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畫家》說課稿(通用7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雪地里的小畫家》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雪地里的小畫家》說課稿 篇1
我執教的是第一課時,本課時要達到三個學習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2個,認識兩個偏旁“蟲、目”。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的爪(蹄)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其中識字寫字,朗讀課文是重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四種動物爪(蹄)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是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整節課我圍繞初讀感知、識字寫字、精讀感悟、拓展延伸幾個環節展開教學。接下來我從四方面介紹我的教學設計。
一、創計情境,引導學生開課讀文,初讀感知
上課后談話,很快引出第一句話,借助圖畫,加上生動的語言描述,把學生帶進情境,接著把小雞、小鴨、小狗、和小馬4個動物圖貼到圖畫上,圖文結合,較自然地領著孩子通讀課文,對全文有了整體感知。
二、形式多樣、扎實有效地識字、寫字
《課程標準》關于低年級閱讀教學首先提出:“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識字寫字的第一條要求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教材提倡多認少寫,我放手讓學生自主識字,同時結合教學兩個偏旁,對“睡、蛙”進行點撥指導,這樣教師的指導就更有針對性,對于寫字我重在引導學生會觀察、比較并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鞏固識字的最好方法是重復。因此,我力求讓生字多與學生見面。采用了圈畫生字、拼讀生字、開火車讀字、游戲“看誰反應快”,“雪花飄飄”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盡快識記生字的字音和字形。
三、引導學生讀中感悟
華東師大的楊再隋教授說:“老師講的再多,難道還比課文本身更生動,更形象嗎?……不如老老實實地指導把課文讀好,讀美,在讀中去感悟,在讀中去欣賞,去接受潛移默化的教育。”
一年級兒童善于模仿,因此我放棄朗讀技巧的指導,我采用老師范讀,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采用“生活經驗的遷移”指導朗讀第一句。在讀部分句子時讓他們邊讀邊表演簡單動作,激發學生充分表達內心的情感。采用“你問我答”、“對山歌”等多種形式的變式訓練,讓朗讀更具有趣味性和實效性。
我把掛圖中的動物和相應的腳印制作成活動的卡片,主學生動手貼一貼,這樣改造掛圖,變靜為動,拉近了圖與文的距離。在學生動一動,讀一讀的活動中輕松理解內容。
四、拓展延伸,大膽嘗試
在課末,我和學生模仿《雪地里的小畫家》集體創作一首同題詩: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小鳥畫竹葉,小貓畫梅花,小鵝畫楓葉,小牛畫月牙……
我想課文不過是個例子,我們應該用好教材,讓學生在和諧、寬松的氛圍里學得大膽,學得主動,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雪地里的小畫家》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17課《雪地里的小畫家》,它是一首融兒童情趣與科普知識為一體的兒歌。作者設置下雪的環境,采用擬人的手法,運用形象的比喻,介紹幾種動物腳的不同形狀及青蛙冬眠的知識。全文共六句話,語言生動活潑,極富童趣,非常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良好素材。
根據新課標要求、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這四種動物腳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閱讀、表達、觀察、思維、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語文重在“讀中感悟”,所以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在讀中了解四種動物腳的不同形狀及青蛙冬眠是本課的重點。
2、由于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少,觀察能力較差,因此了解四種動物腳的不同形狀與竹葉、梅花等實物之間的聯系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由于一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優勢,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充分發揮“班班通”設施及教育資源的作用,采用情景教學法、誦讀體驗法,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地學習氛圍,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運用質疑,自主合作探究,讀中感悟,觀察對比,知識的遷移等學習方法,培養學生閱讀、表達、觀察、思維、想象等多種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低年級閱讀教學應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主。”因此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設置情境,導入課題
1、游戲導入:在黑板上做手印板畫游戲,教師小結引出課題并板書。(以游戲的方式導入課題既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學習感悟課文作了鋪墊。)
2、學生讀課題,說說:讀了課題,你們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因為課題是文章的眼睛,所以我從一年級就培養學生從課題質疑入手,抓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品析課文,指導朗讀
1、低年級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比較差,指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比較困難。所以我采用符合低年級兒童心理特征的方法進行指導。播放課件,創設情景,以故事的形式把學生引進文本,讓學生自然流露出高興、激動的心情,跟隨雪地里的小朋友一起喊:“下雪啦,下雪啦!”并引導學生從“啦”字和感嘆號體會作者高興的心情。本課要認的生字都讓學生借助拼音隨課文自主識字。(師讀、齊讀、男、女生讀)。
2、利用孩子好奇的心理特點,設置懸念,播放課件,(聽叫聲,猜動物),引出小畫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指導學生高興地朗讀第2句話,并引導學生理解“一群”的意思。
3、由于一年級學生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生活經驗又少,我就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引導學生觀察動物的腳印,并與實物進行對比,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能直觀地發現四種動物腳的形狀各不相同,而且知道動物的腳印與實物非常相似,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教學目標。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求異思維,我還補充問:他們的腳印還像什么?(小組討論交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及發散思維能力)再引導學生用贊賞、夸獎的語氣讀第3句話(師生合作讀,指名讀,齊讀)。
4、課中輕松活動(聽歌曲,律動)(因為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
5、同學們平時畫畫要用什么工具?而小畫家呢?學生通過對比就能讀出輕松、得意的語氣。為了進一步鞏固重點,我還補充問:他們都是用腳畫畫,可畫的畫為什么不一樣呢?(表演讀、指名讀第4句)
6、過渡語導入第5句話,引導學生從“為什么”和問號體會奇怪的、疑問的語氣。(這堂課兩處這樣安排都是為了指導學生抓關鍵詞和標點培養語感,同時指導了學生正確使用標點。)
7、聯系生活,引導學生輕且慢地讀第6句話。合作讀,表演讀5、6句。(滲透青蛙冬眠的知識)
(三)、復習鞏固,拓展延伸
1、做找腳印的游戲,即補充了板書,又完成了課后的練習。
2、為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我還設計了拓展延伸練習:雪地里還會有哪些小畫家?他們會畫什么呢?還有誰也沒參加?(學生分小組討論,仿照課文編兒歌,同學們可選一項或幾項來說,做到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學生在學習第3句話時已經進行了知識遷移的練習,因此學生能編得比較豐富有趣。這一環節既加深了學生對兒歌的理解,又將學習延伸到文本以外,把學生引發到大自然中去認識更多的事物。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自編動作讀全文。
(四)、教師小節,布置作業
1、查找資料:還有哪些動物會冬眠?(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背誦課文
附:板書設計:
17、雪地里的小畫家
小雞小狗小鴨小馬
(青蛙冬眠)
(板書設計新穎、美觀,重點突出,有利于學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四、自我評價
這篇課文精悍短小,為了適合低年級的認知特點,我利用“班班通”設施和教育資源把整篇課文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直觀地展示給學生,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閱讀為主線”的原則,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情境,以故事的形式貫穿教學,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力求達到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情感熏陶及能力訓練的有機結合。
《雪地里的小畫家》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雪地里的小畫家》是一首融兒童情趣與科普知識為一體的`兒歌,富有童趣。作者設置下雪的環境,采用擬人的手法,運用形象的比喻,根據幾種小動物踩在雪地上的腳印來介紹它們腳印的形狀特征:又用設問的形式,指出青蛙沒有參加“繪畫”的原因,介紹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識。教師可根據兒童的特點,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學習始終處于興趣盎然的最佳狀態,引導學生感知生活,觀察事物,在愉悅的氣氛中完成教國學任務。
二、說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11個生字,會寫“兒、用、魚”3個字。認識2個偏旁“蟲、目”;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這四種動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三、說過程:
(一)看看:
1、創設情境,感知“小畫家”是誰。
老師(戴頭飾)扮演冬爺爺說:我是冬爺爺,秋去冬來,我來到大地,大地將會有什么變化呢?(啟發學生結合課文插圖回答),是呀,大地象鋪上了白地毯,今天我還邀來了一批動物王國的朋友,你們瞧它們是誰。這時四位戴小雞、小狗、小鴨、小馬頭飾的同學上臺自我介紹“我是……。”老師指著他們說:它們可是了不起的畫家,為什么這樣說呢?你們讀了課文就知道了。
2、借助課件,感悟“小畫家”作畫。
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竹葉、梅花、楓葉、月牙”這些自然物學生雖然熟知,但與動物腳印之間的聯系似乎還有一段思維的距離。為了縮短這段距離,將學生帶入思維。最近發展區,可適時播放課件:白雪紛紛揚揚落下,伴隨著美妙的輕音樂,小雞、小狗、小鴨、小馬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腳印”氣學生看后再讀文。啟發學生,提問:你們讀懂了什么?這時學生對第二、三句話的理解將豁然感悟。
(二)讀讀:
朗讀在低年級更顯重要,為此我設計以下不同形式的讀——
1、嘗試性的朗讀。
要求讀正確、流利,自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提示注意第一旬的感嘆號,要讀出喜悅的心情,第三句要讀出抑揚頓挫的感覺。
2、老師用問題提示引讀。
下雪了,下雪了,雪地來了誰?學生讀: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它們是誰,怎么畫畫?學生讀:“小雞畫竹葉。……幾步就成一幅畫。”誰沒有來參加?為什么?學生讀:青蛙為什么沒參加?他在洞里睡著啦。
3、分角色讀。
女同學讀一、二、五、六句,男同學讀三、四句。
4、全班練習有感情朗讀。
(三)畫畫:
動手畫,感知“小畫家”作品。兒童好奇、好勝、好動,動手操作是最受兒童歡迎的教學形式,為此,在學生領悟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畫下“小畫家”的作品:小雞( )、小狗( )、小鴨( )、小馬( )。有畫畫技巧的同學必將興致勃勃,他們將對課文的理解通過畫的形式表達出來。不會畫的同學讓他們完;成課后作業,連一連、讀一讀,這樣通過不同的形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通過畫或連線重!溫了課文內容。
(四)想想:
為了引發學生將思維的觸角引向新的領域,在課的總結階段,啟發學生思考:
(1)雪會來哪些新的“小畫家”,它們會畫出怎樣的作品?
(2)還有哪些動物沒參加?為什么?
總之,這樣的教學設計,符合低年級好奇好動的年齡特點,有利于激發童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雪地里的小畫家》說課稿 篇4
大家都知道《雪地里的小畫家》是一篇老課文,已經不知被多少位教師傳講過多少遍了。我再說它似乎沒有什么新意。但我認為雖然教材改版了多少次,但它依然存在,這就證明這是一篇極為優秀的課文。如何把老課文講出新意境,讓它在新課程理念下發揮更大的作用,把40分鐘的語文課堂上得活而實,并不失語文課本的本色,是我這堂課所追求的目標!
教材簡析:
《雪地里的小畫家》是長春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課文,是一首融兒童情趣與科普知識為一體的兒童詩,讀起來瑯瑯上口。作者采用擬人的手法,運用形象的比喻,根據幾種小動物踩在雪地上的腳印來介紹他們腳的形狀特征,以生動活潑的兒歌語言講述了一群小畫家在雪地上畫畫的事;后部分又用設問的形式,指出青蛙沒有參加畫畫的原因,介紹青蛙要冬眠的知識。全文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情感。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并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為閱讀教學起步階段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
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根據教材特點和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以一顆童心將自己的教學機智與情境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中朗讀,營造開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自主識記12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學會一個新筆畫“橫折彎鉤”。
2、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這四種動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體會下雪時小動物的快樂,感受冬天特有的情趣。
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初步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熱愛生活的情感。
重點:
1、自主識記12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學會一個新筆畫“橫折彎鉤”。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了解四種動物爪(蹄)的不同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
教法:情境教學、朗讀感悟
學法:自主、合作、探究
設計過程及意圖:
一、創設情境,引言激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作為課堂教學中重要環節的引言部分,不僅要向學生揭示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要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上課初,我力爭把學生帶入童話般的白雪世界后導入新課。出示飄著雪花的雪中森林王國,先讓學生說說在這樣美麗的雪地里,你最想干什么?由此引來許多小動物,告訴學生它們幾個可不是普通的小動物,而是了不起的小畫家,激起學生探究的愿望。
二、層層遞進,引導初讀、識字。
通過多種形式的識字,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使學生掌握字音,記住字形。教學過程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生的創造力,體現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相互啟發、相互促進。注意識字與生活的聯系。這樣不僅使學生記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義,增長了知識。
三、動情朗讀,文里尋趣。
朗讀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加強朗讀訓練,應遵循“讀通,讀熟,讀懂,會讀”的教學思路,以讀代講,以讀促講,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情感,加深理解。
(一)初讀階段,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借助拼音自由地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做到不破詞,不丟字,不添字。
(二)細讀階段,突出重點,理解詞句。
1、利用下雪圖,引導學生讀好感嘆句。晶瑩、潔白的雪落在小動物的家門口,小動物們多么開心、高興,站在小動物的角度引導學生朗讀;我們看到這么美的雪從空中飄落下來,情不自禁地喊著——聯系生活,讓學生讀出高興、驚喜、興奮。
2、利用實物圖片,讓學生認識竹葉,楓葉,梅花和月牙的形狀,通過朗讀,引導學生讀懂重點句:“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我再讓學生上臺貼畫,玩找腳印游戲等形式解決本課難點。通過感情朗讀,使學生不僅了解小動物腳趾的不同形狀和腳印的美麗可愛,而且能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無限情趣。
3、利用角色轉換、引讀,體會小畫家們本領高強。自己讀讀句子,從哪看出小畫家很能干?“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品讀句子,理解重點詞;再利用引讀,加強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悟理,感受到小畫家真了不起。
四、發散思維,又增新趣
為了引發學生將思維的觸角引向新的領域,啟發學生思考:(1)雪地里還會來哪些“小畫家”,它們會畫什么?(2)還有哪些動物和青蛙一樣沒參加?為什么?
小孩子好奇、好勝,為此,在學生領悟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拓展思維,使他們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識,由課內走向課外。
《雪地里的小畫家》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小學語文第一冊第15課《雪地里的小畫家》。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及意義:
本文位于第一冊教材的第九單元,在這冊教材中起著總結與提高的作用。本文既是一篇課文,也是一首優美的兒歌。文字既排列整齊又錯落有致,氣韻生動充滿兒童情趣。是一冊教材中不可多見的美文,這篇課文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學生們喜聞樂見的韻文體裁形式,描寫了雪地里一群“小畫家”畫畫的事,全文共六句話,語言生動活潑,字里行間都流露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3、教學目的:
①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馬、小雞、小鴨、小狗四種動物腳趾的不同和青蛙冬眠的特性。
②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
③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4、教學重、難點:
知道誰是雪地里的小畫家,它們都畫了什么,青蛙為什么沒參加。
二、說教法: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上課后,先出示一幅“雪地背景圖”,加上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把學生帶進情境,接著把小雞、小鴨、小狗和小馬4個動物展示在背景圖上。
通過變文為圖,讓學生對課文有了更準確的理解。
2、出示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并根據低年級的特點,用圖示表示。看圖、劃句子、讀文、思考問題、朗讀背誦。
3、抓住圖與文的聯系,理解課文重點。
在講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重點,可利用反復看圖的方法。
4、采用符合低年級兒童心理特征的方法進行朗讀指導。
首先我采用“生活經驗的遷移”來指導朗讀第一句,在指導讀第三句時,我采用的是“體態語言暗示”的方法來進行抑揚頓挫的訓練。此外,我還采用了“教師情感的傳遞”這一方法,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指導朗讀最后一句時,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個性特征,讓他們邊讀邊表演簡單的舞蹈動作,激發學生充分表達內心的情感以達到感情朗讀的效果。
5、在課中做“對號入座”的游戲,促進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6、在教學中,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為了在語文學科中進行創造性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教學時,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小動物們還能在什么地方畫出圖畫呢?
7、生字復習打破傳統方式,不是把復習生字詞和講解課文割裂開來,而是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隨機地自然地指導他們復習鞏固。
8、板書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既是對課文的一種“再創造”,同時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學生,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審美情趣。
三、說學法:
采用“看圖——讀文——思考問題——劃句子——朗讀背誦”的學習方法,在扎實的朗讀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能力。
《雪地里的小畫家》說課稿 篇6
《雪地里的小畫家》這篇課文是一首優美的兒歌,文字既排列整齊又錯落有致,氣韻生動充滿兒童情趣,是第一冊教材中不多見的一篇美文。鄭琳露老師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新穎,思路清晰,充分體現了在新課程理念下自主,開放的語文教學的設計思路,重點突出,整節課學生都表現出極大的學習熱情。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評析這堂課的教學。
一、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首先,她運用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教學,課件展示了一幅美麗的雪景圖,讓人身臨其境。拉進了文本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課文的欲望。老師說:打開窗戶,你看到白茫茫的一片,整個大地蓋上了厚厚的白雪,這時你會說什么?“下雪啦,下雪啦!”學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來,那種興奮感,沖動感,就不言而喻。這樣學生自然進入了課文的情境之中,產生了自主學習課文的欲望。,朗讀也就水到渠成。良好的開端是一節課成功的一半,課堂的開始就讓學生進入愉快的學習情境,營造了自主學習的氛圍。課件的精彩運用,可以說是這節課一大亮點之一。
二、采取多種形式的讀,培養學生讀的興趣,讓學生在讀中感悟。
朗讀兒歌時,老師采用指讀、自由讀、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反復讀兒歌,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會,讀中積累語言和培養語感。當學生喜歡讀“下雪了!下雪了!”這兩句時,老師趁機點撥朗讀感嘆句,學生非常高興,聲情并茂地讀,表達他們對冬天的喜愛。總之,這樣的教學設計,符合低年級好奇好動的年齡特點,有利于激發童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注重對低年級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
這堂課鄭老師非常注重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重視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如:指導學生說說腳印像,因為像,所以說畫。在說的過程中,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加深了,語言能到了訓練,能力得到了提高。
鄭老師的親切教學,帶領著孩子們進入了一個充滿趣味的冬天,在美文、詞匯中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也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
幾點建議:
1、重視教師范讀,要讓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帶動學生,啟發學生,用教師的情感感染學生。
2、讓學生動筆畫出誰是小畫家,小畫家都畫了什么畫時,教師有些操之過急,應等學生反饋完后再出示答案。
3、教學語言再清晰些,再富有兒童情趣些。
《雪地里的小畫家》說課稿 篇7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雪地里的小畫家》,下面我以“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為主要設計理念,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安排和板書設計四方面為大家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雪地里的小畫家》是義務教育人教課標實驗版語文一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本課語言生動活潑,淺顯易懂,充滿兒童情趣。全文共六句話,用擬人的手法描寫了一群可愛的小動物在雪地上踩出的腳印就像是一幅幅美麗的畫,后半部分用設問的形式寫出了青蛙沒有參加繪畫的原因。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小動物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據此,我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
1、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本課3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3、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重點
根據低年級學習的側重點和語文重在讀,重在讀中悟情的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識字與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由于一年級的學生生活經驗少,觀察能力還較差,因此我把觀察了解四種動物踩在雪地里的腳印的形狀特征和了解青蛙冬眠的特點作為本課要解決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采用情境教學法引入課題、突破難點,用多種形式的讀,培養語感、強化體驗。同時將音樂、美術,科學等學科內容整合融入本課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了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
在學法指導方面我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讀一讀,說一說,唱一唱,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讓孩子們在自我獨特的體驗中享受語文學習的樂趣。
三、說教學流程
我將此部分設計為以下五個環節,讓學生在觀看中激活體驗,在誦讀中加強體驗,在拓展中深化體驗。
(一)、創設情境,激活體驗。(播放雪景,邊看邊說)
中央教科所所長朱小蔓教授指出:“語文反映生活,生活是處在情境中的,離開了情境,很難理解和運用知識。”我用課件展示下雪的情景,把孩子們帶進了粉裝玉砌的冰雪世界,然后引出課題,激起了他們學習課文的強烈興趣。在孩子們的期盼中,趕快進入了第二個環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播放朗讀)欣賞完精采的動畫朗讀,孩子們早已躍躍欲試,我讓他們借助拼音自讀課文,提出不懂的詞語,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文的內容。(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書)生字詞是低年級閱讀中的攔路虎,為了更好地閱讀,自主合作,認識生字的環節便必不可少。
(三)、自主合作,認識生字
在識字教學中我充分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學生字,接下來小組合作識字、請小老師帶讀,開火車讀生字卡,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之后,老師才出示教學課件,讓學生再次感知。
(四)、誦讀感悟,豐富體驗(此環節又分為五個小部分)
1、個性朗讀,體驗情感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我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選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試著說出為什么要這樣讀,在學生個性朗讀后我采用“生活經驗的遷移”、“體態語言暗示”等方法來指導朗讀,激發學生充分表達內心的情感以達到感情朗讀的效果。
2、課件展示,突破重點、難點
在閱讀過程中,孩子們對課文的第三句:“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理解起來有些困難,竹葉、梅花、楓葉、月牙,這些實際生活中的東西孩子們有的熟知,有的陌生,而且它們與動物腳印之間還有著一段思維的距離,因此我向學生展示了課件,讓課文的難點在學生自己的觀察中得到了輕松的突破。(根據學生觀察后的回答在黑板上板書)接下來利用課件上的畫面做連一連的小練習,用練習鞏固對重、難點的認識,同時也能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3、課間休息,輕松體驗。
學習到了這里,孩子們會感覺到疲勞,這時我便安排了一個課中休息環節,讓學生聽歌曲《雪地里的小畫家》,小嘴唱起來了,小手舞起來了,此環節讓學生消除了疲勞、又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加強了對課文的記憶,將課堂上濃濃的學習氣氛掀到了一個高潮。
4、故事講解,了解冬眠
課間休息之后,我用自編的小故事《小雞找青蛙》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故事中雞媽媽的話告訴孩子們什么是冬眠,了解到蛇、龜、熊、刺猬等動物都要冬眠的。
5、美讀成誦,強化體驗。
聽了,讀了、唱了,該是孩子們大展身手的的時候了。聽著美妙的音樂,配上美的動作、表情,美美地讀著兒歌,背誦兒歌,相信他們一定會感受到小動物們的可愛,生活的美好。課文的又一個重點得到了凸現,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也在孩子們的美讀成誦中得到了體現。
(五)、擴展活動,深化體驗。
1、我真棒!
小雞踩在雪地里的腳印像( )小狗踩在雪地里的腳印像( )
小鴨踩在雪地里的腳印像( )小馬踩在雪地里的腳印像( )
(這道題能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發展學生獨特的想象力)
2、爭當小詩人。
第二天,又有一些小畫家要來雪地上畫畫,它們是誰呢?會畫些什么呢?又會有誰沒參加?讓我們回家和爸爸、媽媽合作也來寫首《雪地里的小畫家》吧。(這道語文實踐題把學生的視野從課堂內延伸到課堂之外,同時培養學生從小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將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說板書
本課板書直觀形象,突出了重難點,既是對課文的一種“再創造”,同時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學生,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審美情趣和認知特點。
【《雪地里的小畫家》說課稿】相關文章:
雪地里的小畫家說課稿11-12
《雪地里的小畫家》說課稿12-08
雪地里的小畫家說課稿04-11
《雪地里的小畫家》的說課稿08-24
雪地里的小畫家說課稿08-05
《雪地里的小畫家》說課稿08-08
《雪地里的小畫家》說課稿范文12-06
《雪地里的小畫家》說課稿范文10-11
課文《雪地里的小畫家》說課稿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