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搭配中的學問》優秀說課稿
《搭配中的學問》是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112頁例一的內容。在二年級上冊教材中,學生已經接觸了一點排列與組合知識,他們可以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組合數,但認知水平還停留在感性層面,對有序搭配有一定的模糊意識,缺乏理性層面的思考。
《標準》中指出: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宜逐步深入。本節課注重體現這一要求,繼續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重在讓學生感受有序思考的意義的同時,滲透排列組合的數學思想,初步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目標定位:
為了讓學生充分體驗并感知有序搭配的意義和方法,本節課我活用教材,抓住學生心理,以游覽武穴為情境主線,讓學生在情景化、或動畫、情感化的探究過程中,經歷一個完整的知識建構過程。為此,我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情,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與策略。
2、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養成不重復、不遺漏的全面思考問題的習慣。
3、培養學生解決生活數學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為體現本課教學的核心價值,我制定的重難點是:滲透有序思考方法為教學重點,理解求兩種不同事物組合數的方法為教學難點。并通過分層操作、語言內化、分析比較的學習方法突破重難點。
為了使精講精練落到實處,我的教學時間初步安排如下(略)
教學步驟:
一、直面現狀,初步感知有序意義。
開課伊始,我這樣引人:金秋時節,瓜果飄香,同學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去看看咱們的家鄉?瞧,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導游。(課件出示小導游歡歡及錄音:親愛的同學們,很高興能為你們服務,為了能給你們留下一個好印象,我想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這些衣服你們能幫我搭配一下嗎?)
課件出示兩件上衣、三件下裝。
師:歡歡的衣服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請學生暢所欲言。由于學生受優先考慮未搭配實物思維的影響,他們一般就會想到,第一件上衣跟第一件下裝去搭配,又把第二件上衣跟第二件下裝去搭配,然后把第一件上衣與第三件下裝去搭配,這樣搭配就會出現重復、遺漏的情況。也可能有的學生一下子找到了有序搭配的方法。
這時小導游說話了:剛才同學們的說法不一,到底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你認為誰的方法最好?為什么?(經過討論交流,學生這個時候會回答:有6種方法,按順序搭配才能不重復、不遺漏。)
教師揭示課題:搭配中的學問
在這種基于學生實際水平的搭配中,自然巧妙地點出了本課的精髓只有有序地進行搭配,才能避免重復與遺漏。有序思考的意義在學生腦海里悄然萌芽。
二、探究遞進,經歷有序思考過程。
為了讓學生的死亡發展由模糊到清晰,思考方式由無序到有序,我準備采取分層實施,逐步遞進的探究方式,來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有序思考過程。
1、直觀操作,強化操作順序。
學生回答6種搭配方法后,教師追問:怎樣才能在搭配中做到不重復、不遺漏?請學生拿出衣服學具擺一擺。在擺的過程中讓學生邊擺邊說:先擺了什么,后擺了什么。然后請學生在投影儀上展示搭配的過程。然后教師出示課件,顯現操作過程:先固定黃上衣,分別搭配藍褲子、紅褲子、裙子,得到3種搭配方法,然后固定紅上衣,分別搭配藍褲子、紅褲子、裙子,又得到3種搭配方法,所以一共有6種搭配方法。在引導學生有序搭配的時候還應讓學生初步學會考慮全面搭配,除了固定上衣的方法,還可以固定下裝來搭配。
直觀操作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具體表象中構建思維發展的形象點。這個環節緊扣兩個問題:1、你是怎樣思考的?2、怎樣搭配不重復、不遺漏?在有序搭配的操作中,在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維時,有序思考已經在學生頭腦里留下了具體方法的烙印。
2、圖示記錄,顯現操作過程。
歡歡非常感謝同學們幫她搭配好了衣服。她想:這么多種搭配我要每天穿一種,可是我萬一忘記了怎么辦?如果能把搭配的方法記錄下來,就更好了!同學們,你們認為可以怎樣記錄?請動手試試吧!
在學生記錄的過程中,教師到各小組巡視,會發現由于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的不同,學生呈現出多種圖示記錄:與形象化的衣服圖示(分別畫出上衣和下裝),有的用編號來表示,有用文字說明的,有簡明的連線,有的一一列舉等。教師選取有代表性的記錄方法進行展示并予以評價,讓其記錄方法的'發明人加以說明。在展示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和個性化,并在一一說明的過程中再一次呈現有序思考的方法。
通過以上這些方法的展示和比較,既鞏固了有序搭配的方法,并且讓學生在經歷符號化、數學化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數學符號的簡潔美。合理有序搭配在具體表象中逐漸抽象起來了。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人教版數學《搭配中的學問》說課稿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人教版數學《搭配中的學問》說課稿3、分析比較,探索搭配規律。
怎樣讓學到的知識具有靈活性和應用性,怎樣讓學生的思維更深入?我超越教材安排,讓學生發現搭配中的規律,找到更簡便的方法:直接計算。
教師: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表示6種搭配方式?引出計算,并說出算式的意義。其實,學生在前面掌握了有序地用不同策略的搭配過程中已經初步感知2件上衣與3件下裝的搭配就是2個3或3個2相加。接著,教師追問:那么3件上衣與3條褲子又有幾種不同的穿法,你能很快說出來嗎?4件上衣與5件下裝呢?10件上衣與10件下裝? 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嗎?從而得出:
上裝數下裝數=搭配總數
設計這個環節,不是追求答案的正確性和方法的模式化,而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更復雜的搭配問題的方法。因為計算就是圖形、符號記錄的另一種思維呈現,是對有序思考方式的更好內化。
三、變換形式,活用有序方法。
在衣服搭配結束后,為了給學生一個綜合運用新知識的空間,教師巧妙利用身邊的有用、有趣的教學資源,設計三個練習層次區活用有序思考方法。
1、改變搭配內容。
師:歡歡穿上了同學們幫忙搭配的漂亮衣服,帶著我們到哪兒去玩了?(課件出示武穴市三個著名景點:雙善洞、仙姑山、武山湖。每兩個景點之間有三條不同的路線)請學生設計不同的游覽路線。
這一環節的設計,通過搭配內容的改變,讓本節課的學習更有現實價值,并且把教材中兩種事物之間的有序搭配為三種事物之間的搭配,實現知識的有機拓展。
2、變換記錄方式。
教師:在游玩的路上,小導游給同學們出了一道題,想考考大家,你們敢挑戰嗎?(出示數字推拉卡)這些數字能組成多少個不同的兩位數?你們能完整地記錄下來嗎?學生會發現固定十位上的數字就可以得到3個不同的兩位數。
把形象事物之間的搭配變成了數字之間的搭配,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用列舉法能把所有的兩位數都寫出來,做到不遺漏、不重復。
3、創編搭配題型。
傳統的搭配連習,都是出示幾種事物,讓學生去搭配。我做了一些改革,讓學生當小老師,去判斷別人搭配的對不對。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學習有了更多的內動力,同時在辨析中使學生的思維更清晰。
師:休息的時候,小導游從同學們中推選出4位最有表演天賦的同學來為大家表演相聲。他們是李明、張華、王紅、孫芳。相聲為兩人一組,他們這四人有多少種不同的表演方式?苗苗是這樣想的:(課件出示搭配一:6種)你覺得她想的對嗎?為什么?你認為怎么搭配?
受前面知識的影響,上裝不能與上裝搭配,十位數不能與十位數搭配,所以學生往往沒有考慮到每個人都要與另外的三個人去搭配,導致考慮問題不全面。通過辨析,讓學生的思維更具有縝密性和全面性。
預想效果:
縱觀本課的教學過程,一種濃濃的數學思想在流淌,一種有序的思考方法在形成,一種清新的課堂在生產。整個教學活動在把握三性中產生獨特魅力。
1、情境創設的有效性創造教學核心價值。
本節課主要是把數學知識的學生與家鄉風光人文結合在一起,所創設教學情境隱含著一條數學思想方法的主線,即有序思考。每個情境創設都在味這個核心價值所服務。
2、學習活動的探究性產生學習內在動力。
數學學習是學生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本課著實讓學生體驗了一把,通過猜猜、討論、交流、歸納等活動展開對問題的探究,發現解決問題的不同方式。
3、思維發展的層次性無痕滲透數學思想。
整個教學,學生在經歷直觀表象抽象的過程中,問題層層遞進,思維要求逐步提高。另一方面,通過科學引導,巧妙地完成了滲透符號化、算式化的數學思想任務,探究活動很好地體現了思維發展的層次性。
【數學《搭配中的學問》優秀說課稿】相關文章:
《搭配中的學問》的數學說課稿02-09
《搭配中的學問》說課稿02-25
《搭配中的學問》的說課稿03-12
《搭配中的學問》說課稿04-13
小學《搭配中的學問》說課稿01-11
《搭配中的學問》的說課稿范文03-16
《搭配中的學問》說課稿范文05-30
《搭配中的學問》說課稿范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