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一曲胡笳救孤城》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一曲胡笳救孤城》是新教材第十冊中的一篇課文。記敘了一個歷史故事,贊頌了劉琨面對入侵強敵時的勇敢與智慧。
課文開篇先交待了時代背景,西晉末年,北部邊疆很不安寧。在這種情況下,劉琨駐守晉陽城,勇氣可嘉,也為下文智退敵兵做了鋪墊。
課文接著寫匈奴騎兵將晉陽城圍了個“水泄不通”,晉陽成了一座“孤城”。此戰,敵我力量過于懸殊,晉陽守兵不過兩千,而匈奴騎兵則有5萬之眾。在劉琨沉著指揮下,守城將士“利用有利地勢英勇抗擊,一次次打退敵人的進攻”。盡管如此,由于“援兵未到”,加上“城里兵力減弱,糧食在減少”,“孤城”晉陽仍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劉琨不能不“急得團團轉”。
然后,課文用5個自然段的篇幅,詳細描寫了一天晚上,劉琨登樓巡察,面對冷月、荒漠……他發生一聲聲長嘯,驚動了匈奴兵營。劉琨由此想起了“四面楚歌”的故事,就讓人取來了匈奴人最喜愛的樂器——胡笳,對著匈奴兵營深情吹奏。劉琨的胡笳曲勾起了匈奴騎兵的思鄉情。匈奴將領眼看將士們無心戀戰,就連夜撤兵了。
“一首胡笳曲,救了一座孤城,被傳為千古佳話。”課文就此戛然而止,顯得簡潔傳神,既交待了故事的.結果,又點了題。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較強的識字能力,教師只需針對容易讀錯、寫錯的字做強調;在詞語理解上,學生已經掌握不少方法,課前已經能通過預習自主學習詞語。在課堂中,教師更應做到在詞語的運用和表達方面下功夫,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詞語的理解上。
學生通過四年多的學習已經具備一定的概括、表達、感悟的能力。作為老師除了繼續提供一些學習方法之外,還更應注意每個教學環節設計上的層次性。不僅使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吃得下,也要保證學習能力較強學生能吃得好。
因為這是一篇歷史課文,因此在設計教學環節的同時,要考慮學生的基本能力、興趣。做到讓學生不僅能進入文本,更能從文本中感悟到主人公的品質。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能在讀文中理解“水泄不通、悅耳動聽、哀傷凄婉、凄厲、四面楚歌、千古佳話”等詞語的意思。
這些詞語的理解并不只是單純的理解,可以說這些詞語貫穿整篇課文的教學。從引出課題對“聞雞起舞”一詞的理解;到整體感知各種方式對“水泄不通、悅耳動聽、哀傷凄婉、千古佳話”的理解;然后運用這些詞語進行概括全文主要內容;在研讀課文時,還將“凄厲、凄婉”進行比較;通過觀看錄像知道“四面楚歌”的意思。真正發揮詞語的作用,而不是只為理解而理解。
目標二: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用把課題補充具體的方法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在處理這篇課文的朗讀方面有整體感知的讀;有理解后的感悟讀;有融入自己感受的情感讀;有老師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引讀……多層次的朗讀訓練旨在讓學生披文入情、以情悟文。因為課題一看馬上就能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因此只要把課題說說具體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小學語文《一曲胡笳救孤城》說課稿】相關文章:
《一曲胡笳救孤城》優秀教案設計范文06-28
小學語文說課稿《愛迪生救媽媽》04-17
愛迪生救媽媽語文說課稿06-19
《救小鳥》的說課稿02-18
救小鳥的說課稿02-17
《救小鳥》說課稿09-05
守一座孤城,唱一曲凄涼傷感美文02-02
守一座孤城,唱一曲凄涼的傷感美文02-08
有關愛迪生救媽媽的語文說課稿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