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說課稿精選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三峽》是酈道元抒寫三峽風光的游記散文,是《新課程標準》推薦的古詩文背誦篇目。從編者的意圖來看,顯然出于以下幾點考慮:
① 培養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特別是朗讀能力,在朗讀中感知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
② 在品味文章詩情畫意的基礎上,學習情景交融的寫法。
③ 在七年級基礎學習文言文的基礎上,積累文言詞語,為今后學習文言文,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和能力:知識和能力: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語;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感情。
3.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新知識前,要具體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困難、心理特征及發展趨向,從而有針對性地確立學習的重難點及教學方法。八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及本文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確立的教學重點是: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文章內容。教學難點是: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對八年級階段的學習要求是:“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理解基本內容。”“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語感。”據此本課擬以誦讀、討論、探究的方法教學,讓學生小組合作借助工具書,結合注釋理解文章大意,課堂上指導學生聽讀、試讀、齊讀、自由讀、評讀、品讀,通過朗誦來感悟文章的內容,做到理解成誦。 《新課程標準》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故此擬采用討論法教學,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鼓勵他們在交流、啟發、爭議、展示自我中主動獲取知識,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
在本課教學中,強調學生課前認真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堂以學生誦讀、討論、感悟為主,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幫助學生完成重難點的突破。
三. 教學輔助手段:
用幻燈片演示三峽風情,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四. 教學過程:
1. 導課
學生談自己對三峽的印象或想象,其目的是為了創設良好氛圍,激發學生興趣。
2. 整體感知
旨在讓學生通過聽讀、試讀、評讀、齊讀整體感知課文,體悟文章的情感。著重體現《新課標》“在教學中尤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
3. 研讀課文
這是本課的重點教學環節,旨在突破重難點,從而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在此環節,要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學習訓練。具體有以下步驟:
第一步,把握課文內容和情感。《新課標》要求學生“能運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對作品中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這一步驟采用師生互動方式實施,以求更深入理解課文。
第二步,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匯。這是基于《新課標》“重點考察學生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文章大意”的要求設計,采用小組合作實施。
第三步,理解成誦。初中階段文言文學習重在積累,特別是在理解基礎上積累,當堂成誦,既鞏固了積累,又體現了理解的要求。
五. 課堂評價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將從以下幾方面體現這一要求:
1. 突出語文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側重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評價,側重對文章情感體驗的評價。
2. 評價方式的多樣靈活。評價是雙向多維的行為,所以評價中要把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結合起來。
3. 評價中應尊重個體差異,給予學生積極評價,從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