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將心比心》說課稿
《將心比心》說課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將心比心》,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一、教材分析
《將心比心》是小學人教版四年級第八冊第八課的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生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已經能自讀自悟課文。本文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即阿姨幫助奶奶、母親鼓勵護士,使學生明白“遇事要將心比心,多為別人著想,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的人生哲理。
二、教學目標
在本環節,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目標:
1、四年級處于第二學段,第二學段的閱讀方法是“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學會默讀課文。”所以我第一條教學目標是“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文中兩處人物的語言和結尾的重點段。”
2、本課語言通俗,而且沒有生字僻詞,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比較容易理解課文內容。我覺得難的是感動學生,讓學生在生活中也能將心比心,從文本中受到德育的熏陶,是教育學生的主要目標。所以我定下的第二條教學目標是“通過課文的學習,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明白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3、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針對學生實際情況,以學段目標為依據,我定下的第三條教學目標是“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認真聽別人發言,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
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的要求,我確定本課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本文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與文本人物的對話交流,受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熏陶,這是教學本課的重點。難點是如何引導學生通過體會文中人物語言而使表達產生感人的效果。
三、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情景導入——初感課文——深入體會——課外延伸。
(一)情景導入
我以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一段公益廣告——心在一起做為切入點,向學生提出“從片中,你看到了什么?”通過學生的發言,從而揭題。這樣的導入設計,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營造課堂氣氛,對揭題鋪下了墊筆。
(二)初感課文
第二學段的閱讀要求是“初步學會默讀”。所以我對學生提出“讀正確、通順,在不懂的地方做記號”的閱讀要求后,讓學生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提出的問題“課文寫了哪幾件事?”這個環節的設計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三)深入體會
在初讀的基礎上,我設計了幾個問題“課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動?找出來用‘——’劃出,并寫出自己的感受。”“文中誰令你感動?”“阿姨,母親是怎樣做的?怎樣說的?”這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步步深入文本,理解課文內容。找出重點語段,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在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質時,我設計了“移情體會”的環節,提出“如果這位阿姨沒有這樣做,結果會怎樣?”“如果媽媽責備,甚至辱罵那位護士,結果會怎樣?”這兩個“如果”引領學生展開想象,換位思考,切身體會文中受幫助的奶奶和受鼓勵的實習護士的感激之情,更體會到阿姨“處處為他人著想”和母親對護士的“寬容、理解、鼓勵”高貴品質。這個環節的設計揭示課文的主題,同時實現課文的教學目標和突破課文的重點、難點。
(四)課外延伸
學生受到課文中人物的品質影響,然后讓他們走出文本,聯系生活實際,提出“生活中,有這樣將心比心的'事嗎?”讓學生交流,說一說,不僅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陶治了他們自己的心靈,同時實現了本課教學的目的,認識到“遇事要將心比心,多為別人著想,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接著讓學生試著說說“將心比心”這個成語的理解,體會“將心比心”指的是用自己的心比別人的心,為他人著想。最后與學生一起共勉臺灣作家羅蘭的名言:如果每一個人與別人相處的時候,都能先想到別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別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歡樂與和氣,而且可以減少悲劇和恨事。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課本靜態的呈現,這樣的設計既增強了直觀性,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一目了然,更突出課文的主旨。因此我抓住課文中的主要人物“阿姨”、“奶奶”、“母親”、“護士”以及她們之間的關系和文中的關鍵詞句做為板書。
將心比心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將心比心》說課稿】相關文章:
《將心比心》說課稿07-13
將心比心說課稿03-12
《將心比心》的說課稿02-21
《將心比心》說課稿08-26
《將心比心》的說課稿11-16
《將心比心》說課稿06-28
《將心比心》說課稿02-21
《將心比心》的說課稿范文01-31
《將心比心》說課稿范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