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啟示課堂說課稿(精選6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釣魚的啟示課堂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釣魚的啟示課堂說課稿 篇1
【設計思路】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記敘文,講的是34年前的一個夜晚,“我”和父親去釣魚,由于離捕撈鱸魚開放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釣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鱸魚放回湖里,當時“我”很不理解,但最后還是依依不舍地把魚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師,從自身成長的經歷中深深地體會到“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理解課文的內容不是難點,難點是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也就是父親說的話:道德只是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要理解這個難點,必須從文中釣魚這件事去理解,從我釣到大鱸魚的得意,到放魚時的依依不舍和沮喪來體會道德實踐的艱難。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我把體會“我”釣到鱸魚時的得意和放魚時的沮喪做為教學的重點,由體會這種心情的變化來理解道德實踐的艱難,理解父親的話。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坐得真端正,一看就知道是守紀律的好學生,冒昧地問一下,老師不在的時候,你們有沒有違反過紀律?生:有的說“有”,有的說“沒有”。師:老師欣賞你們的坦誠和勇敢,但是更提倡大家向李卓然和周錦澤學習,學習她們在老師不在的時候,也能遵守紀律,用兩個字來概括就是“自律”。做到這兩個字很不容易。今天我向同學們介紹一位新朋友,他是美國的著名建筑設計師,他時刻嚴格自律,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他美好的品德來自他小時候一次釣魚的經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一篇文章,也就是我們課本上的第13課,《釣魚的啟示》。請伸出右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導入新課,自然引出“自律”并使“自律”貫穿全課。)
二、檢查預習
師:同學們已經預習課文了,生字詞都認識了吧,敢不敢接受挑戰?
生:敢。
師:生字詞自學得不錯,課文內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誰能告訴大家,課文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嗎?不要急于回答,再瀏覽一遍課文。
生:課文先寫了我和父親在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和父親去釣魚,釣到了一條很大的鱸魚,但是父親讓我把魚放了,我很難受,最后寫了我得到的啟示。
師:課文讀得不錯,把主要內容說出來了。
生:我還可以用幾個詞來概括:課文先寫了我和父親去釣魚,再寫了父親讓我放魚,最后寫我得到的啟示。
師:你的概括能力真強。
(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獨立識字的能力和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能力,通過這一環節,幫助學生理清課文。)
師:課文內容了解了。預習的時候,你遇到了什么問題?
生:課文的題目是釣魚的啟示,他得到了什么啟示?
師;你會從課題入手去想問題。
生:父親為什么讓我把魚放了?
師:是啊,為什么要放了呢?
生:父親盯著魚看了好一會,為什么看了好一會兒?
師:你會從細節入手,讀書真仔細。
生:課文寫釣魚,怎么后面又寫了“我”成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設計師,這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課文中“我卻不止一次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個“魚”指的是什么?
師:同學們提了很多問題,說明在讀書的時候,思考了。要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同學們再去讀書,從書中尋找答案。
(“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生讀書后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學生提出問題后,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去發現,加細致地讀書,更深入地思考。)
三、細讀課文,探究問題
師:三十四年前月光如水的夜晚,我釣到了一條大魚,這是一條什么樣的魚呢?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中的句子。
生:我釣到了一條漂亮的大鱸魚。
生:我釣到了一條從沒有見過的大魚。
生: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釣上來了。
師:說得精彩極了,把你的理解讀出來。
生讀句子:“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師:你在讀這句話的時候,體會到作者的心情了嗎?
生:高興。
生:得意。
生:大喜過望。
生:喜出望外。
生:欣喜。
生:驚奇。
師:同學們能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心情,可見語言能力較強。把你體會到的心情讀出來。生讀這句話。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引導學生讀這句話,體會我得意的心情,更能表現出大鱸魚的誘人。為下文“我”放魚時的不舍做好了鋪墊。)
師:我正得意地欣賞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的時候,父親卻讓把它放了,我會有怎樣的表現呢?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的4~9自然段,標畫出描寫我心情的詞語,體會我心情的變化。
生:急切、難受、傷心、依依不舍、沮喪。
(讀書有自己的理解,既能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我”的心情,又進行了詞語的訓練。)
師:我心情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我和父親的對話中,請同學們練習一下父子的對話,體會 “我”的心情。
(從具體語句中體會“我”心情的變化,表現我對大鱸魚的不舍。)
生:自由讀,展示讀,男女生讀。
師:當我看到四周沒有人的時候,我把乞求的目光再次投向了父親,想一想,我會對父親怎樣說?
(利用課文的空白,進行補白,體會人物的心理,反襯在無人看到的情況下,實踐道德的艱難。)
生:爸爸,求求你,把這條鱸魚留下吧。
師:孩子,還不到鱸魚捕撈開放的時間啊,不能留下。
生:我們什么時候釣到的,又沒有人看見,還是留下吧。
師:天知地知,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師:父親這樣做,對嗎?
生:對,因為還不到捕撈鱸魚的時間。
生:因為他父親想教育孩子按規定做事。
師:父親不喜歡嗎?
生:父親也很喜歡。
師:你從哪里看出父親也很喜歡這條鱸魚?
生:從“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這條漂亮的大鱸魚”和“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知道的。
師:剛才有位同學問“父親為什么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明白了吧?
師:我盡管依依不舍,但是還是把這條鱸魚放回了湖里,同學們,這時他舍棄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呢?
生:舍棄了鱸魚,得到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師:你會聯系下文來說,什么是道德實踐呢?
生:就是去做。
師:說得很好,就是按照正確的去做。
(引導學生從父親的角度去看問題,父親也很喜歡那條鱸魚,也在進行著道德的抉擇,從而更加深了學生對道德實踐的認識。)
師:轉眼間三十四年過去了,我已經成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設計師,但不止一次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他會遇到哪些誘惑呢?
生:金錢。
師:對,這里的魚可以指金錢。
生:職位、小便宜。
師:說得不錯,能聯系他的職業來說說嗎?
生:比如說,他在給別人搞設計的時候,兩個公司競爭,一個公司給他很多錢,讓他給自己的公司設計的好,而故意給另一個公司設計的不好。
師:這時,他會怎么做呢?
生:他不會要那個人的錢。
師:他會想起父親的話。剛才有個同學說“釣魚這件事和他成為著名建筑設計師有什么關系?”現在想一想,有沒有關系?
生:哦,我知道了,因為父親的教育,才使他嚴格按正確的去做,才最后成為了一名著名建筑設計師。
師:是啊,當他一次次面臨道德選擇的時候,就會想起父親的話。我們來讀一讀父親的話。
生:讀。
師:你是怎樣理解的?
生:道德是個很簡單的問題,放了大鱸魚就是對的,不放,就不對,但是真正讓他放的時候,他卻不舍得了。
生:有一次,老師多給了我分數,我一看很高興,終于比同桌高了,但是當我仔細再看的時候,發現有一個錯誤,老師沒有扣分,我就想若是給老師看了,我的分數就比同位少了,可是不給老師看,就不誠實了,我很矛盾。但是,我想起了老師平時教育我的話,就給老師看了。
生:我有一次,借了同學的橡皮,我看到他的橡皮很好,就自己留下了,不想還給他了。
師:你知道應該怎么做嗎?
生:知道。
師:盡管知道,但是看到那么漂亮的橡皮,還是不想還給同學。
生:也就是說的時候很簡單,做的時候就不舍得了,就很難了。
生……
(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父親的話理解得較好。教師應該做一個小結,突出舍棄個人利益的困難,突出主題。)
師:同學們談得很好,看來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不僅給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也給同學們以深刻的影響。讓我們端起書來,再次回到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你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
生:配樂朗讀課文。
(創設的情景非常好,學生在月夜背景的襯托下,傾聽著舒緩的音樂,仿佛在慢慢向人們講述自己的故事。)
師:同學們讀得很美,我都被陶醉了。今天同學們提得問題我們讀懂了,但是在生活中,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希望今天的學習能給同學們以幫助。
釣魚的啟示課堂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釣魚的啟示》是人教版第九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講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親去釣魚,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鱸魚,此時離鱸魚捕撈開放時間僅差兩個小時,父親竟讓“我”把鱸魚放回湖里。這件事情讓終身受益。這是一篇適合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好教材。
二、說學情
五年級學生已經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一些學習方法,初步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釣魚的啟示》情節性強,語言質樸,含義深刻,學生愛讀,但不一定讀得懂。教學中,首先要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可以憑借關鍵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然后帶領學生走出文本,聯系生活實際,談談怎樣處理利益和道德的關系。
三、說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把握和學情的分析,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學習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了解課文內容。
2、感情朗讀課文,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并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過程。
3、理解父親沒有商量的余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里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受到嚴格教育的重要。并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自覺抵制各種“魚”誘惑,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心理變化。感悟文章中做人的深刻的道理
教學難點:精讀重點語句和段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五、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的重點是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采用以下的教法:
1、情景教學法:教師通過導入并恰當的運用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很快入境動情。
2、朗讀感悟法: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
的閱讀實踐。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情感。教師運用語言渲染,引導想象,鼓勵學生多讀多想,讀思結合,以此引導學生理解文中的重點語句及其段落。
六、說學法
在學法上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自悟,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以此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促進學生的發展。
七、說教學過程
《釣魚的啟示》一課,應以培養學生發現美為主,以學生發展為本,活用教材,突破教材。通過課件的適當穿插,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主動。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一談我的教學設想:
(一)、情景導入發現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幻燈片播放月夜圖,伴著優美的樂曲,學生欣賞皎潔、清柔似水的月夜圖畫。讓畫面定格在一幅和課文內容吻合的幻燈片上。“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中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樣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你能找出課文中描寫這種情景的句子嗎?這么美的月色,誰能將這種美妙讀出來?”學生迅速找出了文中描寫月夜的句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讀起來。給學生個性化朗讀創設了一個展示平臺。同樣
一個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朗讀起來也就不一樣。學生把意境美和文字美,通過自己的感情朗讀充分展示出來了。同時也把學生帶入月夜的故事里去了
(二)以讀為本感受美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在這樣美好的夜晚,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讓學生初讀感知課文內容,學會生字新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對故事有了初步的理解。
2、品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幻燈片出示閱讀提示:
(1)默讀課文1—3自然段(釣魚部分),邊讀邊想:“我”釣到大鱸魚的時候,“我”和“父親”是什么樣的心情?
(2)、自由朗讀課文4——9自然段(放魚部分),“我”釣到一條大鱸魚時,父親和“我”都很得意,而面對到手的這條大鱸魚,我們面臨著一個什么難題?面對這個難題,我和父親的態度分別是怎樣的?找出相關的語句,同桌交流。
(3)、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人物不同的心理和態度。(教師也扮演角色參與其中。)
爸爸:“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語氣堅決肯定)孩子:“爸爸!為什么?”(急切)
爸爸:“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平靜)
孩子:“可是不會釣到這么大的魚了。”(大聲爭辯委屈)
通過以上朗讀,從“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中的“得”字感受父親態度的堅決,從父親的一聲“孩子”去感受父親對“我”的溫柔和深情,體會其矛盾的心理和實踐道德的決心。)
3、瀏覽課文第3——9自然段,小組討論,歸納出“釣魚—放魚”時“我”的心里變化過程:驚喜——驚訝——委屈——無可奈何
(得意)(急切)(難受)(依依不舍)(設計意圖:把讀書的時間交給學生,把讀書的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品味,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合作探究的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4、品析重點句(10——11自然段啟示部分)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里的“魚”是指什么?作者最后對父親的行為會懷著怎樣的感情?
(學生討論理解“誘惑人的魚”的特殊的含義:榮譽、權利、金錢、地位等吸引人的、讓人追逐的利益。體會到父親的管教讓“我”有了抵制誘惑的能力,作者對父親會心存感激。)
(三)、理解感悟升華美
當學生還沉浸在感悟父親的行為美,感悟自覺遵守道德規范美的時候,我啟發學生:“在生活中,你們很可能遇到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你會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呢?”我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開去,在個人利益和道德之間,我們應該毫不猶豫的選擇
道德。這樣,將教書與育人,讀書與做人,讀文與明理,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讀進去再走出來,啟迪學生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學會做人。
最后出示孟德斯鳩的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么。”此時,文字靜靜地定格在屏幕之上,字大而鮮明。教室里是那么的靜,老師和學生一起注視著,默念著這句話。我相信道德美的豐碑會在孩子們的心中筑起。
八、說板書
釣魚的啟示釣魚得意興奮
放魚著急委屈無可奈何依依不舍(實踐道德難)
啟示感激(理解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放棄“魚”的誘惑,實踐道德)
釣魚的啟示課堂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釣魚的啟示》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
它是一篇論理型的文章,主要寫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親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鱸魚,此時離捕撈鱸魚開放時間僅差兩個小時,父親竟讓“我”把鱸魚放回湖里,使“我”從中獲得終生啟示。本文分為釣魚、放魚、啟示三部分。
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致、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細膩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 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并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3、從釣魚的啟示中受到教育,懂得每個人都應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由于本課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比較多,所以我將教學重點確定為:理解父親為什么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里的原因。
教學難點確定為:抓住重點句,體會詹姆斯釣到鱸魚和放魚的心情變化,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啟示。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針對本文的特點,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講授法,朗讀感悟法。講授法可以讓教師系統地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朗讀感悟法,教師應運用語言渲染,引導想象,鼓勵學生多讀多想,讀思結合,以此來引導學生理解文中重點語句。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新課程理念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采用
1、目標導學法
讓學生在上課之初就充分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學有方向,有的放矢
2、情境激學法
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3、討論—比較法
針對學生情況及本課的重點、難點,采用問題比較法、談話法、討論法相結合。開設一堂科學探究課,引導學生在讀中自悟,在突破難點,形成重點的同時,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以此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合作精神,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導入新課,我設計的導語是:同學們,今天我們將要學習新課,我們來看一下課文題目。讀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啟示”是什么意思? 課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啟示? 為什么釣魚會
使我從中受到啟示? 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大家提出的問題閱讀課文,解決疑問。 此導語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環節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首先,教師請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魚鉤、小心翼翼、誘惑、告誡、實踐”等詞語)。
這為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來,教師請數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或者是聽范讀),教師請其他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重點是找出作者在釣魚的過程中心情發生變化的詞語,理清文章脈絡,教師根據學生板書文章脈絡。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環節3研讀賞析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教師請學生先默讀再分組討論。在教學過程中,用一個能統領全文的大問題來引導學生學文,即:為什么“我”不愿意把鱸魚放回湖里,而父親卻堅持要“我”這么做。我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示?
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環節4拓展延伸
在這一環節里,讓學生轉換角色思考,并分小組討論:如果你是作者,你會把魚放了嗎?為什么?
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才容易與詹姆斯的心理產生共鳴,受到啟示。
環節5課后作業
我想讓學生寫一篇小作文,主要把他們經歷過的一件事情所帶來的啟示寫下來。有利于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
四、說板書設計
我設計的板書如下:
釣魚的啟示
釣魚:得意、高興
放魚:急切、著急→委屈、乞求→依依不舍、傷心
啟示:嚴格教育
道德實踐
勇氣和力量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釣魚的啟示課堂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及教學目標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七冊第29課《釣魚的啟示》。這是今年的新增篇目。這篇精讀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著了一條大鱸魚,“父親”卻讓“我”把鱸魚放回湖里,使“我”從中獲得終生的啟示一事,從而說明一個人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記敘的,釣魚過程中有大量細致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啟示部分的句子比較難懂又包含著深刻的做人道理。課文蘊藏的、倡導的道德品質都是現代社會所呼喚、現代人所必須具備的,如規則意識、如誠實守紀、如不為名利所惑等等。
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理解課文內容,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朗讀等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從小進行道德實踐對人一生成長的重要作用。教學重點確定為:讀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學難點為:理解“父親”告誡“我”的一段話。
二、說教法及教學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既是對話就不能訓話,就不是教師一相情愿地在說教在傳授,而是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從而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地去朗讀、去感悟、去探究、去積累、去運用,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心靈共鳴,讓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基于以上認識,我采用以下方法來展開課堂教學。
1、組織教學。
因為是抽簽借班上課,第一次見學生。我先話家常式地讓學生猜“老師喜歡什么樣的學生”,從而讓學生明白“要敢問敢答,不怕問錯答錯”,消除學生的顧忌和緊張,拉近師生心靈的距離,以營造一種輕松、和諧、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
2、導入。
采用師生互背“名言”形式,既讓學生明白語言積累的重要,又在學生取得成功體驗得到激勵性評價,情緒高漲之時出示投影,贈送給學生一段“名言”,也就是文章的難句、中心句。然后讓學生聚焦中心句并針對中心句質疑問難,從而激發出學生帶著自己不懂的問題去學習新課文,去主動探究答案的熱情。
3、新授——研讀課文。
①聽讀課文錄音,以達到整體感知課文大意的目的。
②讀是語文教學永遠不變的一劑良方。讀中理解,讀中生情,讀中感悟,讀中也在積累內化語言。因此,我將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反復地、多形式地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讀中感受夜晚的美景,體驗“我”和“父親”的心情的變化,走進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領悟“父親”告誡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③“釣魚”部分采用記者采訪的形式,創設情景,讓學生角色置換,把自己當成文中人物去感悟去想象,從而達到理解語言文字和訓練口頭表達的雙重目的。“啟示”部分,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從正反兩面幫助學生領悟含義,突破難點。
4、總結。
全文學完后,以自寫“名言”的形式交流讀書感受,鼓勵學生多角度的思維并充分地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從而既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體驗,又進行了書面表達的訓練。
5、作業。
作業布置一為與自己的父親討論,交流自己對本文的閱讀感受,既復習鞏固了課文,也是學生對本課學習的反饋;二為推薦閱讀篇目《中彩那天》(文旨類同),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中學語文用語文,養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
我的說課內容結束,謝謝大家。
釣魚的啟示課堂說課稿 篇5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釣魚的啟示》,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簡要闡述我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時間控制3分鐘內)
《釣魚的啟示》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主要講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親去釣魚,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鱸魚,此時離捕撈鱸魚開放僅差兩小時,父親竟讓“我”把鱸魚放回湖里,使我從中獲得終生啟示----那就是: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釣魚過程中有大量細致入微的心理描寫,啟示部分的句子比較難懂又包含著深刻的做人道理。
根據新課標的階段目標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通過自學,學生能正確無誤地認讀20個生字,會寫其中的14個字,掌握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生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按事情發展順序閱讀。
3、通過朗讀、默讀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初步領會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從而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本課的的教學重點是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理解父親為什么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里的原因。
教學難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得到的啟示,理解“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么?
二、說教法和學法(時間控制1分鐘內)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四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采用情境設置法、以讀代講法、點撥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于學習,勤于思考。
那么在學法上,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于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學習,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學堂。
三、說教學過程(時間控制5分鐘內)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用五個環節來設計本課的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基于這點,開課之初,我首先(提問: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預設學生提問:為什么釣魚會使人從中受到啟示?會得到什么樣的啟示呢?),隨后揭示課題,順勢進入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導入新課后我(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什么事?指名分段讀課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對個別學生不能準確理解的詞進行指導)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掃清了閱讀的障礙,理清了課文寫作思路,對于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為接下來的品詞析句做好了鋪墊。
第三環節:研讀賞析,體驗情感。
葉圣陶說: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能讀書。鑒于此,在這個環節中,我(1、提示閱讀:請用心讀1—3自然段,一邊思考:“我”釣到魚時的心情?父親的心情?(要求學生劃出相關的語句。)
2、在“我”釣到魚時,父親和“我”都很得意,卻沒得意多久就面臨著一個難題?(學生再讀課文,討論面臨什么問題?)
3、面對這個難題,父親的態度是怎樣的?父親的心情怎樣?從那些地方看出來?(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其矛盾的心理和實踐道德的決心。)
4、組織交流:對于父親的決定,“我”是一種什么態度呢?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學生梳理“我”的心理變化過程);從中看出父親是個怎樣的人?(學生總結“我”不愿意放鱸魚的原因。感受父親對“我”的教育和愛。)
(設計意圖:把讀書的時間交給學生,把讀書的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品味,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的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5、啟發思考:“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里的“魚”指什么?作者最后對父親懷著怎樣的感情?(學生討論理解“誘惑人的魚”的含義:是指榮譽、權利、名利等事物。體會到父親的管教讓“我”有了抵制誘惑的能力,對父親心存感激。)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加深了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四環節:總結評價,拓展延伸。在對課文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后,開展拓展活動:(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誘惑,這時你會怎么做?(學生思考問題,交流自己的看法,明確在具體事件中所體現出的道德的“是”與“非”。)以此培養學生的語感,豐富語言實踐。
第五環節:安排作業,復習強化。為了復習、強化學生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兩)道課后作業:
1、摘抄精彩的詞句。
2、和周邊的人交流,了解他們是怎樣抵制誘惑的。
四、說板書設計(時間控制1分鐘內)
以上是我教學過程的安排,下面說說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釣魚的啟示
釣魚得意
急切
放魚乞求、委屈、難受
無奈、依依不舍
獲得啟示感激
這個板書,清晰直觀,能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把握這節課的主要內容。
釣魚的啟示課堂說課稿 篇6
一、 說教材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敘事的文章,全文共11個自然段。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我”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鱸魚,父親卻讓“我”把鱸魚放回水里,使“我”懂得“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這樣的啟示,這一啟示讓我受益終生。很明顯,這是一篇適合對學生進行社會道德品質教育的好教材。
二、 說教學目標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閱讀能力也日漸提高,能初步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也初步養成與他人進行交流閱讀感受的習慣。基于對教材的把握和學情的分析,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考度,制定了一下三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并積累捕撈、操縱、沮喪、誘惑、皎潔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理解父親要“我”把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感悟從釣魚中獲得的啟示。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感悟文章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精讀重點語句和段落,體會從釣魚中獲得的啟示。
三、 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的重
點是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情景教學法:教師通過導入創設情境,通過朗讀感受情境,讓學生入境動情。
朗讀感悟法: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應當運用語言渲染,引導想象,鼓勵學生多讀多想,讀思結合,以此來引導學生理解文中的重點語句及其段落。
在學法上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自悟,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以此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 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具體說說我對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以及設計理念。
1、 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所謂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所以,在上課前,我會這樣提問:同學,你們釣過魚嗎?如果你們釣到了一條大魚,你們又會怎么做呢?今天,老師帶你們認識一位小男孩,在他11歲的時候,釣到了一條大魚,但是卻又把魚放回了湖中,而且還從中得到一個受益終生的啟示,你們知道是什么嗎?現在老師就和同學一起去認識認識這位小男孩,學習學習這釣魚的啟示。出示板書:釣魚的啟示
用這這樣子的方式引出課題,能激發學生旺盛的求知欲,接著再引導學生在課文中尋找答案。
2、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上面創設情境中,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已經對本課產生了一定的興趣,所以我很自然的安排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默讀課文,并且有兩個目標:本課的生字詞,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五年級的字詞教學并非可以懸空,教師在課堂中也應該有所體現。我采用的是讀——講——讀——默的方式,先指明學生讀,再讓個別同學講一講難寫的或者難度的字,再全班讀一讀,然后把難寫的字在邊上寫一寫,默一默,或者在書本上圈出來。對于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這樣的問題,相信對于五年級的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中,大部分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話講出來。
3、 細讀課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在第三部分,更多的是品讀課文,但是如何切入也是一個難題。我想,讓學生找出釣魚的啟示并不難,但是要讓學生理解釣魚的啟示卻是有一點難度的。所以,我再次讓學生瀏覽課文,找出釣魚的啟示:“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得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讀了這句話后,請學生質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呀。
道德、是、非、難這些和釣魚有什么關系呢?我請學生認真朗讀課文三到九自然段,找出文中我心情變化的句子。不難發現,“我的心情首先是得意,接著是急切,然后是難過和委屈,最后是不舍。
在這里我緊緊抓住兩個點進行研讀。第一個是我“得意“的句子,也就是第三自然中描寫魚非常大非常漂亮的句子。我要求學生反復的,有感情的朗讀這些句子,讓學生感同深受,明白我為什么會這么不舍這條魚。挖掘文本語言的訓練點,增強語感,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達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第二個點是“不容爭辯”。我會分二個步驟豐富這個詞語。第一,緊緊抓住“盯”這個詞,理解父親在不容爭辯態度產生前的心理變化,讓學生明白父親也是經過一番掙扎才決定放走這條魚的。二是讓學生懂得,面對父親要我放走這條魚時,我的心情的變化過程,從得意,急切,再到難受委屈,最后到不舍。
這部分有大量細微的心理描寫,讓學生反復朗讀,以讀促悟,體會道德實踐中的難。
4、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就在于讓每個兒童看到人的心靈美,珍惜愛護這種美,用自己的行為使這種美達到應有的高度。所以,我會適時引導學生:同學們,在生活中,你也會遇到形形色色的誘惑,你也會遇到像文中所說的大鱸魚,這個時候,你又是怎么做的呢。我相機出示各種情景,如在商場里營業員多找了你錢,在路上你檢到喜歡的玩具,老師多給了你分數,遇到這些情況時,你是怎么做的。
學生在經過激烈的討論交流后,從而明白要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有社會道德人,此時,課文的重難點就得以突破了。聯系學生的實際,這樣就能將教書與育人,讀書與做人,讀文與明理,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起來,讓學生讀進去再走出來,啟迪學生的人生。我趁勢進行總結:同學們,正確面對每一件小事吧,拒絕誘惑,面對道德抉擇時做出正確的選擇,做個有道德的人,這樣你的人生必將走向成功。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釣魚的啟示課堂說課稿】相關文章:
《釣魚的啟示》說課稿11-26
釣魚的啟示說課稿01-09
釣魚的啟示說課稿04-16
《釣魚的啟示》的說課稿04-16
《釣魚啟示》說課稿08-18
《釣魚的啟示》說課稿07-08
《釣魚啟示》說課稿10-16
釣魚的啟示說課稿08-02
《釣魚的啟示》說課稿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