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兩篇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一)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三冊P38-39頁《角的初步認識》
2、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在已經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接觸到的一個抽象的圖形概念,教材通過主題圖校園一角--引導學生從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再通過讓學生實際操作。如找一找,剪一剪,畫一畫等活動加深學生對角的認識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讓學生熟練這部分內容后為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3、教學目標:①教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畫角。 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③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④創造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互助協作精神,形成良好心理素質。
4、教學重點: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用尺畫角。
5、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說出通過直觀感知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而和邊的長短無關。
二、說教法學法:
角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認識角,教師主要以談話法和引導法為主,學生則由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有機結合。多種形式的學習方式可讓學生充分活動起來,豐富了學生對角的認識,發展了空間觀念,真正體現了"讓學生經歷將實際抽象成數學模型"這一基本理念,而教具、學具的運用則通過形象生動的直觀演示變靜為動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將努力達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結合,讓全體學生樂于探索新知。
三、說教學過程:
在整堂課中,我除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的教學功能,通過它的形、聲、色、動、靜的變化,形成鮮明的表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的思維,還想方設法,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整堂課都處在"好奇"、"好學"的高昂學習情緒中, 按照觀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實踐創新這一模式進行,學過程始終吸引他們主動去探索問題,發現規律。
(一)情境導入:
揭示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意圖: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低段的小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很直接的,對于獎品或禮物是非常喜歡的,何況是一包東西呢?有物質獎勵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掌握知識。其次是從學生認識的圖形和已有的經驗知識入手,讓他們從開始就充滿好奇心、滿懷興趣的參與學習。
(二)提供材料,引導探究
找一找 生活中會有哪些角呢?請學生來舉例,(三角板上的角,牛角等等)。哪些是數學中的角呢?也讓學生來說,老師可以引導和補充什么是數學中的角。
通過剛才的找角的活動,學生已經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著我們安排了及時的觀察、對比與發現,組織學生討論:"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導學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稱――頂點、邊。逐步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對角的概念進行明確的闡述(角是由一個頂點引出的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并且能夠會讀法和寫法。
剪一箭 讓學生用手中的學具(長方形)剪一刀,能把它變成幾個角。老師參與學生中間,即時采集有用信息,為教學服務。教師及時表揚鼓勵,這個過程也是學生思維層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們多向思維的火花在課堂中不斷地閃現練一練 進行"判斷"練習和"找角"練習,通過多種方式的參與體驗,引導學生深化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
本意,就是引導學生把"生活經驗中的角"逐步提升為"數學上的角".因此,在喚起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動態的過程把這些角抽象出來,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感知數學上的"角"的形象。而這些"數學上的角"跟學生"經驗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異,也會在他們的心理產生一種認知上的沖突,也正是這種沖突將激勵著學生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比較與發現中。
(三)、概括歸納
老師請學生來說說自己對角的認識,再由老師總結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角的概念是又一個頂點引出的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這樣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系統的了解。
素質教育要我們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時要兼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盡最大努力體現到因材施教及坡度練習,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深化了學生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是我這節課的主要意圖。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二)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并對學生進行事物的運動發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3.創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教學重點 難點
重點是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難點是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設計
〖活動一 〗 引入
從復習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老師這有四根一樣長的小棒,你們可以用這四根小棒擺一個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嗎?
生:可以擺一個正方形。
【請學生上臺演示】
師: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擺成一個什么圖形?
生:可以擺一個三角行
【學生繼續演示】
師:如果從三角形中拿走一根小棒,又是一個什么圖形呢? 【師邊說邊拿走一根小棒】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圖形———角
【設計意圖 對于正方形 三角形,學生們在一年級就有了初步的認識,這里設計意在喚起對已有知識的回顧,為認識新的幾何圖形做遷移鋪墊。同時,由學生自己動手上臺演示,激發了興趣,調動了情緒,有活躍了學習氣氛】
〖活動二 〗感知
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課件出示實物
鐘面 紅領巾 剪刀 吸管
師: 這些物體中都隱含著我們今天要認識的角,讓我們給這些角脫去漂亮的外衣,就變成這樣, 【課件演示 從實物抽象出角來,聲光提示】
師: 你能在自己身邊找出角嗎?找到角后摸一摸,角是什么樣的 ?
生1: 角尖尖的
生2: 角兩邊直直的
【設計意圖 角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周圍許多物體上都有角 ,這里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物中引出角,并從中抽象出所學的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實問題,從而激發起探索數學的興趣。】
〖活動三〗 創造
師: 同學們,我們要做一個角的模型,要選擇哪些學具,試著做一下。 【生從學具袋中選兩根帶孔的小棒做成一個角】 通過剛才做活動角,你發現,一個角由幾部分組成?
生1: 我覺得有兩部分組成 , 兩根小棒就行了。
生2: 我也覺得是兩部分。
師: 如果沒有帶孔的點連接,會是一個什么樣子呢?
生1: 不能把兩根小棒連起來。
生2: 不能組成一個角。
生3: 組成一個角,這個孔不能少。
師: 是的,通過剛才做活動角,發現角是有三個部分組成的,我們把兩根小棒叫做角的"邊",這兩根小棒相交的地方就是有孔的位置叫做角的"頂點".說一說 ,你們做的活動角的頂點和邊在哪?
【設計意圖 教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學生往往缺乏感性經驗,只有通過親自操作,獲得直接經驗,而這節教學通過學生動手做活動角,讓學生自主去發現角的三部分。】
〖活動四〗探索
師: 同學們,你們能讓自己做的角變大嗎? 怎么變?
生1: 我把兩根小棒往外一拉,角就變大了。
生2: 我拿住一邊,把另一邊一拉就變大了。
師: 你們能讓角變小嗎?
生1: 把兩條邊合攏一下,就變小了。
生2: 剛才,我們既能把角變大,又能把角變小,那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生: 與角的邊有關。
師追問 : 與邊的什么有關,長短嗎?
生1: 不是 剛才邊沒有變長。
生2: 不是 兩條邊張開的大 ,角就變大,張開的小,角就變。
師小結
【設計意圖 這段教學,通過拔動活動角,去體驗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在具體的操作中,學生才能得以充分的感知,增強了認識效果,可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活動五〗 畫角
深化角的認識
師: 我們認識了角, 現在在自己的練習本上任意畫一個角。【學生畫 師巡視】 說一說 , 你是怎樣畫的。
生1: 我是照著三角板畫的
生2: 我是先畫兩條邊,再畫頂點。
生3: 我是先畫頂點,再畫的邊。
師: 很好,通常我們常用生3的方法畫角,請同學們看看【課件畫角】,請同學們在自己的本子上按這樣的方法再畫一個角,看誰畫的好。 【指名學生黑板上演示。】
【設計意圖 畫角是這次課的教學重點,在教學是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相互交流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三)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在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圖形的基礎上,接觸到的一個抽象的圖形概念。對于剛上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此抽象的圖形會讓他們感到很難理解,因此在教學中,要為學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為日后深入的學習角的含義及系統的學習直角的知識提供必備的條件。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初步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會從實物、平面圖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標:讓學生知道周圍許多物體表面都有角,了解數學和日常生活的關系密切,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大膽嘗試。
3.教學重點:對角的認識。
4.教學難點:角的大小與兩條邊*開的大小有關,和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5.教材編排特點:先由實物入手,讓學生指、摸、感知角的形狀,然后利用折角,找尋角的特點。第三層,利用活動角大小的變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最后是畫角。總體來說,教材采取小步子,從形象直觀到抽象運用的編排,符合學生發展的規律。
6.教具準備:計算機設備、教學課件、自制活動角、三角板、直尺、紅領巾。
7.學具準備:自制活動角一個、三角板、直尺、不規則的紙。
二。說教法、說學法:
本節課在教學上運用嘗試教學法和動手操作法相結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發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在這一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知識,探索數學規律,發展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在教學中,教師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本課制成生動、新穎的多媒體課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橋梁,使學生在"寓教于樂,寓智于趣"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探索,獲取新知。
知識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識的過程更重要;嘗試結果固然重要,但解決問題的嘗試過程更重要,因此在學法指導上,注重對學生觀察、操作、歸類的思維能力培養,注重組織學生合作討論,讓他們互相啟迪,多向交流,盡可能的給同學們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分活動的空間,多一次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些嘗試成功的喜悅。
三。教學程序設計:
(一)活動引入:同學們,我們在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圖形,你們知道哪些圖形嗎?出示圖形,問有角嗎?誰愿意上來指一指。
意圖: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首先從學生認識的圖形和已有的經驗知識入手,讓他們從開始就充滿好奇心、滿懷興趣的參與學習。同時,教師運用合作的語言,創設寬松、民主、活撥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奮,這種積極的情緒很容易打開思維的閘門,萌發創造力。
(二)導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學習些什么?
【意圖:在此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要求,設置懸念,把學生帶入到嘗試新知的境界,讓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教學活動中。】
1.(準備題)出示實物大三角板,紅領巾,一本書,在這些圖形中有角嗎?誰可以上來指一指,說一說,注意引導學生正確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間互相指指看。
【意圖:在實踐中充分感知角,讓學生盡量放開手腳,思維真正"展翅高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
(嘗試題)利用自己喜歡的圓形紙或不規則紙折角,找出哪里是角,摸摸有什么感覺?請找出角的特點。
【意圖:孩子的智慧來自于指尖。孩子們動手實踐,操作參與這一教學設計適應了兒童好動的年齡和心理特征,符合著兒童認識事物的規律。讓學生充分感知角的內涵,并利用語言描述出角的特點: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從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出示有爭議的嘗試題:
出示折好角的圖形這是角嗎?
【意圖:"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問的嘗試題可以鼓勵他們找出規律和辦法,使學生在嘗試學習中感覺到知識的力量,擁有學習的快樂。】
3.嘗試練習題:判斷下列圖形是否是角?為什么?(小組間討論)【意圖:這一組嘗試題目既是對前面學習知識的總結,同時也是對有關角的表象知識的鞏固。嘗試教學中"學生討論"這一步,動員大家積極發言,說出他們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使學生在討論中"悟"出道理,發現獲取知識的手段和方法,從爭論中篩選信息,辨別真偽,分析對錯。既培養了學生數學的表達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積極參與的意識;既發展了學生思維,也發揮了學生間的相互作用。】
4.解決有爭議的嘗試題:
【意圖:學生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解決了嘗試題,同時對"什么是角"在頭腦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5.請同學們列舉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
【意圖:由具體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體,在這樣周而復始的過程中,學生在獲得了從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識的飛躍過程。在各抒己見的發言中,知識得到更深的理解。】
【小結:第一階段的嘗試,學生在想、做、說中進行嘗試和探索,使學生對于教學重點角的認識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第二次嘗試:
(1)和(2)兩個角一樣大嗎?請你想想辦法。
【意圖:這是本節課的難點——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判斷,自己嘗試一下,從而找出好辦法,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通過想各種辦法,養成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2教師講解并歸納:角的大小和兩條邊*開的大小有關,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出示課件嘗試練習題,鐘面的指針間角度的大小在變化,請學生判斷角度變大還是變小了。
【意圖:加深對教學難點的理解,是引導探究,深入理解的過程。組織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教學難點"讓他們在嘗試中體味成功。在小小的成就感面前,感受學習的快樂。】
2、學生自學畫角:學生看書后,畫一個自己最喜歡的任意形狀的角。通過師生討論、糾正后,再次畫角。
【意圖:學習畫角的過程是本節課的最后一個內容,引導學生畫出任意的角,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用他們稚嫩的小手,畫出自己最為滿意的角。】
(四)第三次嘗試練習:
1.數數每個圖形中有幾個角:
2.動手利用小棒(2根)擺圖形,數數你擺的圖形中角的個數:
【意圖:動手實踐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題是一個鋪墊,第二題讓學生利用擺一擺,數一數的實踐活動,既掌握了本節課的內容,又在動手操作中,創新精神得到了展現。】
3.發展題:
一張正方形的紙,用剪刀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小組討論,每個人試著剪一剪:
【意圖:發展題的設計,體現了教學的全部內容,同時也增加了內容梯度,呈現了階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題。使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數一數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在交流、切磋中迸發出了思維的.火花。】
課堂小結:這節課開始時,你提出的問題都解決了嗎?還有其他的問題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學生答,教師總結)四、板書設計:
①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②角的大小和兩條邊*開的大小有關,
和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③畫角:先點頂點再畫邊,
角的標記填里面。
【意圖:通過板書,將教學重、難點清晰的呈現學生面前,整體板書設計重點突出,分散難點,有利于學生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
五、作業設計:
課下利用3根或4根小棒,看看能擺幾種圖形并數出每種圖形里有幾個角。
全課設計意圖:
說課內容:小學數學第三冊56頁、57頁
總體設計:一、說教材二、說教法、說學法三、教學程序設計四、板書設計五、全課總結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在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圖形的基礎上,接觸到的一個抽象的圖形概念。對于剛上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此抽象的圖形會讓他們感到很難理解,因此在教學中,要為學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為日后深入的學習角的含義及系統的學習直角的知識提供必備的條件。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初步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會從實物、平面圖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標:讓學生知道周圍許多物體表面都有角,了解數學和日常生活的關系密切,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大膽嘗試。
3.教學重點:對角的認識。
4.教學難點:角的大小與兩條邊*開的大小有關,和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5.教材編排特點:先由實物入手,讓學生指、摸、感知角的形狀,然后利用折角,找尋角的特點。第三層,利用活動角大小的變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最后是畫角。總體來說,教材采取小步子,從形象直觀到抽象運用的編排,符合學生發展的規律。
6.教具準備:計算機設備、教學課件、自制活動角、三角板、直尺、紅領巾。
7.學具準備:自制活動角一個、三角板、直尺、不規則的紙。
二。說教法、說學法:
本節課在教學上運用嘗試教學法和動手操作法相結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發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在這一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知識,探索數學規律,發展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在教學中,教師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本課制成生動、新穎的多媒體課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橋梁,使學生在"寓教于樂,寓智于趣"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探索,獲取新知。
知識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識的過程更重要;嘗試結果固然重要,但解決問題的嘗試過程更重要,因此在學法指導上,注重對學生觀察、操作、歸類的思維能力培養,注重組織學生合作討論,讓他們互相啟迪,多向交流,盡可能的給同學們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分活動的空間,多一次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些嘗試成功的喜悅。
三。教學程序設計:
(一)活動引入:同學們,我們在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圖形,你們知道哪些圖形嗎?出示圖形,問有角嗎?誰愿意上來指一指。
意圖: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首先從學生認識的圖形和已有的經驗知識入手,讓他們從開始就充滿好奇心、滿懷興趣的參與學習。同時,教師運用合作的語言,創設寬松、民主、活撥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奮,這種積極的情緒很容易打開思維的閘門,萌發創造力。
(二)導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學習些什么?
【意圖:在此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要求,設置懸念,把學生帶入到嘗試新知的境界,讓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教學活動中。】
1.(準備題)出示實物大三角板,紅領巾,一本書,在這些圖形中有角嗎?誰可以上來指一指,說一說,注意引導學生正確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間互相指指看。
【意圖:在實踐中充分感知角,讓學生盡量放開手腳,思維真正"展翅高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
(嘗試題)利用自己喜歡的圓形紙或不規則紙折角,找出哪里是角,摸摸有什么感覺?請找出角的特點。
【意圖:孩子的智慧來自于指尖。孩子們動手實踐,操作參與這一教學設計適應了兒童好動的年齡和心理特征,符合著兒童認識事物的規律。讓學生充分感知角的內涵,并利用語言描述出角的特點: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從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出示有爭議的嘗試題:
出示折好角的圖形這是角嗎?
【意圖:"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問的嘗試題可以鼓勵他們找出規律和辦法,使學生在嘗試學習中感覺到知識的力量,擁有學習的快樂。】
3.嘗試練習題:判斷下列圖形是否是角?為什么?(小組間討論)【意圖:這一組嘗試題目既是對前面學習知識的總結,同時也是對有關角的表象知識的鞏固。嘗試教學中"學生討論"這一步,動員大家積極發言,說出他們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使學生在討論中"悟"出道理,發現獲取知識的手段和方法,從爭論中篩選信息,辨別真偽,分析對錯。既培養了學生數學的表達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積極參與的意識;既發展了學生思維,也發揮了學生間的相互作用。】
4.解決有爭議的嘗試題:
【意圖:學生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解決了嘗試題,同時對"什么是角"在頭腦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5.請同學們列舉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
【意圖:由具體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體,在這樣周而復始的過程中,學生在獲得了從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識的飛躍過程。在各抒己見的發言中,知識得到更深的理解。】
【小結:第一階段的嘗試,學生在想、做、說中進行嘗試和探索,使學生對于教學重點角的認識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第二次嘗試:
(1)和(2)兩個角一樣大嗎?請你想想辦法。
【意圖:這是本節課的難點——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判斷,自己嘗試一下,從而找出好辦法,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通過想各種辦法,養成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2教師講解并歸納:角的大小和兩條邊*開的大小有關,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出示課件嘗試練習題,鐘面的指針間角度的大小在變化,請學生判斷角度變大還是變小了。
【意圖:加深對教學難點的理解,是引導探究,深入理解的過程。組織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教學難點"讓他們在嘗試中體味成功。在小小的成就感面前,感受學習的快樂。】
2、學生自學畫角:學生看書后,畫一個自己最喜歡的任意形狀的角。通過師生討論、糾正后,再次畫角。
【意圖:學習畫角的過程是本節課的最后一個內容,引導學生畫出任意的角,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用他們稚嫩的小手,畫出自己最為滿意的角。】
(四)第三次嘗試練習:
1.數數每個圖形中有幾個角:
2.動手利用小棒(2根)擺圖形,數數你擺的圖形中角的個數:
【意圖:動手實踐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題是一個鋪墊,第二題讓學生利用擺一擺,數一數的實踐活動,既掌握了本節課的內容,又在動手操作中,創新精神得到了展現。】
3.發展題:
一張正方形的紙,用剪刀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小組討論,每個人試著剪一剪:
【意圖:發展題的設計,體現了教學的全部內容,同時也增加了內容梯度,呈現了階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題。使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數一數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在交流、切磋中迸發出了思維的火花。】
課堂小結:這節課開始時,你提出的問題都解決了嗎?還有其他的問題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學生答,教師總結)四、板書設計:
①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②角的大小和兩條邊*開的大小有關,
和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③畫角:先點頂點再畫邊,
角的標記填里面。
【意圖:通過板書,將教學重、難點清晰的呈現學生面前,整體板書設計重點突出,分散難點,有利于學生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
五、作業設計:
課下利用3根或4根小棒,看看能擺幾種圖形并數出每種圖形里有幾個角。
全課設計意圖:
本節課的總體設計體現了嘗試、探索、創造的教學原則,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數學教學同時也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出生動有趣的情境。在教學程序編排上,注重學生在課堂上親手實踐,親自體驗,主動探索,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始終以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現,營造出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探索的良好氛圍。讓學生的見解具有創造性,思維的流暢性,獨創性得到勵煉和發展,有助于學生獨立人格的形成。
教師堅信:"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的觀點,給予每一個學生一片自由發展的天空,讓他們在自信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相關文章:
《角初步認識》說課稿06-15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01-09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2-10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07-05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04-01
角的初步認識的說課稿06-21
《角的初步認識》的說課稿04-15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04-15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06-15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