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初中思品說課稿
思想政治課是老師在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特別是在初中階段,上思想政治課的老師要教育、啟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粵教版初中思品說課稿,跟著小編一起看看這么說吧。
各位領導 、老師們,你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課題是《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題《理解與寬容》。下面是我對本課題進行的授課分析:
一、說教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理解與寬容 》是初二《思想品德》第三單元《相處有方》的第一課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第二單元《善待他人》,懂得了待人的基本原則;本單元是第二單元內容的延續和擴展,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與人相處的道德準則、相處藝術和相處技巧,包括三個課題:理解與寬容,欣賞與贊美、競爭與合作,要使學生懂得理解與寬容是人與人和諧相處的基本要求,欣賞與贊美是相處的藝術和技巧,只有做到理解他人、寬以待人、善意欣賞、真誠贊美,才能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通過學習,將使學生進一步學會與他人相處的品德與藝術:學會理解、寬容的待人之道,為后面學習《欣賞與贊美 》的相處藝術和技巧教學做了鋪墊。可見本課題在個第二單元與第三單元知識體系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處于十分關鍵的地位。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渴望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但還沒有認識到在形成和諧人際關系方面自己的責任,不懂得人際相處中需要互相理解寫寬容,更不知道如何做到理解寬容,這樣的特點使他們在人際交往容易發生誤解和矛盾沖突。自我意識起來越強烈,缺少了應有的對同伴的關心與愛護,對長輩的理解與尊重,導致不少初中生的自我中心傾向。另一方面,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使社會發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直接影響著青少年的價值取向,一些媒體宣揚的急功近利的價值觀給青少年帶來了負面影響:表現為過分張揚自我個性,不以自私為恥,心胸狹隘等。但是由于上述因素,他們對他人缺乏理解與寬容,遇事容易斤斤計較,和同學、老師、父母鬧意見、發生沖突是常見的現象。對于社會經驗不足的青少年,人際關系和不良的心理狀態會嚴重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和工作。 學會理解與寬容他人的良好品行,在這個階段的學生尤為重要、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題目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初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理解與寬容的內涵,認識理解與寬容在建立和諧人際關系中的重要作用;學習如何做到理解與寬容。
2、能力目標: 學會理解他人;以尊重和善意積極與人交往溝通;學會寬容他人,自覺在生活中拓展自己的眼光和胸懷,培養寬容精神,學會避免和化解誤解與糾紛的技巧,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理解與寬容在人際關系中的重要性,克服“以自我為中心” 心態和行為方式,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博得理解和寬容的人。懂得尊重他人,為他人著想.有寬以待人的胸懷,能將心比心,體諒他人,檢討自我,化解矛盾。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本課題目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初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讓學生認識理解與寬容在建立和諧人際關系中的重要性難點:如何做到理解和寬容
二、 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教學是一門“教書”的藝術,要發揮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主創性,就必須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本單元第一課題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方法有:
1、情景教學法。采用電教平臺等手段擴大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有通過直接感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和直觀性原則。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情緒直接影響學習效果。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勞。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學習負擔。”
2、討論法:教育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我結合對研究性學習理論和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的認識,本堂課主要采用討論式進行教學。討論是以問題為中心,以教師引導下的師生和生生的對話、討論為主要手段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它旨在鼓勵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去辨析、去歸納。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美國教育家布魯姆也指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
3、反饋教學法。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教師根據信息反饋,及時鼓勵或糾偏或彌補,使學生認知得以提高,從而升華教學。
(二)、說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強調:“教的最優化必須落實到學的最優化”。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獲取、整理、貯存、運用知識和獲得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我認為,教學中要盡量避免單純地、直露地向學生灌輸某種學習方法,而是要有機滲透于教學過程中。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將通過“問題——探究”教學途徑,促使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分析、比較、思考、討論、釋疑中達到“問題由學生提出,過程讓學生參與,疑難由學生解決”的目的,把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時間和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幫助學生在積極體驗中學會學習,善于學習。 根據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威廉格拉塞的自控論和合作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組成小組進行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他認為“人的一生都有與別人分享的需要和合作需要。”合作使學生更專心一致地投入學習,對教學過程、學習任務和學科本身產生更積極的情感,提高學生對他人認知和情緒的理解能力,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本節課,我采用小組討論和集體討論相結合、辯論兩種方法來培養訓練學生的責任意識,達到教學目的。同時,討論和辯論中培養學生的膽量,從而達到積極主動和樂于學習的目的。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分為2課時,本節課說的課題是第一課時。
從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出發,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第1課時通過“探究園”中“小蘇的苦惱”和“家庭故事”的活動,讓學生在情境感受和討論中學習“心靈導航”的知識點.幫助學生認識理解與寬容在建和諧人際關系中的重要作用;懂得怎樣才能做到理解與寬容。 首先是導入新課。(課件展示,本環節主要采用情景教學法和討論法)由課前布置學生收集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類似于 《小蘇的苦惱》小故事2則。使學生體會誤解是怎樣產生的,認識理解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通過討論尋找解決誤會的方法,教師注意了解學生在應對人際誤解時采取的做法,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掌握實現人際間相互理解、化解誤解糾紛的正確方法(課件直接展示心靈導航的這一部分內容) 其次,重難點的突破。(主要采用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法)以“班級風最——小蘇的苦惱”活動來突破本課的重點:讓學生認識理解與寬容在建立和諧人際關系中的重要性。
活動 一:班級風最——小蘇的苦惱
(1)設計目的 該情境描繪了在校運會期間同學之間發生誤會的情節。學生通過探究化解小蘇與小丁之間的誤會的方法,思考理解他人、寬容他人的具體做法,學會主動理解和寬容。教師也可以從中了解學生在生活中是怎樣應對人際誤解的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掌握以理解和寬容去化解誤會的方法。
(2)準備工作 教師事先應收集整理本校或本班級與“小蘇的苦惱”類似的案例,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
3)過程指導 第一步,學生分組討論小蘇的苦惱”,并就“小蘇該如何應付”進行交流,要求每一個同學都必須想出至少一個點子,然后小組內討論決定最好的點子。 第二步,全班交流,每組派出代表陳述本組最好的點子。 第三步,教師與學生共同分析和點評各組所陳述的好點子的共通之處。討論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分析出“互相理解寬容”是好點子的共同之處。 第四步.學生分組討論,列舉發生在自身或身邊的類似案例,然后結合之前的討論對這些類似案例進行分析。 第五步,教師總結、點撥。 值得注意的是,在討論中,我會特別強調兩點:1、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2、敢于爭論,只有爭論,才使一些觀點更加鮮明,最終才能得出共同的結論,也使錯誤的見解對同學有警惕。(時間控制在15分鐘左右) 再次是難點的突破。(主要采用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法、反饋法)以“活動二:出謀劃策——家庭故事”來破本課難點:如何做到理解和寬容。
總之,本節課努力貫徹“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這一新課程教學理念,努力讓課堂“喚發生機和活力”。當然,也一定有許多不足,請在座的同行們給予評和指正,讓我在今后的教學能夠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