加……教師板書同數相加的算式。從而讓學生通過直覺思維,將主體感知與動作直接聯系,獲得關于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感性認識,教師接著問:4個2相加可以寫出來,那8個2相加、12個2相加。。。。。呢?寫起來非常麻煩,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動腦思考:怎樣表示更簡便?通過巧設書寫障礙,使學生在寫和讀同數相加的算式的活動中,親身感受相同加數相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確實很麻煩,調動學生進一步探究怎樣表示更簡便的欲望。

  第二步:形成乘法表象。在體驗理解乘法意義的過程中,教師應開展直觀操作、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動,幫助學生形成概念。教師組織學生觀察黑板上的一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很快發現同一個加法算式的加數是一樣的,緊接著教師用精煉的數學語言概括:“像這樣的加法,還可以用一種新的運算方法——乘法表示。”再以4個2相加為例,“這道算式中相同加數是幾?有幾個2?”教師用有幾個相同加數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體會乘法算式的意義,然后列乘法算式。4個2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是:4×2,還可以表示2×4,引導學生理解乘法算式的含義,認識乘號。學生自由乘法的各部分名稱和讀法,進一步梳理乘法算式的意義。學生把另外幾道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通過觀察算式,發現同數相加的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之間的對應關系。教師反問:“有了加法算式,為什么還要用乘法算式呢?”學生結合直觀圖形和算式的視覺支撐,進行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到:乘法算式是由幾個相同加數相加演變過來的,是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簡便形式,從而初步體會了乘法的意義。這樣的設計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理念。

  第三步:抽象概括乘法。概念形成之后,應及時讓學生用語言表述出來,以加深對概念的印象。教師鼓勵學生舉一反三:像這樣的加法算式,你們還有嗎?請寫成乘法算式。學生根據前面的學習,遷移內化推出其它幾道加法算式對應的乘法算式。學生分析加法算式的意義,改寫成乘法算式,說改寫的思路,初步概括出乘法的含義。接著學生再一次回到動物園提數學問題,列乘法算式解決問題,進一步鞏固乘法的具體含義。

  通過以上三步學習活動,學生經歷了由幾個相同加數相加到乘法運算的過程,學生的思維由直觀動作操作到具體形象思維,最后形成初步抽象思維,并把兩種思維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感知了同數相加與乘法的關系。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與規律,較好地理解了乘法的意義。

  (三)應用拓展,鞏固乘法的意義

  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概念一旦獲得,如果不及時鞏固,就會被遺忘。概念抽象概括了,此時須有一個知識內化的過程。通過各種形式的訓練,促使學生的知識在發展中飛躍,學生的能力在鞏固中得到發展。本節課在這一環節主要采取直觀反饋、推理判斷等形式,鞏固乘法意義。

  1、基礎練習。提供生活情境,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圖和算式的對照,可以加深學生對乘法意義的體會。

  2、動手操作,配合練習。進一步感受、理解乘法的意義,形成乘法的初步認識。

  (四)課末總結,梳理乘法

  課末小結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教師小結時問: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像什么樣的問題用乘法?只要同學們仔細觀察生活,善于思考,虛心學習,會有更多的收獲!讓學生回憶所學知識的內容,并幫助學生加以梳理,辨清同數相加與乘法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生對乘法意義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最后鼓勵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用數學的頭腦思考問題,激發學生繼續探究乘法的欲望。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9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乘法的初步認識》,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節內容。

  一、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乘法知識體系的起點,也是整數四則運算系列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學生掌握了乘法的意義,可以幫助理解乘法口訣的來源和意義,為解決相關乘法的實際問題提供依據,也是以后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具有統領全局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時,學生已學習了加法的相關知識,并且也學習了找規律、分類等一些數學認知策略,具備了一些知識經驗,學生在生活中有一組一組數的經驗,通過一年級的學習,學生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為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奠定基礎。有些學生在生活聽說過乘法,有的學生甚至還會背乘法口訣,但知其所以然,教師若能很好地把學生帶入到學習乘法的教學園地中,一定能激發學生探究乘法的欲望。

  基于以上對教材及學情的分析,我對本節課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認識乘法,會讀、寫乘法算式。

  2、在經歷乘法形式的過程中,培養動手、動腦、動口等多種感官能力和合作意識

  3、通過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理解乘法的意義,體會同數相加與乘法的關系是突破難點的關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棒等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一個壞的教師是奉送真理,一個好的老師是教人發現真理。”可見教學方法的`選擇對于學生接受知識,鍛煉能力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我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采用情境教學法,提問引導探式的教法等,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希望通過我的這些教法,能夠讓學生掌握對比認識、由分析到綜合的抽象、概括的方法,以及合作交流法。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親近數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借助于電教媒體,利用小朋友喜愛的米老鼠邀請森林里的小動物到家里做客創設情境,能夠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良好愉悅的學習心情,積極熱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2、自主實踐,探索新知。

  (1)在問題情境中,感知相同加數。

  這時老師繼續課件演示并提問:你們看來了多少小動物呢?能用算式表示嗎?(數學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趣的,才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幫助米老鼠數數朋友的人數,捕捉孩子們喜歡的問題,體味數學來源于生活的樂趣,將學生自然地帶進求知的情境中)。然后以同桌為單位學生討論后回答。但是學生說的算式可能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加數不同,另一種是加數相同。

  (2)舉例設疑,感知概括幾個幾。

  讓學生舉出生活中像這樣加數相同的加法?這里主要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直觀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體驗相同加數相加的實際問題很普遍。同時引導學生從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不同等角度去看待問題,學會“幾個幾相加”的表達方式。比如:鞋子是一雙一雙地數,一雙就是兩只,三雙鞋子多少只?就要把3個2相加。

  (3)在困惑中創造,認識乘法意義。

  如果想知道這些小動物一共有多少只腳怎么辦?一只動物四只腳,難道一個四一個四的加嗎?那樣要寫多長的算式呀!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使學生自然產生“如果有一種簡便的寫法該多好哇!”的愿望,這時教師放手讓學生在充滿自信的基礎上,積極開動腦筋、自主探索,并通過小組合交流,創造出一種比較簡單的表示方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匯報情況,適時地利用媒體講述“三百多年前,英國科學家發明創造乘法的過程”拔亂反正引出乘法并介紹乘法的寫和讀、認識乘號。

  (4)認識乘法意義。

  學生經歷了的創造過程,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就水到渠成。(寫乘法算式)

  再讓學生將所舉生活中的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寫成乘法,并說出各自表示的意義。這樣能鞏固和加深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3、聯系生活實際,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4、課堂總結,情知共融。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覺得最令你高興的收獲是什么?

  這一環節設計,是想通過學生的回憶,不僅反饋本課的學習情況,總結所學知識,促進知識建構,同時也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實現知情共融。

  五、遠程資源的應用

  恰當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減少注意活動中意志成份的參與,能夠有效吸引和保持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注意力。在上課之初,由于學生剛入教室,學生情緒尚未穩定,甚至還沉浸于課間的歡聲笑語和趣味活動之中,急需將注意轉移到教師的教學上來。所以我借助現代教育技術,選擇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景畫面刺激學生感官,使其產生興趣,較好的維持了注意。其次,在教學重難點時,我通過多媒體輔助,創設學生的感知過程。比如,先讓學生書寫加法算式,再觀察找到相同點,從而得出簡便算法,最后介紹乘法的讀、寫和認識乘號。學生課堂練習,傳統的方法是請幾個學生上黑板板演,其余的學生在座位上練習,但座位上的學生,往往不是自己做而是看別人做,這樣實際上的效果是很不理想的,而使用了視頻展示臺之后,就可以增加學生練習的機會,還可以采用交互式教學,從而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多媒體技術,減少教師板書的時間。增加了學生的活動時間,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20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乘法的初步認識》。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四方面的說課內容。一、學習目標的敘寫 二、評價任務 三、學習流程 四、板書設計 。

  一學習目標的敘寫

  本節課我將依據課程標準、教材、學情三方面來敘寫學習目標。

  1、基于課程標準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節課,在《課程標準》中是這樣要求的:結合具體生活情境,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基于教材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的,是乘法學習的起始部分,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直接基礎,也對今后學習表內乘除法及多位數乘除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基于學情

  通過課前調查發現,學生對乘法并不太陌生,甚至還有少部分學生能背出乘法口訣,但對于什么是乘法,乘法的作用是什么,意義是什么,乘法和加法是否有關系,學生不太清楚。這就需要給學生搭建認知的橋梁,創設具體、形象、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通過學生自己的探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新的知識。

  學習目標的敘寫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思考、交流,會列出同數連加算式,會把同數連加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并能說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通過觀察,認識乘號,會正確地讀出乘法算式。

  學習重點: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學習難點:探究乘法的意義。

  二、說評價任務

  1、通過觀察情境圖能發現信息,提出問題,列出加法算式,把加法算式歸納為幾個幾,會用乘法算式表示,并能說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結合乘法算式,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三、說學習流程:

  為了達成學習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努力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在此學習流程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環節(一)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低年級學生好玩、好動、好奇心強,創設有趣的課堂教學情景十分必要。為此,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分三步進行:第一步:認真觀察游樂園里有哪些好玩的項目。第二步:從圖中發現哪些數學信息?第三步根據信息提出問題:

  1、小飛機里共有多少人?

  2、小火車里共有多少人?

  3、過山車里共有多少人?

  這樣設計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我也有意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主動思考、提問題的好習慣。

  環節(二):探究新知,滲透意義。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為了達成目標,突出重點,為此,我分三步進行教學的:

  活動一、教學例1,感受同數連加。

  第一步:老師引導學生先解決小飛機里有多少人?的問題。

  出示課件學生再認真觀察小飛機里的數學信息獨立思考列出同數連加算式。

  教師板書:5個3 3+3+3+3+3=15

  教師提問幾個3相加?這里的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突出個數和相同加數。

  第二步:知識遷移,用上述方法解決小火車里共有多少人?

  過山車里共有多少人?的問題。

  教師板書:

  4個6 6+6+6+6=24

  7個2 2+2+2+2+2+2+2=14

  教師提問每個算式都是幾個幾相加?(學生回答,教師板書)。4、6、7、2分別表示什么?再次突出個數和相同的加數。為改寫乘法做很好的鋪墊。

  活動二、學習讀寫乘法算式。

  第一步: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黑板上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點?(小組討論、發言),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每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加數都是相同的。教師直接說出像這樣加數相同的加法,我們就可以用乘法來計算。這節課我們主要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

  第二步:引導學生分析最后一個加法算式:加數都是幾?有幾個2相加?得多少?

  學生回答,師邊板書邊總結:7個2相加就可以寫成7×2=14,或2×7=14。教師提問算式中的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教師小結加數相同的.加法改乘法必須是用相同的加數和個數相乘。

  第三步:認識“×”并教學乘法算式的讀法。(教師范讀、指名讀、同桌互讀)

  第四步:知識遷移學生根據以上方法列出下面幾組乘法算式并讀出。

  環節(三)闖關比賽,鞏固新知

  第一關、先用小棒擺一擺再寫出乘法算式,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在小組內交流。(做一做第一題)

  第二關、看圖填一填(做一做第二題)

  第三關、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做一做第三題)

  第四關、讀一讀(練習九第四題)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鞏固新知、理解乘法意義,我將練習設計成了學生喜愛的比賽形式,淡化了“練”的痕跡,這樣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寓教于樂,寓學于樂,“樂在活動”中。

  ?總結全課,點明目標。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我們知道了加數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并能把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認識了“×”,還知道了乘法算式的讀法。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即對全課的教學內容起到了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也增強學生的目標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整體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能力。

  四、說板書設計

  這就是我這節課的板書它比較簡潔、清楚、有層次的精縮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一目了然。

  乘法的初步認識

  例1、加法: 5個33+3+3+3+3=15

  4個6 6+6+6+6=24

  7個22+2+2+2+2+2+2=14

  乘法:2× 7=14讀作:2乘7等于14

  7× 2=14讀作:7乘2等于14

  乘號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相關文章:

《乘法的初步認識 》的說課稿01-26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1-08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2-10

乘法初步認識說課稿12-30

乘法的初步認識的說課稿02-25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1-12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02-19

《乘法的初步認識 》的說課稿11-26

《乘法的初步認識》的說課稿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