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父母》說課稿范文
第一:說教材
一、教學目標要求。
《我和父母<親情對對碰>》是思想品德七年級(上)第三單元“學會交往”中的第一個主題。隨著年齡的增長,七年級學生的社會交往逐漸增多,與父母的關系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本單元主要圍繞學生成長過程中感到困惑,但又要處理好的人際關系展開,對青少年的個人成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人的思想發展,提高人的素質。可以說是文化屬性、社會屬性和人才屬性的辨證統一。其存在的價值就在于造就勇于進取、善于創造、人格健全、個性鮮明的一代新人。因此,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元目標的建構和實現中,應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積極促進課程教育與人文精神的有機融合,探索和實踐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方法和途徑,并尋求二者最佳結合點,努力實現這一教育目標。
課標要求:
1。1學會與父母平等溝通,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以及可能產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2。1理解生命是父母賦予的,體會父母為撫養自己付出的辛勞,能盡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長輩。
二、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針對學生普遍的困惑,為學生確立以下學習目標即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知道尊重孝敬父母。學會與父母平等溝通,正確認識與父母之間的矛盾。
2、過程與方法:通過“愛的天平”“愛的困惑”“愛的思考”“愛的升華”等活動,學會換位思考,掌握化解與父母之間的沖突的方法,改善親子關系。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父母對子女的愛,激發子女對父母真摯的情感。引導學生以實際行動回報父母的關愛。學會與父母溝通,掌握化解沖突的方法,更好的改善親子關系。
二、教學重點、難點的確立
教學重點:正確認識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學會與父母平等溝通,學會換位思考,克服“逆反” 心理。
教學難點:掌握化解與父母之間的沖突的方法。學會愛,學會理解,學會感恩。學會與父母溝通,換位思考。掌握化解與父母之間沖突的方法,更好改善親子關系。
確立依據:父母與子女間的相互關愛都是天生的,但有些時候這種關愛得不到相互理解,反而成了親子關系之間的阻礙。一旦孩子和家長產生矛盾,造成沖突,那么對孩子可能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影響。對多數青少年而言,他們不能很好的與父母溝通,不善于以積極的方式改善親子關系,因此,確立重點為正確認識親子矛盾,難點為學會與父母溝通,掌握化解沖突的錦囊妙計。
三、教材處理
在教材的處理上主要依據以下指導思想,即源于課本,高于課本,貼近生活,情感體驗,人文關懷,價值取向。所以,以課本上設計的活動方案及為依托,注重教學的可行性,我設計了一些更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課堂活動,選取和補充了一部分具有新意的抒情的片段,讓學生親身體驗,自學自悟。
四、資源分析:圍繞教學目標,教學資源主要整合為以下幾個類別:
教材資源:即課本、教學參考等
學生資源(學校資源):充分利用學生資源,請學生談自己的事例,更能激起學生的共鳴。
社會資源:教學中充分運用生活素材,網絡資源信息等。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服務于教學。如,選擇有審美意義的Flash片段和影視片段,力求以情激學,以情明理,以情導行。
第二: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如果說,教學內容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載體,那么教學方法則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途徑。應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相統一的原則,以學生的學為中心,老師充當主持人的角色,通過活動的串連,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思維,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加強“主體性”,注重聯系實際,突出實踐性,加強情趣性。幫助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自主學習的方法和能力,我這堂課所采取的教學方法有:
1、情感活動教學法(課堂活動教學法)
初中生由于年齡小、知識根底較淺,且活潑好奇,偏愛形象思維,比較樂于接受富于情趣、情感豐富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心理、生理發展的特點,以“教得輕松,學得輕松”為指導思想,在教學過程中,以設計活動為主,幫助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受。主要做到:以情激學,真情實話;以情明理,以情導行。
2、畫龍點睛法(教師引導啟發)
如果在教學中,只有教師唱獨角戲,那無異于“滿堂灌”。應嘗試在談話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啟發,設計問題要有啟發性。學生“畫龍”教師“點睛”,啟發引導學生關注探究學習,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境模擬。
這種教學模式是情境―活動―體驗。創設適合學生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的呈現型問題情境、發現型問題情境、應用型問題情境等。構建多元互動、學生自主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相應的情境和學習活動中,獲得知識、情感、方法、能力等一體化的真實體驗。如:通過“換位思考”,“我是如何化解與父母的沖突”讓學生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加深對知識的感悟、理解,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和諧發展。
二、說學法
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學法指導突出一個“會”字,使學生做到會學――主動去學,會思――獨立思考,會探究――想方設法去探索。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定立自學自悟的.學習方案。
1、自我教育法。
學生課堂活動,進一步了解自己,學會初步分析自我,了解自我與他人。在本課中主要通過“愛的天平”和“自我反思”,引導學生透視自我,找出開啟心靈之門的鑰匙。
2、觀察交流(課堂活動)學習法
學生在課堂中學會觀察,積極交流。可以充分發揮和開拓自己的思維空間。在課堂中,學生主動去學,每個人都參與到課堂當中。學生能大膽的聽,大膽的說,大膽的參與各種活動,解放了學生的手,解放了學生的眼,解放學生的口,解放了學生的耳,解放了學生的腦。并且在課堂活動過程中,能及時暴露自己的某些思想認識問題,以便老師針對性的加以引導。這是本課主要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受,進而改變自己,達到愛父母、感謝父母、孝敬父母的目的,形成和諧的親子關系,學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3、音樂欣賞,美育學習。
在全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仍有一部分學生成天在“題海”中漫游,個別家長只注重學生表面的考分而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在思想品德課當中貫徹美學教育,注重人文關懷,體現各學科的相互滲透,同時幫助學生獲得美的體驗、美的感受。在本課中,學生可以觀看Flash動畫音樂,學唱歌曲等,學生在美的感受中,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
三、教學手段
選用:為優化教學效果,本課采用網絡環境輔助教學。如:錄象片段、Flash片段。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大腦。
第三:說教學過程
[課堂導入]:FLASH影片(天下父母心)
設計意圖:(觀看FLASH,通過直觀的圖片及音樂展現,激發學生對父母的感恩之情,自然導入本課。)時間安排:2分鐘
[課堂活動一]:愛的天平
請同學們在天平的一側寫下父母為自己做過的讓自己印象深刻并且非常感動的事(至少5件),在天平的另一側寫下自己曾為父母做過的、印象深刻的事(至少5件),然后進行對比,“稱稱”孰輕孰重。
設計意圖:(承上啟下,主要通過學生的回憶和反省,引導學生體會感受父母對自己深沉、無私的關愛。同時幫助學生意識到自己對父母付出太少,從而增強同學的責任意識,和為父母、為家庭付出的主動意識。)
時間安排:5分鐘
[課堂活動二]:愛的困惑
請你帶著下面的問題,邊思考邊觀看影視片段:“父親的困惑”
1.女兒對爸爸說的話當中,重復最多的詞是什么?
2.父親和女兒之間難以溝通,原因是什么?
3、你和父母有過類似的情況嗎?
敞開心門:請學生談談:在處理與父母之間的關系上,你有什么煩惱
設計意圖:(走進孩子們的心靈深處,了解孩子們的煩惱,交流彼此的感受。突出重點:正確認識與父母之間的矛盾)
時間安排:5分鐘
[課堂活動三]:愛的思考
請你回憶一下,你與父母曾經發生過什么樣的沖突。
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引導。
教師:我們和父母的關系如此血脈相連,
1、找原因:又為什么會出現“愛的沖突”呢?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尋找發生沖突的原因,理解父母。)
教師提問:
2、識危害:如果不解決沖突,有什么危害
影響和諧的親子關系,破壞正常的親子溝通,嚴重的會傷父母的心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清沖突的危害,意識到要解決親子之間“愛的沖突”)
教師提問:
3、獻妙招:化解愛的沖突
教師:請你談談平時與父母之間發生了矛盾沖突,你是如何解決的?
課堂討論:學生以“我是如何化解與父母的沖突”為題,交流各自解決矛盾的方法,討論分享成功解決矛盾的經驗。
教師引導小結:化解沖突小錦囊:溝通是化解沖突的良策。課本P49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回答,幫助學生掌握與父母溝通的方法和技巧。突破難點:學會與父母溝通,換位思考。掌握化解與父母之間沖突的方法。)
時間安排:22分鐘
[課堂活動四:]:愛的升華
1、觀看影片:(1) “媽媽我能幫您干活了” (2)感動中國2004“田世國”為母捐腎的感人事跡
設計意圖:(通過動人片段,起到榜樣的作用,激發學生對父母愛的升華。)
2、自我反思:
自己平時對父母不正確的態度和方式有: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改進的措施: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發現并分析、思考自己在日常行為中對父母不正確的態度和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
時間安排:8分鐘
[作業布置]:心動行動
行動一:在家中設立一本“溝通記錄本”,作為親子雙方溝通的橋梁;
至少設計兩個欄目:“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和“孩子我想對你說”
行動二:回家之后主動化解最近與父母之間發生的矛盾。
行動三:堅持每天都為爸媽做一件小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經常與父母換位思考,體驗雙方的心理狀態,互相理解,消除隔閡;并把內在的情感化作實際行動,報答父母。)
時間安排:1分鐘
結束本課:欣賞歌曲《讓愛住我家》
學生聆聽《讓愛住我家》這一樸實又動人的歌曲,
回顧父母對自己的關心、愛護,反思自己的不足,想象自己晚上所要做的“作業”。
設計意圖:(歌曲展現的就是一個親子之間互相禮讓,營造良好家庭氛圍的典范。學生在歌聲中再次體會“理解與溝通”。引導學生把內在的情感化作實際行動,報答父母。)
時間安排:2分鐘
第四:說過程反思,效果預計
在教學的設計過程中,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有意地設計了一些鋪墊和引導,既鞏固舊有知識,又為新知識提供了附著點,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突出活動的有效性,多層次、多角度展開對問題的研究和討論,由此解決親子之間沖突問題,化解了親子之間的矛盾,教師起 “導”的作用,關注學生的“學”。
活動設計注重心靈體驗,強化正信息,刻意思維品質。
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多媒體,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對達到三維目標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活動設計,貫穿了以學生為主體,體現新課程理念;環節安排合理、緊湊、有效;整個課堂的設計,雖有待于進一步研究,但能充分體現教法和學法的統一。因此,教學效果將很好地達到三維目標要求。
當然,一堂課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由于初中生的年齡及性格特點,他們往往“明理”但卻無法“踐行”,也就是不能把對父母的愛持之以恒的落實到行動當中。因此,在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方面,需要向課外延伸,培養學生從日常的點滴事情做起。在課后要及時的加以引導,應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需要繼續跟蹤情況,同時也要請家長參與到對學生學習的評價當中來。
【《我和父母》說課稿】相關文章:
《我和父母》說課稿07-06
初中我和父母說課稿04-12
我和父母02-09
我和父母的征文06-14
]我和父母的故事08-02
我和父母作文12-09
我與父母交朋友說課稿11-02
我和父母征文推選:感恩父母06-12
我和父母征文范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