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歷史手抄報內容
歷史名人(一)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開國皇帝。姓趙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漢族。出 秦始皇生于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歲時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呂不韋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建立起第一個以早期漢族為主體的強大秦漢多民族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定都咸陽。秦王政自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將大臣議定的尊號改為“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歷史的作文(二)
一個能從歷史中學到做事方法的人,無疑是一個懂得借力而行的聰明人。因為陰謀詭計、功利道德,運用于生活中,古今并不相隔。歷史的力量可以轉化為一種養分,來浸潤我們的修養和心智,使之兩強。這是一本書封面上的一段話。平平凡凡的一段文字,卻清晰地向我們講解了歷史的智慧,歷史的真諦。
歷史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寶藏。在無止境的歷史長河了,浮現了不少留芳百世的事跡:勾踐為復國屈膝在吳王的侮辱之下;劉備三顧茅廬;東方朔毛遂自薦正因為忍辱負重,越國才行過吞吳;正因為三顧茅廬,劉備才得以建蜀漢;正因為勇敢自薦,東方朔才可以獻才及揚長。一個個經典故事,一段段精彩片段,向后人先下了一個個寶貴的人生哲理。一個個歷史經驗。
巧借歷史是一種智慧。唐太宗因借鑒于歷朝以來君亡故惡忠言,國破故重專制,而鼓勵官員進諫,最終出現了貞觀之治。相反,逆水行舟,其則招禍害己。南朝陳最后一任皇帝即陳后主,步商紂王后塵沉迷酒色,最后國破人亡。
世人常言“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這一句恰好說明了歷史的價值所在。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并不能預知未來,更不能盲沖直撞,否則,只會惹個焦頭爛額。但是我們并非如此空白,因為我們可以借鑒于歷史,借鑒于前人,為自己對癥下藥。
我們不能批判歷史,因為我們沒有資格;我們不能擺脫歷史,因為它與我們相連;我們不能刪改歷史,因為我們沒有能力,我們只能借鑒它,學習它,運用其中的精華為自己的人生指明方向,為自己人生鋪磚疊瓦。
歷史順口溜(三)
春秋和戰國 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 二晉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歷史的故事(四)
據記載,我們喝開水的歷史在四千年以上。本文說一說宋朝的開水。
關于宋代西北、東南的喝水情況,宋人莊綽《雞肋編》卷上有則史料:“西北”水善而風毒,因此人多為“賊風”所傷,至于水,冷飲也無妨。“東南”則相反,即便小民百姓行走道路,也必飲“煎水”,臥則頭向外。檐下籬墻,不泥縫隙。一年四季未有烈風。
宋人的“東南”概念,和我們今天差不多;而“西北”卻比今天要小得多,大致包括今天山西、陜西的大部,以及甘肅、寧夏、青海的一部分。
西北水好,喝生水也無妨。但“東南”不行,老百姓走在路上,也必喝“煎水”。我們叫開水,宋人叫“煎水”。莊綽見多識廣,他必定到過宋朝的西北與東南。“西北”與“東南”的這種差別,我認為與氣溫有關:西北寒冷,水中微生物的活性就比較小,而東南炎熱,微生物的活性則相對較大,微生物活性太大,容易使人生病。
總而言之,宋代的東南地區,已經普遍飲用開水無疑。關于宋代開封地區飲水情況,宋人范鎮《東齋記事》卷一也有一則史料:中央禮部貢院考試進士之日,于階前設香案,主考官與舉人對拜,此是唐人舊例。考位豪華,“所坐設位供帳甚盛”,有帳幕、氈席,供應也豐富,“有司具茶湯飲漿”,“茶湯”即茶水,“飲漿”即飲料。可見宋代的進士考試還是很舒服的。到了考試學究,待遇大變,帳幕、氈席之類全部撤去,“茶湯”也沒了,“渴則飲硯水,人人皆黔其吻”,渴了只能就著硯臺喝生水,結果弄得人人嘴巴烏黑。想來相當狼狽。這樣做并非故意跟誰過不去,而是防止作弊。大概曾有人敗露,舊例以此設防。歐陽修有詩:“焚香禮進士,撤幕待經生。”以為禮數輕重懸殊如此,其實是自有原因。
這則史料說明:開封地區如果有條件,人們還是喜歡喝開水——茶水肯定是開水;當然喝生水也無妨,否則讓人們喝生水,就不僅僅是禮數問題了。
【歷史手抄報內容】相關文章:
歷史的手抄報內容08-26
歷史文明手抄報內容08-25
長城的歷史手抄報內容08-26
銘記歷史手抄報內容09-18
漢字歷史手抄報內容08-26
歷史手抄報內容資料10-15
西漢歷史手抄報內容06-05
有關歷史手抄報的內容12-05
歷史手抄報內容初一10-09