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說課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是九年級的語文教師薛春英,我本次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級語文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下面我將從以下六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說課流程:
一、設計理念 二、教材分析 三、學情分析
四、教學目標 五、教學模式 六、教學過程
一、設計理念
做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學習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作用。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融入我們學校的課改理念,采取“五步三查”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二、教材分析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是孟子的經典之作,它闡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提出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觀點,感情強烈、思想深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已有一定基礎和能力,通過孟子上一篇《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學習,學生對孟子的生平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課把重點、難點定為“體會作者思想,把握主旨”和“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四、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課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體會作者思想,把握主旨。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等形式完成本節課學習任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思想,把握主旨;
教學難點: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五、教學模式
本節課我所采取的是“五步三查”的教學模式。通過一、獨學,二、對學群學,三、組內展示,四、班級展示,五、整理學案、達標測評完成本課學習目標。
六、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提前一天發導學案,讓學生充分預習,上課前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檢查課文朗讀情況、理解情況。
這是教師第一次對學生獨學情況的調查。
(二)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導入,由“臥薪嘗膽”的故事和美國一個自然保護區內鹿與狼共存的故事導入新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明確本課學習目標。
(四)合作探究(對學、群學)
1、學生通過對學、群學解決在獨學中提出的疑惑。
2、探究問題:
(1)、體會作者的思想觀點。
(2)、結合作者思想,聯系個人的經歷,思考憂患意識的現實意義。用“讀了這篇,我明白(懂得)了 的道理。”句式組織語言。
本環節進一步落實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體現了教學重點“體會作者思想、把握主旨”和難點“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和積極進取的精神”,通過問題探究拓展了學生閱讀和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從語文小課堂走向了生活大課堂,喚醒了學生的憂患意識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同時增強學生間的合作意識。
(五)組內展示
組員展示合作探究中的成果及交流課前搜集到的辯論材料。
這一環節鍛煉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因此,語文課堂更是要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引導學生思考現實、關注社會。
在組內小展示時教師進行第二次學情調查:教師巡視指導或聽取組長反饋,準備大展示。
(六)班級展示
1、由各組組長組織,在組內選一人將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匯報。本組組員可以補充。其他組組員也可補充或提出疑問。
2、辯論:
以“只有逆境才能出人才”這個觀點為辯論題目,贊成和反對的雙方各自陳述理由,展開辯論。
此環節不僅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更增強學生自信心,辯論使學生認識到不管順境還是逆境都能出人才,關鍵在于個人自身的主觀愿望和努力。這樣更能貼近生活,使學生能夠客觀理智的從容面對生活中的逆境與順境。這一環節的設計更有利于難點的突破和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
(六)整理學案、達標測試
學生整理導學案,用雙色筆在導學案的“收獲與反思”一欄中寫下了本節課的收獲與有待提高的地方。
達標測試進行背誦檢測,由組長負責檢查背誦。
教師要進行“三查”:了解學生背誦情況,尤其關注中下等生。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敬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說課稿】相關文章: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說課稿11-09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說課稿01-20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說課稿12-23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鑒賞06-12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譯文05-11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案09-29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成語06-29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教案04-09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作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