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浙美版小學美術說課稿

時間:2022-05-23 12:11:38 說課稿 我要投稿

浙美版小學美術說課稿(通用12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浙美版小學美術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浙美版小學美術說課稿(通用12篇)

  浙美版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線描畫:線描畫是用線條的變化來描繪對象及其形體結構的繪畫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種繪畫方式,也是我國傳統繪畫的方式之一。線描畫的繪畫工具比較簡單,可以用勾線筆、鉛筆、油畫棒、鋼筆等,利用點、線、面來進行繪畫,既可以對物象進行細致入微地刻畫,也可以對物象進行簡單地藝術處理;既可以進行造型訓練,亦可作為藝術家表達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

  小學生在簡筆畫的訓練基礎上,再進行線描畫的練習,會使其繪畫的精細方面和手眼協調方面有很大發展,不僅提高小學生的繪畫能力,同時能提高小學生專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發小學生的繪畫興趣。

  小學生在欣賞、發現、感受線條美的同時,大膽進行創作,不僅能將小學生零碎的經驗加以提煉,而且與《綱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時開展線描畫教學,能引導小學生通過"觀察-想象-發現-表現-創造"一系列活動,有意識地鍛煉和培養小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促進個性的發展。針對本學期美術特色活動的要求,我設計了此次活動。

  二、說目標

  1、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和黑白對比來裝飾魚。

  2、鼓勵小學生按自己的想象大膽創作,發展小學生的初步的創新能力。

  3、向小學生進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教育。

  活動重點: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和黑白對比來裝飾魚。

  活動難點:鼓勵小學生大膽想象和創作。

  三、說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海底世界》

  2、畫好的線描畫作品、其他小朋友畫的線描畫魚

  3、白紙,黑色水彩筆

  四、說教學方法:

  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據《綱要》的精神和本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1、多媒體教學法。借助多媒體手段進行觀察欣賞演示,則更為簡潔、生動,容易吸引小學生的注意。本次活動設計中,我通過幻燈片的展示,讓小學生感受到魚寶寶身上線條的紋樣美、圖案美;

  2、觀察比較法。觀察法即運用觀察進行教學的方法。通過觀察,小學生既形成了準確的形體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細節特點。而在觀察中進行比較,則能讓小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不同的創作手法帶來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動中,為了讓小學生直接感受點、線、面的疏密變化和規律性對裝飾效果的影響,我采用了觀察比較的方法,讓小學生在觀察比較三幅特征明顯的線描畫作品中,發現裝飾過于繁雜、無規律,裝飾手法單一、缺少變化都不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從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3、欣賞評價法。欣賞評價法指的是將小學生不同特點的作品進行對比評價,肯定各自的特點。在本次活動的最后環節,我采用了欣賞評價法,在欣賞的同時圍繞兩個問題展開點評:

  問題1、"你最喜歡哪個魚寶寶?為什么?"使小學生在審美的同時自然地習得經驗,為下次經驗遷移做準備。

  問題2、"你是用怎樣的線條和圖案來裝飾魚寶寶的?"讓小學生用語言將自己的裝飾意圖表達出來,達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這一環節,教師和同伴的欣賞與評價能讓小學生體驗到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五、說活動程序:

  共有5個環節:

  1、觀看多媒體課件:欣賞海底世界各種各樣的魚的花紋,引導小學生說出魚兒身上花紋的特點。

  (導入活動,觀看《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賞各種各樣的魚。)

  教師語:在美麗的大海里,生活著許多快樂的魚寶寶,他們和魚媽媽自由自在的在海洋里嬉戲玩耍,一會兒在珊瑚里捉迷藏,一會兒在比賽游戲,一會兒又湊在一起說著悄悄話,可幸福了。然后請小學生講講自己最喜歡哪條魚,它是什么形狀的?身體各部位的名稱以及身上的花紋是什么樣的?特別是對形狀怪異的魚,啟發小學生盡可能講詳細一點。

  2、欣賞課件:欣賞小朋友的作品,引導小學生說說他們的畫用了那些線條裝飾的,并進行比較。

  再欣賞老師的作品,讓小學生學習裝飾魚寶寶的基本方法。我同時逐個展示各種點、線、面(即根據小學生回答展示各種線形和點形裝飾),既增強了趣味性,又有效地發揮了教育的功效。

  (欣賞小學生繪畫作品,請小學生互相說一說,這些魚的形狀及裝飾的線條,說一說它們是什么樣的?有什么樣的花紋。)

  示范講解幾種魚的畫法:(欣賞老師的作品)

  (1)請小學生說說老師畫的畫都用了什么線條來畫各種各樣的魚。

  (2)教師在小學生最喜歡的魚身上示范畫出各種形狀的線條,并重點講解如何處理線條的疏密關系。

  (3)請小學生來裝飾幾條魚寶寶。

  (4)引導小學生討論,你準備畫一條什么樣的魚?

  3、通過比較,了解點、線、面的疏密變化和規律性對裝飾效果的影響。為了幫助小學生理解線描畫抽象的形式美的構成規律。我選擇了三副特征明顯的線描畫作品(圖一:裝飾過于繁雜、無規律;圖二:裝飾手法單一、缺少變化;圖三:疏密變化恰當、有一定規律),小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在教師的追問:"這兩個魚寶寶美嗎?為什么"的過程中交流、探索、發現,從而掌握線描畫的基本規律,為接下來的創作提供支撐。

  4、小學生創作,教師指導要點:

  (1)鼓勵小學生大膽想象出各種奇形怪狀的魚,看誰想的和別人不一樣。

  (2)啟發小學生用不同的花紋裝飾魚,并注意線條的疏密變化。

  (3)幫助能力差的小學生變化各種線條花紋。

  5、觀賞評析作品

  (1)請小學生自由互相講述自己所畫的魚

  (2)請個別小學生談談自己喜歡哪一條魚,為什么?

  (3)教師小結:

  今天,小朋友幫助魚媽媽找回了魚寶寶,并且魚寶寶身上的花紋都非常漂亮,線條的疏密也很好,魚媽媽謝謝你們了,現在我來當魚媽媽,小朋友來當魚寶寶,我們一起游到大海里去做游戲吧。

  六、活動反思: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始終以引導者的身份幫助小學生觀察、想象、總結魚的特點的基礎上,創造出自己想象中的魚。我認為小學生的作品完成的非常好。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想象豐富構圖大膽。小學生畫出了變形魚、潛艇魚、花朵魚等各種形態的魚,每個孩子的想象都是不同的;孩子們在魚身上設計的圖案同樣超出了教師的想象:有植物、海洋生物、小動物、有的孩子甚至用上了數字進行裝飾。

  二、專注性。在孩子們繪畫的15-20分鐘里,全班孩子注意力集中,大家都在安靜的環境里低頭畫著自己的畫。有個孩子在魚身上劃出了格子,在格子里進行裝飾,20幾個格子,她就那樣一個一個的畫著,即使是周圍的小朋友畫完了,她依然認真的畫著,直至全部畫完,體現了孩子們對繪畫的喜愛。

  三、自信心。在最后講評的過程中,教師要孩子們在全班選出一幅"最漂亮的魚",結果孩子們都說自己畫的魚最漂亮,并且能說出漂亮在那里:我的魚形狀最漂亮;我的圖案最漂亮,看我畫了這么多的圖案它們都不一樣。我用數字來裝飾魚,你們有嗎?我還用到了植物呢,有櫻桃……唯恐自己的被拉下,體現了孩子們強烈的自我認同感。

  當然,活動也存在不足之處:小學生分享交流的時間少,這也是孩子們一個學習的過程,小學生通過分享提高構圖和造型的能力和水平。從組織小學生評價繪畫作品中發現小學生自我為中心的意識過強, 教師應在關注他人、欣賞他人作品方面對小學生實施影響。

  浙美版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2

  下面,我圍繞教什么,怎樣教和為什么這樣教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七個方面來匯報我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本課節選自浙教版教材,屬于綜合課型,七年級的學生隨著心理和生理上的發展,文 化知識的增加,對美的感受、對美的判斷,即審美感受和審美態度逐漸成熟起來 ,因此發展學生的美術認識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情操,完善人格。提高學生學習美術鑒賞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培養同學們美的情操和陶冶你們完美的人格。

  二、說學情

  現代學生處于科技發展迅速的信息時代,獲取信息的渠道眾多,眼界較為開闊,思維較為活躍。一個問題的提出會有多種想法和創意,但是由于對美術缺乏整體了解。必須經過正確引導,以學生為本的自主探究,有利于知識的積累和運用,采用直觀性教學更貼近學生實際,從而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并遠離誤區。

  三、說教學目標

  必須從學生角度出發,同時結合教材,聯系生活,我設置

  1、知識與技能目標為:學習美術的種類,初步了解能辨別各類美術作品。

  2、過程與方法目標為: 通過欣賞作品、師生對話、同學討論等不斷遞進的互動探究學習,使學生能夠準確辨別出國畫、油畫、水彩和版畫等等,學會欣賞各類美術作品。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使學生形成使學生了解美術的主要種類及藝術特點, 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四、說重難點

  教學重點為:了解繪畫不同種類的特點及區別。 根據學生平時的作業表現確立本課的

  教學難點為:掌握繪畫的類別及不同角度的分類。

  五、教學準備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備好畫具是上好本課的前提條件。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畫具等

  學生準備:網上資料收集 畫具等

  六、說教法學法

  通過初次設計—比較分析—提高認識—再次設計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翁,知識的“發現者”。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情中成長”,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即從被動接受的傳統學習方式轉變為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參與者。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應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與學生共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此來點拔學生的思維,實現創造。

  七、說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這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的第一堂美術課,教師得先進行自我介紹。所以,在我的這節課里,我先得自我介紹。接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靈距離。

  接著,試問同學們心中認為的美術課是什么樣的一節課?美術課就是繪畫嗎?學生的答案有兩種,那就是美術課=繪畫課,那么這等式成立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可以回顧小學階段美術課里除了繪畫之外,還學了什么?學生就會一一地想起來。

  知道了美術課與繪畫課的關系后,再引入課題,美術到底除了繪畫,還有哪些分類呢?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美術吧!

  (二)自主學習,探究知識

  1、自主學習課本,快速完成初次作業。(目的一,體現“先學后教”新理念;二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三是檢測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后所掌握的知識情況摸底。)

  2、教師出示圖片,學生賞析并結合自己初次作業進行比較研究,發現并歸納出新知識。通過問題式導學,比較式研討、教師糾正補充等師生、生生的互動環節,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三)實踐創意,展示點評

  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課堂練習時間,并結合初次作業,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完成,提高課堂作業效率,并增強學生量力完成作業的自信心。 展示點評中,我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鼓勵為主,自我點評,而評價對方多從建議性出發,讓學生敢于接受別人的“指正”。

  (四)教師總結,課后拓展

  我總結以問題形式出現,設計三個問題:

  1、你學會了什么?

  2、你的體會是什么?

  3、你喜歡今天這堂課嗎?

  目的是通過學生回顧內容,尊重其個體感受,從而實現本教材人文性特點,同時又起到鞏固今天所學知識的作用。

  課后拓展

  其中導入2分鐘,自主學習,探究知識10分鐘,實踐創意,展示點評25分鐘,教師總結,課后拓展3分鐘。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浙美版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過年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特殊的幾天,是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天涯的游子在此時回來相聚;農民們忙著慶賀一年的豐收;工人們忙碌的奔波著準備年貨;小孩子們穿上了新衣點燃了鞭炮……在此時幸福的笑臉是一樣的,快樂的心情是一樣的,祝福的心愿是一樣的。

  本課學習內容是以過年的活動為主題,通過讓學生說一說過年的習俗和祝福的方式,畫一畫過年快樂心情的活動,了解民間春節的風土人情及其相應的民間美術形式(門神畫、年畫與吉祥符號、農民畫等),培養學生借助民間習俗和民間特有的美術形式表達審美思維的能力,促進學生對生活與美術繪畫學習的感悟和理解,獲得生活與藝術的情感熏陶,在回憶、接觸與表現的活動中體驗生活的快樂與藝術的美感。學習活動方式屬于“造型與表現”領域。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年的來歷,以及過年的風土人情、活動方式,

  2、能力目標:掌握繪畫構圖知識和人物的基本表現方法。

  3、情感態度:調動學生對過年習俗的濃厚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4、利用齊齊樂教學互動軟件,促進師生交流互動,鍛煉語言組織和口頭表達能力,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

  學情分析:從知識掌握程度來看,大部分的學生已經知道了過年的一些風土人情與活動方式。從學習能力來看,學生能通過觀察對比和齊齊樂的選題測試,歸納出表現過年氛圍的方法。通過情感態度上看,學生能夠感受到過年時的快樂心情,展現出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

  畫中人物表情、動作的表現。

  教學難點:

  從人物、環境、物品的細節上突出過年時的氛圍。

  教學準備:

  課件、音樂。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猜謎)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課件播放謎語,謎底—鞭炮)

  一根藤兒結滿果,

  顆顆果子紅又紅,

  藤兒朝火往上竄,

  果子噼啪往下落。

  (設計意圖:通過猜謎的游戲引出鞭炮這一話題,為后續教學做鋪墊。)

  2、師:什么時候用鞭炮?(生:有喜事、過節……)

  3、師:在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里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同學們知道是什么節日嗎?(生:過年)

  板書課件展示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的方式揭示課題——過年)

  二、交流激趣

  課件展示三個話題,學生小組討論,點名任選其一回答。

  1、學生說一說自己熟悉的過年情景。

  2、簡介過年的習俗

  3、祝福新年的方式。

  教師播放動畫簡述年的來歷

  (設計意圖:營造一個溫馨愉悅的氛圍,通過交流、欣賞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過年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三、分析與探索

  1、組織學生閱讀欣賞教材內容

  思考:過年時與美術有關的活動①畫年畫、農民畫②貼對聯、門神、③剪吉祥福字、窗花④編裝飾物。(通過畫面內容分析表達的寓意)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圖片了解各個地方不同慶祝新年的方式,感受美術活動的豐富多彩。)

  2、師生展開交流,說一說這些活動的意義。

  浙美版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4

  大家好!我是東風43小學的翁朦,很榮幸我能參加此次的說課比賽。今日我說課的資料是小學美術五年級第十冊第六課的資料《喜怒哀樂》。

  針對教材資料的特點和學生學習的興趣,我把本節課設計成美術造型表現課。接下來,我將分別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及說教學反思這五個方面來說課。

  一、說教材教材分析:

  《喜怒哀樂》這一課要應對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十分豐富活躍的時期,結合這一學齡特點,教材要求讓學生了解人物表情的不一樣表達方式,經過觀察與寫生,掌握基本的人物頭像造型。本課是一節集欣賞性、表演性、創造性、樂趣性于一體的美術課,根據教材要求,本課為一個課時教學。

  (根據新課改的精神和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以下三維目標)

  認知目標:了解人物表情的不一樣表達方式。

  技能目標:經過寫生,掌握基本的人物頭像造型。

  情感目標:理解不一樣表情下不一樣的經歷,發展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表現力、創造力。

  本課的重、難點:分析五官的微妙變化所產生不一樣的表情。結合表情特征,大膽創作出獨具個性的肖像畫。

  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重難點的突破離不開必須的教學方法,我說課的第二板塊就是教法。

  二、說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在課堂中的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種方法:

  (1)游戲教學法:

  (2)示范指導法

  (3)引導欣賞法

  以上的方法主要使學生獲得學習興趣和成就感,讓他們進取投入學習之中。

  三、說學法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我采用以下兩種方法:

  1、問題討論法

  2、自主學習法

  我時刻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引導學生進取互動,讓他們充分體會創作的歡樂。

  四、說教學過程

  (如果說研究教法、學法是教學的前提,那么我認為合理優化地組織教學過程便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1、親近學生,游戲導入。(本環節用時3分鐘)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以游戲的形式簡便進入課題,我出示一幅趣味的故事畫。一只雞蛋打碎了,旁邊的四只雞蛋看到這一現象露出4種不一樣的表情。學生觀察故事畫,提出兩個問題:旁觀雞蛋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表情?猜一猜誰才是這只碎雞蛋的好朋友?經過學生一翻討論,得出了答案。并借此機會引出人物四大表情:笑、哭、怒、愁。

  (設計意圖:使用游戲激趣法,用從貼近學生生活的事物入手導入課題。更容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以此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很快認識到產生的表情和心境有關。)

  2、解析圖例、總結規律。(本環節用時6分鐘)

  這一環節,我首先給大家出了一道連線題。讓學生把出示的人物表情照片和對應的簡筆畫表情連起來。學生很快就把對應的表情連起來了。而在簡筆畫人物表情中五官變化的比較十分清晰。使用問題討論法,讓學生根據簡筆畫中出現的五官特征,討論總結出畫表情的口訣。學生邊讀口訣邊親身體驗做出喜怒哀愁四種表情,同桌之間相互觀察。

  (經過本環節的設計,降低了總結五官變化規律的難度,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開動腦筋,讓學生敢于說出自我的見解和猜想。由學生合作、討論交流、構成共識、而得出的結論更能被熟記和領悟,從而使學生學習興趣更濃。)

  3、游戲測試、鞏固知識(本環節用時2分鐘)

  這一環節中,我例舉了產生微妙變化的眉毛、嘴巴、眼睛等單獨的五官,讓學生先討論后猜,這是哪一種表情中的五官。

  (設計意圖:使教師對學生掌握五官表情的情景進行檢測和反饋,為后一步的教學奠定基礎。)

  4、欣賞名畫、感受意境(本環節用時7分鐘)

  本環節,我準備了4副具有代表性的大師作品。首先為大家講解這幅肖像畫當代的歷史背景,讓學生自我感受畫面主人為何有這種神情。然后大家暢所欲言發表感慨,再繼而讓學生討論分析作品中五官變化和規律。讓他們更深刻的體會大師作畫的意圖和情境。這一階段是作為本堂課情感升華的部分。

  (設計意圖:經過引導學生對大師作品的欣賞,讓學生由情入景,深切的感受到畫面的心境與意境,進一步升華了學生的情感。為學生創作時大膽抒發心境奠下基礎。)

  5、步驟示范、技法總結(本環節用時5分鐘)

  示范前,我先抒發自我的心境,講述今日發生了許多讓我感到開心的事,能夠用一個“樂”字來概括。我忍不住想把“樂”畫出來。在黑板上示范自畫像。邊示范邊提醒學生作畫能夠將五官適度夸張,結合表情口訣。以及用線的粗細、疏密、深淺虛實等,并留出一個五官“嘴巴”,請一位學生上講臺根據我的表情添加。

  (設計意圖:經過示范指導法,讓學生更清楚更有效的掌握作畫的步驟,留空示范的方法是為了讓學生產生合作意識,與教師建立親密關系。也為他們后續無拘無束的作畫做好鋪墊。)

  6、大膽創作、巡回指導(10分鐘)這也是學生自主學習階段。

  在積累了必須的美術技法和情境之后,學生的表現欲望已經很強烈了。這時我給學生自主創作的機會。以鏡子中的自我為模特,畫一幅生動的肖像畫。也能夠畫你的同學、父母、教師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個表情。

  (作業設計意圖:這一階段是對自主學習的體現。讓學生對自我抒發心境后五官的微妙變化產生了興趣。讓他們畫出具有表情特征的自我,是很趣味的一件事。從而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也間接教育學生用心觀察生活。)

  在巡回的過程中我發現許多學生明白想要表達的心境,但由于拘泥于技法,又害怕把自我畫的不像,導致人物表現的很緊、構圖不飽滿、表情不夸張生動這些問題。于是我立刻當堂挑出一位學生的作品,這幅作品線條畫的不夠流暢、也不是很像自我,但將人物表情表現的很夸張,笑的時候顴骨和下巴也會跟著變形,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大膽的畫出了自我的感受,我抓住機會大力的表揚這幅作品。這時很多同學不再糾結于畫像不像,都放開手筆,大膽的去創作,隨心所欲的去表達自我的心境。以至于來后出又現很多生動的作業。

  7、展示作品、自評互評。(本環節用時5分鐘)

  對作品的評價這一環節我尤為重視,我設置了兩個環節:

  1、學生自評,給自我作業寫上評語或評分,為大家講述這張心境背后的故事。

  2、將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讓學生猜畫面所表達的是什么表情,也能夠從美術技法,如線條、構圖這些方面去評價(這樣設計評價方式的目的是讓學生之間加深了解、增進感情。)在整個評價過程中,既要關注學生掌握美術知識,技能的情景,更要重視對學生美術本事、學習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

  8、課堂小結,擴展延伸。(本環節用時2分鐘)

  本節課是以線描述生的方式畫人物表情。但其實色彩也能表達人物的心境,比如為開心的人物肖像加上暖色調的背景,更能襯托畫面的喜感。為哀愁著的人物背景加上冷色灰色調,更能襯托人物的悲愁感受。

  然后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提議同學們回家為自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畫一張肖像,并為畫面填上適合的色彩。

  最終課堂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對大家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祝愿大家笑口常開!在這種歡樂的氣氛中結束了課堂。學生回味無窮。

  五、教學反思:

  本課的目的是經過教學讓學生了解人的表情變化及規律,并用繪畫表現人物的不一樣神態。我從兩方面入手,人物表情神態中最突出的就是眉毛、眼睛和嘴巴,只要讓學生抓住這三個器官在產生不一樣表情時的變化,就能準確的描繪出人物表情,以此突破本課的重點。

  然后引導學生欣賞大師的繪畫作品,順水推舟,繼而發展到學生的作品,讓學生明白我們也是未來的大師,增強他們作畫信心。在此基礎上,我再做示范突出本課的難點。我認為這也是本堂課的亮點所在。

  本堂課也存在著些不足:學生的作業代表了一節課的學習成果,我對作業的點評應當從美術技法層面升華到情感表達層面,讓他們大膽聯想抒發看到作業后的感受。這樣才能讓學生到達知識與思想的雙豐收。

  美術新課標指出:教學不僅僅關注美術學習結果,還要重視學生在活動中參與和探究的過程。本節課經過合作探討,實現了創新意識、思維、本事的培養,實現了知識與本事的同步提高。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看作是師生共同體驗表情樂趣的活動,讓他們在玩中學到知識,在玩兒中體驗學習美術的樂趣!

  我的說課完畢!

  浙美版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5

  一、教材

  “童年”是小學美術義務教育的新課程標準。這是第五冊實驗教材中的一課。童年是人生最難忘的階段。當人們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總是充滿無限的感慨。這門藝術欣賞課向我們展示了六幅不同時期、不同藝術形式的兒童作品。看似簡單的作品,卻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歷史的畫卷。從宋代的《瑞陽寶貝》,到清代的《天倫之樂》,再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成長,再到解放后奴隸的孩子,再到金色的童年。表現形式包括年畫、雕塑、中國畫、油畫和攝影。它不僅給我們提供了藝術的信息,而且為我們創造了一種情境,一種通過藝術作品來理解社會生活變化的學習情境。在那里,藝術活動不是知識的灌輸,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為一種文化生活的學習,它根植于生活,表達于生活,贊美于生活,運用于生活,給予生活指導和啟迪。鑒于此,我設計了接下來的童年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回憶童年,觀察童年生活,感受童年的快樂。

  (2)潛在的目標

  我將表達我對童年生活的感受,描述不同時期的童年生活狀況,通過觀察童年題材的藝術作品,學會體驗不同藝術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珍惜當下,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學重點

  (1)欣賞和理解不同歷史時期兒童生活的差異。

  (2)了解中國畫、油畫、雕塑、攝影等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體會不同表現形式的不同美感。

  (3)描寫童年的生活材料和他對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內涵。

  3、教學的困難

  童年,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和對藝術作品的歷史背景的理解。

  二、教學方法

  根據知識儲備和理解潛在的三年級學生,并針對發達的特點,小學生的形象思維,這節課主要采用創建場景的方法,觀察和欣賞、思考和討論,擴展和比較,并使用多媒體課件,一個受歡迎的教學形式的小學生,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意愿,把枯燥的講解變成生動直觀的課件展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理論

  在藝術作品欣賞中,形象是出發點和關鍵。在這門課上,我讓學生積極探索,主動提出問題,通過討論解決問題。作為指導,教師和學生一起解決問題。讓學生走進作品,了解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藝術技巧。

  教學過程承運

  1、游戲介紹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們邊唱邊玩“丟手帕”的游戲。游戲結束后,每個人都拿出自己最珍貴的童年紀念品,向同學們講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并讓一兩個同學向他們講述自己的童年故事。

  (本設計是為了創造一個場景,利用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激發學生對童年美好時光的回憶,從而為進一步了解童年鋪平道路。)

  2、初步的經驗和欣賞要求

  老師總結了孩子們的話:我們的童年生活是完美而快樂的。藝術家們用他們獨特的方法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生動的童年畫面。多媒體將課本中的作品一一展示。告訴我你最喜歡的畫。

  這樣,學生可以快速進入審美場景,對自己欣賞的作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3、小組學習,交流審美經驗

  (1)根據學生喜愛的作品分為六組。

  (讓學生掌握第一感覺,為自主學習鋪平道路,體現自主學習的初步嘗試,通過志愿分組)

  浙美版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6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網絡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特別是互聯網與校園網的接軌,為我校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使網絡教學真正成為現實。我今天說課的內容就是基于網絡環境下的一節美術課的教學設計,課題是《動物裝飾—魚》。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學過程、教學理念五個方面對我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簡析

  《動物裝飾—魚》是小學美術第七冊第十課的內容,本單元動物裝飾共有三課,魚是第二課,這一單元的學習要求學生學會用變形、夸張、裝飾等手法畫動物,在繪畫過程中感受裝飾的美感。

  在前一課《動物裝飾—虎》的學習中,已經對裝飾變形的手法進行了講解,所以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對變形的方法可以一帶而過,主要是通過欣賞各種魚的資料,為學生提供變形的素材。

  (二)、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的總目標,現將本課教學目標擬訂如下:

  1、知識目標:

  (1)、通過畫裝飾魚,讓學生學習用變形、夸張、裝飾等手法畫動物。

  (2)、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與藝術作品中的形象兩者之間的關系。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運用網絡查找資料,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

  (2)、培養學生設計和裝飾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觀察魚的外形、色彩、花紋,培養學生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習慣,同時激發起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自主學習和繪制裝飾魚

  難點:電腦繪制裝飾魚

  二、教學方法

  (一)、教法

  教學目標的實現必須依賴于恰當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貫徹“啟發式教學”的原則,恰當的運用多媒體網絡教學法、交流討論法、任務驅動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全體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充分、全面和自由的發展。

  (二)、學法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教人以漁”,科學的學習是一把開發學生智能的金鑰匙,也是學習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教育要達到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通過賞圖、評析、自主學習、交流討論等方法來達到學習目的。

  三、教學媒體

  以《美術課程標準》為指導,以學生發展為目標,將現代信息技術與美術教學相整合,在多媒體網絡教室完成本課的教學。

  四、教學過程

  (一)、動畫激趣,導入新課

  一上課,我就讓學生欣賞動畫片《海底總動員》片段(演示片段)。用學生感興趣的直觀生動的動畫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巧妙引申到本課的教學內容“魚”上,通過自主欣賞,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評述影片中,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體精神,活躍課堂氣氛,使整節課有個良好的開端。

  欣賞完后師生互動,教師進一步啟發,如:“同學們看過這段動畫片嗎?知道這是發生在什么地方的故事嗎?”“那么除了海底有魚之外,還有什么地方有魚呢?”

  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互相交流,產生了豐富的聯想,聯想到我們所熟悉的各種各樣的魚,自然的過度到教學的下一個環節。

  (二)、講授新課

  1、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大家知道,創設良好的、適合學生生活和知識能力的情景,不但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而且能極大的調動學生主題探究、質疑、創造的熱情。

  我從網上請來了一位朋友,它是一條會說話的魚(課件演示)。

  在情景教學動畫魚“丁娜”的建議下,我答應帶同學去網上參觀,并提出參觀時的要求:要細心觀察各種魚的形狀、顏色、花紋,參觀結束后每人要完成一幅動物裝飾—魚,這里我把魚進行了擬人化,創設了情景教學,并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巧妙的揭示課題,提出本課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帶著目的的去仔細觀察,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2、利用資源,自主學習

  讓學生自己在資源庫中進行瀏覽欣賞。

  課前,我在網上搜索了很多的有關魚的資料,如各種魚的介紹、圖片欣賞、藝術作品中的魚、小朋友筆下的魚……把所有的資料組成了一個魚的網絡資源庫,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在信息的海洋中自由的探索、發現。并讓他們三個人一個小組,對所獲取的知識進行分析、評價,互相描述一下魚的形狀、顏色、花紋,說說你準備畫一條怎么樣的裝飾魚。

  這個環節強調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其觀察能力,注重維持興趣,使學生自主的探求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改變傳統教學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

  美術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了3—4年級的階段目標是:“觀察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中的行、色……能用口頭或書面的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在這個環節我就運用資源庫讓學生自己進行瀏覽,培養自主的學習的.能力,通過欣賞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開闊學生的視野,然后用交流討論的方法,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從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3、講解步驟,布置作業

  上節課已經對裝飾變形的手法進行了詳細的講解,所以在這里不需要再具體講,只是簡單的進行復習,并用電腦演示繪畫步驟。

  (1)勾畫輪廓(變形)

  用簡單形狀概括出魚的外形,運用金山畫王軟件中的幾何形或者畫筆工具勾畫出來。

  (2)添加花紋(簡化與添加)

  運用簡化和添加的方法,對魚進行藝術處理,添上自己喜愛的花紋,可以是圓形的、條形的,方形的……各種各樣的都可以。

  (3)著色(夸張)

  用油漆桶工具為我們的魚涂上漂亮的顏色,要提醒學生不要拘泥于真實的顏色,要大膽的進行夸張。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繪畫造型能力,加之在信息技術課上已經初步掌握了多媒體電腦的基本操作,對電腦繪畫也已經進行了學習,能畫出簡單的圖畫。所以我要求學生用金山畫王畫一條裝飾魚,還可以為它添上漂亮的背景花紋,畫好之后存在教師機D盤下所屬班級的文件夾內,存的時候把文件名改成自己的名字。漂亮的作品老師還會把它上傳到網上,讓全世界的人都能欣賞。

  優秀作業成為網絡的一部分,是這節美術課網絡資源教學設計的又一個特點,學生都想讓自己的作品上傳網上,那么他們在作業的時候就會更加認真,也更加主動的去完成作業。

  學生在運用電腦完成一件作品的過程中,需要開動腦筋大膽想象,還需要自己進行電腦的操作。不難看出把計算機與美術進行整合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個極好途徑。

  4、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課標要求,要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所以美術課中學生動手這一環節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教師的輔導至關重要,根據學生所畫內容個別指導,通過輔導及時發現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即時提出并改正。

  5、成果交流,教師小結

  讓學生自己欣賞班上其他同學的作業,調動學生參與交流和互評,讓學習成果進入網絡交流,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挑選出幾張最漂亮的作業進行講評,分析優缺點,并在電腦上進行簡單的修改。然后打開一個兒童繪畫網站。

  告訴學生老師會把這幾張作業上傳到這個網站,讓他們自己在網上去查找欣賞。

  五、教學理念

  網絡教室所能提供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運用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和交流討論等方法教學生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中眼看、耳聽、口說、手腦并用,全面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

  多媒體及網絡引入課堂,具有十分明顯的輔助作用和十分巨大的潛力。運用多媒體及網絡輔助,開設美術教學新局面,這將是實施素質教育,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的整個說課到此結束,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多多批評指教。

  浙美版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讓色彩動起來》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旨在啟發學生對強烈的對比色及其運用方面展開探索,對色彩對比形成綜合認知,并加以巧妙運用,引導學生學習用對比色和生動有力的筆觸,創作一幅充滿動感的作品,加強學生對色彩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豐富學生的審美經驗,從而使學生對色彩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能客觀地理解、表現事物。而且色彩,在孩子的心中是美妙的,是神奇的。他們往往能創造出我們成人想象力所不及的童話般的美麗。對于五年級的學生而言,除去這種對色彩的情感表現,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色彩方面的知識,如原色與間色、冷暖色、明度等。故在本課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學習對比色的知識,形成綜合認知并加以巧妙運用。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感受色彩強烈對比帶來的視覺美感,深入了解對比色知識;運用強烈的對比色和生動有力的筆觸,創作一幅富有動感的畫面。

  【過程與方法】

  學生在回憶、探究、分析、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對比色知識和使畫面產生動感的方法,選擇合適的主題進行表現。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對比強烈的色彩帶來的表現力,學習運用對比色創作富有動感的美術作品,激發學習興趣,并促進對美術學習產生持久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深入理解和運用對比色。

  【難點】

  對比色的靈活運用。

  五、說教法、學法

  依據“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結合學生的特點采用如下教學方法:討論法、情境法、實踐練習指導法。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準備讓學生采用自主探究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分析討論,在操作中發現并進行自主探究和評價,從而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

  六、說教學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為我做了如下的準備:PPT課件、基本的繪畫工具等。

  七、說教學過程

  皮亞杰曾說:“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的發展。”針對學生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環節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精心設計好導入,無疑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勝,使學生興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動中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我將出示具有動感的圖片,讓同學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在學生感受到“動感”后,我會緊接著對圖片進行去色處理,再次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出問題:還會有動的感覺嗎?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共同探究色彩“動”起來的秘密,從而揭示課題。

  環節二:欣賞作品,探究對比色

  (一)認識對比色

  《課程標準》中強調美術課程需要凸顯視覺性,所以設置了“欣賞作品,探究對比色”的環節。首先提出問題:什么樣的色彩給你歡快、有節奏的感覺?學生往往會從紅色、黃色等鮮亮的顏色回答,我會順勢抓住學生的回答,出示色相環并引導學生找一找色相環中哪些顏色對比強烈?以及這些色彩在色相環中距離是怎樣的?進而總結出在色相環中,每個顏色對面(180度對角)的顏色為對比色。如紅-綠、藍-橙、黃-紫互為對比色。通過觀察色相環認識對比色,而且通過這樣的一個環節也設置了一個坡度,降低了難度,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對比色的積極性。

  (二)感受對比色

  在學生對對比色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后,我會多媒體展示《威斯敏斯特大橋》,引導學生欣賞并思考這幅作品中,畫面色彩給你什么感受?運用了哪些色彩?他是如何運用這些色彩進行表現的?通過初步的欣賞與觀察,使學生自主的感受對比色在美術作品中的運用,從而激發他們深入了解運用對比色讓畫面動起來的興趣。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需要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的行為習慣,所以我會讓學生回歸生活,思考在生活中存在哪些對比色?

  環節三:實踐練習,運用對比色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通過各種美術活動,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在美術活動中提高觀察、構思、創意、造型、表現、設計和工藝制作的能力。所以我設置了實踐練習,運用對比色的環節。

  在具體的實踐練習前先提出問題:要想表現一幅具有動感的畫面,你認為如何用色最合適?強化學生對于對比色的認識。然后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課堂練習時間,和教學重難點,設計了這樣的練習“創作一幅能讓色彩動起來的畫”。在學生創作的過程中,我會巡視輔導并用ppt滾動更多作品,給同學們提供創作資料。

  環節四:展示評價,分享對比色作品

  在大部分學生作品已完成的情況下,鼓勵學生自愿展示作品,并從色彩的運用、創作形式、等幾個方面進行自評,生生互評,最后我將給予及時反饋與總結,在展示點評環節中,我會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以鼓勵、肯定為主,多從建議性評價出發,培養學生敢于接受別人的“指正”。進一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環節五:小結作業,拓展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設計了“小結作業——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總結本課的重點知識并讓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

  浙美版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8

  一、教材簡析

  本課是《義務教育美術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的第七課《小掛飾》,其課型為綜合·探索練習。這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是一種造型表現上的飛躍。它既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又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技巧性。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學習初步了解小掛飾的制作方法。

  技能目標:較熟練安全地使用工具并對各種廢舊材料進行簡單的組合和裝飾。

  情感目標:增強學生與他人的感情紐帶關系,培養尊敬他人的思想情感并感受裝飾物的美。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點我把它定位在學生能否始終保持學習過程的自覺性、趣味性,保持學習的濃厚興趣和創造欲望。而難點為用不同材質的小掛飾串聯方法的掌握。第二部分:教法、學法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為直觀動作性思維,為了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教師要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樣性。第三部分:課前準備教師準備:各種材質的小掛飾以及供學生欣賞的圖片。學生準備:各種彩色紙、紐扣、吸管等生活中常見的廢舊材料以及剪刀、雙面膠、針線等工具材料。第四部分:教學程序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和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堂上我實行了開放式教學,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積極生動地參與。

  (一)導入

  1、設疑:上課一開始,教師先對學生說:“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漂亮的東西,你們想不想看看?”

  2、激趣:把小掛飾掛在黑板上,問:“好看嗎?老師這兒還有呢。”

  3、揭題。

  板書課題:“小掛飾”

  (二)新授新課標提出,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得讓他們通過觀察探討、自主嘗試、自主感悟、自主質疑等實踐活動實現自我的發展。

  1、研究探討,自主感悟。出示課題后,開始教學的新授部分。

  2、欣賞圖片,拓展思維。看過老師的這些掛飾后,再讓學生來欣賞一下其他掛飾的圖片。我給學生欣賞的圖片共分三個塊面:通過欣賞這組圖片,讓學生感受古今中外工藝大師制作的裝飾物的美感。看完這組圖片后教師再提問:“你們還知道有哪些其他的小掛飾嗎?”這個時候,學生會回答出很多,譬如,手鏈、腳鏈、風鈴等等……通過掛飾的欣賞,讓他們知道在自己身邊有很多不起眼的材料都能通過我們靈巧的雙手把它們變成各種美麗的掛飾。學生在欣賞了這兩組圖片后,已經個個躍躍欲試,急于想自己動手實踐了。這個時候,我的教學過程也就進入了第三個環節。

  (三)學生實踐操作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要急于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受和認識,應當引導他們通過觀察、感受、體驗等方法自我發現問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制作前,我讓學生自主選擇:是一個人單獨制作小掛飾,還是兩個人做,或者是幾個人合作。想選擇手邊的哪種材料來做。還要提出制作要求:

  (1)有創意,跟別人不一樣。

  (2)注意針線運用的安全性。

  (四)作品展示交流這也是我這堂課的一個重要環節。這個環節我是這樣安排的:先要求學生把自己或和同學合作的小掛飾佩戴在身上或者拿在手里上臺來隨著輕松歡快的音樂自由展示。教師也戴上預先做好的掛飾走在學生中間帶領他們一起隨著音樂節奏自由表演,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當表演的時候,教師提出:“同學們,我們可以把自己做的小掛飾送給好朋友或者老師,也可以掛在墻上來打扮我們的教室。”這時,教師把自己的掛飾送給最有進步的幾個學生。學生興奮極了,他們興高采烈地互相贈送著自己的作品,有的還把小掛飾掛在了黑板上、墻上。

  浙美版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遠近的奧秘》一課節選于人教版小學美術第十一冊第1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的主要目的是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以及學生對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寬遠窄的透視變化規律,和對視平線,消失線的概念理解。

  二、學情分析

  小學生具有十分豐富和活躍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美術基礎知識,他們會用線條和色塊來表現所明白的東西。他們喜歡按照自我的想法自由的表現;但觀察本事較差,只能用簡單的描繪來表現自我的想法。結合小學生的學齡特點,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本事和藝術創造本事,學習正確的透視規律。讓他們在簡便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我的想法,貼合學生發展的特點。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我確定了:

  ①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寬遠窄的透視變化規律。學習,了解視平線和消失點的透視概念。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實際生活情景中,經過觀察,探討,操作等活動,使學生養成有序思考問題的思維,并以這樣的思維去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經過觀察遠近的實踐活動,搭建美術與生活的橋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利用有序思考解決問題的思維。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經過對周圍的事物的觀察,發現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能掌握簡單的理論和規律。并在繪畫實踐中應用。

  教學難點是:如何講透視知識應用于繪畫中,使描繪的物象更貼近真實。

  五、教學準備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備好教學材料是上好本課的前提條件。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畫具,范畫等。

  學生準備:網上資料收集、畫具,作業紙等。

  六、教法學法

  (1)教法

  依據“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結合學生的特點及本課的資料,本課主要如下的教法:

  1、直觀教學法,讓學生觀看路的寬窄、欄桿的疏密、樹木的大小

  2、創設情景法,經過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破傳統教學,讓學生體會到藝術源于生活,并服務與生活。

  (2)學法

  做任何工作都要講究方法,學習也不例外。科學的學習方法十分重要,它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經過設問,觀察,合作交流,創作,互評,讓學生積極參與并親身經歷知識構成的過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七、教學程序

  (1)組織教學:注重學生的畫具準備與分組情景。

  (2)創設情境欣賞圖片我首先設計了“創設情景——欣賞圖片”這一環節,因為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播放了生活中一些遠近奧秘的圖片,把學生帶入圖片的世界中,讓學生欣賞造型各異、風格獨特的圖片,為后面同學自我創作做好鋪墊,引導學生經過體會圖片的意義,從而引出本課課題—《遠近的奧秘》

  (3)引導啟發了解透視根據本課教學目標,讓同學們了解透視變化的規律。由于每個學生成長歷程不一樣,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一樣,所以,我設計了“引導啟發了解透視”一環節。先出示一組圖片,經過“近大遠小”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探索。從而得到本課的重點,透視的變化規律以及視平線,消失點的概念。

  (4)大膽創作繪制遠近為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我設計了“大膽創作—繪制遠近”這一環節,鼓勵學生對生活的事物進行自我的創作,在創作的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透視規律的使用,以及視平線和消失點的尋找。制作同時,并播放兒童歌曲X,營造簡便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5)展示欣賞自評互評我之后設計了“展示欣賞—自評互評”環節,這樣就做到了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從而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采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

  1、自評:讓學生自我的作品放在展示臺上展示,說說自我的作品名稱,講述自我作品的構思

  2、互評:學生之間相互談談自我的看法,講出各自的優缺點。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本事。

  3、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相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一樣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進取態度和創新意識。點評時注意給本事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并發自內心贊揚他們,使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7)課堂小結擴展延伸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所以我最終設計了“課堂小結——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讓你學到了什么?”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應用課堂學習到的知識。這一環節對歡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最終,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和家長共同創作一個圖畫拿到學校來,把自我的創作感想和樂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書的設計圍繞著突出重點展開。總之,本節課經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他強調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進取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本事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本事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必須會事半功倍。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多謝各位評委教師!

  浙美版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魚兒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在兒童的世界里魚兒是他們熟悉和喜歡表現的對象,通過看一看動畫片、做一做游戲、動一動手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嘗

  試用彩色筆、彩色紙、彩泥、樹葉、等多種材料制作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魚兒。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與眾不同的魚兒造型,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2、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

  《魚兒游游》是一節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于一體的美術課,在本節課前面安排了《淅瀝的小雨》、《美麗的印紋》、《紙風鈴》等課,已經讓學生接觸到了用顏料彩筆等工具進行繪畫,用彩泥、彩紙等手工材料來表現畫面,而《魚兒游游》這節課是在此基礎用“剪紙、撕紙、彩筆繪畫、彩泥制作、綜合材料”等方法來表現畫面,復習運用了前幾節課的學習內容。而在本節課后面安排了《我在空中飛》、《鮮花送老師》、《我做的文具》等課,這幾節課主要是通過彩紙彩泥以及綜合材料來表現畫面,為此打下基礎。所以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讓學生在觀察欣賞中感受美、體驗美;在實踐操作中表現美、創造美。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引導學生欣賞、觀察各種各樣的魚兒,感知魚的外形和色彩,感受魚的美,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裝飾魚兒,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能用繪畫、撕紙或剪紙等多種方法表現水中游動的魚,尤其是用樹葉、彩泥等綜合材料來做魚,并注重色彩的搭配。拓展學生對魚的表現能力。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會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他們所知道的東西。現在的孩子以獨生子女居多,他們接受信息的途徑很廣,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聯想奇特,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現畫面;好奇心重,愛表現自己,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材料來稚拙地表現自己的想法。而《魚兒游游》這節課就是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發展的特點。

  三、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情況的把握,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認知領域:引導學生欣賞美麗的海底世界,讓學生用不同的材料來表現魚兒。 操作領域:學會運用剪、貼、畫、拼接等手段在各種材料上制作魚兒,鍛煉動手能力。

  情感領域: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動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愛護生靈,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及保護自然的責任感,激發學生對人類生態保護的意識。

  四、教學法分析:

  1、觀察動畫片激發學習興趣。

  2、欣賞圖片知道魚的形狀。

  3、做魚的游戲活躍課堂氣氛。

  4、示范制作方法。

  5、創設情境激發創作潛能。

  五、教學過程的設計:

  1、動畫引入,激發審美期待

  “小朋友,你們有沒有見過大海呀?是啊,蔚藍的大海一望無邊,當海面上波濤滾滾的時候,海底卻是另外一番景致。想不想跟隨老師一起去美麗而又神奇的海底世界周游一番呢?”教師充滿誘惑的語言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適時播放

  動畫片《海底總動員》中的精彩片斷。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讓學生留戀、向往。同時也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了。在欣賞的過程中讓他們自己去觀察海底世界,直觀又生動,欣賞完畢,讓學生說說海里的主角,學生爭先恐后,將課堂氣氛推向第一個高潮。接著揭示今天的學習主題——《魚兒游游》,從動畫片到課題,從學生的興趣,到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保持對繪畫的興趣和著手表現物象的沖動。

  2、觀察發現,感知魚兒形狀

  用課件展示一張不同形狀的海洋魚組成的畫面并問是由哪些形狀組合而成的?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帶著問題去觀察,再結合自己的觀察來說一說。當鼠標移動時不同幾何形外輪廓都會變色,這樣雖然畫面色彩豐富,但學生卻能發現這些魚都是有什么形狀組成的,在這里反復強調魚的不同幾何形狀,從而讓學生直觀掌握了繪制魚的方法。概括成各種簡單的幾何形進行組合,稍作裁剪或裝飾,再給它們穿上美麗的花衣裳就能創造出許多美麗的海洋魚兒來。兒童的造型方法生動、變形、夸張,甚至抽象;讓小朋友對結構有所認識,以兒童所特有的天性,繪畫語言會更生動,更具表現力。

  3、演魚賞魚,走進魚兒世界

  孩子都有表現自己的欲望,讓學生戴著魚的頭飾用肢體語言來表現一下魚,這一環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為學生在接下來的過程中將魚表現得更加生動打下了基礎。接著課件展示讓學生在音樂中欣賞大量海洋魚的美麗圖片。我特地采用課件制作的方法將圖片欣賞設置由黑白色到彩色漸變,這樣就讓學生在無形學會了通過現象認知色彩,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欲望,在大量感知的基礎上激活原有學生對繪畫的制作方法,問學生:“你會用什么美術的方法來表現魚兒呢?” “用彩色筆畫;用彩色紙剪貼;還可以用彩泥做。”根據學生回答我歸納出四種方法:涂色繪畫、色紙剪貼、彩泥制作、綜合材料。針對所總結的方法做演示補充說明,如:還可以用樹葉等綜合材料來做,讓他們進一步對今天所學內容加以認識和掌握。我們的教學首先應考慮的是孩子對生活經驗的積累,根據孩子接受技能的特點而采用上述方法。

  4、畫魚做魚,展開創作過程

  讓學生看著小狗潛水員和它的“鯊魚號”潛水艇的卡通畫面,提出“你準備采用哪些方法來表現你心中的魚?你想要表現的魚是什么形狀的?它穿的是什么花紋的衣裳?”這三個要求,創設情境將繪制過程應注意的問題設計成坐上這艘潛水艇的注意事項,至始至終都讓學生沉浸在所創設的海底世界這個情境中,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然后讓學生把自己繪制的美麗魚兒貼到黑板上繪有美麗水草和珊瑚的海域,有幾個學生直接上去畫。在此過程中繼續播放剛剛大量的海洋魚圖片,循環的圖片欣賞,讓學生在充滿愉快感的藝術氛圍中進行創造,有所參考,拓寬視野,活躍思維,讓他們在無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制作過程中鼓勵學生把多種方法結合使用,畫出做出和別人不同色彩和形狀的魚兒,展開比賽,這樣就激勵學生創新、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六、課堂評價

  1、評魚析魚,分享創作快樂

  師生共同欣賞黑板上學生創作的美麗海景,先讓學生互評自評你覺得哪條魚最漂亮?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品評: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適、形狀的變化是否生動、材料的運用是否獨特。然后師生互評,教師肯定學生的評價,優秀的作品及時給予表揚,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勵,提醒在以后的作業中要注意克服這些缺點,揚長避短。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個小小心靈對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構思之大膽,手法之自由,盡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約束,這正是兒童作品最動人、最精彩的價值。

  2、散文欣賞,擴展延伸

  教師談話:小朋友,剛剛我們用眼睛欣賞了海底世界的美,又用雙手創造了海底世界的美,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再一次用耳朵來感受海底世界的美,欣賞配樂散文《海底世界》。學生再一次領略到大自然給予人類的海底美景,將文學和音樂整合在美術課中,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從而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大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最后教師總結談話:海底世界非常美麗,這是大自然賦予我們人類的瑰寶,我們在感受它美的同時更有責任去保護它,那怎么去保護呢?請小朋友下課后去收集這方面的資料,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讓學生懂得珍惜自然,愛護生靈,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及保護自然的責任感,從而激發學生對人類生態保護的意識。

  浙美版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11

  我說課的內容是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小學美術教材第二冊第13課《威武的獅子》一課(課件),下面,我著重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程過程、反思與感悟四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課件)

  一 、教材分析:

  這節課我所執教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美術第二冊第八課《獅子大王》。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里面的內容。本節課通過展示自然界中獅子的形象,各種以獅子為題材的作品,引導學生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抓住動物的特點,在表現過程中突出動物的特點,從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抓住特點,掌握突出表現動物特點的方法是在學習了第七課《美麗的鳥》和第八課《春天在哪里》這兩課之后的延伸。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小學兒童的學齡特點,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本課學習,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觀察、比較方法抓住獅子五官特點,以及突出表現獅子五官特點。

  2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觀察、欣賞獅子及其藝術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創新的能力。

  3 、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畫畫、做做、演演獅子的形象,引導學生體驗學習美術的樂趣,滲透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重點: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抓住獅子的特點,并能夠進行創造性的表現特點。

  難點:獅子頭部特征的表現。

  二 、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小學X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此外我還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三 、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的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如下五個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新課程標準指出:“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動力之一。”課的一開始,我用猜謎語和聽獅子“吼”的聲音引出課題。通過聽—憶—看—說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喚起學生對獅子已有的記憶和認知,使學生感受體驗獅子大王的兇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強烈的學習動機,營造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為下一步教學環節的展開做好了鋪墊。

  (二)、觀察發現,感知造型

  教師出示自然界中獅子圖片,提出問題:獅子一家中最有特點的是誰?獅子的突出特點是什么?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抓住雄獅子長著鬃毛這一特征。所以,雄獅子在獅子一家中最具有特點。它的突出特點是頭部長著鬃毛。

  然后,教師出示一組圖片:雄獅子、猞猁、熊貓。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觀察、比較、分析、討論,獅子大王與猞猁、小熊貓比五官上有什么特點?在前面利用了觀察、比較方法的基礎上,在教師適時引導下,準確地歸概括出:獅子大王具有,鬃毛、吊眼、鼻子大、嘴巴大、牙尖、耳朵圓,六個特點。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在于引導學生利用觀察、比較方法分析雄獅子特征,培養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三)賞析作品,擴展思維

  新課程理念強調,美術學科要注重于其他學科的聯系,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的聯系。美術教學也是文化教學。這一環節我利用民間藝人雕刻的石獅子,以及畫家繪畫作品中的獅子為例,讓學生感受藝術家是如何抓住特點創作、怎樣突出表現特點。學生通過對藝術作品獅子的觀察、比較、分析的過程中總結出藝術做品中獅子的嘴巴比真實的還大,露出的牙齒更尖利等。

  解決教學難點。增加了美術文化的含量。通過對藝術家作品的觀察、分析,自然的把學生帶入到深層次的思維空間,在學生觀察、對比、發現的過程中,不僅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有所提高,而且體驗了探究的快樂,得到了心里滿足,從而進一步激發出學習的熱情。

  《美術新課程標準》為美術教學活動提出的要求是:“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主動尋找與嘗試不同不同材料,探索各種造型方法,不僅關注學生藝術作業的結果還要重視學生在‘造型?表現’活動中參與探索的過程。”這一環節,教師根據這一要求引導學生分析小朋友優秀作業中的獅子大王的表現方法;分析學生優秀作業是怎樣突出表現獅子五官特點的;分析是用什么材料進行創作的。

  (四)學生創作,作品展示

  在創作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協調,造型大膽夸張。繪畫的同時,播放獅子王插曲,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在學生創作作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材料的選用、顏色的搭配等問題。我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學會解決問題。

  展示作品 我設計了“展示欣賞——評價獅子”的環節,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采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讓學生自己把作品放在展示臺上展示,說說自己的作品名稱,覺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學生之間相互談談自己的看法。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相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給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同學更多展示的機會,找到其優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五)課堂總結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設計了“課堂總結——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這一環節對快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浙美版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12

  一、首先,談談我對本課教材的理解:

  本課是“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一個內容。它的設置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們怎樣來表現“貓”這種小動物。那么,對于我們老師來講,就要考慮怎樣更有效地教會學生來表現“貓”這一問題。那么我首先考慮的是為什么要表現貓。我覺得:

  1、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非常常見,孩子們非常喜歡也都很熟悉它。當然,孩子們也樂于表現它。

  2、相對來講,貓還是利于表現的。比較適合低年級的小學生認知水平,也就是說他們有能力,也能夠表現好“貓”這種小動物。

  3、在孩子們表現貓的過程中,理解和感悟美術造型的魅力。加深對小動物和熱愛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激起他們的愛心。

  二、鑒于以上我對本課教材分析,我確立了以下教法:

  1 、創設情景激趣導入法;

  2、提問啟發法;

  3、引導欣賞法;

  4、講解演示法;

  其中在教學活動中,我想把講解演示作為最主要的教法。因為它能更直觀更真切地把技能,技法傳遞給學生們。能夠更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本課的知識與技能。順利地完成自己的創作。當然直觀演示也最能體現美術教學的學科特征。更能彰顯美術的教學魅力。

  其次,我要用引導欣賞法來引導孩子們欣賞用各種表現手法,各種媒材表現的貓的美術作品,借以啟發學生學習,開闊他們的眼界,拓寬他們的思路。

  三、接下來,我來說一下學法指導(學法):

  首先以指導觀察分析法來使學生了解掌握貓的形體結構特征。

  其次以指導臨摹嘗試法來讓學生感受體驗繪畫魅力。

  然后以欣賞感悟法使學生擴展思路。為自己孤立創造做好鋪墊。

  最后以自主探究,創作實踐完成創作。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本課的教學結如下圖:

  學生:感受——快樂中欣賞和體驗——探究創作——情感升華

  老師:引導觀察——啟發點撥——講解直觀演示——展示評價

  可以看出教學環節還是比較遵循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的

  實現了環環相扣,由淺及深的教學原則。

  四、教學過程:

  1、觀看貓的寫真圖片(多媒體播放)

  將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貓的圖片定格。提問貓的結構特征。學生回答:1大眼睛;2三角耳;3長尾巴;4三半嘴;5常彎腰弓背;6小巧的足;7橢圓的頭;8身上有斑紋;9嘴兩旁有胡須。

  師將學生回答內容畫在黑板上:

  2、學生體驗嘗試,小試身手。

  師號召:同學們想畫嗎?那就拿起你們手中的筆試一試吧!

  師總結:只有把特征畫出來,才能畫得像。

  3、引導欣賞各種表現形式,各種不同媒材表現的貓的美術作品。

  意圖:激發創作欲望,開拓眼界,拓展思路。

  大屏幕播放,并分別講解。

  4、師舉例并演示:

  5、創作與實踐

  提出號召:自己創作一幅表現貓的有趣味性的,最好是有故事情節的美術作品。形式,媒材不限。

  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創作。

  教師巡回輔導,幫助學生解決相關問題。

  6、作品展示,共同評議。做到了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從而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采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從而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1.自評:讓學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臺上展示,說說自己的作品名稱,覺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評:學生之間相互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

  3.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相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點評時注意給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并發自內心贊揚他們,使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

【浙美版小學美術說課稿(通用12篇)】相關文章:

浙美版《北京故宮》說課稿11-30

人美版美術說課稿(通用7篇)05-09

【精選】小學美術說課稿03-16

小學美術優秀說課稿01-20

小學美術說課稿精選01-19

小學美術說課稿《黑與白》12-20

人美版四年級美術下冊巧用對稱形說課稿11-04

人美版美術四年級下冊我們的社區說課稿11-04

歡樂的節日說課稿 贛美版美術七年級下冊11-02

人美版四年級上冊美術猜猜我是誰說課稿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