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第八冊《圖形中的規律》說課稿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習了“方程”一章基礎上,安排的三個專題實踐活動之一,意在讓學生經歷一個直觀操作、探索發現的過程,體驗發現規律的方法,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并滲透一些簡單的函數思想,學會一些數學思考的方式、方法。
一、貫徹課標,突出學習過程——說教材
1、教材簡要分析
教材通過讓學生用小棒擺三角形的活動,探索所擺圖形與所需根數之間的關系。以此鼓勵學生從多種角度尋找數與圖形的`關系,引導學生發現:每多擺一根三角形,小棒相應增加2根。在聯系活動過程和分析數據變化之后,說說自己是怎樣去詞分析比較數據和發現規律的。
本課主要特點是: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注重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對于具體所涉及到的規律什么,在此不做要求。
2、說教學目標
一是引導學生經歷直觀操作、探索發現的過程,體驗發現所擺圖形的規律的方法;二是發展想象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三是滲透數與圖形存在某種聯系的數學思想,培養遇事多思考多探索的良好學習習慣;四是提高應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的能力,培養用數學方法來思考問題的思想意識。
3、教學重點和難點
依上所述,我確定以經歷、操作、體驗等活動過程為教學重點,以體驗發現所擺圖形的規律的方法為教學難點。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必須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主線,組織實施教學活動。通過活動來解決問題,獲得情感體驗和形成能力。
二、立足活動——說教法、學法和教學用具的準備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因而,教法的采用必須做到: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在活動中求發展。
針對教材、教學目標和教學原則,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心理能力水平,本課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和學法:活動法、分析比較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和討論法。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貫徹主體性原則,注重引導學生去獲得成功的體驗。
為了順利實施教學活動,課前需要準備:PPT演示課件、投影、打印表格每小組一張、小棒每生20根等教學用具。
三、緊扣課時目標和教法學法——說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必須與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并為順利地實現教學目標而服務,它應恰到好處地體現教學中的“自主、合作、探索”的過程模式。本節課主要安排四個教學模塊。
一是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是組織活動,探索規律。
三是利用規律,解決問題。
四是課題總結,升華思想。 搜集整理
從情境導入開始,如同大多數數學課一樣,本課也將按照一般的軌跡發展開來:從一開始就抓住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研究興趣,初步接觸到一些數學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并以此生發開來。限于篇幅,本文對于一些常規的教學步驟和程序,在此不再贅述。
接下來,我將重點敘述第二個教學模塊——“組織活動,探索規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幾個步驟和活動設計。
活動1 同桌合作學習,用小棒擺出課件要求的圖形,并在活動中填寫好表格。
活動2 引導學生思考兩個問題:“從活動和表格中,你發現了什么?”、“你是怎樣發現這個規律的?”
活動3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討論、交流剛才提出的問題。
活動4 集體匯報交流,反饋小組合作學習及討論的情況。預設學生會可能會表達以下幾種想法和結論:
生A:每多擺一個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
生B:擺一個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擺2個需要5根小棒,也就是2×2+1=5.
生C:擺一個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擺2個需要5根即它比上一次多了2根,也就是3+2=5;擺3個三角形需要7根小棒,又比上一次多了2根,也就是3+2+2=7;我覺得所需小棒的根數剛好就是三角形的個數的2倍多1根。
生D:我覺得所需小棒的根數與三角形的個數有關,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公式:三角形的個數×2+1=小棒的根數。
生E:我們還可以用字母表述數的方法來寫這個公式,三角形的個數用a表示,小棒的根數用c來表示,就可以寫出這個簡單的公式:2a +1=c.
……
活動5 利用規律,拓展思維,解決問題兩個思考練習題:1、擺20個三角形至少需要多少根小棒?2、有16根小棒最多可以擺出幾個三角形?
四、數形結合——說板書
良好的板書可以起到畫龍點睛之效。因此,為了突出新版教材中最鮮明的特色——“數形結合”,故將表格作為主板書,置于醒目位置。表格主要體現三個方面的內容。主要是:第一項三角形個數;第二項擺成的圖形;第三項,小棒的根數。具體如下:
三角形個數
【小學數學第八冊《圖形中的規律》說課稿】相關文章:
《給圖形找規律》說課稿06-26
《圖形覆蓋的規律》說課稿02-20
圖形覆蓋的規律說課稿11-02
數學好玩圖形中的規律聽課心得10-18
《圖形中的規律》教學反思10-24
《圖形中的規律》教學反思10-22
《圖形中的規律》教學反思06-14
《圖形中的規律》教學反思05-24
小學數學《找規律》說課稿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