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噸的認識說課稿

時間:2021-06-11 12:58:20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噸的認識說課稿三篇

  噸的認識說課稿(一)

  一、說教材

噸的認識說課稿三篇

  本課題教學前,學生對重量單位千克和克有了較深的認識,并能夠準確地進行千克和克單位之間的換算,這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知識的鋪墊和思路孕伏。通過本課題教學,使學生對重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這不僅是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為以后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本課題的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建立某些1噸重物體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區分質量單位,靈活選用質量單位,會進行噸與千克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想象力。

  4、加強數感訓練,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身邊。

  本課題的教學重點是初步建立1噸的重量觀念,這也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課題的教法與學法擬體現以下兩點:

  1.加大主體參與的力度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在親身感受中學到知識,盡可能創設學生參與的情境,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

  2.幫助組建認知結構

  學生的認知結構由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教學中,通過討論交流、上網查找、親身體驗、嘗試練習、向學生展示了一個有序的、完整的知識結構,從而幫助學生組建起關于重量單位及其換算的認知結構。

  三、說課前準備

  學生上網查資料、向父母了解家里每月用水量、親自去稱自己的體重。

  教師準備好教學軟件。一袋大米、一桶水。

  四、說教學程序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課前放動畫片《曹沖稱象》,學生興趣一下子高漲,結合課前上網查找的資料,學生簡單介紹了大象的有關知識,征對學生談到象的體重,引出單位"噸".教師提問:關于這個陌生的單位名稱,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學生積極發言,從而產生認知沖突,由此引出本課課題《噸的認識》,過渡自然,為學習新知作好了鋪墊孕伏,學生在充滿興趣與求知欲的前提下進入學習,便于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二)探究新知

  我安排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體會1噸的概念。

  (1)結合三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將噸擬人化,利用課件出示噸的自我介紹,讓學生與噸交朋友,出示噸的展示圖:課件演示100千克一袋的水泥10袋、50千克一袋的大米20袋, 25千克一袋的面粉40袋。讓學生形象直觀感知1000千克就是1噸的概念。

  (2)然后,安排學生討論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噸作單位,體現合作學習同伴互助的教育思想。如有的學生回答到家里每月的用水量是用噸作單位,教師適時進行節約水的教育。然后課件歸納,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就在我們生活之中。

  第二環節,感知1噸的重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迫切需要提倡"體驗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拎一拎 10千克水的重量、抱一抱25千克大米的重量以及全體學生跳一跳等實際活動,從抽象到表象,幫助學生建立1噸重的觀念,體會到噸是很大的質量單位。體驗學習的過程,同時,在學習過程中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如,學生一起搬米時,教師點撥,讓學生體會團結就是力量的合作精神,體驗合作的樂趣。

  第三環節,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1) 教學例題。

  學生在前面千克和克的換算中已有了一定基礎,因此,在教學這一例題時,避免教師太多的講解,而是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思維的培養,采用啟發式教學,如3噸=( )千克,學生可能會想到因為1噸是1000千克,3噸就是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教師問:你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嗎?學生答到:高級單位轉化成低級單位用進率1000去乘。從而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解決問題,體現方法的多樣性。

  (2)完成"試一試".

  這個過程讓學生試著獨立完成,給學生動腦、動口的機會,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第四環節,拓展認識時空。

  借助課件向學生展示了圖片與文字,如,恐龍圖、大象圖、不同時期的計算機圖,既開闊了眼界,也增長了知識。以此設計了三道題目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考考自己的伙伴,學生在自主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拓展了認識,然后留有幾分鐘時間,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點擊網頁查找資料進行知識的延伸,加深了印象,充分體現網絡學習模式。

  (三)鞏固練習

  練習題的形式多樣化,有趣味性,并聯系生活,既有利于學生鞏固新知,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選擇題:配有形象的圖片,選擇正確的重量填在括號里,加強數感訓練,發展學生空間想象力。

  (2)、改錯題:聯系生活實際,帶有濃厚的趣味性,讓學生找出日記里錯誤的單位名稱,對所學的長度單位、時間單位和質量單位是一個整合,從而加深了學生對單位名稱的印象,正確靈活選用單位名稱。讓學生能夠感覺到生活中有數學。學生通過在電腦上答題,然后遙控輔導,體現網絡教學的思想。(四)拓展訓練

  課件出示,動物過橋的圖片,以故事引入并產生問題:動物們能同時過橋嗎?為什么?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你認為有哪些過橋的方法?學生討論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然后匯報,體現團結合作精神。

  (五)全課小結

  師問:孩子們今天這堂課你有哪些收獲?讓學生回顧知識,并讓學課后有什么想與王老師交流的,可以通過網絡發電子郵件,也可以進入論壇天地,去自由翱翔,把自己所學、所獲、所思、寫成數學日記。在不久的將來,數學之星一定會從你們中間冉冉升起。

  然后點擊輕松一刻,電腦里放出mtv兒歌,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歌聲中結束40分鐘的學習,體現了愉快教學、成功教學的思想。

  噸的認識說課稿(二)

  一、說教材

  "噸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材第六冊第四單元"千米和噸的認識"的教學內容。本節課為一課時。在此之前,浙教版小學數學第三冊出現了千克的教學,第四冊出現了克的教學的內容安排。"噸的認識"這一內容是在千克和克的基礎上對重量單位的進一步學習。在小學階段,重量單位的學習到噸為止。對于"噸"這個重量單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所以教材通過裝貨物的卡車、火車皮這樣一組圖畫,讓學生初步感知這些物品都很重,不能用以前學過的重量單位來表示,自然地引出了更大的重量單位"噸".接著通過計算10袋大米的重量,教學1000千克是1噸一例,讓學生實際感受到這個很大的重量單位。最后學生通過"做一做"了解并掌握噸與千克之間的簡單換算。教材作到了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內容的安排是合理的,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根據教材的編排、大綱要求和學生認知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確定為以下兩點:

  1、本課的知識目標是,學生能夠認識質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質量單位之間的簡單化聚。

  2、本課的技能目標是,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計的能力,能在生活中解決相應的問題。

  由于噸是較大的計量單位,學生往往只是眼見,卻未必有真實的感受,因此,教學重點是建立1噸的概念,難點是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計的能力。1噸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讓學生準確感知1噸的重量成為本節課的突破口。

  二、說教法和學法

  再來說說學生的情況。本課題教學前,學生對重量單位千克和克有了較深的認識,并能夠準確地進行千克和克單位之間的換算,這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知識的鋪墊和思路孕伏。通過本課題教學,學生對重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這不僅是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為以后學習別的知識打下基礎。根據學生的情況,我進行了一系列的構想,采用了一系列新課標下所提倡的教法和學法。

  本課的學法主要體現在小組合作學習。在開放題的設計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并且鞏固新知,能真正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勇于作答,既有利于學生鞏固新知,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性思維的培養。

  本課題的教法主要體現為以下兩點:

  1.加大學生主體參與的力度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在親身感受中推算,盡可能創設學生參與的情境,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通過觀察、思考、分析討論、實踐活動等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掌握探究問題的方法。

  2.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采取創設情境引導探究式的教法。用學生所熟悉的事物提出問題,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同時也會有一種急于解決問題的愿望,并有利于課程的開展。

  三、說教學設計

  教學程序分4個環節進行: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該環節主要是復習與新知有密切聯系的舊知,自然導入新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設計如下:

  (1)、課件出示水果貿易市場的畫面。

  "一個蘋果重450————,一箱蘋果重15————-(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估計一輛裝滿蘋果的大卡車中這一車蘋果的質量為3————。(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2)、從實物中認識噸。(幻燈片展示裝貨物的卡車、火車皮這兩幅畫)

  教師引導學生:圖上的噸或t是什么意思呢?

  (3)、揭示"噸"的概念

  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體的質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

  (4)、揭示噸與千克之間的進率"1噸=1000千克"

  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從數量上初步感知噸的重量,并反饋有多少同學已經知道"噸".并從生活實際中引入噸的概念,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在生活可以隨時發現數學。

  2、實物體驗,聯系生活

  本環節逐步由抽象到具體,主要是讓學生加深認識,拓展思維,以直觀形象的物體讓學生充分感知噸這個計量單位所表示的數量是非常重的,為下一步教學奠定基礎。

  (1)、出示實物:一袋50千克的大米和4個5千克的鉛球

  教師請學生抬大米,掂鉛球。引導學生:1噸的重量要幾袋這樣的大米啊?20袋這樣的大米你們還抬得動嗎?鉛球同上過程

  (2)、同桌互相說出自己的體重,并互相背一背,來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教師引導:1噸的重量相當于幾個我們這樣的同學?

  (3)、聯系生活舉例

  這一環節的設計,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充分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積極參與學習,并親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學生建立1噸重的觀念,突破難點。把噸這個重量單位用于生活,強化噸的概念的構建。

  3, 單位化聚,練習鞏固

  (1)、 出示例題:5噸=( )千克 5噸680千克=( )千克

  2000千克=( )噸 2450千克=( )噸( )千克

  (2)、開放題:一箱蘋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啞鈴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一頭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 )個( )的重量是1噸。

  小組討論,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

  4,質疑問難,總結全課

  讓學生自己說說這節課主要有什么收獲?

  噸的認識說課稿(三)

  一、說教材

  噸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且學生已經能夠準確地進行千克和克單位之間的換算。這些都為這節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知識的鋪墊和思路孕伏。而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對質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對于噸這個質量單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雖然略有所聞,但接觸并不多。教材所展現的知識結構,層次清楚、循序漸進,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先通過碼頭裝卸貨物的情景、通過集裝箱、貨車運載大宗物品的場景,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噸"的應用,然后結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噸的觀念,提示了噸與千克之間的進率1噸=1000千克。接著教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大白菜、奶牛、豬、水泥、油桶、小學生體重等物體幫助學生加深1噸=1000千克的認識。最后通過練習讓學生了解并掌握噸與千克之間的簡單換算及質量單位的合理運用。

  二、說目標

  1、借助生活中的具體事物,讓學生感知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觀念。

  2、知道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3、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說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噸的含義,知道1噸=1000千克

  教學難點:建立1噸重的概念

  四、說教法和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設計教案時擬體現以下幾點:

  1、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

  數學學習的最終目標是應用,噸又是一個生活中常常會見到、用到的單位。這樣的內容決定了這節課的教學應該從生活中來,再走到生活中去。

  2、加大主體參與的力度

  噸雖然在生活中常見,但對孩子來說,依然顯得抽象。為了能讓孩子對1噸有較為深刻的認識,一定要讓孩子親自去嘗試,在親身感受中去想像,去推算。

  3、幫助學生組建認知結構

  學生的認知結構由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在教學中,通過觀察圖片、比賽、練習向學生展示了一個有序、完整的知識結構,從而幫助學生組建起關于質量單位及其換算的認識結構。

  五、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分四個環節進行

  (一)聯系生活實際導入新知,引入質量單位——噸

  該環節主要是通過學生常見的蘋果,由一個——一箱——一卡車,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還需要用到比千克再大的重量單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自然導入新知——認識噸

  (二)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本環節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噸的觀念,了解噸與千克之間的關系

  教學噸的認識時,教師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在哪里見過或聽過"噸",教師再適時出示圖片,讓學生感受到一般在計量比較重的或大宗貨物時,()用噸作單位。為了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師提問:認識了噸,你們想不想知道1噸到底有多重呢?這時教師并不急著揭示1噸=1000千克,而是設計了一項比賽,讓學生在拎一拎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幾十千克就已經很重了,這時再揭示,像這樣的100袋大米才重1噸。這時學生對"噸是一個很大的重量單位"的感觸便十分深刻。

  練習的過程同時也是對新知不斷深化的過程,本課的練習與新授部分無法分開,充分體現了在練中學。因為考慮到"噸"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在學生對噸、對噸與千克之間的進率已經有了初步認識的時候,我又設計了以下五個層次的練習讓學生深化"1噸"的觀念。

  第一層:通過對1千克白菜的推算,進一步感知1噸有多重,之所以放在第一層,因為推算多少個1千克等于1000千克比較容易。

  第二層:提供了一組剛好重1噸的物體,讓學生通過觀察圖意并說一說各是什么物體,各有多少,對"1噸"重的物體有更多了解。

  第三層:提供了生活中常見的幾種物體,讓學生收集信息,通過算一算、說一說,不僅加深對"1噸"的理解,也培養了他們推算的能力。

  第四層:結合以上的過程,讓學生想一想自己身邊熟悉的物品,想一想多少個這樣的物品也重"1噸".

  第五層:出示兩塊磚重5千克,讓學生通過推算得出多少塊磚重1噸。這里是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推算能力。

  這五個層次層層遞進,要求逐步提高。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訓練。

  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時,對于單位換算的方法,學生已經基本掌握。在這里,我先是提供了兩道附有圖片的單位換算,一來考察學生收集圖片信息的能力,二來,也讓學生體會到單位換算的基本方法:要記住千克和噸之間的進率。然后再出示單位換算題,鞏固方法。

  (三)全課總結

  本環節主要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四)拓展提高

  本環節先是通過一組題幫且學生整理所學過的質量單位,使學生能夠準確分分辨克、千克、噸。幫助學生組建知識結構。

  再通過一道實際應用的題目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系,并通過這道題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噸的認識說課稿】相關文章:

《噸的認識》的說課稿04-15

噸的認識說課稿01-29

《噸的認識》說課稿06-19

《噸的認識》說課稿01-15

《噸的認識》說課稿范文01-29

《噸的認識》的說課稿范文03-16

噸的認識說課稿范文04-13

小學數學《噸的認識》說課稿01-22

噸的認識小學說課稿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