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歌的說課稿
篇一:《下雨了》說課稿
教材分析: 下雨天的時候,幼兒都會被大人保護的很好,他們對雨天的概念真正的理解并不多,雨是從哪里下來的,雨下來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雨絲的模樣。所以讓幼兒用自己的雙手使用平時不起眼的材料去創造“雨”,去感受“雨滴”或者“雨絲”的樣子。大大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幼兒從生活中尋找具有豐富感性內容經驗的題材是培養幼兒感知,創造能力的重要一環,抓住幼兒身邊的熟悉的事物,更能吸引幼兒進行創作,針對這個特點,我利用連續幾天下雨不斷一事,為幼兒設計了這一活動,讓幼兒通過事先的觀察,了解雨的特征,獲取有關雨的信息之后,引導幼兒學習短垂線、長垂線、斜線的畫法,激發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利用色彩、粗細、疏密、節奏不同的點、線及細小的形狀、創造性地表現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情感性目標:嘗試體驗下雨給人與動物帶來的不同感受。 能力性目標:鍛煉幼兒以動作、線條再現情景的能力。
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的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幼兒回憶下雨的情景,感受人間親情、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用色彩、粗細、疏密、節奏不同的點、線及細小的形狀、創造性地表現不同的雨,表達自己不同的感受
教具準備: 1、繪畫紙、油畫棒、雨傘、范例等。 2、已觀察過下小雨和下大雨的情景。 3、教師收集一些有關下雨的圖片、錄象、聲音 。 4、每人一雙雨靴,一件雨衣。
教學方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根據我班幼兒的學習特點,本次活動我運用了觀察、比較法,直觀法,講解示范法。 1、觀察、比較法,直觀法:因為大班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于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來看,以看掛圖,聽教師講解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2、講解示范法:講解演示是本次美術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操作的重要步驟。
下面我來說教學過程:1、出示雨傘,引入活動 2、談話活動 3、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不同的雨 4、引導幼兒學習短垂線、垂線、斜線的畫法 5、幼兒大膽作畫,教師指導 6、展示交流 7、活動延伸
第(一)環節:出示雨傘,引入活動
師:小朋友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傘是用來干什么的呀?請小朋友看大屏幕,天氣怎么樣了?下雨了,滴答滴答,快到老師的傘下來避雨吧!雨傘真好,有了傘我們就淋不到雨了。
第(二)環節:談話活動
引導幼兒討論:請小朋友說說小雨是什么樣子的?大雨又是什么樣子?它們一樣嗎?(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小結:下小雨時,雨是一滴一滴掉下來的,下大雨時,雨就像一根根線一樣,落下來,刮大風時,雨就像一根根的斜線落下來。
第(三)環節: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不同的雨
通過回想雨的不同形態,讓幼兒對雨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再加上讓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現下雨,更使幼兒對雨以及對這個活動增強了興趣。 第(四)環節:引導幼兒學習短垂線、垂線、斜線的畫法
(1)師:剛才我們說了說雨,還學了學雨落下的樣子,現在我們來畫一畫雨好嗎? (2) 師:先畫什么樣子的雨呢?(有的幼兒說先畫大雨,有的幼兒說先畫小雨等。) (3)師:我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來畫,先畫小雨好嗎? 教師邊示范畫法,邊講解:下小雨了,雨點從天上落下來,一滴一滴落在地上,下大雨了,嘩啦啦,雨像是線一樣一根一根的落下來,刮大風了,雨被風吹得都斜了過來。剛才我們說到的就是這三種情況,下面請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著老師一起練習畫下雨。 (4)教師和幼兒一起邊說邊作畫空練習。
第(五)環節:幼兒大膽作畫,教師指導
(1)師:教師發現小朋友在空中畫的雨非常的好看,我們把它們請下來,讓它們飛到我們的畫紙上來,讓更多的人看到他們好嗎?畫的時候,請大家還是先畫小雨,再畫大雨,然后畫刮風時的雨。
(2)幼兒操作時,教師巡回指導,注意提醒幼兒: a、雨落下的方向;b、要畫兩種線;c、要畫滿整張紙d、正確的繪畫姿勢與握筆方法。
第(六)環節:展示交流
(1)展示全部作品,幼兒相互欣賞。 (2)師:你喜歡哪張作品,為什么?(引導幼兒大膽講述) 評析:講評時不強調作品的好壞,而讓幼兒自由說出自己的喜好,哪怕是一個小細節,都成了同伴贊揚的對象,這種方式既培養了幼兒大膽表述的習慣,也增強了幼兒本身的自信心。
第(七)環節:活動延伸
幫助幼兒穿好雨衣,雨靴,帶領幼兒進行《踩雨》活動,讓幼兒在雨中尋找更多的快樂。
教具準備: 1、繪畫紙、油畫棒、雨傘、范例等。 2、已觀察過下小雨和下大雨的情景。 3、教師收集一些有關下雨的圖片、錄象、聲音 。 4、每人一雙雨靴,一件雨衣。
篇二:下雨了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你們好!
我叫***,來自孝感高新區魏站小學,我說課的課題是《下雨了》。我將從教材特點、學生情況、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教法與學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來闡述。
一、教材分析
《下雨了》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粵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主題為《變化的天氣》,安排有關心天氣、刮風了、下雨了、小小氣象員、奧運與天氣五個學習內容。學生在前一單元已經學習了“熱對物質的影響”和“水的三態變化”,為本單元探究風雨的成因奠定了基礎。另外,在本單元學生還將了解天氣是可以預測的,體會到科學知識可以給生活帶來的好處。教材設計了一個模擬下雨的實驗活動,讓學生通過實驗去探究雨的形成過程,借助資料呈現云的形成過程和云的形態。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對于大自然的天氣現象有初步的認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敢于思考和質疑,樂于嘗試和探究。學生的學習困難在于很難直觀感受大自然中雨的形成過程。本課希望學生通過對活動的探究學習,發展對大自然的理解與認識。
基于以上認識,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
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能用簡單的實驗材料進行模擬下雨實驗,知道雨的形成,掌握正確的實驗方法,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2. 能力目標:經歷和體驗雨的形成過程,學會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
3.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體驗研究科學的樂趣,激發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意識到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熱愛大自然的態度。
(二)、重難點
重點是通過模擬下雨實驗探索雨的形成過程和了解云的形成; 難點是知道自然界中降雨的過程。
四、說教法學法及教學準備: 1、教法:新課標明確提出:科學應以探究為核心,科學課堂應具有開放性。根據這一課的特點,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我確定以下教學方法:情境激趣法、操作實驗法、討論匯報法、問題引導法。 2、學法: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探究為主線、全面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教學規律,通過實驗、觀察、討論與思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運用了“實踐探索、合作交流”的學法,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主動地思考問題,經歷探究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3、教學準備
為直觀呈現內容,教師準備小組實驗材料:水槽、玻璃片、冰塊。 2
以及有關云的資料,電子白板課件。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白板出示謎語:銀線根根長又細,上接天來下著地,線長不能放風箏,線細不能織布匹。(謎底:雨)
2、動畫呈現下雨的情景,對于下雨,你想知道什么?引出核心問題“天上為什么會下雨?”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生活是學習科學的大舞臺,這一環節由謎語引入,讓學生對熟悉的情景提出自己的問題,然后由老師引導到教學主要問題,這樣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興趣,又培養了思維能力。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活動一:
1、大家都說了自己的想法,那么到底“天上為什么會下雨?”我們來動手做一個實驗。出示實驗器材,請學生討論試驗方法及步驟,重點讓學生思考每個實驗環節的設計意圖。小組匯報后教師適時引導形成實驗方案:在盛水的水槽上蓋一塊潔凈的玻璃,并在玻璃上放幾塊冰,放在陽光下照射,等待8—10分鐘,觀察發生的現象,并做好記錄。
實驗要求:1、在實驗當中一定要認真觀察,尤其是要注意觀察整 3
塊玻璃不同位置的現象變化,完成實驗記錄;2.確保水槽始終處于光照處。
說明:實驗條件要求晴天在戶外進行,且溫度適宜,遇陰雨天在室內進行,可用電燈泡模擬太陽。
2、學生6人一組分小組模擬下雨實驗,小組長負責領取實驗器材和成員分工。實驗完畢回到教室,匯報觀察到的現象。
誰能解釋“盆子里的水為什么會跑到玻璃板上了” ?在學生充分交流后,教師引導學生形成結論:水槽里的水在陽光照射下受熱變成水蒸氣,水蒸氣上升,遇到冰冷的玻璃板就凝結成小水滴,倒掛在玻璃上,小水滴逐漸變大,就變成了“雨”落下來。(板書呈現過程)
[設計意圖]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探究”是科學學習的核心。應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讓學生通過手腦并用的探究活動,體驗探究過程的曲折和樂趣,學習科學方法,發展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
(三)討論交流,形成概念
(活動二):
剛才我們實驗模擬了下雨,那么自然界的雨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1、課件展示自然界下雨過程,誰能說一下這個過程?
請學生自主歸納出自然界下雨的過程:地表和海洋里的水吸收了 4
太陽的熱量蒸發,水蒸氣上升到高空遇冷變成小水滴,小水滴逐漸變大,最后落下來就形成雨。
2、你能把剛才實驗中的條件和自然界中的下雨過程相對應嗎?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要求學生歸納自然界下雨過程,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觀察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對比模擬實驗和大自然下雨,能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把握知識點,形成正確的科學觀點。
(四)拓展延伸、交流收獲
1、課件展示云的形成,教師引導學生表述形成過程:從海洋和陸地表面蒸發的水蒸氣上升,遇冷后,水蒸氣就會冷凝成小水滴或結成小冰晶,這樣就形成了我們看見的云。 2、請學生欣賞幾組精美的云彩圖片。簡介云的分類,并介紹不同云的特點及其所預示的天氣變化。
3、課外延伸:搜集資料:下雨和人類的關系。
4、小結:在這節課中,老師發現同學們的課外知識可真豐富。雨,是一種自然現象,是自然界水資源循環的一種形式,它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它使大自然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請同學們課后多了解一下關于雨的知識。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云的形成過程和認識幾種常見的云,可以豐富學生知識,激發學生細心觀察和大膽思考的科學探究能力,為學生 5
篇三:二年級語文《下雨啦》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冀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21課《下雨啦》。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目標、說重難點、說過程五個方面闡述我對教材的理解及教學過程方法。
一、說教材
《下雨啦》是冀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以清新的筆觸、優美生動的語句,把下雨前的特征、雨后的景物以及雨中兒童盡情嬉戲玩耍的情景活靈活現的展現在讀者面前。課文先以學生熟悉的自然現象和喜愛的小動物的特殊表現來展開的,用“躲”“交頭接耳”等字詞以擬人的手法讓文章生動起來,接著由“嘀嗒、嘀嗒”到“嘩啦、嘩啦”的聲音變化賦予了雨的靈氣,讓雨點如調皮的孩子般來到人間,營造了歡樂的氣氛。文中最亮麗的風景是最后以自然段,孩子們光著頭、光著腳在雨中玩耍,上學去的情景讓人神往,細細聆聽雨聲、人聲如同天籟。整篇文章中作者始終站在孩子的立場,關注孩子的感受,以孩子的眼光展開了一幅人襯雨景,雨托人趣的“雨趣圖”。
二、說學情
1、關于朗讀: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講,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形成了一定的語感,所以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并不難。難的是邊讀邊想象,讓文字與情景結合起來,讀出感情,讀出趣味,這方面教師將運用配樂范讀、音頻、圖片的形式幫助學生創設情境。
2、關于寫作:雨景之美,雨中孩子的自由和快樂是通過文字表達出來的,但是要讓二年級的孩子真正理解到這一點并不容易,所以本節課教師引領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體會表達方式,并通過補白、仿說來為遷移寫作練習打好基礎。
三、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正確書寫本課“螞、蟻、搬”等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自瀆的方式,小組交流的方式,理解課文主要些什么,是怎樣寫的;通過學生細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的讀書方法進行情感朗讀;通過補白、仿說,讓學生學會積累和運用,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圖書推薦,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留心觀察生活、觀察自然,熱愛生活、熱愛自然。
四、說重難點
1、理解寫什么易,怎樣寫難;
2、根據已有生活體驗想象快樂的情景易,讀出快樂的體驗難;
3、積累詞句易,運用難;
4、課上教學易,課下拓展難
教師將通過重點詞語點撥、教師范讀引領、課上讀寫結合、課外圖書推薦等方式嘗試突破。
五、說過程
1、課前活動,激發興趣,師生共唱兒歌《下雨啦》。通過活潑的歌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烘托課堂氣氛。
2、復習導入,整體感知。出示課件21課生字詞,小組檢查,再認生字,起到鞏固復習,為新課教學做好鋪墊。教師配樂朗讀,讓學生整體感知,邊聽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可以把孩子們帶入課文情境之中,讓學生邊聽邊回憶,既可以讓學生從整體感知課文的美,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并且初步學習概括文章的大意。范讀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并根據學生作答情況進行總結、板書。
3、文本解析,讀中感悟。首先是“例中學”環節,學生默讀課文1、2自然段,感受雨前自然的變化,抓住“躲”、“略過”、“交頭接耳”等詞,體會擬人的妙用,學習抓關鍵詞語理解課文的方法。第二是“實踐悟”環節,個性品讀,感受雨之美。針對三、四自然段給出閱讀提示:找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反復讀一讀,邊讀邊想象,并在書上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感受。自學完成后進行小組交流。學生活動過程中,教師深入學生中間,細致指導學生勾畫語句、做批注。集體交流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認真傾聽,采用抓重點詞語、朗讀、想象、補白、仿說等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本環節從學生喜歡的段落入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利用課件的直觀刺激,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參與學習,培養學生讀中思考,樂與交流的好習慣。因為本環節中教師起到的是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主動權都掌握在學生手中,可見采用超鏈接的方式,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盡情表達個性感受,教師在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適時引導即可。第三是趣讀第五自然段,感受雨中之樂。播放課件,指名讀第五自然段,讓學生自由想象,個性表達,仿照課文用“有的??有的??有的??”來說一說雨中自己和小伙伴在干什么,再次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最后,回歸文本,回歸整體,感受雨之美,品味雨中趣,師生共同配樂讀文,使師生的情感體驗達到高潮。
4、總結提升,遷移練筆。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總結寫法,并通過遷移練習讓學生嘗試將學到的方法應用到自己的寫作實踐過程中,試著運用這樣的手法來寫一寫風帶來的快樂和煩惱。讓學生有章有法的進行習作練習。
5、美文推薦,拓展閱讀。每堂課我都要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這堂課也不例外,將一本《七彩下雨天》推薦給學生,讓學生走出課堂一樣可以感受到雨給人們帶來的生機與遐想。
《下雨啦》這篇小散文,全文共228字,作者就這僅有的228字給我們展現了純潔的雨和純真的童年。而教師所要交給學生的絕不僅僅是這228字,所以這節課上,我讓學生去讀了,去想了,去說了,去寫了,去體驗了,去拓展了,尊重他們的個性體驗,帶著學生走進文本,在帶學生走出文本,把語文帶進學生的生活!
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學科的性質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而工具性又是語文學得的本質屬性。因此,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是對語文學科本質屬性的回歸,在這堂課上,我就希望能夠有效地落實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從低年級就注重學生語文思維的形成,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有效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一、 品詞析句與培養培養語感相結合,有效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語感是人對語言直覺的、整體的感受,或是由語言文字而引起
的復雜的心理活動和認識活動的過程 ,是把握語言文字的一種能力。 語感是一種個體的語文修養,是個體在長期的規范的語言實踐中, 逐步培養成的一種具有濃厚經驗色彩并能比較直接迅速感悟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葉圣陶先生說:“ 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多品詞析句, 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而文本的意韻、 情感往往是通過具體的詞語 、句子或明或暗地表達出來。 學
生只有對語言文字具有敏銳而又豐富的感悟能力,才能心領神會, 引起情感共鳴。反過來只有引導學生善于對那些關鍵的詞句進行品析、 揣摩 、感悟 ,才能不斷提高學生語感的精確性和敏銳性 ,使學生的語感能力不斷提高, 以此形成良性循環。因此,培養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是提高學生語感的另一條重要途徑,也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有效方法。本節課,雖然教學對象是二年級學生,但是淺顯的字詞解析是非常必要的,課上通過抓住“躲”、“略過”、“交頭接耳”等詞感受雨前自然的變化,學習抓關鍵詞語理解課文的方法。而后的“實踐悟”環節,個性品讀,讓學生自己尋找三、四自然段中的詞語,感受雨景的美。同時還采用了補白仿說的方法,品析語言的豐富。把品詞析句與培養語感結合起來,不但品味了語言,發展了語感,而且有效地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
二、讀中感悟與積累語言相結合,有效落實語言文字訓練
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積累語言, 而積累語言材料,最好的方法莫過于多讀,尤其是要通過抑揚頓挫的'朗讀,使優美的祖國語言文字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通過引導學生多讀積累起來的語言材料,不僅易于理解它們的意思,還可以熟悉它們的運用方法。學生讀熟了課文,積累了詞匯、句式,需要時就可以脫口而出、出口成章、落筆成文。《下雨啦》這篇文章的語言非常精致,其中的擬聲詞使文章顯得更加活潑,教學中我有意讓學生去關注這些詞語,既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在學生
的頭腦中積累了語言,又在閱讀教學中有效落實語言訓練,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鑒賞語言的能力,讓學生充分感受這種和諧之美。
三、語言文字訓練與情感熏陶相結合,有效運用語言文字
語言文字既是反映客觀事物、負載文化的工具,也是人們表情達意的工具。小學語言教材中的諸多課文都是情文并茂的佳作。編者的目的是讓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進行情感熏陶, 以發揮閱讀教學的語言訓練和形象感染的雙重功效。而教學中指引學生學習這些語言,訓練這些語言就不應是機械的,而應當充滿感情的訓導和練習。本節課,在第五自然段的教學過程中,我用PPT和音樂為學生呈現雨中孩子們嬉戲的情景,創造、渲染氣氛,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使他們耳濡目染、口誦心惟,進入課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鳴,從而更好地促使運用語言文字的練習和情感熏陶有機地結合起來,最終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篇四:下雨天真好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 午好,我是語文 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下雨天,真好 》 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下雨天,真好》是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課。該單元以雨中情思為主題展開,《下雨天真好》是一篇抒情散文,寫的是作者從童年到青年的各種雨天情趣。文章以“雨”為外線,以“思鄉”為內線,盡情傾訴真摯而熱烈的情感,記述了童年的夢痕,帶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也滲透著現實的況味,無不飽含著作者“水是故鄉甜”的懷舊思鄉之情。作者在寧靜中回憶自己充滿歡樂的童年生活,體味到人間真情的融恰,可以過得悠哉自在有情趣。下雨天也使“我”在驀然回首感到人事的變遷和遠離家鄉的悵然。作者從真善美的角度去寫童年時光,比如對父親、母親、阿榮伯的描寫都寫得親切美好。更深層次地體現了人之間的善和一種悵然的美。敘述平淡樸實、明朗率真,富有深情,流溢著淡淡的詩韻。此外作者有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和文字功底,如在文中對古詩的引用,風趣的語言的插入等均有體現。 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三個維度,結合八年級學生實際以及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如下三項:1.知識和能力目標:抓住文眼,梳理文章結構/理解雨天情趣的內涵,體悟主旨; 2.過程和方法目標:鼓勵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讓學生在閱讀中感知內容要點,在合作中領悟文章主旨。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學習用母親慈善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人與物,體會理解文中表現出的人情美及傳統的中庸之美。
教學重難點:本節課的學習重點是掌握文章結構特點;理解雨天情趣的內涵;難點是體味作者懷舊抒懷中蘊涵的對真善美的謳歌。
第二方面: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過程是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實現自我構建,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美國教育家杜威也說過,教育不是一種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學生主動性建設的過程,為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創設情境法、朗讀探究法,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法,指導學生自學法,同時將運用多媒體教學法作為輔助教學法。
學法: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于八年級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1、多形式朗讀課文法,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2、借助工具書和注釋,與學習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閱讀文章的能力;3、利用討論、合作、探究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七個環節展開。
環節一、導入新課,預計用時2分鐘。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而別具匠心、引人入勝的導語,也正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環節。播放課件創設情境。我設計的導語是:“下雨天真好,因為多情的小雨滴,總愛在窗前輕唱著熟悉的旋律;下雨天真好,因為多情的小雨滴,像一泓清泉,沁潤了人們的心靈;下面讓我們跟隨女作家琦君一起走進抒情散文《下雨天,真好》,來共同感受更具特色的雨天情趣” (板書:課題、作者)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通過課件欣賞,引導學生感受自然美,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導入語可以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環節二、整體感知,預計用時15分鐘。
首先,教師課件出示給加點字注音的題目,檢查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的預習情況,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濕漉漉、熹微、魂牽夢縈等。這樣做,既為學生閱讀課文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來,教師指導學生根據注釋了解作者作品的有關常識。(琦君:現當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949年赴臺灣,后定居美國。她享譽文壇已近半個世紀,作品包括散文、小說、評論和兒童文學,其中以散文的成就最高。她擅長懷舊抒情,在人與事的敘寫中,自然流露溫柔敦厚的情感。)
然后請數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請其他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每段課文的關鍵詞語,概括段意,梳理文章脈絡,在此基礎上,教師邊引導學生集體歸納文章脈絡,邊完成如下板書。歡樂童年、少年情懷、青年真情 等 新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讀和聽讀中思考問題,理清思路,鍛煉學生的聽說讀的能力和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環節三、研讀賞析,預計用時10分鐘。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為引導學生開展獨立的閱讀實踐,教師可以出示如下思考題: 1、默讀課文,思考本文以雨為線索,寫了哪些雨天的情趣?2、思考“我”和母親對下雨天的感覺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要把這些小孩子的“壞心思”(例如多次逃課、希望霉變的谷子越多越好)津津樂道寫進文章呢?主要是讓學生理解逃避功課、希望谷子霉變等“壞心思”中的獨特童真童趣,
教師先請學生默讀出示問題,再小組討論,交流,歸納,教師隨機板書。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進而解決本課的教學難點。
環節四、質疑問難,預計用時5分鐘。
教師啟發:這篇課文中,同學們還有哪些疑問,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待學生提出疑問后,師生合作探究,共同解決。這一環節重在鼓勵學生踴躍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養成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的良好習慣。
環節五:拓展延伸,預計用時8分鐘。
課件出示有關“思鄉”的古詩名句或文學作品,教師介紹相關材料,引導學生閱讀。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在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范圍,拓展學生的文學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環節六、課堂總結,預計用時3分鐘。
請學生對照板書總結本節課主要內容,教師再做糾正補充,使本課知識要點化系統化,給學生以強化記憶。 環節七、布置作業 ,預計用時2分鐘。 課下請寫寫自己關于雨天的趣事與同學們分享。 作業的設置,為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作了訓練。
綱舉目張,既理清文章脈絡,一目了然,又抓住課文精要,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各位評委老師: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篇五:《要下雨了》說課稿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教材是人教版第二冊四單元中一篇生動有趣的科學童話故事。課文通過小白兔與小燕子、小魚和螞蟻的對話,介紹了燕子低飛、魚游到水面、螞蟻搬家這三種預示即將下雨的現象,使學生知道,通過觀察大自然也能預測天氣變化。課文是一篇發展學生觀察能力,審美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
針對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的閱讀之后,我把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過程方法目標:以讀促解,了解“燕子低飛、魚游出水面、螞蟻搬家”與下雨的關系。
情感態度目標:學會觀察大自然,善于動腦筋、想問題。重點在于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力求做到讀中體會,讀中理解,讀中想象。
教學難點:理解三種自然現象與下雨的關系。
二、說學情
一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他們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他們的思維方式以直觀、
形象為主,但同時又存在理解能力較弱、注意力持久性較差等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課堂的有效調控,采取一定激勵措施。
三、說教法、學法
(一)設計理念:《新課標》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方法:
(二)說教法。根據本課的課型特點及語言特色,在教學方法的總體構想上,可采用情景教學法,運用圖畫、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突破重點和難點時,教師通過語言描繪及提問、啟發、點撥,以讀帶講、以讀帶問,體現“由扶到放”的過程。
(三)說學法。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四、教學過程及理論依據
根據以上講述,我把教學流程分成五個環節:一、檢查復習;
二、整體感知;三、難點突破;四、指導朗讀;五、認真寫字。
(一)由扶到放,難點突破。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文要求學生弄清下雨前燕子低飛、小魚游出水面和螞蟻搬家這些現象。弄清這三種自然現象,根據本課特點,結合新課標理念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可采取“由扶到放”的教學方法。首先抓住“燕子為什么低飛”這個問題,讓學生認真地朗讀課文的1——3自然段,抓住燕子說的話,邊讀邊想,燕子說的話中,哪一句是與燕子低飛有關系,引導學生知道:空氣潮濕,翅膀沾上小水珠,蟲子飛不高,小燕子正忙著捉蟲呢。再讓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連起來回答,進行思維訓練。學完這部分,師生共同總結這部分的學習方法。學生掌握后就用這一方法自讀課文,自己去理解“小魚為什么游出水面”和“螞蟻為什么搬家”的真正原因。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突破了教學難點,還讓學生學會了理解課文的方法,培養了學生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學會觀察大自然。
(二)指導朗讀,加深理解。《新課標》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訓練。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通過想象讀、思考讀、體會讀等方式進行感知課文內容。本課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注意朗讀的語氣。本課可以根據提示語及標點符號來指導朗讀,也可以結合詞句理解來對比朗讀。如“燕子為什么飛得這么低呀?”和“小魚為什么今天有空出來呀?”要讀出問話的
語氣,這是小白兔對燕子低飛,小魚游出水面的不理解;但是在讀“要下雨了嗎?”卻要讀出疑問的語氣,從中體會小白兔對燕子說的話表示懷疑。“是要下雨了,我們正忙著搬家呢。”這一句要用非常肯定的語氣來讀,讓學生在讀中明白螞蟻搬家不是小白兔告訴的,而是螞蟻事先就知道了。“大雨真的下起來了”中的“真的”要加強語氣來讀,證明小燕子、小魚和螞蟻說的話沒有錯。朗讀之后學生從中明白了小白兔一系列的思想變化(懷疑——有些相信——完全相信)。為此,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個別讀、集體讀、分段讀、對話讀,還有戴頭飾的分角色讀等等。教師以讀助講,學生以讀助學,不僅使學生在讀中理解了課文內容。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學重點非常突出。
(三)觀察比較,認真寫字。《新課標》提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本課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書寫“得”“很”二字,并讓同桌互送五星,給學生及時進行寫字評價。指導過程中注意書寫習慣的培養,注重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讓學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讓學生養成認真寫字的習慣。
【下雨歌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下雨歌》教案06-27
《下雨歌》教案08-24
《下雨了》說課稿04-11
《下雨歌》大班教案10-17
《下雨歌》教案2篇09-20
《下雨啦》說課稿04-26
《要下雨了》的說課稿06-14
要下雨了的說課稿10-24
要下雨了說課稿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