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說課稿設計
【說教材】: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第八冊第五組的第三篇課文。課文的寫作思路是開頭首先提出問題: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內容卻沒有從正面回答,而是從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的瓜苗、傾聽心跳等幾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作者還表達了自己積極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他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它是一篇哲理性較強的散文,它通過三個小故事從不同的方面來談對生命的認識,展示了生命的意義,并且教育我們:要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這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說學生】
這篇課文的作者對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級的學生年齡尚小,在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上有一定難度。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熱愛生命,教學時要體現整合的教學思想,聯系前面兩篇課文的學習。利用前面的.課文已經引發了學生對人生、對生命的一些思考和感悟,為學習本課作了鋪墊,這樣可以減少本篇課文教學的難度。教學本課前,還可以讓學生搜集一些有關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學生從中受到生命意義的啟發,為領悟本篇課文的思想內容做好準備。
【說設計理念】
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學習產生真愛生命、敬畏生命的認識。《生命生命》抒寫了對人生的感悟,思想深邃。這類課文極容易上成道德課,為了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備課時,我首先把目標定位到“人文合一”的層面,不但凸現教材中處處流露的生命教育因子,讓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而且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句進行品讀,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和體會,從而讓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機融合,渾然一體,進而讓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教學目標:
【說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說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對生命的熱愛。
【說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領悟三個事例中蘊含的意思。
【說教學過程】
一、整合單元內容,導入生命主題本課題比較特別,是兩個“生命”詞重復,這課題已經緊扣本單元主題“熱愛生命”,所以我先通過復習17、18兩課內容導入,既讓學生明確本單元的主題,又能順利板出課題第一個“生命”。然后通過介紹杏林子引出課題第一段,又順利板出課題第二個“生命”。分層次地板題,幫助學生層層深入思考課題。這時請學生讀題,這里的讀題目,不在于學生能理解多少,而在于讓學生對課題的內涵初步有所感悟之余也和作者產生同一疑問,帶著問題學下文。
二、整體感知課文,在讀書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是第一課時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落實課程標準“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整體把握的能力”的一個重要訓練內容,需要老師使用有效的方法指導和訓練。在學生初讀課文后,以這兩個問題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課文圍繞“生命”寫了哪幾個事例?前半部分敘述了這三個事例后引發了杏林子怎樣的感悟?”這時指導學生通過板書幫助學生概括課文內容,既解決了課文“寫什么”的問題,又理清了課文敘述脈絡,即課文“怎樣寫”的問題,從一定程度上說明在理解內容的同時領悟表達方法,能更好的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
三、在說話訓練中走近文本,和作者產生共鳴引領學生品讀飛蛾掙扎求生的事例時,當學生從“只要、就、稍”等詞體會到飛蛾生命的脆弱,從“掙扎、極力鼓動、躍動”體會到飛蛾珍惜生命后,我設計了語言訓練:飛蛾掙扎著,極力鼓動著翅膀,它會對自己說什么呢?學生說: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逃出去;我不能就這樣死去,我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挽救自己的生命;我只要有一點逃出去的希望,我也要爭取;加油!努力!一定要從這里逃出去,重獲自由,不能放棄自己的生命……這一話題的設計既是一種想象說話的訓練,又是對飛蛾不言放棄、頑強抗爭精神的言說。學生看似在替飛蛾說話,實質在表達自己的心聲,于是,文與人、蛾與己就此相遇交融,人文性與工具性和諧一致。
四、在說話訓練中升華生命感悟,在學完飛蛾求生、香瓜子茁壯成長兩個事例后,我問生命是什么呢?這個一開始我們回答不了的問題,現在能回答了嗎?
[出示幻燈片] 生命
生命
生命……
學生寫到:生命是小草頑強的生命力:生命是在田野里跳動的青蛙;生命是校園里開得火紅的木棉花;生命是螞蟻尋找食物的身影;生命是我們在運動場上矯健的身影……在孩子獲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強烈體驗就結課會停留在單純的文本層面上,而設計了這個練習后等于輕輕推開生活的大門,把孩子從文本引入生活,因為一切的學習只有最終融入到學生的生活才是有效的。接著老師說:“把我們剛才所說的連起來,就是生命的詩篇、生命的贊歌啊”教師如詩般的語言,神奇的點化著孩子們身邊眼前的生命,孩子們似乎一下子就步入了一個神奇的生命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